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抗呆Ⅰ号对小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海马星形胶质细胞表达bcl-2和bax动态变化的影响,探讨其与缺血性神经元的联系.结果发现:前脑缺血再灌注3~7 d bcl-2表达呈强阳性.再灌注7~10 d bax表达呈强阳性.用药组bcl-2和bax的表达较模型组均减弱.而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无bcl-2和bax的表达.且星形胶质细胞表达bcl-2和bax的强弱与神经细胞的存亡有关.本实验提示:前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表达bcl-2和bax呈动态变化,抗呆Ⅰ号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细胞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研究补阳还五汤及其有效部位组方对脑缺血后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采用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夹闭脑缺血模型,分别腹腔注射补阳还五汤及其有效部位组方,于不同时间取脑组织,以 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结果:缺血15min后各组脑组织无GFAP表达。缺血15min再灌注24h后,脑组织GFAP表达达高峰,主要在海马区表达,补阳还五汤及其有效部位组方可使GFAP表达减弱,两者作用相近。缺血15min再灌注48h后,GFAP表达有所减弱,而补阳还五汤及其有效部位方组GFAP表达则较模型组有所增强,两者作用相近。结论:星形胶质细胞活化主要在脑缺血后再灌注期,在再灌注早期,补阳还五汤及其有效部位组方通过对抗缺血性脑损伤而改善星形胶质细胞功能的紊乱;在再灌注后期,则通过促进星形细胞的活化,利于损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环磷酰胺对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大脑海马区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设正常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和环磷酰胺处理组(T),以改良Longa线栓法建立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处理组缺血后1h给予环磷酰胺腹腔注射,处理组和I/R组均于缺血后2h形成再灌注,每组均分为三个时间段(24h、72h和5d)分别观察。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各组脑组织不同时段以及正常脑组织中海马GFAP的表达情况。结果脑缺血再灌注5d内,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GFAP在海马区星形胶质细胞中的阳性表达逐渐增多,缺血24h后即有表达,缺血再灌注72h后增多,5d后表达最高;经过环磷酰胺处理后,海马区GFAP表达减少(P〈0.05)。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未见GFAP表达。结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5d内GFAP在海马中的表达与缺血时间呈明显的相关性,随着缺血时间延长而增加。用环磷酰胺处理后GFAP表达明显减少,提示环磷酰胺对缺血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具有抑制作用,可能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恢复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GFAP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珍霞  高峰 《浙江医学》2005,27(4):256-258
目的探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mRNA及其蛋白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阻断法制作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后3、7、30d损伤侧皮层星型胶质细胞GFAP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结果再灌注后3d,手术组GFAP mRNA表达水平较假手术组明显增高(P<0.01);再灌注后7d,GFAP mRNA和其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增高(均P<0.01);再灌注后30d,GFAPmRNA恢复到正常水平,梗死灶边缘胶质疤痕形成.结论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后可引起其皮层损伤侧星形胶质细胞持续分化、增殖,但星形胶质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早期作出的抗损伤反应及修复机制与损伤后期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可能有很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5.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体外模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凋亡调控基因bcl-2和bax的表达及抗呆Ⅰ号(由天麻素等中药提取物组成)的影响.结果发现,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引起海马神经元bcl-2表达减少和bax表达增加,抗呆Ⅰ号可上调神经元bcl-2的表达和下调bax的表达,表明抗呆Ⅰ号能通过调节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元凋亡调控基因的表达,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细胞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GFAP、S-100蛋白、波形蛋白在大鼠前脑缺血再灌注后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波形蛋白 (Vimenti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lialfibrillaryacidicprotein ,GFAP)和S -10 0蛋白在脑缺血再灌注后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情况。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SABC法 ) ,利用前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检测细胞活化情况。结果 缺血再灌注后第 7天 ,少量GFAP阳性细胞开始出现于小脑 ;缺血再灌注 2 0天时 ,GFAP阳性细胞数会略有增加。S -10 0蛋白免疫反应在第 7天已经明显 ;波形蛋白免疫反应在再灌注第 7天和第 2 0天时明显存在于小胶质细胞和寡突胶质细胞。结论 GFAP阳性细胞、小胶质细胞、寡突胶质细胞等参与了脑损伤后神经元的修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病变侧亚低温(32—33℃)对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星形胶质细胞活性和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将雄性Wisutr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常温组、亚低温组和假手术组。根据缺血时间不同,每组又分为缺血3h和12h。缺血30min后应用反馈控温半导体制冷块对大鼠病变侧给予亚低温治疗,并持续至再灌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及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缺血常温组GFAP阳性细胞数量增多,突体粗大,胞体肿胀;亚低温组GFAP表达数量明显减少。结论 病变侧亚低温能明显抑制脑缺血后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和肥大,并能减轻组织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红景天胶囊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梗死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将96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红景天治疗组、缺血再灌注组、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组未进行特殊处理,其他3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制成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各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3,5-三苯基氯化四唑染色测量各组脑梗死体积,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GFAP表达,用末端标记法测定神经细胞凋亡。结果红景天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脑梗死体积小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GFAP阳性细胞于脑缺血2h后即已.出现,各组之间GFAP阳性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缺血再灌注时间推移,缺血6—72h时红景天治疗组较缺血再灌注组GFAP表达减低(P〈O.05)。红景天治疗组神经细胞凋亡较缺血再灌注组减少(P〈0.05)。结论红景天胶囊能够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提高神经功能评分,可能与减少星形胶质细胞GFAP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缝隙连接小体connexin43(Cx43)的影响。方法:采用颈内动脉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脑缺血2 h再灌注1、3和7 d后,免疫组织荧光染色观察海马CA1区Cx43的表达情况,并通过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的免疫染色比较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程度。结果:补阳还五汤组脑缺血再灌注1 d后海马CA1区Cx43的表达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而第3天和第7天海马CA1区Cx43的表达较模型组高(P<0.05)。同时,补阳还五汤组缺血再灌注1 d后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较模型组受到抑制;第3天和第7天星形胶质细胞激活均较第1天明显减弱,而且第7天时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补阳还五汤可能通过调控星形胶质细胞Cx43表达对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的损伤和修复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胶质细胞形态学与数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随机方法将32只健康昆明雄性小鼠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每组16只。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标记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与小胶质细胞特异性蛋白离子钙接头蛋白抗体(ionized calcium-binding adaptor molecule 1,Iba-1),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小鼠海马区胶质细胞形态及数量的变化。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模型组小鼠海马区锥体细胞排列紊乱,细胞脱失明显,细胞核体积变小,深染,呈核固缩。GFAP与Iba-1阳性细胞在形态上表现为胞体肥大,分支变粗;模型组阳性细胞数分别为(12.56±1.58)个/HP和(9.63±1.50)个/HP,均显著多于假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区胶质细胞过度活化,可能参与加重脑缺血/再灌注后组织损伤及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多巴胺D1,D2受体激动剂对沙土鼠前脑缺血/再灌注(I/R)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及动物行为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沙土鼠前脑I/R模型,缺血时间5 min.动物分为假手术组、I/R组、SKF-38393组、培高利特组.分别于再灌注1天、3天及7天行开阔法行为学和组织病理学观察以及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查CA1区神经元凋亡.结果 行为学检查结果显示,I/R组再灌注各时间点沙土鼠探索活动较假手术组明显活跃(P〈0.05),培高利特组探索活动较I/R组明显减少(P〈0.05);病理学及TUNEL结果显示, 培高利特组再灌注3天及7天海马CA1区存活锥体细胞较I/R组增多(P〈0.01),凋亡细胞较I/R组减少(P〈0.05).预先应用SKF-38393对以上结果无明显影响.结论 多巴胺D2受体激动剂培高利特能减轻脑I/R海马神经元凋亡及动物行为学异常.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药抗呆Ⅰ号对体外模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的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模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缺血4 h及再灌3、18、24、48、72 h,观察其活性、存活率、死亡率、乳酸脱氢酶(LDH)的漏出率和一氧化氮合成酶(NOS)的活性变化以及中药抗呆Ⅰ号的影响.结果体外培养的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随缺血和再灌注时间的延长,细胞存活率逐渐下降、死亡率逐渐升高、培养液中LDH的漏出率逐渐升高,细胞NOS的活性在缺血4 h和再灌3 h时显著增高.抗呆Ⅰ号可影响其上述指标的变化.结论抗呆Ⅰ号可能通过防止氧化磷酸化脱偶联而保护线粒体,防止脂质过氧化及通透性增加而保护细胞膜,抑制NOS活性的反应性增强而防止NO及其衍生的毒性自由基的损伤等,而发挥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内毒素预处理对大鼠前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神经元的保护效应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动态观察内毒素预处理对脑组织SOD、GSH-PX、MDA活性的影响及海马CA1区神经元计数的变化。结果 内毒素预处理后脑组织内生性SOD、GSH-PX活性显著增高,MDA活性降低,海马CA1区神经元计数下降幅度减少。结论 ①内毒素预处理对前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神经元的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②其机制可能与增强中枢神经系统内生性抗过氧化物酶类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4.
抗呆合剂对小鼠脑血管性学习记忆障碍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用反复脑缺血再灌合并低血压造成小鼠学习记忆障碍模型,以跳台法、水迷宫法观察抗呆合剂对小鼠脑缺血再灌后学习记忆功能的改善作用,结果显示抗呆合剂可改善脑缺血再灌损伤造成的学习记忆障碍。  相似文献   

15.
小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海马CA1区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以海马CA1区细胞形态为观察对象,筛选评价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对变性神经元救治干预的实验平台.方法 60只小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A组),缺血30min(B组)、60 min(C组)、90min(D组)、120rain组(E组)和甘露醇干预组(F组).采用两动脉阻断法建立小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干预组在缺血120 min后静推甘露醇.实验小鼠再灌注24 h后取脑,对照观察海马CA1区细胞形态,观察干预效果,确定最佳缺血时长,选取合适的实验组别作为实验平台.结果 海马CA1区细胞变性率和死亡率在C、D、E组均明显高于A组(P<0.05),而B组、F组和A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C组海马CA1区细胞多元化,不同程度受损细胞比例较均衡.结论 小鼠前脑缺血60 min再灌注24 h模型可作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变性神经元救治干预的实验平台.  相似文献   

16.
大鼠前脑缺血神经元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脑缺血再灌流后海马、纹状体、皮层细胞损伤情况。方法 :夹闭wister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制造脑缺血模型 ,应用TUNEL染色。结果 :短暂性脑缺血不同时间脑细胞发生坏死及凋亡 ,海马最明显 ,神经元坏死从第二天后不再增加。结论 :脑缺血可致神经元坏死和凋亡 ,不同神经元耐受缺氧能力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亚低温(33℃,4h)减轻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与海马CA1区Bax表达变化的关系,探讨亚低温脑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阻断5min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常温再灌注组(IR)、低温假手术组(HSH)、低温再灌注组(HIR),每组根据再灌注的不同时间点(2h、4h、1d、3d、5d)又分为5个对应的亚组(/Z=6)。在预定时间点行开阔法迷宫检查,TUNEL法检测海马CA1区的凋亡细胞,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测海马存活细胞,免疫组化检测Bax在海马CA1区的动态变化。结果4h亚低温可显著减少缺血沙土鼠1d、3d、5d的探索活动及CA1区的凋亡细胞,增加存活细胞,抑制脑缺血后海马CA1区Bax的早期表达(2h、4h、1d)。结论4h亚低温对沙土鼠5min前脑缺血有确切的保护作用,抑制海马CA1区缺血/再灌注早期Bax的表达可能是其减少海马细胞凋亡、产生脑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大脑皮质第一躯体感觉运动区(SI区)、视上核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itricoxidesynthase,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形态、数量变化以探讨nNOS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变化规律和作用。方法:健康SD大鼠84只,体重220—250g,随机分为2组:(1)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用双侧颈总动脉阻塞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2)假手术组:只分离双侧颈总动脉而不阻断血流。分别于术后即刻、1、2、3d、1、2、4周灌注取脑,nNOS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大脑皮质SI区、视上核内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形态及数量变化。结果: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后1、2d和2周,SI区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数量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后1周,视上核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数量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SI区、视上核内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数量的减少可能参与了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