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原发性肺癌患者睡眠质量的调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进行原发性肺癌患者睡眠质量的调查,研究其规律性,寻求干预方法。方法:84例原发性肺癌患者(肺癌组)按相同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和婚姻状态与正常人(对照组)1:1配对比较,治疗前1周肺癌组分别接受了睡眠质量调查、疼痛主诉分级和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checklist-90,SCL-90)评估,对照组测试在体检期间进行。结果:在睡眠质量比较中,肺癌组的入睡(1.13&;#177;0.43)、睡眠维持(0.39&;#177;0.04)、睡眠自评(0.80&;#177;0.15)、睡眠总时间(0.93&;#177;0.20)等因子评分和睡眠质量总分(4.92&;#177;0.8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095~2.941,P&;lt;0.01~0.05)。肺癌患者按疼痛主诉分级法分级后,疼痛程度重组(2~3级,39例)的入睡、睡眠维持、睡眠自评、午休时间、睡眠总时间、梦记忆情况等因子评分和睡眠质量总分均明显高于疼痛程度轻组(0~1级,45例)(t=2.178~2.674,P&;lt;0.01~0.05)。肺癌患者按SCL-90总分分组后,高SCL总分组(≥140,35例)的入睡、睡眠维持、睡眠自评、睡眠总时间和睡眠质量总分均明显高于SCL总分正常组(&;lt;140,49例)(T=2.078~2.296,P均&;lt;0、05)。结论:原发性肺癌患者有明显的睡眠质量下降,后者与疼痛程度和精神心理状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晚期肺癌疼痛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晚期肺癌患者疼痛对认识功能的影响,寻找其规律性。方法:57例晚期肺癌患者(UICC-TNM分期Ⅲ b~Ⅳ期)入院后1周内分别接受了疼痛主诉分级法(VRS法)和中国韦氏成人智测量表(WAIS-RC)评估,并与正常人常模数据比较。结果:57例晚期肺癌患者(肺癌组)VRS法评分为1~4分,平均2.15~0.37分,在WAIS-RC智测成绩比较中,肺癌组的知识(17.9&;#177;3.6)、领悟(18.1&;#177;4.4)、算术(6.7&;#177;2.1)、相似性(16.2&;#177;5.1)、数字广度(9.2&;#177;2.7)、词汇(54.5&;#177;18.4)、数字符号(36.3&;#177;13.5)、填图(10.4&;#177;2.2)、木块图(29.7&;#177;12.9)、图形排列(18.5&;#177;3.7)和图形拼凑(20.6&;#177;4.5)等分测验均明显低于正常人常模数据(f=2.137~3.319,P&;lt;0.01~0.05)。按疼痛程度分组后,疼痛程度重组(VRS≥2.15分,23例)的知识、算术、数字广度、数字符号、填图、木块图、图形排列和图形拼凑等分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疼痛程度轻组(&;lt;2.15分,34例)(t=2.155~3.324.P&;lt;0.01~0.05)。结论:晚期肺癌疼痛对认知功能有明显影响,随着疼痛程度的加深这种损害程度也加重。  相似文献   

3.
冯玉荣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3):4688-4689
目的:观察阿是穴小剂量氯胺酮注射配合放松训练对肺癌晚期疼痛的缓解作用,为临床筛选减轻肺癌晚期患者疼痛方法提供依据。方法:34肺癌晚期患者按住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23例,对照组Ⅱ例。观察组给予氯胺酮(小剂量)阿是穴穴位注射配合放松训练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肌肉注射哌替啶或吗啡法。两组均于治疗前后采用Jane scott目测疼痛分数测量法进行疼痛分数测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疼痛分数值(21.8&;#177;14.8)分与治疗前(55.0&;#177;16.5)分比较(t=7.2,P&;lt;0.01)。治疗后对照组疼痛分数值(40.6&;#177;22.5)与治疗前(59.6&;#177;19.5)比较(t=2.1,P&;lt;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后两组比较(t=2.9,P&;lt;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两组治疗后疼痛缓解率分别为(63.8&;#177;21.8)%,(27.7&;#177;19.6)%,两者比较(t=4.7,P&;lt;0.01)。结论:小剂量氯胺酮阿是穴注射配合放松训练是缓解肺癌疼痛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社会支持评分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段励夫 《中国临床康复》2004,8(9):1608-1609
目的:调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社会支持评分对疗效的影响,寻求增加社会支持的可能性:方法:57例COPD患者住院常规治疗结束后1周内接受了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调查。结果:全部患者中显效11例(19%),有效34例(60%).无效12例(21%),主观支持维度比较中,显效与有效患者的“您与朋友”(2.87&;#177;0.42)、“您与邻居”(2.65&;#177;0.39)、“您与同事”(2.39&;#177;0.40)和“您与家庭成员”(7.73&;#177;1.41)条目得分均明显高于无效患者(2.04&;#177;0.41,0.95&;#177;0.40,1.81&;#177;0.37和4.92&;#177;1.35)(t=2.134-2.461,P均&;lt;0.05),客观支持维度比较中,显效与有效患者所有条目得分均明显高于无效患者(t=2.115—2.357,P均&;lt;0.05),个人利用度维度比较中,显效与有效患者的所有条目得分也均高于无效患者(t=2.129-2.236,P均&;lt;0.05)。结论:COPD患者的社会支持评分与疗效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及其防御机制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对照组行常规抗精神病药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及防御方式问卷(DSQ)对所有患者分别于健康教育前及健康教育8周末进行效果评估。结果:同健康教育前比较,健康教育8周末研究组患者的SDSS评分由6.48&;#177;2.79降为4.18&;#177;2.26(t=4.96,P&;lt;O.01),IPROS评分由49.46&;#177;10.19降为41.92&;#177;12.58(t=3.61,P&;lt;O.01);不成熟防御机制评分由4.79&;#177;O.93降为4.12&;#177;1.07(t=3.66,P&;lt;O.01),成熟防御机制平分由4.85&;#177;1.17升为5.37&;#177;O.96(t=2.66,P&;lt;O.05);而对照组上述改变均不明显(P&;gt;O.05)。与对照组比较,健康教育前社会功能缺陷程度及防御机制的应用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gt;0.05);但健康教育8周末,研究组患者的SDSS及IPROS评分分别为4.18&;#177;2.26,41.91&;#177;12.5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86&;#177;2.63,48.56&;#177;11.47(前者t=3.75,3.02;P均&;lt;0.01),不成熟防御机制评分为4.12&;#177;1.0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1&;#177;1.19(t=2.37,P&;lt;0.05),而成熟防御机制评分为5.37&;#177;0.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91&;#177;1.24(t=2.25,P&;lt;0.05)。结论:健康教育可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降低残疾程度。改善患者的防御机制。  相似文献   

6.
晚期原发性肺癌患者的精神心理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晚期原发性肺癌患者的精神心理特征,寻求进行干预的可能性。方法:163例经临床、影像学和病理确诊的原发性肺癌患者,采用1986年肺癌TNM分期标准分为早期肺癌组(91例)和晚期肺癌组(72例),两组对象均接受临床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后者还接受肖永源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评估。结果:两组的SCL-90评分比较中,晚期肺癌组的躯体化(1.68&;#177;0.50)、强迫(1.96&;#177;0.49)、人际关系(1.95&;#177;0.51)、抑郁(2.26&;#177;0.53)、焦虑(1.98&;#177;0.54)、恐怖(1.87&;#177;0.53)、偏执(1.71&;#177;0.58)和精神病性(1.88&;#177;0.49)等症状因子评分明显高于早期肺癌患者(1.41&;#177;0.49,1.70&;#177;0.53,1.73&;#177;0.55。1.74&;#177;0.61,1.69&;#177;0.53,1.52&;#177;0.44,1.64&;#177;0.55,1.49&;#177;0.51)(t=2.298~2.965;P均&;lt;0.05~0.01)。72例晚期肺癌患者的社会支持评分为39.08—56.39,平均为48.65&;#177;11.43。低社会支持得分(&;lt;48.65)组(32例)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等症状因子评分明显高于高社会支持得分(≥48.65)组(40例)(t=2.271~3.208,P&;lt;0.05~0.01)。结论:晚期肺癌患者经常遭遇各类精神心理问题困扰,增加社会支持干预可能有效。  相似文献   

7.
心理行为干预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1999-07/2003-12沈阳市传染病院57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实验组29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文化层次方面均具有可比性。其中实验组实施干扰素治疗和健康教育,对照组仅实施干扰素治疗,疗程6个月。参照中文版普适性健康调查量表进行测定生活质量,由患者自己填表评估。比较两组患者2年内的复发率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57例均进入结果分析。实验组2年内复发率48%(14/29),明显低于对照组79%(22/28)(X^2=5.62,P&;lt;0.05)。康复教育疗程结束后实验组中文版普适性健康调查量表生活质量8项因子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生理职能评分(72.8&;#177;21.6,47.1&;#177;21.1,P&;lt;0.05),躯体疼痛评分(78.8&;#177;14.5,60.0&;#177;18.9,P&;lt;0.05),一般健康评分(65.7&;#177;18、6,48.0&;#177;13.7,P&;lt;0.05),精力评分(68.1&;#177;17.1.54.0&;#177;17.6,P&;lt;0.05),社会功能评分(86.9&;#177;19.6,71.4&;#177;17.0,P&;lt;0.05)、精神健康领域评分(75.9&;#177;17.8,62、8&;#177;16.7,P&;lt;0.05)。结论康复教育可提高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其复发率。  相似文献   

8.
产前心境不良对孕产妇分娩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刘雁 《中国临床康复》2003,7(30):4100-4101
目的:研究产前心境不良对孕产妇分娩质量的影响,寻找进行干预的可能性。方法:在产前1周内,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89例孕产妇进行了精神心理表现评估,并与分娩质量主要生理学指标(总产程时间、分娩总出血量和疼痛程度)进行了比较。结果:总产程时间长组(≥500min,34例)中的躯体化(1.18&;#177;0.42)、人际关系(1.26&;#177;0.48)、抑郁(1.29&;#177;0.45)、焦虑(1.37&;#177;0.52)、偏执(1.29&;#177;0.48)和精神病性(1.35&;#177;0.37)等因子评分明显高于总产程时间短组(&;lt;500min,55例)(t=2.037-2.328,P均&;lt;0.05)。出血量多组(≥400mL,29例)的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等因子评分明显高于出血量少组(&;lt;400IⅡL,29例)(0=2.027-2.236,P均&;lt;0.05)。疼痛程度重组(1994年WHO疼痛分级3级,54例)中的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偏执等因子评分明显高于疼痛程度轻组(&;lt;2级,35例)(0=2.143-2.326,P均&;lt;0.05)。结论:孕产妇产前心境不良可明显影响分娩质量,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在53例冠心病患者中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90,SCL-90)和西亚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eattle angina questionnaire,SAQ)评价患者的心理状态、机体功能和生活质量,其中一些人接受了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冠心病患者抑郁、焦虑等心理症状评分均显著高于常模(t=2.50,P&;lt;0.05;t=2.73~8.51,P&;lt;0.01)。心绞痛组SCL-90多项评分(焦虑2.08&;#177;0.76,精神病性1.64&;#177;0.53,总分184.74&;#177;51.54,躯体化2.19&;#177;0.49,强迫2.25&;#177;0.66,人际关系2.09&;#177;0.77,抑郁2.35&;#177;0.82,恐怖1.66&;#177;0.72)显著高于心肌梗死组(1.68&;#177;0.67,1.34&;#177;0.31,145.45&;#177;36.92,1.78&;#177;0,58,1.70&;#177;0.59,1.61&;#177;0.49,1.72&;#177;0.64,1.18&;#177;0.23)(t=-2.02,-2.60,P&;lt;0.05;t=-2.77~-3.52,P&;lt;0.01)。心理症状SCL-90各项评分与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数无关(P&;gt;0.05)。冠心病患者SAQ中的治疗满意程度评分与SCL.90中的人际关系、敌对两项评分呈负相关(r=-0.2931,-0.2949,P&;lt;0.05)。结论:冠心病患者抑郁、焦虑等心理症状与躯体症状并存,相互影响;心绞痛患者与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症状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社会支持评分对初发性脑梗死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寻求其规律性。方法:85例初发性脑梗死患者住院康复治疗结束后1周内分别接受了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估和社会支持状态评估。结果:全部患者治疗后的FMA和ADL评分分别为62.46&;#177;22.14和62.31&;#177;13.18,FAM改善明显组(FMA评分≥62.46分,46例)社会支持评估中的“您与朋友”(2.88&;#177;0.52),“您与家庭成员”(12.53&;#177;4.72),“遇到困难时获得经济支持来源”(2.91&;#177;0.44)和“获得精神安慰来源”(4.33&;#177;0.56),“遇到烦恼时的求助方式”(1.99&;#177;0.42)等条目评分均明显高于FMA改善不明显组(FMA评分&;lt;62.46分,39例,t=2.556~4.269,P均&;lt;0.01~0.05)。ADL改善明显组(ADL评分≥62.31分,44例)的“您与家庭成员”,“遇到困难时获得经济支持来源和获得精神安慰来源”,“遇到烦恼时的倾吐方式和求助方式”等条目评分明显高于ADL改善不明显组(ADL评分&;lt;62.31分,41例,t=2.248.3.349,P&;lt;0.01~0.05)。结论:初发性脑梗死患者社会支持评估中与家庭功能相关的社会支持条目得分明显影响着康复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1.
肺癌患者抑郁状态的临床特征和相关因素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目的:观察肺癌患者抑郁状态的临床特征,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155例肺癌患者按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和吸烟指数与正常人(对照组)进行l:l配对,在开始治疗前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自制的肺癌抑郁状态相关因素调查表进行测评。结果:肺癌组中抑郁症患者67例(43.2%),平均HAMD记分为21&;#177;9,明显高于对照组,后者为25例(16.1%)和9&;#177;4(X^2=13.012和P&;lt;0.001;t=3.63l和P&;lt;0.01)。肺癌组HAMD中的7方面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064~3.435,P均&;lt;0.05),肺癌抑郁症患者临床表现HAMD得分排序前3位为:精神性焦虑,能力减退和绝望感(1.8&;#177;0.4~2.3&;#177;0.4)。肺癌抑郁症的相关因素分析中,HAMD评分与疼痛程度、UICC—TNM分期和年龄呈正相关,而与KPS评分、家庭关心程度和家庭收入呈负相关(F=6.195~13.575,P均&;lt;0.05)。结论:肺癌抑郁症以精神性焦虑、能力减退和绝望感为主要表现,而疼痛、年龄、肺癌分期、身体一般状况和社会支持是其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段励夫 《中国临床康复》2004,8(6):1012-1013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缓解期患者抑郁和焦虑表现与社会支持状况的相关性,寻找可能的干预方法。方法:77例COPD缓解期患者接受了Zung编制的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测评,并与同时评估的社会支持得分(肖永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比较。结果:77例COPD缓解期患者中抑郁症(SDS标准分≥50)患者31例(40.3%),标准分均值为45.92&;#177;10.63,明显高于正常人常模(41.88&;#177;8.55)(t=2.176,P&;lt;0.05)。焦虑症(SAS标准分≥50)患者28例(36.4%),标准分均值(44.73&;#177;9.84)明显高于正常人常模(40.06&;#177;10.52)(t=2.209,P&;lt;0.05)。主观支持维度得分比较中,“您与朋友”和“您与家庭成员”条目高得分者的SDS和SAS均值明显低于低得分者(t=2.138~2.284,P均&;lt;0.05),客观支持维度中所有条目高得分者的SDS和SAS均值均明显低于低得分者(t=2.153~2.241,P均&;lt;0.05),个人利用度维度比较中,仅有求助方式高得分者的SDS和SAS均值明显低于低得分者(t=1.965和2.193,P均&;lt;0.05)。结论:COPD缓解期患者抑郁和焦虑表现与社会支持得分密切相关,对于前者加强社会支持,有可能改善SDS和SAS评分,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星状神经节阻滞与头痛患者颈部血流变化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现已广泛应用于疼痛性疾病的治疗,其作用机制尚在研究中。目的:探讨重症头痛双颈总动脉、双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特征及其与SGB效果的相关性。设计:半随机对照、单盲、纵向观察性研究。地点和对象:本研究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完成,研究对象为1998-02/08本院门诊重症头痛患者30例,男女患者各15例方法:门诊重症头痛患者30例为治疗组,非头痛患者30例做对照组。以ASONICS,SPEC-TRA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两组SGB前,及治疗组阻滞后5min的双侧颈总动脉和双侧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治疗组SGB前后临床疼痛程度评定采用五点口述分级(VRS-5)记录。主要观察指标:血流量、阻力指数、峰值流速、时间平均流速(TAV)、血管内径及治疗组SGB前后疼痛评分。结果:治疗组于阻滞后约1min均有阻滞侧瞳孔缩小;痛侧与对照组比.阻滞前峰值流速(66.14&;#177;18.2和46.20&;#177;7.21)(P&;lt;0.01),阻力指数(0.74&;#177;0.05和0.65&;#177;0.05)(P&;lt;0.05),VRS.5(4.5&;#177;0.5和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lt;0.01);阻滞后:峰值流速降到59.47&;#177;9.2l(P&;lt;0.05),阻力指数降到0.65&;#177;0.05(P&;lt;0.05),VRS-5降到l2&;#177;0.6(P&;lt;0.01)。结论:SGB治疗重症头痛效果肯定。本组重症头疼患者有颅脑血管张力异常变化.提示SGB可能通过平衡植物神经,双向调节所支配区域血管张力,使头痛缓解。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晚期肺癌患者疼痛表现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寻求可能的干预方法。方法:63例晚期肺癌患者入院后1周内分别接受了疼痛主诉分级法(CVRS)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的评估。结果:全部患者疼痛主诉分级中,0级4例(6%),1级38例(60%),2级19例(30%),3级2例(3%)。在家庭支持评分比较中,疼痛程度轻患者(评分0~1级,42例)的4个条目的所有评分均明显高于疼痛程度重组(评分2~3级,21例)(t=2.138~3.325,P<0.01~0.05)。在朋友支持评分比较中,疼痛程度轻组“朋友能真正帮助我”和“我有能与我分享快乐和忧伤的朋友”等条目得分(6.43±1.56和6.57±1.23)明显高于程度重组(4.98±0.97和4.54±0.88)(t=2.175和2.809,P<0.05和0.01)。在他人支持评分比较中,疼痛程度轻组“当我需要帮助时就有人在旁”、“有人能安慰我”和“在我的生活中有人关心我的情绪”等条目评分(7.36±1.63,8.24±2.05,8.77±2.32)明显高于程度重组(5.96±1.05,6.48±1.58,6.96±1.86)(t=2.189~2.454,P均<0.05)。结论:晚期肺癌患者的疼痛表现与社会支持评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社会支持与抑郁症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与抑郁症的关系,为抑郁症的预防和康复干预的介入提供依据。方法:用社会支持量表评定抑郁症组78例患者和正常对照组86例的社会支持度,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HAMD)评定抑郁症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疗效。结果:抑郁症组患者的客观支持[(11.9&;#177;3.5)分]与正常对照组[(11.9&;#177;3.3)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主观支持[(15.0&;#177;3.9)分]和对支持的利用度[(6.4&;#177;2.0)分]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22.6&;#177;4.0)分和(8.5&;#177;1.9)分,P&;lt;0.01],社会支持与抑郁症的严重程度无关(r=0.144,-0.107,-0.119,P&;gt;0.05),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与HAMD减分率呈正相关(r=0.495,0.419,P&;lt;0.01)。结论:抑郁症患者社会支持系统存在异常,加强抑郁症患者对社会支持的主观感受性和利用度有利于抑郁症状的好转。  相似文献   

16.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缺陷与社会支持的对照比较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13  
目的 了解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缺陷和社会支持状况。方法 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10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社会支持进行评定,用非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非精神疾病患者作对照。结果 (1)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客观支持(8.1&;#177;2.1)、主观支持(19.8&;#177;3.5)、对支持的利用度(7.3&;#177;1.7)、社会支持总分(35.3&;#177;5.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2.28—5.02.P&;lt;0.01-0.05),高于非首发精神分裂症组患者(t=3.78—6.02.P&;lt;0.01)。(2)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各项社会功能缺陷程度均明显低于非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χ^2=4.20-18.43.P&;lt;0.05—0.001)。结论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和社会支持均优于非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支持差于非精神疾病患者。  相似文献   

17.
支持性心理治疗改善放化疗肺癌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吴莉  王世杰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7):2462-2463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治疗前后SAS及SDS测评中。支持性心理治疗对肺癌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作用。方法 对63例肺癌患者在进行常规放疗的基础上应用支持性心理治疗,并以同期行放化疗的57例肺癌患者作为对照。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有明显改善。治疗组心理症状改善,SAS治疗前(46&;#177;12)%,治疗1个月(32&;#177;11)%,t=6.8261,P&;lt;0.01。SDS治疗前(44&;#177;11)%,治疗1个月(31&;#177;10)%,t=6.9409,P&;lt;0.01。治疗组和对照组近期疗效有效率分别为80.9%和56.1%。x^2=9.7274,P&;lt;0.05。结论 支持性心理治疗联合放化疗能减轻心理反应。提高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8.
中医辨证施治对肺癌术后患者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永宏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2):7240-7241
目的:评价中医辨证施治对肺癌术后患者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收治的26例肺癌术后患者,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采用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问卷(QLQ-C30)量表观察肺癌术后患者治疗后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SCL-90各大项评分(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明显低于治疗前(P&;lt;0.05或P&;lt;0.01),QLQ-C30量表(内容包括呼吸困难、疲乏、恶心呕吐、食欲缺乏、失眠、疼痛、便秘、经济困难)显著高于治疗前(P&;lt;0.05或P&;lt;0.01),血清IgA,IgG,IgM治疗前的值为(1.25&;#177;0.23),(9.67&;#177;2.76),(0.89&;#177;0.43)g/L,治疗后则为(1.41&;#177;0.27),(11.42&;#177;3.02).(1.24&;#177;0.59)g/L,较治疗前比,亦有显著改善(P&;lt;0.05)。结论:中医药治疗可改善肺癌术后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提高免疫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19.
社会支持与在校大学生心理状态的关系   总被引:28,自引:14,他引:28  
目的:探讨大学生心理问题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分别从新乡市3所高校随机抽取607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每一研究对象进行评定;SCL-90各因子中有一项或一项以上≥2分者为有心理问题组(n=9l),&;lt;2分者为无心理问题组(n=516);比较两组间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得分和社会支持量表各因子得分情况。结果:在607名研究对象中,有明显心理症状者91名(15%);有心理问题组SCL,90各因子中躯体化(1.7&;#177;0.6)、强迫(2.5&;#177;0.9)、焦虑(2.1&;#177;0.7)、人际关系项(2.1&;#177;0.7)得分分别明显高于无心理问题组(£:1.93,2.44,1.96,2.37,P&;lt;0.05);有心理问题组社会支持量表中的主观支持(2.4&;#177;3.1)和利用度(1.3&;#177;2.0)分别明显低于无心理问题组(t=2.74,2.2l,P&;lt;0.05);有心理问题组中女大学生抑郁情绪(2.7&;#177;0.5)比男生(1.9&;#177;0.7)严重,其主观支持(2.7&;#177;1.3)也明显低于男生(1.7&;#177;0.9)(P&;lt;0.05)。结论:社会支持系统与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有关,其中主观支持及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与大学生心理问题形成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20.
背景:在当前的诊断分类标准中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是相互独立的两个疾病单元,但临床研究和流行病学研究均发现两者具有很高的共患率.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与单纯焦虑或抑郁障碍相比具有症状重、病程慢性化、社会功能损害重、自杀率高和预后差等特征。认识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的临床现象学、心理社会因素和生化学的特征,对介入临床康复干预措施具有理论指导意义。目的:探讨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的临床现象学、心理社会因素和生化学的特征,以阐明它与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的关系。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病例一对照,研究。单位:两所大学医院的精神科。对象:1999-11/2000-11在南京医科大学脑科医院住院的患者;按DSM—Ⅳ诊断标准收集25例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患者(共病组)、30例主要抑郁症患者(抑郁组)、14例广泛性焦虑障碍和6例惊恐障碍患者(焦虑组)。方法:对所有病例使用一般情况问卷、病史问卷、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生活事件量表(LE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进行调查评定,并作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测定。上述指标进行三组间比较或与中国常模比较。主要观察指标:各组患者的一般情况、病史情况、HAMD,HAMA,LFS,SSRS,EPQ的评定结果和血浆5-羟色胺、NE水平。结果:(1)共病组年龄[(46.4&;#177;9.2)岁]较抑郁组[(374&;#177;11.3)岁]和焦虑组[(34.7&;#177;7.4)岁]大、起病晚(P&;lt;0.01)。(2)共病组急性起病者(13例)显著多于抑郁组(9例)和焦虑组(2例)(P&;lt;0.01)。(3)共病组的家族史(8例)与抑郁组(10例)相似(P&;gt;0.05)。(4)共病组(23例)的自杀意念或行为的发生率显著高于焦虑组(6例)(P&;lt;0.01)。(5)共病组的HAMD评分(42.32&;#177;7.26)显著高于抑郁组(30.70&;#177;7.69)和焦虑组(22.20&;#177;6.18)(P&;lt;0.01)。(6)共病组的HAMA评分(27.48&;#177;7.23)显著高于抑郁组(18.07&;#177;6.20)和焦虑组(23.00&;#177;6.84)(P&;lt;0.01)。(7)共病组的起效时间[(12.4&;#177;7.5)d]与抑郁组[(11.7&;#177;8.0)d]和焦虑组[(9.6&;#177;6.7)d]的差异无显著性(P&;gt;0.05);共病组的显效时间[(52.2&;#177;21.2)d]稍长于抑郁组[(62.2&;#177;17.1)d](P&;gt;0.05),但显著长于焦虑组[(32.9&;#177;20.6)d](P&;lt;0.01)。而共病组出院时的显效率(92%)与抑郁组(87%)和焦虑组(85%)的差异无显著性(P&;gt;0.05)。(8)共病组的负性生活事件评分(22.1&;#177;15.7)与抑郁组(26.7&;#177;16.8)、焦虑组(29.8&;#177;19.6)差异无显著性(P&;gt;0.05)。(9)共病组的社会支持分(43.5&;#177;7.9)显著高于抑郁组(36.2&;#177;8.5)(P&;lt;0.01),而与焦虑组(39.9&;#177;9.3)差异无显著性(P&;gt;0.05)。(10)共病组和抑郁组、焦虑组一样,EPQ的神经质因子分均显著高于中国常模(P&;lt;0.05~0.01)。(11)共病组存在着血浆单胺神经递质的异常,但与抑郁组、焦虑组均无显著差异(P&;gt;0.05)。结论: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具有不同于抑郁障碍和焦虑障碍的特征,但目前的证据尚不足以证明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是一种新的疾病单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