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广州市传染病年报及各暴发点专题报告统计,1986~1995年广州市伤寒发病率年均368/十万,维持在较低水平,同期伤寒暴发18起,共814例病人,5例死亡,其中前5年发生3起(167%),后5年15起(833%),有明显增加;平均病死率为061%,均为外省藉,死于肠穿孔、DIC和HUS;除6月份无暴发外,全年均有发生,12个区和县级市中受涉8个,以城乡结合的城区和县级市居多,主要发生在羁留场所和工厂,共占666%;传播途径主要为水型和食物型;10年间未发生副伤寒暴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贵州省2004年伤寒副伤寒暴发特征和暴发原因及处理现况,探讨防控对策。[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暴发疫情资料。[结果]全年暴发18起,报告病例670例,罹患率1.6%,占当年报告总数的10.2%;暴发高峰时间为6、7月份(26.9);水型暴发7起,报告病例456例(68.1%);边远贫困农村12起,罹患率为1.5%,学校4起,罹患率为3.2%,是农村的两倍;病原学诊断6起,共42例(6.3%),血培养阳性39例,甲型副伤寒(甲副)4起,病原菌证实1起伤寒与甲副混合暴发。[结论]伤寒副伤寒暴发常年可发生,水型暴发常见,学校、边远落后农村地区以及城郊结合部是防制重点,学生和农民是防制的高危人群;亟需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准备和处置能力,以控制或减少暴发。  相似文献   

3.
1986~1990年,我地区部分中小学师生中陆续发生了几起伤寒暴发流行,现将流调结果报道如下:1流行特征1.1发病情况:1986年5月始.我地区前后有5所乡镇级中小学(中学2所,小学3所)发生伤寒暴发流行,共发生伤寒458例,患病率为40.03%。其中以古丈县岩头寨乡中心完小患病率为最高.达48.26%;龙山县四中患病人数最多,为193例。男生发病291例,患病率为42.11%;女生发病167例,患病率为36.87%,男女病例之比为1.74:1。汉族、苗族、土家族学生患病率分别为45.06%(178/395)、39.95%(151/378)、3477%(129/371)。不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广州市传染病暴发疫情的特征、趋势和影响因素,为制定传染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广州市2005--2008年传染病暴发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广州市2005--2008年共报告225起传染病暴发疫情,发病10223例,无死亡病例;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占暴发疫情总数的84.89%,其中水痘、流感分别占40.44%、33.33%;发生在学校和托幼机构的暴发疫情共204起,占暴发疫情总数的90.67%,发病8961例,占发病总人数的87.66%;冬春季暴发疫情较多,3-4月发生112起,占暴发疫情总数的49.78%,12月发生27起,占暴发疫情总数的12.00%。结论广州市传染病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冬春季,发生场所主要在学校和托幼机构,应重点加强冬春季重点场所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广州市2003—2007年诺如病毒性胃肠炎流行特征,为制定该病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广州市2003—2007年诺如病毒性胃肠炎暴发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3—2007年,广州市共报告22起群体性诺如病毒性胃肠炎暴发疫情,共计病例934例,每起疫情的罹患率波动在0.88%~37.93%之间。10—12月为发病高峰;男女性别比为1.25:1;发病年龄最小的5月龄,最大的91岁,10—39岁共发病572例,占总病例数的61.24%;13起疫情发生在学校,学生病例数占发病总数的58.78%。所有疫情均未找到明确的感染来源。22起疫情的病例均以呕吐、腹痛、腹泻、发热为主,儿童病例以呕吐为主,成人病例以腹泻为主。22起疫情共采集粪便标本219份,检出诺如病毒抗原81份,阳性率为36.99%,其余标本均未检测到诺如病毒抗原。结论广州市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秋冬季,多发生在学校等人群聚集的单位,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可避免疫情扩散。  相似文献   

6.
1993~2002年广西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及防治对策分析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 探讨广西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析广西1993~2002年伤寒、副伤寒疫情报告资料及实验室检测资料。结果 1993~2002年广西共报告伤寒、副伤寒病例47305例,年均发病率10.27/10万,以15~19岁最高(14.50/10万),男性发病高于女性,年均病死率0.10%;病例以农民为主(占41.09%),主要分布在桂林市及所辖区(占51.99%);发病高峰在6~10月份(占61.56%);年均发病年龄以10~44岁为主(占86.52%)。10年间共发生暴发疫情趁起,传播方式大多为水型(占77.27%),多数发生在农村学校和城乡结合部的大中专院校,并有以桂林市及所辖区为重点向其他地区扩散的趋势;1994~1998年实验室分离的菌株216株,均为伤寒沙门菌,自1999年以后以甲型副伤寒为主,占92.64%(630/680)。伤寒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对氟哌酸、氯霉素等常用抗生素的敏感率均超过90%,但对磺胺的敏感率较低,分剐为25%和77%。影响流行的因素主要有城镇和农村的供水和污水处理严重滞后、学校卫生安全存在薄弱的环节、迟报疫情和误诊、传染源的管理不善等。结论 近10年广西伤寒、副伤寒维持较高的发病水平,优势菌型由伤寒沙门菌转向甲型副伤寒沙门菌。  相似文献   

7.
1992—1999年某区部队伤寒报告发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某区部队伤寒发病规律及特点,提出有效措施,为做好伤寒的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Excel整理归纳的数据库伤寒发病资料,各大单位伤寒病有效报卡和疫情暴发处理资料,按时间序列进行统计处理。结果:1992-1999年共报告401例伤寒,占传染病总数的5.64%。各年报告病例数依次为25例、93例、42例、45例、48例、27例、30例和91例;其中男382人,占95.26%,女19人,占4.73%。干部87人,占21.69%,战士249人,占62.09%,职务不详65人,占16.20%。近年来伤寒发病没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但与其他地区部队相比伤寒发病数较高,有南方地区特点,即发病季节由夏季前移到春季,3月份就有疫情暴发,2-3季度为发病高峰。几年期间共收到暴发疫情报告4起,发病88例,占总报告发病率的24.22%。其中因水质不洁导致两起,其它原因引起两起。主要发生在调防部队、管理所、仓库和院校。结论:该区部队伤寒的预防工作应引起足够重视,特别是防疫人员缺乏,饮水卫生条件差的偏远、小、散单位。建议有关单位进一步加强水源管理、水质洁治和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工作。疫情暴发和个别单位伤寒病例增多给部队人员造成了一定的危害。防疫部门和防疫军医要进行重点指导和监测,加强防疫措施的落实。  相似文献   

8.
1992—2001年临沂市伤寒监测点监测资料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临沂市伤寒、副伤寒(伤寒)流行特征及流行因素,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伤寒老疫区苍山县和郯城县设立伤寒监测点,监测伤寒发病、暴发情况,调查不同人群慢性带菌情况与正常人群抗体水平。[结果]监测点人群1992—2001年共发现伤寒病人29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0.16/10万。其中,8—11月发病191例(占65.64%),5—40岁发病244例(占83.85%);暴发疫情发病178例(占61.48%),水型传播病例152例,占暴发病例的84.92%。伤寒既往病人及其密切接触者的带菌率为1.06%;正常人伤寒抗体几何平均滴度,O抗体为1:41.23,H抗体为1:50.75。监测点1995—1998年收集的36株伤寒杆菌噬菌体分型,主要为D2、E1和M1型。[结论]应采取以切断经水传播、免疫接种和敏感药物治疗病人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以控制临沂市的伤寒疫情。  相似文献   

9.
1991~2000年增城市伤寒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增城市伤寒流行因素,为伤寒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增城市疫情统计年报表及暴发疫情专题调查报告,对该市1991-2000年伤寒流行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991-2000年全市共报告病例数605例,年均发病率8.27/十万,无死亡病例。1991-1995年与1996-2000年比较,总年龄发病率由13.95/十万降至3.11/十万;1991-1995年共暴发2宗疫情,总发病例数291例,1996-2000年无暴发疫情发生。年均发病率最高为镇龙镇(54.94/十万), 其次为分布在南部铁路沿线经济较为发达、流动人口较多的镇,年均发病率在6.88/十万-17.81/十万之间。该市伤寒常年均有发病,夏秋季为主;5-24岁年龄段是该市伤寒的高发人群;病例以农民和学生为主;1987-2000年该市流动人口伤寒病例占当地病例的9.20%。结论 增城市1991-2000年伤寒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后5年较前5年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已降至较低发病水平;5-24岁年龄段的学生和农民是预防的重点对象。建议针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开展伤寒Vi多糖菌苗的免疫预防接种。  相似文献   

10.
2001年黔东南州麻疹暴发疫情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黔东南州2001年麻疹暴发流行疫情分析表明:麻疹暴发流行的强度大,平均每起暴发有51例病人,最多的一起有211例;暴发流行多发生在3—4月(52.34%);对象主要是5—14岁儿童(86.46%)。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是麻苗接种率低,疫情迟报、疫情处理措施不落实等。提示在薄弱县开展麻苗强化免疫,加强疫情报告和基层卫生人员培训,开展麻疹血清学监调和诊断工作,这样才能有效防治麻疹。  相似文献   

11.
自1989年起,我省伤寒(含副伤寒)发病率开始回升,1994年起又呈逐年下降趋势,但部分市伤寒发病率仍较高,局部地区时有伤寒爆发疫情发生,显示我省仍应加强伤寒的防治工作。现将我省lgu-IWe年伤寒的流行病学分析如下:1流行病学特征互.l流行强度三年全省共报告伤寒病例9232例,年平均发病率4.43/十万;病死3例,年平均病死率0.03%,3年发病率分别为5.33/十万、4.23/十万、370/十万,病死率在0.03-0.07%之间。发病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表1)。l.2地区分布全省各市均有病例报告。发病主要集中在东芜市、惠州市、中山市、…  相似文献   

12.
本文收集大连市1979-1994年的甲肝暴发疫情资料。通过整理分析,可为肝炎防治工作计划提供科学依据。1流行概况1.1流行强度:1979-1994年大连市共报告甲型肝炎103014例,年均发病率为130.02/10万;该期间有明确记载的甲肝暴发疫情17起,发病人数达50例,平均罹患率为2.if%;其中学校内发生7起,发病力3例,平均罹患率为3.92%,非学校内发生10起,发病W例,平均罹患率为1.刃%。两者差异非常显著(P<o.01)。1.2时间分布:17起暴发疫情,除9月份外,其余各月均有疫情报告,但以5月份及12月份报告较多,分别有4起暴发疫情,占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广州市2003年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流行的基本特征,探讨流行因素,评价防制措施。方法 对2003年广州市SARS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描述和分析流行病学、病原学和控制措施等相关资料。结果 2003年1月至4月17日,累计报告发病966例(男429例,女性537例)。首例广州市居民病例于1月2日发病;2月开始全市疫情呈上升趋势,2月上旬达到最高峰,此后疫情呈下降趋势,4月份后,平均每日新发病例降至10例以下;年龄分布以20—50岁发病数较多,低年龄组的发病数较少313个区(县级市)均有病例发生,但病例主要集中于7个中心城区,占总病例数的95%;职业以医务人员多发(占28.67%);死亡36例,死者年龄在5—89岁之间,60岁以上占50%,死亡病例中原合并有其他疾患,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肺气肿等占38.9%。发病有聚集性,42个家庭发生2例以上病例;28家医疗单位有277名医务人员发病;公共场所仅发生1起聚集性病例;学校未发生聚集性病例。流行病学特点:主要经呼吸道传播,可以气溶胶和飞沫的方式传播;接触性传播可能也是传播方式之一;传染力强,尤其是在密闭的空间内近距离接触病例获得感染的机会比较大;潜伏期1一11天,多数为3—8天,平均为5天;发病有明显的聚集性。主要控制措施及效果:病人隔离治疗,疑似病人隔离观察;加强病房通风换气;进行空气、物体表面消毒;医务人员加强个人防护。采取控制措施后,医务人员发病率显著下降。结论 根据广州市疫情控制的经验,SARS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聚集性病例的控制应该作为重点,而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发生,是非常关键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2010年广州市流行性感冒的流行特征,为流感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广州市19家医疗机构作为哨点医院,统计每周在内、儿、急诊科就诊的流感样病例数和门诊就诊人数,计算出流感样病例就诊指数(ILI%);采集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和暴发疫点现患病例的漱口液或咽拭子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结果19家哨点医院全年监测流感样病例301219人次,流感样病例就诊指数为4.71%(301219/6398064)。全年共报告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17起,累计发病626例,罹患率介于0.75%~8.61%,其中15起发生在学校及托幼机构;疫情主要发生在3-4月(14起);17起疫情中现场采集病例漱口液共79份,结果显示12起疫情为季节性流感(B型10起、H3N2型2起),其他5起疫情未检测到流感病毒。共采集流感样病例标本2689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695份,阳性率为25.85%,其中B型294份(占42.30%)、H3N2型213份(占30.65%)、甲型H1N1流感188份(占27.05%)。结论2010年广州市流感流行毒株以B型、H3N2型为主,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3-4月,学校是高发场所,应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5.
广州市黄埔区一起水痘暴发流行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查明广州市黄埔区一起水痘暴发的原因和传播特征,采取措施尽快扑灭疫情。方法 利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结合临床特征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该次水痘暴发流行共发生68例水痘病人,罹患率为18.9%;流行高峰在4月25-28日,发病41例,占60.3%;病例以7-8岁学生为多,共49例,占72.1%。主要在一、二、四年级发病,分别占总发病人数的29.4%、51.5%、11.8%;68例病人均无注射过水痘疫苗。结论 免疫空白和疫情报告不及时是该次流行的原因。加强对学校传染病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广泛开展预防接种是控制水痘疫情最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广州市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中毒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近几年广州市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中毒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食物中毒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0~2007年广州市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中毒监测资料按照中毒发生季节、发生场所、中毒食物种类、中毒原因等环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0—2007年共发生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中毒80起,年均发生4~19起,中毒人数1727人,死亡23人,中毒死亡人数占同期食物中毒死亡人数的53.5%;中毒食物主要为毒蘑菇和菜豆,共发生63起,占78.8%;毒蘑菇中毒引起人员死亡比例最高,占69.6%,其次为河豚鱼,占13.0%;中毒发生场所主要为家庭和集体食堂,所有死亡事故均发生在家庭。结论根据广州市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中毒以外来务工人员为高发人群和集体食堂为高发场所的特点,应有针对性地加强重点人群的预防和宣教,提高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描述无锡市流感样病例暴发流行特征和影响因素,为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无锡市2009年报告的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用多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mRT-PCR)检测各型流感病毒及其它呼吸道病毒,阳性者再用(RT-PCR)检测.结果 2009年共发生流感样病例疫情33起,1 006例,总罹患率为1.4%;均发生在学校,主要集中在9月;平均报告时间为5d.疫情的持续时间与学校隶属地(乡镇级、县级、市级)和报告及时性有关,罹患率与报告时已有病例数和报告及时性有关.共采样238份,阳性率为37.8%,主要为甲型H1N1和H3N2流感病毒.结论 2009年无锡市流感流行主要为散发及局部暴发,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对控制疫情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全国2004~2007年伤寒副伤寒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暴发原因,为预防控制伤寒副伤寒暴发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全国2004~2007年伤寒副伤寒暴发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2007年全国共报告77起伤寒副伤寒暴发疫情,发病4 863例,死亡3例,波及人数6 393 908,罹患率为76.05/10万,伤寒暴发疫情31起,副伤寒暴发疫情46起。暴发时间主要集中在5~9月,以农村和学校为主,流行菌型以甲型副伤寒为主(61.33%)主要原因是卫生设施缺乏、水源和食品污染。[结论]全国伤寒副伤寒暴发疫情以饮用水污染引起为主(53.25%),其次为食源性(23.38%),应加强重点人群如学生、工人、民工、农民的主动监测,提高确诊率,及早发现和控制传染源,对预防控制伤寒副伤寒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一起水型伤寒暴发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起水型伤寒暴发调查镇江市卫生防疫站袁兆虎1990年10月至11月宝埝镇发生一起伤寒暴发,共发生病人66例,罹患率为1.36%。经流行病学调查,我们认为引起这次暴发的主要因素是自来水。现将情况报告如下。1调查内容与方法(1)病例核实调查:按全国《伤寒...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及时分析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在广州市白云区的流行特点,为进一步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白云区辖内医院收治的SARS病例的报告资料和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截止2003年5月20日,白云区共报告SARS病例138例,死亡2例。其中以医务人员(16例)和学生(17例)多见,占23.9l%。在16例医务人员中8例通过院内感染。发病高峰在2~3月,占发病总数的73.9l%;病例集中在21~40岁年龄组,占发病总数的53.62%。全区大部分病例为散发,出现3起共8例家庭聚集性病例。结论 广州市白云区出现以社区散发为主的SARS暴发流行,经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后,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