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研究癌的化学预防中,寻找拮抗化学致癌物的物质,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曾报道茶叶及不同品种的绿茶对黄曲霉毒素B_1(AFB_1)致肝癌作用有显著的抑制效果,但在这些研究中,绿茶用量均为5%,为找出绿茶的最低有效剂量,选择了3种不同浓度的绿茶作实验研究,并用茶叶渣作对比实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应用短期体内实验,研究当归、五味子、土茯苓和联苯双酯对黄曲霉毒素B_1(AFB_1)致大鼠肝癌作用的影响。纯系雄性Wistar大鼠,8周龄,经腹腔注入AFB_1(280μg/kg,体重/次,6次/周×2),作肝癌启动剂。2周后,施以促癌程序:给含0.015%2—乙酰氨基芴(2AAF)饲料2周,在第1周末,切除大鼠肝中叶和左外侧叶。10天后,断颈处死大鼠,肝脏取材作r—谷氨酰转肽酶(r—GT)染色。大鼠从注射AFB_1前10天起,至停注AFB_1后3天止,进食含受试物饲料。结果,大鼠肝癌前病变r—GT染色阳性肝细胞灶,在当归组,五味子组和联苯双酯组均比对照组病灶要细,数目较少,差别显著或非常显著。土茯苓组的病灶也稍少于且显著小于对照组。以上表明,这些治疗肝炎有效的药物对AFB_1致肝癌作用有显著抑制效果。提示它们对预防肝癌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甘草甜素等对黄曲霉毒素B1致大鼠肝癌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李俊丽  严瑞琪 《癌症》1993,12(2):104-107
应用黄曲霉毒素B_1(AFB_1)致大鼠肝癌作用的短期体内实验模型,研究两种治疗慢性乙肝的中药制剂甘草甜素和水飞蓟素及可食植物柑果之果皮、果汁对AFB_1致肝癌作用的影响。发现甘草甜素具有明显抑制AFB_1诱发肝癌前病变的作用。文中对甘草甜素的抑制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肝癌高发家族对黄曲霉毒素B_1的易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内外对肝癌病因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许多资料表明,肝癌的主要病因可能有黄曲霉毒素、肝炎病毒、亚硝胺和遗传因素等。不少作者认为,肝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  相似文献   

5.
单剂量黄曲霉毒素B1致大鼠肝癌作用的短期实验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段小娴  覃柳亮 《癌症》1996,15(1):21-23
本文报告单剂量黄曲霉毒素B1(AFB1)致大鼠肝癌作用短期实验模型的研究。6周龄、雄性Wistar大鼠,经腹腔一次性注射不同剂量(0、0.50、0.75、1.00和1.50mg/kg体重)的AFB1,作为启动剂,两周后,饲以含0.015%的2-乙酰氨基芴(2-AAF)饲料4周,实验第三周末,施行肝大部分切除术(PH)。所有动物于实验第6周处死,取肝组织作Gamma-谷氨酰转肽酶(GGT)化学染色,  相似文献   

6.
健脾理气合剂阻抑黄曲霉毒素B_1启动小鼠致肝癌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健脾理气合剂阻抑AFB1启动小鼠致肝癌的机理。 方法 选择2月龄ICR小鼠50只,随机分成两组:中药组与对照组。每组25只。预先予中药组小鼠灌服健脾理气合剂,每天25g/kg,共15天。16天时,给予AFB11mg/kg,腹腔内注射。用RIA法测定两组小鼠暴露AFB1后0、05、1、2、4、8、24h共7个不同时相肝脏AFB1DNA加成物的含量,并检测与AFB1代谢相关的两相酶系活性。 结果 健脾理气合剂能使小鼠暴露AFB1后高峰时相(1h)的肝脏AFB1DNA加成物水平显著降低(3491±481比4136±282pmol/mgDNA,P<005)。该合剂能诱导小鼠肝脏P450还原酶活性(15107±2889比9593±2642nmol/L细胞色素C/min/mg蛋白,P<001)及GST活性(804±082比595±081μmol/L产物/min/mg蛋白,P<001),并能提高肝脏GSH的含量(10164±0772比8032±0828nmol/g肝组织,P<001)。 结论 健脾理气合剂能通过增强小鼠肝脏Ⅰ相及Ⅱ相解毒酶功能、减少肝脏AFB1DNA加成物形成,而阻抑AFB1启动致肝癌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xtract 761 from Ginkgo biloba,EGb761)对黄曲霉毒素B_1(aflatoxin B_1,AFB_1)在大鼠体内代谢的影响.方法:经AFB_1和EGb761不同处理,获得AFB_1组、AFB_1+EGb761组和空白对照组3组大鼠,分别于实验第14、28及42周给予抽血及肝活检,并于第64周全部处死.观察大鼠肝癌发生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肝组织Ⅰ相酶CYP450和Ⅱ相酶GST活性,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清AFB_1-赖氨酸加合物水平,以及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羟基脱氧鸟嘌呤核苷(8-hydroxydeoxyguanosine,8-OHdG)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肝癌诱发率在AFB_1+EGb761组明显低于AFB_1组(P<0.001),而对照组无肿瘤发生;EGb761对Ⅰ相代谢酶CYP450及Ⅱ相代谢酶GST活性无明显影响.血清AFB_1-赖氨酸加合物的最高水平(4 356.01 pg/mg albumin)发生于实验第14周的AFB_1组.在实验第14、42周时EGB761显著抑制了血清AFB_1-赖氨酸加合物的形成,抑制率分别为13.07% (P=0.033)、73.63% (P=0.002).在各检测点的8-OHdG蛋白表达强度显示,AFB_1+Egb 761组均显著低于AFB_1组(P<0.05).结论:EGb761阻断AFB_1致肝癌发生的主要机制可能不完全是通过影响肝脏Ⅰ、Ⅱ相代谢酶活性的途径实现的.EGb761能够抑制AFB_1-赖氨酸加合物的形成,降低8-OHdG蛋白的表达,减轻DNA的氧化损伤,这可能是其最终抑制或延缓AFB_1诱发肝癌发生、发展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黄曲霉毒素B1(AFB1)诱发肝癌过程中对CYP3A4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肝微粒体混合酶体外代谢体系,利用荧光定量法动态检测AFB1诱发肝癌过程中不同时期CYP3A4酶活性。结果 AFB1组CYP3A4含量从实验开始逐渐升高,至23周达顶峰,然后逐渐降低,到43周又升高,出现双波峰变化,阶段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对照组CYP3A4含量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除33周和63周出现明显降低外,其他各阶段变化不大;组间比较显示AFB1组在诱癌过程中有抑制CYP3A4的趋势,于63周抑制最明显,但尚未达统计学意义(P=0.638);结论AFB1在诱癌过程中有抑制CYP3A4的趋势,可能是与早期癌变的细胞减少对特定基因毒性物质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9.
不同浓度绿茶及茶叶渣对黄霉毒素B1致大鼠肝癌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覃国忠  严瑞琪 《肿瘤》1990,10(3):121-123
  相似文献   

10.
根据非洲、东南亚和我国启东、扶绥等地的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动物诱癌实验等研究的启示,黄曲霉毒素B_1(AFB_1)与人类原发性肝癌的关系密切。但从调查研究的范围来看,迄今国内外都局限于少数肝癌  相似文献   

11.
苯巴比妥钠对大鼠代谢黄曲霉毒素B_1为M_1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1年Mclean等报道大鼠连续喂饲含有10ppm黄曲霉毒素B_1(AFB_1)的花生粉9周,然后改喂常规饲料2年,所有存活的大鼠都出现肝癌。若先给大鼠饮用含有苯巴比妥钠的饮水,一周后再同时连续喂饲含AFB_1的花生粉9周,然后改喂常规饲料2年,则肝癌出现较晚,且恶性程度较低。然而  相似文献   

12.
200只大鼠分为4组,各组均先施以AFB_1致肝癌作用短期体内实验模型的基本程序。在此基础上,3个实验组在AFB_1期间分别饲用0.5%BHA、0.2%BHA及5%绿茶饲料,对照组此时用正常饲料。短期模型结束后,再进行长期观察。结果发现,0.5%BHA组的r-GT灶最少、最小,肝癌发生率最低、对照组的r—GT灶最多、最大,肝癌发生率最高。这提示:(1)本短期模型对于AFB_1诱发肝癌方面的基础研究是适用的。(2)r-GT灶的数量及大小与肝癌发生率有平行关系,故其在本模型中是可靠的肝癌前病变的标志。[3]绿茶及BHA均有抑制AFB_1致肝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流行病学资料表明,AFB_1、HHBV感染及饮用污染水,有协同致肝癌作用。虽然已有人对感染了土拨鼠肝炎病毒(WHV)的土拨鼠进行长期观察,证实WHV感染与土拨鼠肝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但尚未见用酶组织化学方法对AFB_1及HBV在肝细胞癌前病变过程中作用的研究报道。本研究用能感染HHBV的最低等的灵长类树鼩进行实验,用酶组织化学方法,以被普遍认为是肝细胞癌前病变的γ-谷氨酰转肽酶阳性肝细胞增生灶(γ-GT灶)为观察指标,研究HHBV感染在AFB_1致树鼩肝癌过程中的生物学作用。  相似文献   

14.
已知AFB_1为原发性肝癌重要病因之一。AFB_1引起肝癌可能有二个途径,一是直接地诱导细胞突变,另一是通过降低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AFB_1对免疫系统的影响,近十几年来陆续有报导。已证实能明显抑制氚——胸腺嘧啶渗入淋巴细胞,所用的浓度比过去所报导的任何免疫抑制剂要小的多,提示它是一种极强的免疫抑制剂。在实验动物的研究中,AFB_1对体液免疫的影响结果不一致,有的作者报导能抑制蛋白合成和抗体产生,相反有些结果显示,对鸡、火鸡的抗体形成无抑制作用。Tung(1975)的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对肝癌病因的研究认为:乙型肝炎病毒(HBV),黄曲霉毒素B_1(AFB_1),饮水因素和遗传因素等与肝癌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而在肝癌的遗传因素研究已从肝癌患者个体,家系,群体等不同水平向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发展着。从各水平的研究来看,遗传因素在平时并无症状外显,它在  相似文献   

16.
黄曲霉毒素B_1(AFT_(B_1))通过肝微粒体酶系的羟基化作用,转化为毒性较低的M_1、Q_1,这是它代谢的主要途径之一。不同种属动物代谢模式和代谢速率的差异与其机体对黄曲霉毒素的敏感性有密切关系。 用人工污染黄曲霉毒素的饲料喂饲动物  相似文献   

17.
黄曲霉素诱发动物肝癌的事实,已被许多实验所证实。严瑞琪等首次报告了BHA对黄曲霉素诱发大鼠肝癌及其他肿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香烟被列为肺癌的致癌物质,已众所周知。Nebert教授提出吸烟会阻止黄曲霉素诱发肝癌的发生,就此,我们作了一批以AFB_1致癌作用体内短期实验模型,探讨香烟对黄曲霉素B_1致肝癌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xtract761 from Ginkgo giloba,EGb761)对黄曲霉毒素B1(aflatox B1,AFB1)致大鼠肝癌后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71只大鼠随机分为AFB1组(28只),AFB1+EGb761组(29只),空白对照组(14只)。第64周观察大鼠肝癌发生率,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硫酸乙酰肝素类蛋白聚糖(MXR7)、环氧化酶(COX-2)以及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蛋白(p16)的表达情况。结果:AFB1组肝癌发生率明显高于AFB1+EGb761组(76%vs28%),χ2=10.602,P<0.05,对照组无肿瘤发生。AFB1+EGb761组MXR7蛋白含量明显低于AFB1组〔(1.488±1.178)vs(5.133±2.725)〕,F=18.638,P<0.001;AFB1+EGb761组p16蛋白含量明显高于AFB1组〔(2.456±1.014)vs(1.533±0.856)〕,F=24.091,P=0.03,AFB1组COX-2蛋白含量为3.305±0.566;AFB1+EGb761组为2.704±0.431,F=9.352,P=0.783。结论...  相似文献   

19.
文献上已经有许多探讨黄曲霉毒素B_1(AFB_1)对免疫系统作用的报道,为AFB_1引起肝细胞癌的作用机制增添了新的见解。AFB_1除了作为癌的直接病因外,还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与方法:本文采用AFB1致大鼠肝癌体内短期实验模型,测定血清与肝组织的SOD活力,进一步研究摄入Ge-132的剂量、时间与抗氧化作用的关系。结果:发现Ge-132具有抵抗AFB1降低SOD活力的作用,Ge-132的摄入时间、剂量可影响SOD活力大小。结论:Ge-132的抗氧化作用与抑癌作用有关,并具有一定的防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