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0例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技术是种一非外科手术微创诊疗冠心病的方法。随着介入诊疗技术的广泛开展,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断的优越性更为突出。本文就经桡动脉穿刺的方法及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前术后的护理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刘坤 《黑龙江医药》2010,23(2):309-310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已成为当今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之一。早期常采用经股动脉途径作为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常规途径,但随着介入诊治病例的增加,出现并发症的例数也相应增加,但随着介入诊疗技术的广泛开展,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挠动脉行冠脉介入诊疗较股动脉途径穿刺优越性更为突出。现将我科通过对105例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的配合与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冠心病9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冠心病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住院的96例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6例患者经桡动脉穿刺行冠脉造影(CAG)成功92例,成功率达到95.83%,造影成功者均符合冠心病诊断,其中对62例病变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成功置入支架86枚,成功治疗患者60例,成功率达96.77%。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冠心病是安全可行的,且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护理和康复角度对比经皮桡动脉与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技术,说明桡动脉径路穿刺冠状动脉介入技术较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介入术在促进患者康复及提高远期生活质量更具可行性。方法将320例冠心病住院患者按介入诊治途径的不同分为两组,桡动脉组160例,股动脉组16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舒适度及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桡动脉组局部血肿、迷走反射、尿储留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股动脉组。两组在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上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两种途径都是安全有效的,但桡动脉径路行介入诊疗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花费低,更容易被患者接受,对患者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功能导管在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应用经验。方法58例冠心病或疑似冠心病患者中,32例选用多功能导管经桡动脉穿刺行冠脉造影检查术,26例选用常规左、右造影导管行冠脉造影检查术。结果58例患者均经桡动脉进行介入诊疗手术。其中32例选用多功能导管成功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检查术,其中2例因右桡动脉穿刺困难改由左桡动脉穿刺成功行介入诊疗手术。26例选用常规左、右造影导管行冠脉造影检查术,其中7例发生桡动脉血管痉挛,经处理后3例改为经股动脉穿刺行介入诊疗手术。结论采用多功能造影导管在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中具备头软、支撑好、柔韧性好特点,术中减少交换导管等步骤从而减少血管并发症,减少手术时间,有利于介入治疗的进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分析本院2007年10月~2010年10月240例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40例患者均首先经桡动脉穿刺行冠脉造影(CAG),成功232例,失败者改为经股动脉途径造影,总成功率为100%。造影成功者中对154例患者行PCI,成功置入支架268枚。结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TRI)治疗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经股动脉和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诊疗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150例行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患者,分别经股动脉或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第一次穿刺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和不良情况。结果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冠脉介入诊疗术的患者在术后下床时间、穿刺部位及血管及并发症、心理状态及发生不良情况明显优于经股动脉途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股动脉途径比较,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冠脉介入诊疗术患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手术依从性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介入(TR I)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例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患者,观察其手术成功率.结果 冠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的成功率为99%, 2例失败.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支架植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诊疗路径,成功率高,具有止血容易、术后无需卧床、无体位活动限制,患者痛苦小和局部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桡动脉路径冠脉介入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86例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情况.结果 本组病例中成功穿刺桡动脉84例,其中2例置鞘不成功,其余病例均顺利完成冠脉造影,并成功对54例病例进行PCI治疗,成功植入61枚支架.结论 冠状动脉造影术是目前诊断冠心病可靠的检查技术,而经桡动脉途径造影具有创伤小,局部血管出血并发症少及术后无体位限制,患者痛苦小、减少住院时间等优点,是一条安全可行的冠脉介入诊疗新途径.目前已为临床采用,我院从2011年3月起始开展经桡动脉冠脉介入诊疗术,为探讨其可行性及安全性,初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1简介冠状动脉内介入术是现今诊断和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它具有创伤小,安全,成功率高,患者易接受等优点。介入途径主要包括经股动脉和经桡动脉,二者相比,后者具有操作方便,痛苦小,局部出血和血管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诸多优点,越来越为广大患者所接受。现将我科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护理总结  相似文献   

11.
李杰  袁正强  刘霞洪  徐敏  刘丹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1):1652-1653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冠心病介入诊疗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12例次经桡动脉人路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手术情况.结果:经桡动脉行CAG手术成功率为96.53%,经桡动脉PCI成功率为98.46%,术后平均住院日减少.术后局部血肿12例,无其他并发症.结论:经桡动脉CAG和PCI安全有效,创伤及并发症少,局部容易止血,患者术后不需卧床制动,住院时间短、花费低,可作为首选途径.  相似文献   

12.
刘莉 《黑龙江医药》2012,25(4):635-639
目的:观察经皮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介入治疗(PCI)的围术期并发症和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1月-2012年1月经皮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疑诊和确诊的100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治疗和护理经验。结果:经皮桡动脉途径穿刺成功率98%(98/100例),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成功率100%,术后并发症:局部轻微血肿2例(2%),桡动脉闭塞1例(1%)。无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局部感染和迷走神经反射等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经皮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是安全的、可行的。且患者更乐意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通过精心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自1989年Campeau首次报道以桡动脉为人路进行冠状动脉造影以来,随着介入诊疗器械和技术的不断开发与进步,经桡动脉途径介入诊疗(TRI)已成为一种成熟的介入诊疗途径为广大患者和医务人员所接受。本文总结报告我科2008年10月至2009年12月开展TRI治疗6例无保护左主干病变例的体会。  相似文献   

14.
随着冠心病介入诊治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提高,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具有不需要严格卧床,创伤小,止血容易、并发症少等优点,易于被患者接受,逐渐成为冠心病治疗最普遍的手段。但冠状动脉介入诊治由于其“有创”性,不可避免的会发生各种并发症。笔者总结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管并发症的护理,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和比较经桡动脉途径和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 2010年6月~2012年6月本院诊治6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根据穿刺途径将其分为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每组各30例,对两组患者的穿刺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两组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时间无明显差别,与股动脉组相比,桡动脉组的穿刺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与股动脉组相比,桡动脉组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相对于股动脉途径,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少,并且住院时间相对较短,大大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更容易被患者及其家属接受。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很高,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已成为当代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途径选择上,主要有经桡动脉和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两种方法,在护理过程中有各自的优缺点。本文综述了经股动脉途径和经桡动脉途径手术后护理的优缺点,分析了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各种护理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正>冠状动脉造影(CAG)及经皮穿刺冠状动脉介入术(PCI)通常选用经股动脉途径,但周围血管并发症较多,如血肿、假性动脉瘤和动静脉瘘等,在临床抗栓治疗情况下更易发生,有时甚至需要输血或行外科手术治疗[1]。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技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止  相似文献   

18.
不同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护理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比较经股动脉及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舒适程度,为减少并发症发牛和提高舒适度制定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0月在我院经股动脉及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病人各200例,术后对病人心理、穿刺局部、外周血管并发症的预防等进行针对性护理.结果 桡动脉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为7.5%,股动脉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为17%,差异有显著性(P<0.05);桡动脉组病人舒适度等相关副作用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股动脉组(P<0.01).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较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术并发症少、安全、护理方便、病人舒适程度高.  相似文献   

19.
目前,诊治冠心病常用的手术方法有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行冠状动脉介入可经桡动脉途径与股动脉途径,与后者相比,前者具有创伤小、止血方便、外围血管并发症少、术后无体位限制、恢复快、缩短住院时间等优点,越来越成为国内外学者广泛采用的技术。我院2010年8月-2012年7月收治冠心病患者326例,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138例及支架植入术188例,经术前、术中和术后的精心护理,均痊愈出院,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1989年加拿大医生Campeau[1]首次尝试经桡动脉进行冠状动脉造影,1992年荷兰医生Kiemenij[2]首次报道了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结果。此后,随着技术的不断积累进步以及器械的不断更新,经桡动脉途径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冠心病介入诊疗,并以其损伤小、局部并发症少及不必强制卧床等优点而倍受患者和介入医生的青睐[3]。近期,《柳叶刀》杂志报道了一项关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