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观察夏至草醇提物对高分子右旋糖苷(Dextran 500)致急性微循环障碍(AMD)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夏至草组、模型组和对照组.前二组静注10%Dextran 500(10mL/kg)复制急性微循环障碍模型(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6min后,夏至草组自颈静脉缓慢推注夏至草醇提物(1g/mL.6g/kg),其它两组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40min后,观察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变形性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①模型组在高、中、低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全血相对粘度及红细胞压积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夏至草组不同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全血相对粘度及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压积等指标均显著低于模型组,除全血相对粘度及全血还原粘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外,其它指标与对照组均无统计学差异.②模型组及夏至草组的血沉长度、红细胞电泳时间均长于对照组;模型组及夏至草组的红细胞电泳长度与迁移率均低于对照组;模型组在不同切变率下的变形性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而夏至草组在不同切变率下的红细胞变形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模型组.结论 夏至草醇提物能明显降低Dextran 500致AMD大鼠的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克栓胶囊对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血瘀模型对照组,克栓胶囊高、中、低剂量组,阿司匹林对照组.均采用灌胃给药,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于给药第七天,采用力竭游泳加注射肾上腺素的方式制备动物血瘀模型.而后心脏采血,进行血流变学分析.结果 血瘀模型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电泳等指标升高(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克栓胶囊各剂量组全血高、中、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电泳等指标显著改善,与血瘀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克栓胶囊具有降低血浆黏度、红细胞电泳时间、红细胞压积、全血低切、全血中切、全血高切的作用,能够改善血瘀模型大鼠的血流变性,增加血液流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2.硫脲嘧啶对高脂血症大鼠模型血液流变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0.5%的胆盐和4%的胆固醇加入基础饲料建立高脂血症模型,观察2.硫脲嘧啶对模型大鼠血浆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糖(Glu)、全血表观粘度( ηb)、全血还原粘度( ηre)、血浆粘度( ηp)、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电泳率、红细胞的变形、取向指数、红细胞聚集等流变学特性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脂组TC、TG、LDL.C、GIu、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表观粘度、全血还原粘度明显增高,HDL.C、红细胞的变形及取向指数、、红细胞电泳率降低;与高脂组相比,甲减组大鼠TC、TG、LDL.C、Glu、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还原粘度增高,HDL.C、红细胞的变形及取向指数、红细胞电泳率降低、全血表观粘度降低。结论2.硫脲嘧啶能够升高血糖血脂,恶化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目的用血液流变学探讨冠心病发病机制。方法分析了68例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伞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全血高切还原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及体外血栓形成指标变化;与68例健康人比较。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全血高切还原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均高于正常人。体外血栓形成指标:血栓长度、血栓湿重、血栓干重也明显大于健康人。结论血液粘度增高是冠心病的诱因,也是其结果;调整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有益于冠心病患者治疗;健康人定期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有利于预防冠心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与其并发血管性疾病的关系.方法用LBYN6A型血流仪测定糖尿病病人和正常人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纤维蛋白原),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患病组与正常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血浆粘度和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这三项指标差异显著(P<0.01).结论通过观察糖尿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有利于控制糖尿病血管性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与其并发血管性疾病的关系。方法用LBY-N6A型血流仪测定糖尿病病人和正常人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纤维蛋白原),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患病组与正常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血浆粘度和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这三项指标差异显著(P<0.01)。结论通过观察糖尿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有利于控制糖尿病血管性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盐酸特拉唑嗪对代谢综合征大鼠模型血液流变学性质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饮食和丙硫氧嘧啶建立代谢综合征模型,观察盐酸特拉唑嗪对模型大鼠血浆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糖(Glu)、全血表观粘度(ηb)、全血还原粘度(ηre)、血浆粘度(ηP)、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电泳率、红细胞的变形、取向、红细胞的聚集等生化指标和流变学特性的影响及动脉的病理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脂甲减组TC、TG、LDL-C、Glu、肝重、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还原粘度明显增高,体重、HDL-C、红细胞的变形及取向指数、红细胞电泳率、全血表观粘度明显降低,动脉平滑肌下泡沫细胞明显增多;与高脂甲减组相比,药物干预组TC、TG、LDL-C、GIU、红细胞的聚集指数、全血还原粘度明显降低,而体重、HDL-C、红细胞变形及取向指数、红细胞电泳率明显升高,动脉平滑肌下泡沫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结论盐酸特拉唑嗪能显著降低代谢综合征大鼠血糖血脂、动脉平滑肌下泡沫细胞的数量及改善其血液流变学特性。  相似文献   

8.
常用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血液流变学是一门研究血液及其组份流动和变形规律的科学,近年来国内血液流变学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很快,本文就常用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其影响作一概述。1血液粘度流变学检测中两个重要指标为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1.1影响全血粘度的因素(1)血细胞数量、体积及结构是影响全血粘度的主要决定因素。全血粘度主要与血液有形成份特别是红细胞数量、红细胞压积密切相关。全血粘度随着红细胞压积的增高而增高,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脱水等均有全血粘度增高。当细胞压积达80%时,血液几乎完全失去其…  相似文献   

9.
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血液流变指标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测60名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表明,老年性白内障患才的全血低切粘度、血浆高切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沉、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血沉K值、全血还原粘度等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P〈0.01),红细胞变形指数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说明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存在血液流变性异常,提示血瘀可能是老年性白内障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探求卵巢切除大鼠在行戊酸雌二醇(一种雌激素)替代治疗后其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方法 实验动物采用12周正常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6只),卵巢切除组(oophorectomized,OOX,10只)和卵巢切除雌激素替代治疗组(estrogen replacement therapy,ERT,10只)。ERT组大鼠在手术4周后,行戊酸雌二醇800mg/Kg/qd替代4周,左心室取血,行血细胞压积,红细胞压积,各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红细胞变形指数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检测,结果 OOX组大鼠的子宫明显出现萎缩,假手术组和ERT组各血液流变学指标间的差异不明显;OOX组低切变率(5s^-1)下的全血粘度值,血浆粘度值,以及红细胞总变形指数和各切变率下的红细胞变形指数均高于假手术组和ERT组;而血细胞压积,高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值和红细胞取向指数三组间的差异不明显。结论 大鼠卵巢切除后行适量的戊酸雌二醇替代治疗,其血液流变学性质可接近于正常鼠水平,而与未行ERT的大鼠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复方丹参滴丸对高脂血症狗血液流变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丹参滴丸对高脂血症狗血液流变性、红细胞微观流变性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复制高脂血症狗模型6个月后,给予复方丹参滴丸4个月,之后采血测定甘油三酯、胆固醇含量,血液流变性,红细胞电泳率、渗透脆性、膜流动性及红细胞膜胆固醇与磷脂的摩尔比值(Ch/Pl).结果复方丹参滴丸能降低高脂血症狗全血粘度、红细胞渗透脆性、红细胞膜胆固醇及Ch/Pl值,增加其变形指数、取向指数、小变形指数、红细胞电泳率和红细胞膜流动性.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能明显改善高脂血症狗血脂紊乱及红细胞微观流变学指标,进而改善血液流变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苷联合银杏黄酮对高脂血症大鼠脂代谢和血液流变学特性的影响及其意义的探讨。方法24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8只)和高脂喂养组(16只),高脂血症组通过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8周后,高脂喂养组又随机分为高脂血症组和给药组,给药组继续给予高脂饮食的同时予以三七总皂苷(100mg/kg/d)和银杏黄酮(48mg/kg/d)灌胃8周;之后分别检测各组动物体重、血脂水平、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红细胞变形、红细胞聚集、红细胞压积以及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PT)的变化并进行全血细胞分析。结果高脂血症组大鼠体重、血浆甘油三酯、胆固醇含量、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红细胞聚集指数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或P〈O.01),而红细胞变形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给药组与高脂血症组比较显示:三七总皂苷联合银杏黄酮能够有效降低高脂大鼠血浆甘油三酯、胆固醇含量、降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以及血浆Fib的含量(P〈0.05或P〈O.01),升高红细胞变形指数(P〈0.05)。结论三七总皂苷联合银杏黄酮给药能有效地降低高脂血症大鼠的血脂水平,改善高脂血症大鼠血液流变学性质。  相似文献   

13.
背景:血栓性疾病多伴有血液流变性异常,大蒜素对其血液流变性及红细胞流变性等生理特性是否能产生相应影响?目的:观察大蒜素对急性高黏滞血症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红细胞生理特性的影响。设计:单纯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中国农业大学食品与营养工程学院。材料:选用50只Wistar大鼠,雌雄各半,体质量(200±20)g,鼠龄三四个月,购自北京海淀通利实验动物养殖中心。大蒜素注射液产自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大蒜素浓度15g/L,批号20051001)。主要仪器:NXE-1型锥板式黏度仪(成都仪器厂产品),DXC-300型核孔膜红细胞变形能力测定仪(上海医科大学仪器厂产品),650-60荧光偏振仪(日本日立公司)。微量高速离心机(航空航天部华兴航空机轮公司产品)。方法:实验于2006-02/04在中国农业大学食品与营养工程学院生物工程实验室完成。随机摸球法将大鼠分成5组:对照组、模型组、大蒜素低剂量组、大蒜素中剂量组、大蒜素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其余组别每只大鼠灌胃自来水5mL/d,连续7d,第7天皮下注射浓度为0.1%的肾上腺素0.8mL/kg,注射2h后,浸入冰水中5min,间隔4h注射第2次,制作急性高黏滞大鼠模型。造模后2d,对照组及模型组分别开始给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mL/(kg·d),大蒜素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大蒜素5,10,20mg/(kg·d),1次/d,连续用药7d。通过黏度法测定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聚集指数;核孔膜滤过法测定红细胞滤过指数;荧光偏振法测定红细胞膜流动性(红细胞膜荧光偏振度);进行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中开始溶血及完全溶血时的NaCl溶液浓度),比较各组间不同指标的差异。主要观察指标:①大蒜素对红细胞聚集性的影响(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②大蒜素对红细胞变形性的影响(滤过指数);③大蒜素对红细胞渗透脆性的影响(试验中开始溶血及完全溶血时的NaCl溶液浓度)。④大蒜素对红细胞膜流动性影响(红细胞膜荧光偏振度)。结果:纳入大鼠50只,其中8只大鼠采血量不足或死亡,其余42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大蒜素对红细胞聚集性的影响:与模型组比较,大蒜素高、中、低剂量组对血瘀症大鼠全血高切黏度分别降低14.43%、9.71%、4.15%(P<0.05 ̄0.01),全血低切黏度分别降低15.89%、14.27%、6.86%(P<0.01),血浆黏度分别降低11.33%(P<0.05)、9.78%(P<0.05)、3.49%(P>0.05),且上述作用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大蒜素高剂量组可明显降低红细胞压积(P<0.05),降低程度为6.47%。②大蒜素对红细胞变形性的影响:模型组大鼠滤过指数高于对照组(0.228±0.025,0.175±0.043,P<0.05),大蒜素高剂量组滤过指数为0.176±0.034,低于模型组(P<0.05)。③大蒜素对红细胞渗透脆性的影响:模型组开始溶血及完全溶血时的NaCl溶液浓度较对照组稍高,大蒜素各剂量组对红细胞渗透脆性的增大有改善作用,但均无统计学意义。④大蒜素对红细胞膜流动性影响:模型组红细胞膜荧光偏振度明显增高,表明膜流动性降低,大蒜素各剂量组对红细胞膜流动性的降低均有改善作用,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蒜素可提高红细胞变形性和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液流变性,而用于血瘀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Ⅱ糖尿病,NIDM)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和细胞流变学改变。方法:对380例Ⅱ糖尿病患者进行全血粘度(高切、低切)和血浆粘度、血沉、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电泳时间、纤维蛋白原及红细胞变形指数和聚集指数等有关血液流变和细胞流变指标进行测定。结果:NIDM患者全血粘度(高切、低切)和血浆粘度增高,血沉增快,红细胞压积增高,红细胞电泳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红细胞聚集增强。结论:NIDM患者存在有明显的血液流变和细胞流变的异常。  相似文献   

15.
背景: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异常改变与血管损伤、微循环障碍以及血栓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密切的联系。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全血细胞25项参数的变化。设计:同期对照病例分析。单位:新乡医学院医学检验系。对象:①脑梗死组:2002-01/12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7例,均为首发患者,病程4~12h,经头颅CT证实为脑梗死,其诊断标准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②正常对照组: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血压正常,无心、脑、肾疾病及糖尿病的健康人53例。两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方法:①脑梗死组患者于入院当天进行降纤治疗,注射2支10u克栓酶,分别于第3,5,7天再次注射1支10u的克栓酶。②两组均用肝素钠抗凝的真空采血管抽取空腹静脉血5mL和EDTA-K2抗凝血2mL,测定切变率分别为200s-1,30s-1,5s-1和1s-1时的全血黏度值、全血高切还原黏度、全血低切还原黏度、全血高切相对指数、全血低切相对指数、血沉方程K值、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沉、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平均红细胞体积、红细胞分布宽度、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③脑梗死组患者首次检测时间为发病24h内(急性期),并于治疗2周后(恢复期)复查上述指标。主要观察指标:两组血液流变学及全血细胞参数的比较。结果:脑梗死组127例,急性期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恢复期有5例患者因出院未能复查。正常对照组53例均无脱落。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除红细胞分布宽度、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外,脑梗死组患者急性期各项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脑梗死组患者恢复期的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低切还原黏度、全血高切相对指数、全血低切相对指数、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白细胞计数、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均已恢复到正常水平(P>0.05)。②与急性期比较,脑梗死组患者恢复期红细胞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均明显降低(P<0.05),其余指标基本相似(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着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普遍异常,提示血液流变学及血细胞参数异常可能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血流变紊乱 的关系。方法对DR组27例、无DR组24例以及正常对照组25例进行血流变指标 和血脂的检测。结果 糖尿病组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 标、甘油三脂和总胆固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红细胞变形指数低于正常对照组, 这些变化在 DR组更显著(p<0.01)。提示血流变紊乱与老年Ⅱ型 DM患者 DR的 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及时和长期控制高血粮、高脂血症,降低血液粘度对防治老 年病人 DR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创伤失血性休克病人麻醉手术前快速输入10%羟乙基淀粉(10%HES 200/0.5)溶液后,血液流变学及血液循环指标的变化。方法:选择交通事故致创伤失血性休克病人30例(失血量10-30ml.kg^-1),于输液前后分别采取静脉血3ml,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低切全血粘度(30.S^-1),高切全血粘度(200.s^-1),Hct,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全程监测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SpO2),统计术中异体血液制品用量,结果:输注10%HES溶液后患者全血粘度明显降低,Hct降低,红细胞聚集指数降低 和红细胞变形指数升高等均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平均动脉压显著升高及心率明显减慢(P<0.05或P<0.01),术中输异体血量明显少于失血量。结论:输入15-20ml.kg^-1的10%HES溶液能降低低血容量休克病人的全血粘度,Hct和红细胞聚集指数,从而优化病人的血液流变状态;迅速提高平均动脉压,减慢心率,改善微循环灌注,预防创伤失血性休克并发症,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18.
去白细胞库存血流变特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去除白细胞(WBC)库存血流变特性的变化。方法:选择60例健康献血员,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去WBC组,B组为对照组。应用去白细胞输血滤过器去除WBC,常规保存。取新鲜血(采集后1小时)1周、2周及3周4个时相点,进行WBC、RBC计及全血高切粘度、低切粘度、血浆粘度、血球压积及RBC聚集指数(AI)和刚性指数(IR)检测。结果:滤过后WBC显著减少,P<0.01,在3周保存时间内,WBC、RBC计数、红细胞压积无显著变化,两组高切粘度在第三周显著升高,而低切粘度下降。血浆粘度、AI和IR随保存时间延长进行性下降。两组间比较在第3周AI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滤过能有效降低血液中的WBC,去除WBC库存血可能有利于保护RBC的聚集性,但对血液粘度及RBC变形性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川芎嗪对压力超负荷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盐酸川芎嗪注射液对腹主动脉缩窄-高盐摄入性高血压大鼠的血液流变学参数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手术组、川芎嗪1组、川芎嗪2组,用腹主动脉缩窄加高盐摄入的方法复制高血压大鼠实验模型。术后3周,川芎嗪组腹腔注射盐酸川芎嗪40mg/kg/d(1组)和80mg/kg/d(2组),连续2周后测量血压、心电图及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结果手术组、川芎嗪1组、2组血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切变率在10、60、120s-1下的全血粘度值及全血还原粘度值、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等指标,手术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川芎嗪1组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同手术组。川芎嗪2组上述血液流变学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和川芎嗪1组,接近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腹主动脉缩窄加高盐摄入可导致大鼠血压升高,血液粘度增高,红细胞压积、聚集性及刚性均增高,高浓度川芎嗪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汤岗子温泉浸浴对银屑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6例住院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于治疗前后进行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血球压积、红细胞沉降车、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电泳时间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测定。同时选择5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表明,银屑病组疗前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红细胞电泳时间延长(P<0.01);银屑病组经温泉浸裕洽疗后,全血粘度、血沉、K值下降,红细胞电泳时间缩短,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血球压积三项指标疗程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