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肖娜  白春娟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1):3194-3194
呼吸机治疗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排痰是日常工作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对其吸痰时机的探讨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86例均为本院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男58例,女28例,年龄14岁68岁,平均44.6岁,均神志不清伴中枢性呼吸衰竭(包括呼吸停止)均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其中15例在气管插管,呼吸机治疗3 d7 d后根据临床需要改气管切开,所有患者吸痰方法相同,根据吸痰时机的不同分为两组,定时吸痰组42例,男28例,女14例,平均年龄45.1岁,定时吸痰(一般2 h吸痰一次,有痰时及时吸引);按需吸痰组44例,男30例,女14例,平均年龄44岁,机械通气开始后…  相似文献   

2.
张英  张建德  汤文龙 《华夏医学》2001,14(1):104-104
为明确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 ,在临床工作中需留痰作致病菌培养。神志清楚者能自行将痰咳至无菌容器内送检 ,而昏迷患者不能自行将痰咳出 ,给痰培养操作带来一定困难 ,为及时、无菌留取痰液 ,近两年来 ,我科应用一次性婴儿吸痰器为115例昏迷患者留痰共 135人次 ,既减少了痛苦 ,又提高了病原菌的检出率。现将操作方法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115例中 ,男性 6 0例 ,女性 5 5例 ,年龄 18~ 82岁。原发病为脑出血 6 2例 ,脑梗塞 2 7例 ,急性脱髓鞘性脑病 2 2例 ,格林 -巴利综合征 4例。其中气管插管 2 8例 ,气管切开 8…  相似文献   

3.
马欣  陈嘉 《吉林医学》2006,27(12):1556-1556
密闭式吸痰是指不脱开呼吸机或停止机械通气的吸痰操作,吸痰管外套有透明薄膜,整个吸痰过程都在密闭情况下完成,操作者不需带手套即可操作。大量临床资料证明,使用密闭式吸痰装置吸痰,使呼吸道管理更为科学、合理,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保证了医护人员及病人的健康。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2005年5月 ̄2006年1月在我科室实行机械通气患者70例,男32例,女38例,平均年龄(40±5)岁。1.2材料:对照组采传统的硅胶吸痰管,实验组采用意大利Mallickrodt Dar公司生产的密闭式吸痰装置。2方法2.1使用方法:①开保护帽,把负压吸引控制阀连接到负压…  相似文献   

4.
机械通气是ICU中抢救各种呼吸衰竭的有效措施。正压通气妨碍纤毛运动 ,影响痰液排除。因而 ,吸痰成为机械通气的主要护理任务。传统常规 2h吸痰 1次 ,通过临床护理观察发现 ,因吸痰操作不当及过于频繁所造成的诸多并发症 ,如气管黏膜损伤、缺氧、窒息、肺不张、颅内压增高等 ,可影响机械通气的效果。因此 ,安全、有效的吸痰是护理成功的关键。本文总结了 2 88例机械通气患者的吸痰方法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172例 ,女 116例。年龄最小 18岁 ,最大 82岁 ,平均 5 8岁。其中颅脑损伤 188例 ,脑出血 37例 ,格林巴利综合症 2 8例 …  相似文献   

5.
熊萍 《大家健康》2014,(9):225-226
吸痰是借助机械装置的负压来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气体交换的一种方法[1]。常规吸痰方式为开放式吸痰,需要断开与呼吸机的连接,不能维持有效的通气和氧合,增加交叉感染机会,而密闭式吸痰时操作者不直接接触吸痰管,气道与外界不相通,不需脱开呼吸机或停止机械通气,有效降低了吸痰过程中患者肺容量的损失,维持患者吸痰过程中的氧合和相对稳定的血流动力学,操作简便、迅捷、安全。两种方式截然不同,现将情况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13~2014年,收住我院ICU机械通气患者50例,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35~90岁。机械通气时间最长64天,最短4天,其中昏迷40例,神志清楚10例。  相似文献   

6.
机械通气期间需反复行气管内吸引 ,传统的做法是脱开呼吸机暂停通气 ,我们应用新型的气管导管三通接头 ,可以解决吸引时需停止通气这一困难 ,有效地预防了吸痰诱发的低氧血症 ,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资料 本组 1 7例均为在 ICU用呼吸机治疗2 4小时以上的重危病人 ,男 1 1例 ,女 6例 ,年龄 2 9~ 88岁。其中心肺复苏术后 5例 ,重型颅脑损伤 4例 ,ARDS 4例 ,高血压性脑出血 3例 ,COPD 1例。均使用西门子 90 0 C呼吸机 ,呼吸机与病人的联接方式 :经口气管插管 1 1例 ,气管切开 6例。1 .2 新型气管导管三通接头主要结构及使用方…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沿气管插管气管内滴入利多卡因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吸痰管吸痰疗效.方法 选择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需要反复吸痰患者4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对照组23例.治疗组:吸痰前经气管插管滴注2%盐酸利多卡因1~2ml,5min后吸痰管吸痰;对照组23例:吸痰前经气管插管滴入生理盐水1~2ml,5min后吸痰.比较两组患者吸痰前、吸痰时HR、SpO2、SBp、DBp的变化;吸痰时患者呛咳反应发生率、心律失常发生率和痰液吸尽时间;观察利多卡因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吸痰前HR、SpO2、SBp、DBp比较无差异(P〉0.05);吸痰时两组患者HR、SpO2、SBp、DBp比较有差异(P<0.05);吸痰时患者呛咳反应发生率、心律失常发生率、二次吸痰时间间隔两组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 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吸痰前气管内滴入利多卡因效果良好,减轻了吸痰时患者痛苦反应,减轻护士劳动强度,未发现利多卡因严重不良反应,是一种较为实用、操作简单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气管切开术是比较常见的手术,其方法及指证已日趋成熟,但实际操作中仍有可能出现各种并发症。现报道5例较严重的并发症。临床资料病例1:男性,65岁,呼吸衰竭,肺性脑病,已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7d。患者体形肥胖,颈粗短,无自主呼吸。气管切开顺利,插入气管套管后发现,吸痰管插入受阻,SpO2下降,因患者无自主呼吸,故气管口无气流呼出,随即拔出套管重新插入,并接入呼吸机后约1min即出现面颈部及上胸部皮下气肿,紧急拔出套管,并再次插入,但仍出现吸痰受阻,此时患者突然出现心跳停止,虽经心肺复苏但仍告失败,患者死亡。病例2:男性,68岁,皮肌炎2…  相似文献   

9.
ICU病房气管切开患者适时吸痰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8年 12月~ 2 0 0 0年 12月 ,我科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脑中风患者 137例。其中气管切开患者 36例 ,现将吸痰时机、方法和临床吸痰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2 9例 ,女 7例 ,年龄 13~ 75岁 ,平均 43岁。其中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 2 5例 ,高血压脑出血 9例 ,大面积脑梗死 2例 ;手术治疗 2 3例 ,保守治疗 13例。所有病例均行气管切开术 ,切开时间 7天~ 1 5年。2 适时吸痰的依据2 1 呼吸道分泌物并不一定需要抽吸 ,只有当患者出现气道分泌物潴留的临床表现时 ,方有抽吸指征。目前认为[1] ,适时吸痰指征如下 :(1)患者出现咳嗽或…  相似文献   

10.
小儿电动吸痰采集气管内痰标本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痰液检查是呼吸系统疾病病因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 [1 ]。但小儿痰标本的采集往往比较困难 ,特别是气管内痰液的采集。笔者采用低负压电动吸痰法 ,成功采集了小儿气管内痰标本 5 2例 ,为下呼吸道疾病的病因诊断提供了有力的依据。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本组 5 4例为 2 0 0 0年 11~ 12月住院患儿 ,其中男36例 ,女 18例 ;<3岁 2 4例 ,3~ 6岁 15例 ,6~ 9岁 10例 ,9~14岁 5例。 5 4例均为肺炎患儿。1.2 方法1.2 .1 用物准备 电动吸痰器 1台、一次性吸痰管 2根 (内径 1.5 m m)、一次性手套 2副 ,清洁玻片、盖玻片各 2块。1.2…  相似文献   

11.
文强  吴恒义 《广东医学》2001,22(8):714-714
ICU中建立人工气道患者 (气管插管、气管切开 )的气道管理非常重要 ,如何正确判断和及时处理急性气道梗阻情况 ,对于患者的抢救和预后至关重要。我院ICU近 3年来建立人工气道患者发生急性气道梗阻 1 2例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 2例 ,男 9例 ,女3例 ;年龄 2 5~ 6 7岁。其中 :人工气道痰痂阻塞 5例 ,其中 4例为经鼻气管插管呼吸机治疗患者 ,1例为气管切开患者 ;血块梗阻 4例 ,其中 2例为胸外伤后急性呼衰经鼻气管插管呼吸机治疗患者 ,1例为特重型颅脑外伤合并急性肾衰气管切开患者 ,1例为支扩大咯血行肺叶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纤维支气管镜在连枷胸机械通气患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68例接受机械通气的连枷胸患者,其中一组为治疗组,包括38例,在伤后3天内均接受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另外一组为对照组,包括30例,采取普通吸痰管吸痰。结果普通吸痰管吸痰组肺不张发生率、10天有创呼吸机脱机率、气管切开率、死亡率分别为66.7%、13.3%、10%、3.3%;接受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组分别为27.3%、28.9%、5.2%、2.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连枷胸机械通气患者早期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治疗能够降低肺不张及气管切开的发生率,提高10天有创呼吸机的脱机率。  相似文献   

13.
ICU病人气管切开术后的排痰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病人排痰措施及护理的重要性。方法:气管切开术病人18例,从吸痰管的选用,改进的排痰方式,血氧饱和度(SPO2)监测适时吸痰及痰粘稠性质湿化排痰四个方面进行排痰护理:①翻身叩背10min→呼吸机100%纯氧吸入1~2min后一再进行吸痰;②密切监测SPO2的变化,使吸痰具有目的性,减少盲目性;③持续气道湿化和间断气管内注药湿化排痰。结果:18例病人经综合治疗措施及合理排痰后,6例痊愈出院,8例好转出院,4例因严重多脏器衰竭死亡出院。结论:正确的排痰护理是气管切开术后病人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14.
1 目的总结 30例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护理 ,探讨护理方法及措施。2 方法1 999年 4月— 2 0 0 1年 4月为 30例气管切开术后危重患者采取一系列护理措施。其中胸外伤 1 6例 ,重型颅脑损伤1 2例 ,呼吸窘迫综合征 2例。 3例应用呼吸机。主要护理要点 :①保持呼吸道通畅包括吸痰时机及方法。②呼吸道湿化等用药。③预防意外情况的发生。④预防感染措施。3 结果抢救成功率 1 0 0 % ,无并发症发生。4 结论患者咽喉部有痰鸣音 ,血氧饱和度突然下降 ,特别在气管切开最初 1 2h内分泌物较多时应及时吸痰 ,吸痰时先将规格合适的吸痰管插入气道超过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吸痰方式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至2010年PICU收治的上呼吸机的重症肺炎患儿50例为A组,同时选取2011年至2012年同上条件的50例病例作为B组进行比较,A组患儿采用常规2h气管吸痰,先往气管插管内灌注l-2mL的生理盐水后进行吸痰操作,再吸口咽部,并观察患者呼吸机发生的情况;B组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观察患儿是否符合吸痰指标时再考虑为患儿吸痰,并根据患儿痰液的粘稠情况对患者实行湿化气道,加强口腔清洁的频次,改用一次性独立包装带手套吸痰管,先吸口腔清洁口咽部,再换吸痰管吸气管插管内痰液,48h后对患儿呼吸机情况进行观察。结果:A组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58%,B组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22%,两组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具有差异性(P〈0.05),A组患儿平均吸痰间隔时间为2.5±O.5h,B组患儿平均吸痰间隔时间为4.5±1.8h,两组患儿吸痰间隔时间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对婴幼儿进行吸痰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患儿的实际情况,当患儿具备吸痰的指征时,方能对患儿进行吸痰,痰液粘稠度为Ⅲ度时,可采用无茵注射1—2mL的生理盐水湿化患儿的气道,当患儿痰液黏度为I度、Ⅱ度时.不应对其进行湿化操作。通过规范化、科学化的操作对患儿近行吸痰,能减少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概率,同时延长吸痰间隔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析密闭式气管内吸痰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性机械通气的患者54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分析探讨密闭式气管内吸痰对于行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情况。结果通过我院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后,我54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发生气道黏膜损伤、2例患者发生支气管痉挛、1例患者出现呼吸道感染,其相关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14.81%。结论对于行机械通气的患者进行密闭式气管内吸痰能有效预防和降低院内较差感染的发生,预防因吸痰引起的低氧血症,同时密闭式气管内吸痰操作简单、设备简化,能有效减少每次吸痰操作所用的时间,提高护理服务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颈椎脊髓损伤并发呼吸功能障碍的临床特点及早期有效的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急性颈椎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入院时的呼吸模式、血气分析指标,判断患者脊髓损伤平面,以ASIA评分评价瘫痪程度,根据患者颈椎损伤情况及呼吸功能状况行颈部牵引制动、气管切开及呼吸机辅助呼吸、加强翻身拍背及支气管镜吸痰、抗感染、颈椎前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等治疗措施。结果出现呼吸功能障碍97例,其中严重呼吸衰竭行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34例,单纯气管切开48例,15例未气管切开、仅行吸氧及支气管镜吸痰治疗。2例死亡,其中1例肺部严重感染,1例颅脑外伤合并纵隔血肿等多发伤。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全部脱机封管成功。结论急性颈椎脊髓损伤患者应早期进行呼吸功能评估,采用气管切开等进行有效的呼吸道管理,调整患者营养状态并加强抗感染,必要时行颈椎手术等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8.
104例机械通气患者安全吸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萌 《华夏医学》2001,14(5):596-597
机械通气治疗是救治呼吸衰竭的重要措施。正压机械通气妨碍纤毛运动 ,气管内插管阻止痰液的排出 ,因此 ,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关键[1 ,2 ] 。吸痰操作不当或过于频繁、不及时均可造成诸多并发症 ,如感染、缺氧、窒息、肺不张、气管粘膜损伤 ,加重低氧血症和急性左心衰 ,甚至引起心律失常等。现将笔者对 10 4例机械通气患者吸痰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性 82例 ,女性 2 2例 ;年龄最小 7岁 ,最大 76岁 ,平均 46岁。其中脑血管意外 2 5例 ,脑外伤 30例 ,有机磷农药中毒 40例 ,溺水 5例 ,其它 4例。均为经口气管内插管控制或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发生老年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以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98例进行机械通气(MV)治疗的老年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8例进行呼吸机治疗的老年重症患者中,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患者45(45.9%).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住院时间、APACHEII评分、气管插管留置时间、吸痰次数、留置气管导管天数、留置胃管天数、既往吸烟史、血清白蛋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史等指标均显著高于非VA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住院时间、APACHEⅡ评分、气管插管次数、吸痰次数、慢性呼吸系统病史、留置气管导管天数等指标与VAP的发生具有相关性,其中气管插管次数与天数为最强的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20.
1 临床资料  我们于 1985年 1月~ 1998年 6月 ,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处理肺术后危症 19例 ,男 18例 ,女 1例 ,年龄 2 4~ 72岁 ,其中肺 1次术后发生危症 16例 ,肺 2次术后 3例。用于严重呼吸困难 18例 ;大咯血 1例。严重呼吸困难病例中 ,为术侧肺不张 13例 ,高龄患者排痰困难 2例。上述病例严重呼吸困难发生时间均在术后 3~ 5 d,经纤维支气管镜灌洗 ,吸痰后 ,呼吸困难消失 ,病情由危转安。 2例余肺再切除 ,术后第 3d发生严重呼吸困难 ,经 2次以上纤维支气管灌洗吸痰后 ,效果不佳 ,后行气管切开 ,呼吸机辅助呼吸 ,患者获救 ,1例左肺上叶切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