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门胆管癌误诊原因及早期诊断方法对10例肝门胆管癌患者的误诊作回顾性分析:本组男2例,女8例,年龄41岁~74岁.B超显示肝内胆管扩张10例,胆石症8例、阻黄玉例,胆总管占位(结石)1例.术中见肿瘤侵犯门静脉、肝动脉及肝组织形成8cm×8cm×6cm肿块8例,肿块堵塞肝总管,左肝管2例,合并胆囊结石5例,胆总管结石4例,区域淋巴结转移10例,肝脏广泛转移3例.本组行右府管肠吻合术2例,剖腹探查8例.结果诊误原因:①早期缺乏特有症状,常表现上腹不适、隐痛、乏力、黄疸等,就诊于传染科或内科,以黄疸型肝炎治疗,本组5例.②合并有胆石症,胆道手术史掩盖了胆管癌的存在,本组9例.③肝门胆管癌B超显出率低,B超医生不能准确识别其声象表现.结论肝门胆管癌病因与胆石症有关或同时存在.凡有胆系疾病史的中老年人,近期症状加重,发作频繁或出现新症状须及时就诊.B超提示肝内胆管扩张,宜进一步作CT,PTC,ERCP等检查,力争早期诊断,减少医源性延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肝门部胆管癌是肝外胆管瘤中较常见的一种 ,由于其特殊的解剖部位及生物学特性 ,术前诊断及判断能否手术切除较为困难。1 994年 6月至 2 0 0 2年 6月我院共收治肝门部胆管癌患者 78例 ,现将其磁共振胆管造影 (MRC)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旨在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术前诊断方法。1 资料与方法78例患者中 ,男 40例 ,女 3 8例 ;年龄 45~ 76岁 ,平均 5 6岁。均有不同程度的黄疸、纳差、腹胀等表现。血清总胆红素 1 76 .1~ 3 90 .0 mmol/L,术前全部行MRC检查 ,并均实施手术治疗。MRC检查方法 :采用 Toshiba、0 .5 T超导型 MR扫…  相似文献   

3.
2000年3月至2002年11月,我们对5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成功行双导丝双支架置入术,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男3例,女2例,年龄37-87岁,平均56岁。均有黄疸。血清胆红素平均210μmol/L,B超示肝门胆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们对6例肝门部胆管癌施行切除手术,近期疗效满意。患者年龄37~68岁,均因进行性黄疸就诊。B超显示肝肿大、肝内胆管扩张、肝门部肿块4例;分叉部狭窄2例。全部病人作PTC检查,均示肝内胆管扩张、尾例呈截断和鼠尾样改变。手术切除肿瘤后未见有肝蒂外转移,同时切除  相似文献   

5.
肝门部胆管癌是指肝总管、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发生的,主要侵犯肝总管、肝总管分叉部及左右肝管的胆管上皮细胞恶性肿瘤,也称为近端胆管癌或高位胆管癌.1965年Klatskin首先描述了胆管分叉部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故又将肝门部胆管癌称为Klatskin瘤.对于该病的发病率,美国的报道是1.2/10万[1],国内目前尚无确切发病率的报道,但临床上普遍现象是肝门部胆管癌的病例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6.
MSCT多期增强扫描诊断肝门区胆管癌1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MS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对肝门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理确诊的肝门区胆管癌的临床资料及MSCT图像特征,所有病例均行平扫及四期动态增强扫描(即早动脉期、晚动脉期、门脉期及延迟期).结果:15例肝门胆管癌按CT表现形式分为肿块型、结节型及管壁浸润型,所有病灶均表现为等密度或略低密度.7例肿块型动脉期肿块边缘呈轻度不均匀强化,晚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延迟期病灶进一步强化:5例结节型多表现为肝门部<2 cm的结节,动脉期主要为边缘环状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持续明显强化,且向中心部充填:3例管壁浸润型表现为肝门部胆管壁局限性不规则增厚>2 mm,增厚的胆管壁四期扫描均呈明显环状强化,其中2例表现为延迟强化.  相似文献   

7.
镍钛记忆合金支架在治疗胆道恶性梗阻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胆道恶性梗阻常常是晚期胆管癌、胰头癌等恶性肿瘤引起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解除梗阻、进行有效的引流是延长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我院自2 0 0 1年4月至2 0 0 2年1 2月使用镍钛记忆合金镀金支架置入治疗胆道恶性梗阻36例,取得较好的疗效。1 .临床资料:36例患者均在B超、CT及实验室检查基础上经ERCP进一步确诊为肿瘤引起胆道梗阻。其中男2 0例,女1 6例,年龄36岁~97岁,平均5 9 7岁。中下段胆管癌1 3例,肝门部胆管癌8例,十二指肠乳头癌7例,胰腺癌8例。2 .方法:36例均在PentaxEPM 330 0电子内镜下完成记忆合金网状支架(佳森医用支架器械有…  相似文献   

8.
肝门部胆管癌63例的影象分型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肝门部胆管癌约占肝外胆道肿瘤的58%~75%[1,2].长期以来,对于术前判断手术性切除、辅助性及介入性治疗一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作者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63例肝门部胆管癌的影象学表现,试图进行初步探讨,并对其影象分型、治疗方式展开讨论.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我院199004/199804收治肝门部胆管癌63例,男49例,女14例.年龄41岁~68岁,平均51岁,其中行肝门部胆管癌手术切除者13例,非切除的胆管内、外引流者50例,全部病例均行PTC,CT和(或)MRI,B超检查.6…  相似文献   

9.
刘小燕 《山东医药》2003,43(10):70-70
隐匿性乳腺癌在临床上比较少见 ,极易发生漏诊或误诊。近年来笔者曾收治 3例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3例均为女性 ,年龄 3 5~ 5 4岁。3例均以腋下无痛性肿块就诊。左侧 2例 ,右侧 1例。从发现肿块到就诊时间分别为 1个月、 3个月及 6个月。3例患者体检均未发现乳房肿块。1例乳腺钼靶照像提示可疑癌 ,表现为边界不清的小肿块及簇状的钙化分布。腋下肿块切除活检 ,病理诊断 2例为腺癌 ,1例为低分化癌。3例患者术前做胸片、B超、CT检查均未发现其他部位病变。2例行乳腺癌根治术 ,1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诊断浸润性导管癌 2例 ,另 …  相似文献   

10.
ERCP对肝外胆管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正坤 《临床消化病杂志》2002,14(3):141-141,143
肝外胆管癌临床表现多不典型 ,易误诊漏诊 ,术前诊断主要靠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经皮肝穿胆道造影 (PTC)、B超和CT检查[1] 。本文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33例肝外胆管癌的ERCP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 ,以探讨ERCP对肝外胆管癌的诊断价值。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33例肝外胆管癌中男 2 7例 ,女6例 ,年龄 4 6~ 6 8岁 ,平均 5 6 72岁。临床表现黄疸2 9例 ,腹痛腹胀 2 5例 ,皮肤瘙痒 2 5例 ,乏力 2 1例 ,食欲不振 2 5例 ,发热寒战 4例。病理分型腺癌 32例 ,鳞癌 1例。1.2 方法  33例肝外胆管癌术前均行ERCP …  相似文献   

11.
李炳辉 《山东医药》2008,48(21):68-68
2006年以来,我们应用肝门胆管盆式空肠吻合治疗肝门部胆管癌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中男5例,女1例;年龄34~68岁;病程1~20个月,均因进行性黄疸收入院.人院后均行CT、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检查,  相似文献   

12.
刮吸解剖法在肝门胆管癌手术切除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0引言肝门部胆管癌又称上段胆管癌或高位胆管癌,指原发于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和肝总管的癌肿.占肝外胆管的50-75%.1965年Klatskin报告13例源于肝门肝管分叉部的胆管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故肝管分叉部癌常称为Klatskin瘤.现已达成共识凡侵犯肝门肝管分叉部的癌肿,不论其源于肝外胆管或肝内胆管,都归为肝门部胆管癌.肝门胆管癌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近年来已逐渐受到外科界的重视,由于肿瘤位于第一肝门,与门静脉和肝动脉紧密相邻,并且部分掩盖于肝实质中,手术显露比较困难,以致手术切除存在相当的难度和危险,因此国内文献多仅讨论高位胆管…  相似文献   

13.
15例肝门区胆管癌的CT影象诊断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评价CT在肝门区胆管癌诊断中价值.方法搜集1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肝门区胆管癌,分析肿瘤的CT表现并与手术所见和病理相对照,评价CT在肝门区胆管癌的诊断价值和判断肿瘤周围累及范围的准确性.结果本组15例中术前13例CT诊断为肝门区胆管癌,确诊率为86.7%.CT表现6例CT平扫表现为肝门区低密度软组织肿块,增强后2例轻度强化,其余无强化;8例表现为肝门区胆管壁不规则增厚,管腔狭窄,增强后增厚的管壁可有轻度的强化;2例因胆管壁均匀轻度增厚而误诊为胆管炎.CT发现肝脏浸润或转移8例,术中和病理确诊12例;CT发现肝动脉浸润1例,门静脉浸润4例,术中发现肝动脉受浸4例,门脉受累7例;CT显示1例胆囊受累,术中发现4例;CT明确3例肝门区淋巴结转移,5例可疑转移,手术和病理证实9例;6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5例CT明确诊断;5例肝门脂肪浸润,CT仅显示1例;其他2例神经受浸,2例腹膜种植在CT上均不明确.CT在判断肿瘤周围累及范围的准确性为53%.结论CT在检出和识别肝门区胆管癌中有重要的价值,在判断肿瘤周围浸润的程度时仍有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和三维重建在肝外胆管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经手术病理或活检证实的肝外胆管癌患者,分别行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扫描及重建薄层图像。结果 11例肝门部胆管癌位于左肝管3例、右肝管2例,肝总管端6例。11例均有肝内胆管呈蟹足状,藤状改变。肝门区均见软组织肿块影。增强早期肿块强化不明显,肿块内呈低密度影3例。延迟扫描胆管癌肿块全部强化者9例,呈不均匀强化者2例;9例胆总管癌均显示扩张胆总管突然中断或变形,其中4例管壁可见环形不均匀增厚,管腔狭窄,2例腔内见结节状软组织影,2例腹膜后见肿大淋巴结。结论 64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是诊断肝外胆管癌的理想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5.
夏永红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0):2277-2278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手术切除后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1年10月该院收治的104例肝门部胆管癌手术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相关因素对术后并发症、病死率的影响.结果 104例患者无院内死亡发生.其中发生严重并发症患者40例,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8.46%.癌症患者并发症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术前黄疸程度、术前白蛋白水平等因素对肝门部胆管癌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有影响.结论 年龄、术前黄疸程度、术前白蛋白水平是影响肝门部胆管癌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胆管癌是发病率较低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约为每10万人中1.2人[1],其中发生在左右肝管分叉处的胆管癌称为肝门部胆管癌,又称为Klatskin瘤.  相似文献   

17.
由于老年肝癌患者各个器官的功能退化或合并有其他疾病机会增加 ,在肝切除过程中所遇到的风险比年轻患者更大 ,手术并发症和病死率高。因此 ,探讨老年肝癌患者手术后近期死因有着重要意义。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1995年 1月~ 2 0 0 2年 4月在我院收治的老年肝癌病人 15 6例 ,其中行肝切除术 62例 ,年龄 60~ 77岁 ,中位年龄 66岁 ,男 5 3例 ,女 9例。术前检查 :各种常规检查 ,AFP ,乙肝三系 ,肝、肾、心、肺功能 ,心电图 ,胸片 ,肝胆胰脾B超和CT检查。HBsAg阳性 5 2例 ,阴性 10例 ;肝硬化 41例 ,无肝硬化 2 1例 ;肝功能Child分…  相似文献   

18.
肝门胆管癌是指位于肝总管上 1 /2 ,左、右一级肝管的癌肿。由于其特殊解剖部位 ,极易侵及邻近的门静脉 (PV)及左、右干支等 ,故以往切除率较低 ,根治性切除困难。近年来 ,我们对 56例肝门胆管癌患者于术中应用了超声检查 ,弥补了术前检查和术中单纯探查的不足 ,现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男 40例、女 1 6例 ,平均年龄 53(37~ 72 )岁。均有典型肝门胆管癌临床症状 ,黄疸持续时间 1周至 4个月。术前超声检查 47例 ,示 PTC1 5例 ,CT32例 ,ERCP1 0例 ,MR8例。病理检查示高分化腺癌 1 6例 ,低分化腺癌 6例 ,粘液癌 4例 ,鳞腺癌5…  相似文献   

19.
近 4年来 ,我们收治 8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手术切除 4例 ,近期疗效满意 ;4例施行内引流术 ,也明显延长了患者生命。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本组男 5例 ,女 3例 ;年龄 4 8~ 72岁 ,平均 60岁。 2例以传染性肝炎治疗 1~ 2个月 ,来院时均已有重度黄染 ;2例也重度黄染 ,且有低蛋白和凝血机制障碍 ;4例为肝总管肿瘤 ,其中 2例未侵犯左右肝管汇合部 ,2例已侵犯左右肝管汇合部。分型 : 型 2例 , 型 2例 , 型 4例。外科治疗 :4例重度黄染者术前行 PTCD,以缓解黄疸程度 ,改善身体状况。均采用右肋缘下切口 ,切断结扎肝圆韧带 ,游离并控制第 1肝门…  相似文献   

20.
胆管癌发病率逐年上升,患者早期多无腹痛等症状,而症状明显时又多已进展为疾病的中晚期,失去外科手术的机会.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又称Klatskin瘤,约占肝外胆管癌50%以上,指原发于胆囊管开口以上的肝总管至左、右肝管部位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是胆管肿瘤中多见而又难处理的类型[1-2].本研究将70例晚期胆管癌患者分为2组,分别经ERCP治疗和外科手术进行治疗,对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