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卒中不同病变性质和损伤半球对躯体控制能力的影响及躯干控制能力与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相关性。方法75例住院脑卒中患者分为A组(右脑出血)15例、B组(右脑梗死)25例、C组(左脑出血)14例和D组(左脑梗死)21例,于康复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进行简明认知功能评定(MMSE)、躯干控制能力评定(Sheikh)和改良Brathel指数(MBI)评定。结果治疗前,A组、C组患者的Sheikh、MBI评分低于B组、D组(P〈0.05~0.001);治疗后.4组患者的MMSE、Sheikh、MBI评分均有提高,但A组、C组患者的提高幅度更大。Sheikh评分左、右半球病变患者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Sheikh评分与MBI在治疗前后均高度相关,与MMSE评分在治疗前无相关,但治疗后部分相关。结论脑出血患者较脑梗死患者躯体控制能力受损大,但康复治疗后恢复也较快;左右半球卒中对躯体控制能力损害无差异;躯体控制能力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在康复治疗前后高度相关,与认知功能在康复治疗前无相关性,但治疗后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发病性质脑卒中患者发病早期的功能损伤特点及其与康复治疗后功能独立性的相关程度。方法 将79例住院脑卒中患者分为脑出血组和脑梗死组。治疗前,采用欧洲脑卒中量表(ESS)评定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情况,采用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定患者认知功能,采用Sheikh法躯干控制测定(Sheikh法)评定患者躯干控制能力,采用Fugl—Meyer平衡量表(FMB)评定患者平衡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定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康复治疗1个月后,采用功能独立量表(FIM)对患者功能独立性进行评定。结果 组间比较显示,脑出血患者治疗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BI)、躯干控制能力(Sheikh法)、平衡能力(FMB)以及治疗后功能独立性(FIM)评分均较脑梗死组低(P〈0.01)。直线相关分析表明,除脑出血组FMA评分和FIM评分中度相关(P〈0.005)。脑梗死组MMSE评分和FIM评分低度相关外(P〈0.05),2组其余初评指标均与FIM评分高度相关(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脑出血组中,MMSE评分、FMB评分、ESS评分为FIM评分有意义的自变量;脑梗死组中,MBI评分、MMSE评分、ESS评分、FMA评分为FIM评分有意义的自变量。结论脑出血患者发病早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躯干控制能力和平衡能力较脑梗死患者差,经康复治疗后,其功能独立性较脑梗死组差。脑出血患者发病早期的平衡功能、认知功能和神经功能缺损与其治疗后功能独立性依次相关;脑梗死患者发病早期的认知功能、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肢体运动功能则与其治疗后功能独立性依次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脑卒中导致偏瘫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以及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两组患者治疗和护理干预后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状况,采用Fegl—Mevye积分”。评定患者肢体功能情况,同时分析疗效及后遗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干预组Barther指数和Fegl—Mevyer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后遗症如肩手综合征和足外翻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地促进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恢复,改善其神经缺损、日常生活能力、肢体运动功能等,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治疗的时间,减少后遗症的发生,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护理干预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护士早期积极介入于预组患者康复治疗与护理,对照组患者只接受常规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改良Barthel指数。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测。结果一般资料显示性别、脑梗死和脑出血比例等在治疗前,干预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末评时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躯干控制能力训练对其平衡功能和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在采用常规康复治疗的同时进行躯干控制能力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治疗后2组患者分别采用躯干控制能力(Sheikh)评分、FMA平衡功能评分和下肢FMA评分进行比较。结果2组治疗前后比较和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2组变化均数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01)。躯干控制能力分别与平衡功能和下肢功能成正相关。结论躯干控制能力训练对偏瘫患者平衡和下肢功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躯干控制能力训练对偏瘫患者平衡和下肢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躯干控制能力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和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96例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治疗组同时强调躯干控制能力训练,治疗后两组患者分别采用躯干控制能力(Shekih)评分、FMA平衡功能评分和下肢FMA评分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和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变化均数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01)。躯干控制能力分别与平衡功能和下肢功能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值分别是0.783和0.746(P〈0.01)。结论:躯干控制能力训练对偏瘫患者平衡和下肢功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家庭康复护理干预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马艳秋 《齐鲁护理杂志》2005,11(9):1196-1197
目的:探讨脑卒中瘫痪患者早期家庭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最大限度的促进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减轻残疾。方法:将社区160例初发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训练患者采用家庭康复护理干预方案的具体内容,干预前后用Fug—Meyer量表(FMA)评定运动功能,用Barthel指数(BI)评定生活自理能力。结果:两组总治疗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家庭康复护理干预组FMA和BI改善程度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家庭康复护理干预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早期家庭康复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初发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损伤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脑卒中不同病变性质和损伤半球对患者平衡能力的影响,以及平衡、躯干控制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相关性。方法:77例住院脑卒中患者分为4组,A组(右侧出血)15例;B组(右侧梗死)25例;C组(左侧出血)14例:D组(左侧梗死)21例,对其康复治疗1个月前后作Sheikh、rugl-Meyer、MBI评定。结果:4组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前后Sheikh、Fugl-Meyer、MBI评分均数较正常均有下降。康复治疗前出血组(A和C)较梗死组(B和D)下降更明显,康复治疗后4组患者Sheikh、Fugl—Meyer、MBI评分均有增加,出血组增加更快。同一性质病变(出血或梗死)的脑卒中患者,左右侧(A和C组、B和D组)比较,康复治疗前后Sheikh、rugl-Meyer、MBI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相关性检验显示,Fugl—Meyer和MBI在康复治疗前4组均相关,康复治疗后B、D组相关,A、C组无关;Sheikh和Fugl-Meyer在康复治疗前4组均相关,在康复治疗后B、C、D组相关,A组无关。结论:脑出血较脑梗死患者躯体控制能力、平衡、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损更大,但康复治疗后恢复也较快,1个月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不同大脑半球脑卒中对上述功能损害在康复治疗前后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平衡能力与ADL在康复治疗前相关。康复治疗后在梗死组相关而出血组无关;躯体控制和平衡能力在康复治疗前相关,康复治疗后除左侧出血组无关外,其余各组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早期强化躯干与骨盆控制能力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并配合常规康复训练,45min/次,2次/d,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强化躯干与骨盆控制能力训练,20min/次,2次/d。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Barthel指数(BI)、功能性步行分级(FAC)等评定。结果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FMA、BI、FAC和偏瘫步态分析评定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0.01),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强化躯干与骨盆控制能力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对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强化躯干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90例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康复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同时给予强化躯干肌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的躯干控制能力(TCT)、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进行评定。结果2组患者经治疗后其躯干控制能力、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并且治疗组患者各项指标的改善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分析后还发现,患者躯干控制能力分别与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呈正相关。结论强化躯干肌训练对偏瘫患者平衡及步行功能均有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30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一般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制定康复计划,实行综合康复护理干预,了解患者生活质量情况,并将两组进行生活质量情况对比。结果:干预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明显优于治疗前(P〈0.01);干预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脑卒中致残率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地提高患者自主锻炼的积极性,降低患者致残发生率,改善了预后,大大提高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中年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2例中年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脑血管疾病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同时进行综合性心理干预,观察6周。采用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评定神经功能康复效果,自编调查表统计患者对疾病恢复的信心、对康复训练的主动性及肌力恢复状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心理干预6周末观察组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患者对疾病康复的信心、对康复训练的主动性有效率及对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肌力恢复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中年脑卒中患者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同时联合综合心理干预具有增效作用,有利于患者尽快稳定情绪,积极配合治疗,主动积极进行康复训练,对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李灵芝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1):2122-2123
目的探讨阶段化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康复护理措施,给予观察组患者分阶段三级康复治疗护理。采用Fugl Meyer(FMA)评定肢体运动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采用生活质量测评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比较两组干预后治疗依从性、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治疗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6月观察组FMA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及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阶段化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李英丽  任重贤  高井全 《护理研究》2008,22(8):2154-2155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社区脑卒中病人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120例社区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所有病人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给予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家庭护理治疗。[结果]半年后两组总有效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FI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肢体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康复护理干预可促进社区脑卒中病人肢体功能恢复.明显提高其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5.
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病人日常生活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治疗时老年脑卒中病人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随机将70例脑卒中病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病人采用相同的药物治疗,干预组在病人生命体征稳定3d~7d后进行康复护理治疗。采用Bobath和Rood技术训练。采用Brunnstrom分级评定、简式Fugl-Meyer(FMA)运动评分、改良的巴式指数(MBI)进行康复评价。[结果]Brunnstrom、FMA、MBI评分在治疗前两组病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改善明显(P〈0.01),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护理治疗可明显促进运动功能、ADL能力恢复,但干预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干预纽在此基础上加以早期康复护理。分别对两组患者在入院3d和治疗后10周应用哈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评定。结果:10周后两组患者抑郁程度均有改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都有所提高,但干预组较对照组两者改善较明显(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及日常生活能力有明显影响,能减轻抑郁程度,降低抑郁发生率,促进自理能力的恢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7.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焦虑情绪及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焦虑情绪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05例确诊为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7例及对照组48例。对照组患者予常规治疗及一般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焦虑情绪及预后。结果:实验组患者经康复护理干预后其焦虑情绪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1)。实验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康复护理可有效减轻脑卒中患者焦虑情绪,改善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心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老年人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84例老年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2组,每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脑卒中药物、抗抑郁及康复治疗,心理干预组同时进行心理干预,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Hamilton抑郁量表(HAMD)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A)、Barthel生活能力指数(BI)评定、运动功能评分(FMA)检测。结果 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6~8周治疗后,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项评分比较:抑郁量表评分(HMAD)和运动功能评分(FM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活能力评分(NFA)和生活能力指数评分(B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干预在老年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治疗中起重要作用,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反射治疗对脑卒中言语功能障碍康复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7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4例,对照组8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心理疏导及康复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脑反射治疗,康复时间均为6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2.9%(P〈0.05);言语流利程度及清晰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反射治疗对脑卒中言语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心理特点及整体护理方案干预效果。方法选取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98例)和干预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整体护理干预。治疗前后采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对患者进行心理评测,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均好于治疗前(P〈0.05);干预组治疗后躯体化、恐惧和人际关系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SDS和SAS分别低于对照组(P〈0.05),健康知识认知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整体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和情绪,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