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朱莹  何银辉  许永红 《中国中医急症》2006,15(10):1063-1064
目的观察血栓通冻干粉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sICAM-1)的影响。方法将患者13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血栓通,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以入院前后CT扫描梗死灶体积,治疗后第1、7、14日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停药后2周末进行临床疗效评定,Barthel指数评分及sICAM-1水平作为观察指标。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及sICAM-1水平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梗死灶体积缩小幅度治疗组大于对照组。结论血栓通对急性脑梗死具有明显疗效,并能降低患者sICAM-1水平。  相似文献   

2.
SLE患者可溶性黏附分子水平与中医辨证分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SLE患者血清可溶性黏附分子变化及其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43倒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sICAM-1,sVCAM-1。结果:SLE中医各证型sICAM-1、sVCAM-1自热毒炽盛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依次递减,3个证型组均比对照组升高(P〈0.01),其中热毒炽盛型与脾肾阳虚型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热毒炽盛型、脾肾阳虚型与肝肾阴虚型相比明显升高(P〈0.05)。结论:sLE的中医辨证分型与sICAM-1、sVCAM-1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血清sICAM-1、sVCAM-1的水平高低亦可作为SLE辨证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SLE患者血清可溶性黏附分子变化及其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43例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sICAM-1,sVCAM-1。结果:SLE中医各证型sICAM-1、sVCAM-1自热毒炽盛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依次递减,3个证型组均比对照组升高(P<0.01),其中热毒炽盛型与脾肾阳虚型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热毒炽盛型、脾肾阳虚型与肝肾阴虚型相比明显升高(P<0.05)。结论:SLE的中医辨证分型与sICAM-1、sVCAM-1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血清sICAM-1、sVCAM-1的水平高低亦可作为SLE辨证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孟毅  沈晓明 《中医研究》2009,22(4):18-19
急性脑梗死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而治愈率低的特点。如何积极有效地防治急性脑梗死,已成为临床工作者所面临的重大课题。近年来研究发现,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异常增高,与脑梗死病变程度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茜根散联合糖皮质激素对过敏性紫癜患儿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 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 VCAM-1)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2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1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氢化可的松治疗,研究组61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茜根散治疗,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s ICAM-1、s VCAM-1、可溶性CD146(s CD146)、白细胞三烯B4(LTB4)、白细胞介素-6(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记录2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不良反应,统计2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后s ICAM-1、s VCAM-1、s CD146、LTB4、IL-6、IL-8和TNF-α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均<0.05),紫癜、关节痛、腹痛及蛋白尿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茜根散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过敏性紫癜可提高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 63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9例)采用糖尿病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3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银杏叶片,疗程均为2个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sICAM-1、sVCAM-1水平,同时观察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空腹血糖(FPG)、血肌酐(SCr)、血脂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sICAM-1、sVCAM-1水平下降(P〈0.05或P〈0.01),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治疗组治疗后UAER明显降低,SCr、血脂水平改善(P〈0.05或P〈0.01):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可通过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sICAM-1、sVCAM-1水平而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解毒化浊方对慢性输卵管炎血管内皮细胞的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解毒化浊方治疗慢性输卵管炎患者50例,观察治疗前后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的变化。结果:解毒化浊方能降低慢性输卵管炎患者血清中sICAM-1、sVCAM-1的含量(均P<0.01)。结论:解毒化浊方可阻断黏附分子促进白细胞浸润至炎症部位,起到"抗黏附治疗"作用,为治疗慢性输卵管炎的有效方药,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8.
丹参注射液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表达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章梅  李旭  邱根全  刘佚 《中药材》2003,26(10):738-740
目的 :观察丹参注射液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表达及纤维蛋白原结合的影响。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观察 82例Ⅱ型糖尿病患者 (有血管病变者 4 5例 ,无血管病变者 37例 )及 30例健康人血小板膜P 选择素 ,糖蛋白 (GP)Ⅱb Ⅲa复合物 ,GPⅠb、GPⅡb、GPⅢa纤维蛋白原表达改变及丹参注射液对其影响。结果 :血小板膜P选择素 ,纤维蛋白原结合及GPⅡb Ⅲa的表达在糖尿病患者伴血管病变者明显高于无血管病变者及正常对照 ,伴血管病变组的GPⅠb低于无血管病变组与对照组 ,GPⅢa在三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丹参注射液能有效地改善P选择素的表达 ,与纤维蛋白原结合的荧光阳性血小板百分率下降 (P <0 0 5 )。结论 :丹参注射液能有效地降低血小板活化度 ,改善微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并分析糖尿病脑梗死及非糖尿病高血压脑梗死患者的关系和临床治疗方案。方法:选取80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观察组患者分为糖尿病高血压脑梗死组(46例),即观察组I,糖尿病正常血压脑梗死组(34例)组成观察组II;随机选取40例无糖尿病高血压脑梗死患者40例组成观察组III,选取40例体检结果健康者组成对照组,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观察组I、观察组III的DBP、SBP以及MBP均比观察组II和对照组要高,观察组III的MBP和DBP值比观察组I明显升高;观察组I、观察组III与其它两组相比而言,血糖升高明显,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脑梗死患者和非糖尿病高血压脑梗死患者,要注意降压治疗,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治疗方案,不仅要控制患者的血糖,还要对患者进行降压、调脂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表达水平及瘀血状态,分析瘀血与尿中黏附分子及肾脏损伤的关系。方法:HSP患儿80例分为无肾损(NO-HSPN)组、血尿组、血尿加蛋白尿组,正常组(健康儿童10名)。根据中医瘀血症候积分表进行瘀血评分。ELISA法测定sICAM-1、sVCAM-1的表达水平。结果:①与NO-HSPN组比较,血尿加蛋白尿组瘀血积分明显升高(P0.01)。②血清sICAM-1在各组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尿sICAM-1在血尿加蛋白尿组明显增加,与正常组和NO-HSP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③血清sVCAM-1在各组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尿加蛋白尿组尿sVCAM-1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他3组。④血尿加蛋白尿组尿sICAM-1和sVCAM-1的表达与瘀血积分的评定呈正相关。结论:瘀血参与了HSP肾损害过程。血尿加蛋白尿组HSP患儿尿中sICAM-1、sVCAM-1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P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探讨LPA、hs-CRP与2型糖尿病及其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42例作为DACI组,2型糖尿病且无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患者41例作为T2DM组,门诊健康体检者46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入选者于入院后空腹取血检测血浆LPA、血清hs-CRP、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TC、TG、LDL-C、HDL-C水平。结果 DACI组LPA、hs-CRP水平高于T2DM组和正常对照组;T2DM组LPA、hs-CRP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DACI组各因素相关分析显示LPA与HbA1c(r=0.352,P<0.01)、hs-CRP(r=0.239,P<0.05)、TG(r=0.319,P<0.01)呈正相关,与FBG、TC、LDL-C及HDL-C无相关关系(P均>0.05);hs-CRP与TG(r=0.387,P<0.01)成正相关,与FBG、HbA1c、TC、LDL-C及HDL-C均无相关关系(P均>0.05)。结论 LPA、hs-CRP测定对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变具有重要意义。LPA与HbA1c水平有关,并与体内炎症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诊断为2型糖尿病患者712例,以合并脑梗死者106例作为病例组,无合并脑梗死者60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阃危险因素的差异。结果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吸烟、暴饮暴食、高血压病史、冠心病病史、用药不规则、血糖控制欠佳、TG≥2.6mmol/L、LDL-C≥3.36mmol/L、HDL-C≤0.91mmol/L是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论为了控制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应该提倡戒烟、控制饮食、控制血压及血糖,调控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3.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危险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诊断为2型糖尿病患者712例,以合并脑梗死者106例作为病例组,无合并脑梗死者60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间危险因素的差异。结果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吸烟、暴饮暴食、高血压病史、冠心病病史、用药不规则、血糖控制欠佳、TG≥2.6 mmol/L、LDL-C≥3.36 mmol/L、HDL-C≤0.91 mmol/L是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论为了控制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应该提倡戒烟、控制饮食、控制血压及血糖,调控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小剂量阿司匹林与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应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数目、体积及功能的影响,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本院同期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2组患者均给予内科常规治疗,并于发病后24~48h给予肠溶阿司匹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银杏达莫注射液。2组患者均不再应用其他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用药观察治疗28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14天、第28天测定血小板数目、体积、黏附率及聚集率,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积分评定,判定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2组治疗后第14天、第28天时血小板数目均高于治疗前;体积、黏附率及聚集率均明显低于用药前,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2组之间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第28天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78%,显效率为67.2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67%,显效率为50.56%,2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小剂量阿司匹林与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明显降低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及黏附性;提高临床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糖尿病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10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对照组48例。两组同用达美康缓释片降糖治疗,对照组加用尼莫同注射液,治疗组加用血府逐瘀汤加味。均以15d为1个疗程,2疗程后评定疗效。观察脑梗死症状改善情况、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血液流变学及血糖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显效37例,有效11例,无效7例,显效率67.3%,总有效率87.3%;对照组显效24例,有效14例,无效10例,显效率50.0%,总有效率79.2%。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脑梗死症状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改善,血流变指标、血糖水平显著下降(P<0.05或0.01)。结论血府逐瘀汤具有降低血糖、减缓周围血管阻力、抑制血小板和红细胞聚集、改善微循环作用,对糖尿病性脑梗死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6.
疏血通注射液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静脉点滴疏血通注射液,同时给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对照组静脉点滴复方丹参注射液,2组其余治疗相同。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其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发病主要与脾失健运、痰浊内生,气阴两虚、瘀血阻络,肝肾阴虚、情志所伤以及年老体弱、肾精亏虚相关。临床治疗多从风、火、痰、瘀、虚角度出发,常以益气活血、祛风化痰、化瘀通络、滋阴潜阳、化痰熄风、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方法治疗。灯盏花素注射液、灯盏细辛注射液、银杏达莫注射液亦可改善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液流变学。实验研究也显示黄芪甲苷、丹参素、川芎嗪对于本病治疗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血栓片对急性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疗效及对治疗前后D-二聚体、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恢复期病人属瘀血证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脑血栓片口服,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D-二聚体、血小板聚集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栓片可作为急性脑梗死恢复期瘀血型的重要辅助方法,并可有效改变脑梗死恢复期病人血液粘、浓、凝、聚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与健康对照者海马区磁共振质子波谱(1H-MRS)的差异,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脑代谢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1.5T MRI对3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30例健康人进行1H-MRS检查,检测双侧海马N-乙酰天门冬氨酸复合物(NAA)、胆碱复合物(Cho)与肌酸(Cr)的比值。结果患者组与正常组相比,双侧海马NAA/Cr均降低,而双侧海马Cho/Cr增高。结论2型糖尿病可导致海马区代谢功能紊乱,从而加快脑部功能退化,1H-MRS是检测海马区脑功能变化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钙对脑梗死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对68例脑梗死患者应用瑞舒伐他汀钙10 mg/d连续口服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颈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狭窄程度、不稳定斑块及双侧大脑中动脉的血流情况。结果经治疗6个月后,患者不稳定斑块检出率下降,颈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狭窄程度及双侧大脑中动脉的血流情况均较前改善,且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对于脑梗死患者,瑞舒伐他汀钙有稳定及逆转动脉斑块的作用,具有显著抗动脉粥样硬化和改善脑血流动力学的作用,可以在缺血性脑卒中临床二级预防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