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子宫内膜异位症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原位内膜和异位内膜的腺体及间质细胞的ER、PR的表达。方法:对17例原位内膜和异位内膜进行病理组织发育日期评定,对31例异位内膜和17例原位内膜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异位内膜发育落后于原位内膜,ER、PR水平异位内膜低于原位内膜,不腺体还是间质细胞,差异有显性(P<0.01、P<0.05)。结论,异位内膜与原位内地内源性性激素反应的不同步现象与异位内膜雌、孕激素受体含量低下有关,异位内膜的ER、PR水平低下的可能与异位内膜和原位内膜不同的局部环境,使其在异位内膜中合成存在缺陷有关。 相似文献
2.
子宫内膜癌雌孕激素受体与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与临床、病理间的关系。方法 对83例对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标本常规进行病理检查,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ER、PR。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织ER、PR及ER和PR同时阳性率较高,分别为56.6%、81.9%、53.0%。绝经前子宫内膜癌组织ER、PR阳性高于绝经后(P<0.05)。子宫内膜癌I期ER、PR阳性率高于Ⅱ期以上者(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分化的ER阳性率高于中低分化(P<0.05),而PR阳性率与组织分化程度相关不大(P>0.05)。结论 子宫内膜癌ERP、PR阳性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分化程度有关,对指导术后内分泌治疗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正常女性口腔粘膜及子宫内膜雌孕激素受体相关性,应用ABC法对10例健康女性黄体期口腔粘膜与子宫内膜的雌孕激素受体作对照研究,结果显示;10例口腔粘膜与子宫内膜均表现为正常的组织象,其中,口腔粘膜7例雌激素受体阳性,8例孕激素受体阳性,子宫内膜的雌孕激素受本均为阳性,经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两者在雌孕激素受体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口腔粘膜也是性激素的靶组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息肉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探讨其在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机制。方法:前瞻性研究子宫内膜息肉患者40例,全部患者均接受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切除子宫内膜息肉及周围正常内膜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息肉组织和周围正常内膜组织中ER、PR的表达水平。结果:ER在息肉组的表达高于内膜组,PR在息肉组的表达低于内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息肉中ER、PR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息肉形成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5.
6.
本应用抗入CD20,CD3及其亚群单克隆抗体,检测了4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及27例正常月经周期妇女的CD20,CD3,CD4,CD8百分率。其中24例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用参合剂保留灌肠加他莫西芬治疗,并观察了其治疗前及治疗两个疗程后CD20,CD3,CD4,CD8,CD4/CD8比值的变化。结果表明:本病患机体存在明显的免疫功能紊乱,其紊乱程度随着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理变化程度而上升;丹参合剂加他莫西芬治疗对调整机体免疫功能,改善了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症状起了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是性激素依赖性疾病,异位内膜雌、孕激素受体表达水平的变化与EMT的发生有密切联系。本文就近年EMT与雌、孕激素受体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PR)与临床、病理间的关系。【方法】对 8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标本常规进行病理检查 ,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ER、PR。【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ER、PR及ER和PR同时阳性率较高 ,分别为 5 6 6 %、81 9%、5 3 0 %。绝经前子宫内膜癌组织ER、PR阳性率高于绝经后 (P <0 0 5 )。子宫内膜癌Ⅰ期ER、PR阳性率高于Ⅱ期以上者 (P <0 0 5 )。子宫内膜癌组织高分化的ER阳性率高于中低分化 (P <0 0 5 ) ,而PR阳性率与组织分化程度相关不大 (P >0 0 5 )。【结论】子宫内膜癌ER、PR阳性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分化程度有关 ,对指导术后内分泌治疗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大鼠卵巢子宫组织中的雌孕激素受体水平,探讨米非司酮对妊娠和非妊娠状态下子宫卵巢功能影响的作用机制。[方法]性成熟而未受孕的雌性Wistar大鼠共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药流组、未孕组,每组各10只。对照组给予精制色拉油;药流组于受孕后第7天分别给予米非司酮8.3mg/kg和米索前列醇100μg/kg灌胃;未孕组于动情前期给药,方法及剂量同药流组。所有大鼠均于给药后的第3个动情周期的动情前期处死,取出卵巢、子宫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雌孕激素受体水平。[结果]对照组子宫和卵巢的孕激素受体阳性积分分别为26、23,药流组为8、12,未孕组为17、15;对照组子宫和卵巢的雌激素受体阳性积分分别为26、26,药流组为16、15,未孕组为10、ll。未孕组和药流组子宫及卵巢组织的雌孕激素受体阳性积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减少(P〈0.05);药流组子宫内膜的孕激素受体表达显著低于未孕组(P〈0.05);而药流组的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和卵巢的雌孕激素受体与未孕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米非司酮对卵巢和子宫组织的雌孕激素受体均具有向下调节的作用;米非司酮对妊娠状态的子宫内膜孕激素受体的影响更为显著;上述影响在给予米非司酮两个动情周期之后,依然没有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0.
应用受体放射分析技术与现代生物化学技术(等电聚焦电泳、超离心技术)测定正常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瘤组织胞浆雌、孕激素受体结果表明;人类正常子宫内膜中存在特异性胞浆雌、孕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含量为59.79±8.58fmol/mg蛋白,孕激素受体含量为67.43±11.23fmol/mg蛋白。在增生过长子宫内膜中,也含有较高浓度的雌、孕激素受体,且与正常子宫内膜无差异(P>0.05)。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含量为29.21±7.55fmol/mg蛋白,孕激素受体含量为22.58±3.84fmol/mg蛋白,并随着肿瘤组织分级的增加,雌、孕激素受体浓度逐渐降低。雌、孕激素受体浓度与癌组织肌层浸润程度及病人的绝经状态有关。根据子宫内膜癌中雌、孕激素受体含量的测定,可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并推测预后。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探讨雌激素水平降低对子宫雌激素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及穴位激光照射肾俞穴对去卵巢大鼠子宫雌激素受体基因表达的调整作用.方法 选用3月龄Sprague-Dawley雌性大鼠,将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Nor),去卵巢组(OVX)和去卵巢穴位激光照射组(OVX+L)3组.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获得大鼠子宫雌激素受体α(ERα)和雌激素受体β(ERβ)mRNA的逆转录表达产物cDNA,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检测,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去卵巢组大鼠子宫内ER αmRNA的RT-PCR表达产物减少(P<0.05),ER βmRNA的RT-PCR表达产物增加(P<0.05);与去卵巢组相比,去卵巢穴位激光照射组大鼠子宫内ER αmRNA的RT-PCR产物升高(P<0.05),ER βmRNA的RT-PCR产物增加(P<0.05).结论 大鼠去卵巢后,子宫ER α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穴位激光照射对去势大鼠子宫ERmRNA的表达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可能与穴位激光照射对去势大鼠生殖内分泌系统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牙髓病损相关组织中的雌孕激素受体的检测,探讨在这些组织中是否存在性激素受体,为研究牙髓相关疾病及牙体修复材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ABC法对20颗健康牙髓作为对照组及14例牙髓息肉、20例根尖囊肿和24例根尖肉芽肿作为实验组做ER、PR检测。结果在受检的男女各10颗牙髓中,男性ER阳性为4例,占40%,女性ER阳性为5例,占50%;男性PR阳性为6例,占60%,女性PR阳性为3例,占30%。而和牙髓相关的其他病变的组织中几乎无表达。结论正常牙髓也可能是性激素的靶组织,但相关病损组织可能不是性激素的靶组织。这些疾病和性激素的相关性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为观察氟维司群对雌激素效应的作用及其对靶器官中雌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以未成熟小鼠为实验模型,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氟维司群(500 μg/kg,ip)组、17β-雌二醇组(100 μg/kg,ig)和17β-雌二醇+氟维司群(100 μg/kg+500 μg/kg)4组,给药7 d后麻醉取小鼠的子宫和阴道,HE染色法观察其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其雌激素受体α(ERα)和雌激素受体β(ERβ)表达的情况。结果显示,氟维司群可明显影响未成熟小鼠子宫和阴道的生长发育和雌激素受体的表达,同时可显著抑制17β-雌二醇的促未成熟小鼠子宫、阴道生长发育以及促雌激素受体表达的作用。提示氟维司群具有抗雌激素样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靶器官雌激素受体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妊娠晚期血清雌、孕激素水平及盆底组织雌、孕激素受体表达与压力性尿失禁(SUI)的关系。方法将阴道分娩的初产妇女71例分为SUI组(n=33)和非SUI组(n=38),于孕36~40周检测血清雌二醇(E2)、雌三醇(E3)、孕酮(P)水平。SUI组中的20例和非SUI组中的31例于胎儿娩出后,取会阴侧切口顶端最深部肌肉组织行病理组织学和超微结构观察,选取3例因外阴癌、直肠癌行手术治疗的女性非妊娠患者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盆底组织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表达。结果 SUI组与非SUI组孕妇血清E2和E3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UI组孕妇血清P的质量浓度小于非SUI组[(184.7±48.2)μg/L和(223.2±93.5)μg/L](P<0.05)。病理组织学及超微结构观察均发现,妊娠晚期妇女会阴深部平滑肌细胞有不同程度的空泡变性,肌纤维变细,细胞间质水肿。非SUI组平滑肌细胞ER和PR的强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SUI组(P<0.05);盆底横纹肌细胞不表达ER和PR。结论雌激素和孕激素对妊娠期盆底结构和功能均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Ki-67、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在子宫肌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2例子宫肌瘤标本和52例瘤旁正常子宫肌层标本中Ki-67、ER及PR的表达情况,分析Ki-67、ER及PR的表达与子宫肌瘤的相关性。结果正常子宫肌层与子宫肌瘤组织中ER、Ki-67的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肌瘤组织中PR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子宫肌层(P<0.05)。子宫肌瘤组织中PR、ER、Ki-67的表达与肿瘤数量及部位无显著相关性(P>0.05)。肿瘤直径>5 cm的子宫肌瘤与肿瘤直径<5 cm的子宫肌瘤组织中PR、Ki-67的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直径>5 cm的子宫肌瘤组织中ER的表达显著高于肿瘤直径<5 cm的子宫肌瘤(P<0.01)。结论 PR可能参与了子宫肌瘤的发生和发展,ER与子宫肌瘤的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初步探讨FK506结合蛋白51(FKBP51)在雌激素受体阳性(ER+)乳腺癌他莫昔芬耐药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采用ER+人乳腺癌MCF-7细胞建立对他莫昔芬耐药的MCF-7/TAMR细胞,MTT法检测他莫昔芬对MCF-7和MCF-7/TAMR细胞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FKBP51和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在MCF-7和MCF-7/TAMR细胞中的表达情况。通过敲低或者过表达FKBP51,观察FKBP51对ER+乳腺癌细胞耐药性及AKT信号通路的影响。在ER+人乳腺癌组织标本中验证FKBP51表达情况。结果:成功建立MCF-7/TAMR细胞株。他莫昔芬对MCF-7和MCF-7/TAMR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均呈剂量依赖性,且对MCF-7细胞增殖的抑制率高于MCF-7/TAMR细胞(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FKBP51在MCF-7/TAMR细胞中的表达低于MCF-7细胞,并且其表达水平的降低激活AKT信号通路的活性,促进乳腺癌细胞对他莫昔芬的耐药。同时,FKBP51在ER+他莫昔芬耐药人乳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低于他莫昔芬敏感人乳腺癌组织。结论:FKBP51表达水平降低促进ER+乳腺癌患者对他莫昔芬耐药,可能与激活细胞内AK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研究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息肉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探讨其可能的发生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并行半定量分析,对70例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绝经后妇女的内膜息肉及其邻近内膜组织中ER,PR的表达,并选用20例正常绝经后妇女的子宫内膜组织作为对照.结果:子宫息肉组腺体和间质内PR呈低水平表达,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各组中ER的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绝经后妇女PR的异常表达在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