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崩漏是妇女在行经期和非行经期间,阴道有大量出血称之为崩,淋漓不断称之为漏。《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说:“妇人行经之后,淋漓不止,名为经漏,经血忽然大下不止,名为经崩。”这很明确的说明了崩和漏两症的区别。崩和漏随着病情的变化而相互转变,临床上有先崩而后漏,亦有先漏而后崩者,如崩久不愈,气血虚损,伤及冲任,或瘀血内留,血不归经,可转化为漏,漏下日久,阴血耗损,阳亢于内,阴液被灼,冲任失固,突为血崩,是崩和漏的转化关系,在临床上  相似文献   

2.
<正> 妇女不在行经期间,阴道大量流血,或持续下血,淋漓不断者,称为“崩漏”。它包括崩与漏两个概念,阴道出血量多而来势急剧为“崩”,出血量少持续下血淋漓不断为“漏”。根据多年临床体验,崩、漏二者虽然症状表现不同,病势有缓急之分,但其发病机理则同。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崩和漏可  相似文献   

3.
崩漏包括血崩和经漏二症。它的主要病理是冲任损伤,脾气虚弱,不能固摄经血,以阴道不规则出血为主要表现的疾患。一般以骤然出血多,势如泉涌的叫崩;血来势缓,血量不多,淋漓不断,如器皿罅漏者称漏。临床上二者常并见,故每将崩漏相提并论。正如《巢氏病源》所云:“妇人月水非时而下,淋漏不尽,谓之漏下,忽然暴下,谓之崩中”,又“漏者崩之渐,崩者漏之甚”。《济生方》亦云:“崩漏之疾,本乎一症,轻者谓之漏下,甚者谓之崩中”。对其病因病机,早在《内经》中就指出:“阴虚阳搏  相似文献   

4.
崩漏,现代中医妇科定义为妇女不在行经期间阴道大量出血,或淋漓下血不断者,前者称为崩中,后者称为漏下。有关崩的记载,最早见于《素问·阴阳别论》“阴虚阳搏谓之崩”,此说为后世医家研究崩漏奠定了理论基础。漏,则始见于《金匾要略》。《诸病源候论》首列“漏下候”、“崩中候”,认为“血非时而下,淋漓不断,谓之漏下”,“忽然暴下,谓之崩中”,明确了崩漏的概念,并观察到崩中与漏下可以并见;《济生方·总论证治》云:“崩漏之病,本乎一证。轻者谓之漏下,重者谓之崩中。”而《景岳全书》明确地将崩漏归属于月经病的范畴,指…  相似文献   

5.
崩漏,是中医门诊常见或多发病,在<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云:"妇人经行之后,淋漓不止,名曰经漏,经血突然大下不止,名曰经崩." 1 中医病因病机 <黄帝内经>中就有"阴虚阳博谓之崩"和"阳络伤则血外溢,阴络伤则内溢".即阳胜之体,邪热灼伤冲任,损及肝肾,迫血妄行,如<济生方>云:"元气不伤,七情未郁,荣卫调平,则血无壅决之虞,节宣失宜,必致壅闭,血遂不得循经流注,失其常度,故有妄行之害".可为崩漏的病因病机之一;素体不足或房事不节、损伤冲任而致肾气不固,淋漓不断,劳思伤脾耗气,脾虚不摄,冲任失司,血不循经,亦可致"崩漏";如在<诸病源侯症>巢氏云:"劳伤冲妊"可为崩漏的病因病机之二;在<金匮要略>张仲景就因瘀血内阻,血不归经,导致漏下不止而云:"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固也,当下其癥."即瘀血凝滞,血阻气滞,新血不守,经血淋漓不断,又可为崩漏之病因病机之三.唐容川在<血证论>认为:"崩漏者,非经期而下血之谓也,少者名曰漏下,多则名为血崩,行经而去血过多,如水之流不能止者,亦是血崩,古名崩中.谓血乃中州脾土所统摄,脾不摄血,是以崩溃,名曰崩中."崩漏二者均为子宫出血,"漏者为崩之渐,崩者漏之甚",虽病势有缓急的不同,但病机则一.二者相互转化,互为因果.若久崩不愈则大伤气血;气血或病势转轻可为漏;久漏不止,病势转重,可转为崩,如<济生方>云:"崩漏之疾,本乎一症,轻者为漏,甚者谓崩中."  相似文献   

6.
“崩漏”在中医文献中往往相提并論,所謂“漏者崩之漸,崩者漏之甚”。如唐容川曰:“崩漏者非經期而下血之謂崩;少者为漏下,多则为血崩。行經而去血多如水流之不能止者,亦是血崩,古名崩中”。又金鑑云;“淋漓不断名为漏,忽然大下謂之崩”。由此可知崩漏仅是临床上性器出血多寡之不同,在活疗上是有輕重緩急之区別,但两者性貭是基本相同的。关于崩漏病因,前人认为多属脾虛,如唐容川氏云:“血乃中州脾土所統摄,脾不摄血是以崩潰,……示人之治崩必治中州也。内經名曰信水,以五行惟土主信,土虚則无信而漏下,甚則崩中矣”。又云:“崩中虽是血病,而实則因气虛也;气下陷則水随而泻,水为血之倡,气行则水行,水行则血行,宜补气之药以升其水,水升則血升矣”。此外,有暴怒伤肝,致使肝不能藏血而妄行者,有冲任虛损受伤所致  相似文献   

7.
崩漏的论治     
崩漏是指妇女非经期不规则的阴道出血 ,是妇科中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多属现代医学的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肌瘤、更年期综合征及不全流产症等。祖国医学对此早有论述 ,如 :“《诸病源候论 .妇人杂病诸论》”说 :“血非时而下、淋漓不断、谓之漏下” ,“忽然崩下、谓之崩中”。《景岳全书 .妇人规》亦云 :“崩漏不止 ,经乱之甚者也”。崩之与漏 ,同中有异。古人认为“崩为漏之甚 ,漏为崩之渐”。崩与漏虽病因相同 ,但临床表现不同 ,在病机发展的过程中 ,常可互相转化。如崩势稍缓可变成漏 ,若久漏不止 ,亦能成崩。如《济生方》云 :“崩漏之疾…  相似文献   

8.
崩漏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断而言。前者称崩,后者称漏,两者常交替出现于临证中,故概称崩漏。《诸病源侯论》曰;“非时而下淋漓不断,谓之漏下”。《圣济总录》曰:“夫冲任之脉,所至有时,非时而下,犹器之津泄,故谓之漏下”。亦是指此而言。就其治法,不同年龄亦有不同治法;如青春期多属先天肾气不足,育龄期多见肝郁血热,更年期则多因肝肾或脾气虚弱。故青春期漏症补肾气,益冲任实乃之,常法。然亦有乏效者。近治青春期漏症化瘀而治验,反其道而行之,实乃其变。某患,女,15岁。月经淋漓不断已近2月,曾多法治疗不见好…  相似文献   

9.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崩漏浙江省慈溪市第二人民医院(315315)虞百祥关键词崩漏脾虚气不摄血证肾虚冲任不固证瘀血阻滞证肝经郁热证妇人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崩,或淋漓不止者,病属崩漏。崩者漏之甚,漏者崩之渐,崩急而漏缓。崩、漏常交替出现,反复不已,耗损气血,...  相似文献   

10.
<正> 宫血属于祖国医学中的“崩漏”范畴。崩漏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量多如注谓之崩,出血量少,淋漓不断谓之漏。崩后成漏,漏久变崩,在临床上可交替出现,因此常把二者相提并论。崩漏是妇科常见病,亦是疑难重证。早在《内经》便有“阴虚阳搏谓之崩”的记载。《金匮要略》有“漏下”、“崩中下血”的记述。《诸病源候论》专立有“崩中漏下候”,指出“冲任之脉虚损,不能约制其经血,故血非时而下”。《景岳全书·妇人规》云:“崩漏不止,经乱之  相似文献   

11.
<正> 六、崩漏凡妇女不在行经期间,出现不规则的阴道出血,称为“崩漏””。一般以来势急猛,出血量多者称“崩”;出血量少,或淋漓不断者称“漏”。二者虽有缓急之分,但可互相转化,如“久崩不止,气血耗竭,必致成漏;久漏不止,病势日进,亦将成崩”。所以古人有“漏为崩之渐,崩为漏之甚”的说法。对于治疗,方约之云:“治法初用止血,以塞其流;中用清热凉血,以澄其源;末用补血,以复其旧。若止塞其流,不澄其源,则滔天之势不能遏;若止澄其源,而不复其旧,则孤阳上浮无以止,不可不审也”。(《丹溪心法附余》)至今对临床仍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崩漏证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崩,指妇女不在行经期间而突然阴道大量出血;漏,则是“血非时而下,淋漓不断”或经期血来日久、量少而淋漓不止。  相似文献   

13.
崩漏证治琐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崩与漏是阴道出血的两种不同形式 ,一缓一急 ,都属于子宫不正常出血。一般以卒然出血如冲者谓之崩 ,经血淋漓不断者谓之漏。近年来 ,崩漏多指现代医学中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崩漏的成因 ,历代医家认识不同 ,有主血热、气虚、血瘀者 ,有主劳伤、气陷、脾不统血者 ,有主肝不藏血、肾失封藏者等。崩漏的治法 ,因发病缓急、出血新旧不同而各异。一般本着“急则治其标 ,缓则治其本”的原则 ,遵循明·方约之提出的“初用止血以塞其流 ,中用清热凉血以澄其源 ,末用补血以复其旧”。笔者认为 ,治崩之法 ,临床治疗可分为控制出血与调整月经周期两方…  相似文献   

14.
治法琐谈     
<正> 行血以止血中医处理血证,治法较多,其中专藉凉营以冀“血得寒则凝”与用炭药以期“血见黑即止”等法,医者每恶其有“留淤”之弊。“服寒凉百不一生”的儆语,虽非绝对公允之论,但以之为擅用凉血法者之棒喝,似属必要。缪仲醇治血三法,首条即指出“宜降气不宜降火”,继又指出“宜行血不宜止血”。可谓善治血证者。否则,见血止血,则吐血者往往淤不得出,留于肺络,久之致成损怯;而女科经漏者,亦必朝止夕发,甚至下血淋漓,或量虽减而少腹反剧痛。至于用止血法而经漏量更增,人为地使“久漏成崩”者,临床亦非罕见。若用行血一法,则不止血而血自止。盖用行血之品,则淤血不再阻塞,血循经脉而行,故能自止。  相似文献   

15.
崩漏治验     
崩漏乃血热、脾虚、肾虚、血瘀等导致冲任不能制约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注者为崩,量少淋漓不尽者为漏。崩为漏之甚,漏为崩之渐,崩漏不止,经乱之甚。崩、漏经乱可以交替出现,互相转化。崩漏多见于子宫功能性出血。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依据崩漏的病因病机,拟定清热固冲...  相似文献   

16.
妇女非行经期间,阴道大量出血,或者持续下血,淋漓不断者,称为崩漏,亦称“崩中漏下”。一般以来势急,出血量多的称“崩”;出血量少或淋漓不尽者称“漏”。崩漏为妇女常见病之一,包括血崩和经漏2症,历来为医家所重视故有“妇女崩漏,最为大病”之说。前人认为“崩漏之疾,本乎一证,轻者谓之漏下,甚者谓之崩中。”症状虽有轻重缓急之别,  相似文献   

17.
<正> 妇女不在行经期闾阴道内大量出血谓之"崩",淋漓不断谓之"漏".崩与漏在病势上有缓急之分,在发病过程中可以互相转化.久崩不止,气血耗竭,必将成漏,久漏不止,病势日进,亦将成崩.崩漏发生的主要病机是劳伤气血,冲任损伤,经血失固.导致本病发生原因大致有四,或为气虚下陷,或为阴虚阳搏;或为血热妄行;或为瘀血阻络.现就气虚崩漏之辨治,略陈管见,就正于同道.气虚崩漏有偏阴偏阳之分人体内气血阴阳相互依存,阴血的生化和循行,必须依靠阳气的温煦和推动,阳气的输布和流动,也有赖于阴血的滋润和涵养.故  相似文献   

18.
崩漏为妇科常见病及多发病,其成因复杂,治疗不易,确可称之为妇科疑难重证。兹就《临证指南医案·崩漏》(以下简称《崩漏》)探讨叶天士治疗崩漏的学术思想。1 治分新久,明察病机 崩漏为经血非时暴下或淋漓不尽的一种疾病。《崩漏》曰:“崩如山冢崒崩,言其血之横决莫制也;漏如漏卮难塞,言其血之漫无关防也。”崩与漏有下血数量、来势缓急、病程长短、病情轻重等方面的差异。崩,病势急、证危,“横决莫制”一语提示对崩的治疗应止崩制决;漏,病势缓、证轻。“漫无关防”一语提示对漏的治疗当固本塞漏。但止崩也罢、塞漏也罢,  相似文献   

19.
治疗上环术后出血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军 《四川中医》1997,15(5):9-9
育龄妇女上宫内节育环,是计划生育简便易行的节育措施,为广大妇女所接受。但上环后,尤其是人流加上环术后,造成的子宫出血也为临床常见。轻者量少淋漓,10天半月方净;重者骤然大出血,量多如崩,或逾月不止,最后以取环告终。笔者运用止血灵(仙鹤草、鹿衔草、益母草满草)加味治疗上环术后出血小有体会,兹略述如下。1.气血虚弱,冲任受损——益气补血,固冲摄血止血女子以血为本,以血为用。经、孕、产、乳告耗伤其血,“血者气之母”,“气者血之帅”,气不摄血,则血溢于外。定宗友谓,“夫人之生,以气血为本,人之病未有不无伤…  相似文献   

20.
一、怎样区分月经过多和崩漏? 答:月经周期基本正常,而排经量超过正常或行经时间延长,量亦增多,称为“月经过多”。妇女不在行经期间,阴道内大量流血,或持续下血淋漓不断,称为“崩漏”,亦称崩中漏下。一般以突然出血,来势急,血量多的叫“崩”来。势缓,血量少淋漓不断的称为“漏”。二、寒湿凝滞之痛经和气血虛弱之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