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顺铂和替加氟联合放疗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及其毒副反应。方法2003年1月至2006年2月对60例食管癌患者采取顺铂20mg·m-2·d,替加氟750mg·m-2·d,连用5天,序贯放疗60~70Gy/6~7周。结果60例患者中,CR24例,PR18例,SD9例,PD9例,RR(CR+PR)为70·0%,主要毒副作用为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肝肾功损害及口腔炎、静脉炎等较轻。结论顺铂和替加氟联合放疗治疗食管癌疗效好,耐受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与探讨胸腹腔灌注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联合深部热疗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100例恶性胸腹水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每组50例,A组胸腹腔灌注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治疗,B组胸腹腔灌注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后行局部深部热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A组有效率80%,发热6例(12%),胸腹痛14例(28%);B组有效率94%,发热2例(4%),胸腹痛1例(2%);B组有效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所致的发热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所致的胸痛、腹痛发生率高(P<0.05)。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胸腹腔灌注联合深部热疗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脊柱转移瘤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4例脊柱转移瘤患者随机分为唑来膦酸联合放疗组(56例),单纯放疗组(40例),单纯唑来膦酸组(28例)进行治疗,并观察比较各组止痛及改善活动能力效果.结果 治疗结束时唑来膦酸联合放疗组与单纯唑来膦酸组止痛效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唑来膦酸联合放疗组与单纯放疗组止痛效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访2个月后唑来膦酸联合放疗组止痛效果及活动能力改善均较单纯放疗组及单纯唑来膦酸组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脊柱转移瘤疗效优于单纯放疗或单纯唑来膦酸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疼痛缓解率,延长疼痛缓解时间,显著改善患者活动能力,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理想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单纯三维适形放疗;治疗组给予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多西他赛及DDP化疗治疗。具体方法:多西他赛75mg/m2第1d,DDP25mg/m2第1~3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缓解率91.4%,明显优于对照组总缓解率65.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死亡率3.0%,明显低于对照组死亡率14.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采用放疗联合化疗治疗的疗效显著,可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乳腺癌锁骨上区不同放疗技术甲状腺剂量学特点,并对比其对患者生存期和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71例乳腺癌患者按照根治术后放疗方案分组,接受调强放疗(IMRT)者纳入IMRT组(n=37),接受三维适形放疗(3D-CRT)者纳入3D-CRT组(n=34)。比较两组患者计划靶区(PTV)剂量、甲状腺受量,放疗前后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以及5年无病生存率、总生存率,比较两种放疗技术甲状腺保护作用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IMRT组Dmean、CI高于3D-CRT组,Dmax、HI低于3D-C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RT组甲状腺剂量体积V20、V30、V40高于3D-CRT组,Dmin、Dmean也高于3D-C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放疗后1 d淋巴细胞总数、B淋巴细胞百分比均较放疗前下降,CD3+、CD4+均较放疗前升高,3D-CRT组放疗后1 d淋巴细胞总数、B淋巴细胞百分比、CD3+、CD4+均高于IM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RT组失访3例、3D-CRT组失访1例,其余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随访时间≥5年。IMRT组5年无病生存率、总生存率分别为47.06%(16/34)、73.53%(25/34),与3D-CRT组的51.52%(17/33)、78.79%(26/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RT的靶区剂量均匀性更佳,但甲状腺受量更高且患者放疗后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更为明显;IMRT与3D-CRT对乳腺癌患者远期生存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医药及微波热疗联合化疗对卵巢癌腹水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卵巢癌腹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单纯进行化疗,而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中医药及微波热疗.结果:全部患者顺利完成治疗,治疗后在中医症候改善方面对照组总有效27例(67.5%),治疗组总有效36例(9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的腹围、体重都较治疗前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腹围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肿瘤标志物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治疗组CA125,HE4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药及微波热疗联合化疗对卵巢癌腹水的临床疗效明显,能够有效控制疾病的进展,并且毒副作用低,为治疗卵巢癌腹水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7.
探讨125I粒子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采用CT引导下肿瘤内植入125I粒子,3天后行长春瑞滨(NVB)和顺铂(DDP)静脉化疗,于2、4、6个月观察治疗效果(CR,PR,SD,PD)。结果表明125I粒子联合化疗组的有效率(CR+PR)分别为82.8%,90.6%,93.7%;单纯化疗组分别为44.3%,48.6%,52.9%,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NSCLC行125I粒子联合化疗具有协同作用,有利于短期内减轻肿瘤负荷,提高肿瘤疗效。  相似文献   

8.
唑来膦酸钠加射频热疗治疗转移性骨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双膦酸盐加射频热疗治疗转移性骨肿瘤有效性及毒副作用。将48名转移性骨肿瘤患者分为两组,双膦酸盐加热疗治疗组23例,单纯双膦酸盐治疗组25例。所有患者均静脉用唑来膦酸钠治疗,双膦酸盐加热疗组于骨转移局部射频热疗6次,治疗后以主诉分级法(VRS)评价疼痛治疗疗效,CT、MRI或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评价局部骨骼破坏,以χ2检验法比较组间差异。结果表明:双膦酸盐加热疗组,疼痛6例完全缓解(CR),5例部分缓解(PR),8例稳定(SD);双膦酸盐治疗组2例完全缓解,5例稳定,6例部分缓解;疾病控制率(CR+PR+CR)分别为82.6%及52.0%(P〈0.05);CR或MRI提示骨质损害减少分别为26.1%,28.0%(P〉0.05)。两组肝、肾功能、血常规变化未见明显差异(P〉0.05)。本研究提示双膦酸盐加射频热疗治疗骨转移疼痛及骨质破坏较单纯双膦酸盐治疗临床效率高,副作用未见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灌注栓塞术(TACE)联合CT导向下放射性125I粒子瘤内植入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确诊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A组41例(单纯TACE组),B组34例(TACE序贯125I粒子植入术组),两组均于术后第3、6、12个月行CT扫描进行疗效评价,分别比较两组术后6个月、12个月的生存状态。两组有效率及生存状态比较均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术后3个月,A、B组的总体有效率(CR+PR)分别为36.6%(15/41)、70.6%(24/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B组术后6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97.1%(33/34)、85.3%(29/34),明显高于A组的73.2%(30/41)、41.5%(17/41)(P<0.01)。结论 TACE联合CT导向下放射性125I粒子瘤内植入是治疗肝癌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相控阵热疗治疗胰腺癌的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局部晚期和手术或放疗后局部复发胰腺癌患者34例,随机分为热疗联合吉西他滨化疗组(研究组,n=17)和单纯吉西他滨化疗组(对照组,n=17),研究组于治疗开始第1、8、15天接受吉西他滨1000mg·(m2)-1化疗,并于化疗第1天开始接受相控阵热疗,每周2次(每周一和周四或周二和周五),计划每周期8次,每28天重复一次,对照组于第1、8、15天接受吉西他滨1000mg·(m2)-1化疗,每28天重复一次,观察阿片类药物剂量增减情况、毒副反应及近期疗效。结果:治疗开始2个月内,研究组阿片类药物用量减少大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Ⅲ-Ⅳ度白细胞降低、血小板降低发生率无差异(P0.05),近期有效率在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0.2%(3/15)和13.3%(2/15),(P0.05)。结论:相控阵热疗联合吉西他滨治疗局部晚期和复发胰腺癌,与单用吉西他滨相比,能明显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毒性反应轻,近期疗效无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同步加量调强与常规调强放射治疗食管癌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49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同步组(n=77)和常规组(n=72),同步组患者予以同步加量调强放射治疗,常规组患者予以常规调强放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血清肿瘤因子鳞状细胞癌抗原(SCC)、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水平、体力状况评分(Karnofsky评分)、生活质量评分(SF-36评分)、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同步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93.51%vs 81.94%, P<0.05);同步组血清肿瘤因子SCC、CA125、CEA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0.05);同步组Karnofsky评分和SF-36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同步组不良反应轻于常规组。结论:同步加量调强与常规调强放射治疗食管癌均有一定临床效果,但相较于常规调强放射治疗,同步加量调强放射治疗对食管癌患者临床效果更为理想,能有效控制血清肿瘤因子高表达,改善预后,且不良反应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调强放疗和常规放疗联合化疗对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Ⅱ~Ⅳ期鼻咽癌患者分为调强放疗组(46例)和常规放疗联合化疗组(50例),制定调强放疗和常规放疗联合化疗方案。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调强放疗组的完全缓解率和总缓解率较常规放疗联合化疗组均显著提高;远期疗效无明显差异;调强放疗组的皮肤、口干(腮腺)、口腔黏膜反应明显少于常规放疗联合化疗组,白细胞减少发生率、贫血发生率、肝肾功损害率也明显低于常规放疗联合化疗组。结论使用调强放疗可以明显提高晚期鼻咽癌患者的疗效,降低常规放疗联合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食管癌根治性放疗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与调强放射治疗(IMRT)的剂量分布,探讨IMRT在胸中段食管癌放疗的价值。方法:对10例胸中段食管癌病例分别行3D-CRT和IMRT计划设计,应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比较两种计划靶区剂量、适形度指数(CI)、不均匀度指数(HI)及正常器官受量。结果:在食管癌根治放疗中,IMRT在靶区剂量分布上与3D-CRT各有优劣;IMRT在正常器官的保护上优势明显;肺V5、V10、V20以及全肺平均剂量IMRT均明显优于3D-CRT;心脏V30IMRT低于3D-CRT;脊髓剂量没差别。结论:食管癌根治放疗中IMRT计划在靶区剂量分布上没有明显优势。但可更好保护正常组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分析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经艾迪注射液联合放化疗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92例(2013年9月到2015年9月)。将其动态随机化分2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同步放化疗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同步放化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艾迪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与免疫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缓解率为80.43%、提高稳定率达到了76.09%,治疗后CD3+T细胞76.16%±6.61%、CD4+T细胞35.71%±4.33%、CD8+T细胞36.27%±9.13%,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采用艾迪注射液与放化疗结合的方式对中晚期食管癌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上。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探讨CT引导下三维腔内后装放疗联合体外调强放疗(IMRT)、顺铂治疗晚期宫颈癌的效果。方法:选取97例晚期宫颈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55例患者采用CT引导下三维腔内后装放疗联合IMRT、顺铂治疗(观察组),42例患者采用二维腔内后装放疗联合IMRT、顺铂治疗(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效果、危及器官放射损伤程度、患者3年预后结局差异。结果:经过联合放化疗,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8.18% vs 88.10%, P<0.05)。放疗过程中,观察组小肠、膀胱、直肠接受放疗的平均受照射剂量、2.0 cm3受照射剂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髓抑制、放射性直肠炎、放射性膀胱炎的发生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3年,两组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3年的中位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CT引导下三维腔内后装放疗联合IMRT、顺铂治疗晚期宫颈癌的效果优于二维腔内后装放疗联合IMRT、顺铂治疗,对危及器官的放射性损伤程度更低,患者的生存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固定野静态调强放射治疗(IMRT)与螺旋断层放射治疗(TOMO)两种方案治疗胸中段食管癌的剂量学特点,指导临床治疗方案选择。 方法:采用IMRT与TOMO两种技术,处方剂量计划靶区(PTV):DT 54 Gy/30 F,肿瘤靶区(PGTV):DT 66 Gy/30 F,主要比较两种方案的靶区剂量学差异。 结果:TOMO组的PTV最大剂量(D2)、中位剂量(D50)以及均匀性指数均低于IMRT组,最小剂量(D98)、适形度指数明显高于IMRT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的PGTV除D98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指标均与PTV保持一致,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胸中段食管癌根治性放射治疗TOMO计划靶区剂量分布及适形度明显优于IMRT计划,危及器官各评级指标显示前者亦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调强放疗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对晚期鼻咽癌患者外周血CD4+/CD8+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90例确诊的晚期鼻咽癌患者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单纯调强放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调强放疗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持续治疗6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外周血CD4+/CD8+水平;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生存、复发、转移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1.11%,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3.33%(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外周血CD4+、CD4+/CD8+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外周血CD8+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3%,与对照组的27.78%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1年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1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及1年无病生存率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强放疗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晚期鼻咽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8.
颈段胸上段食管癌T形野三种照射技术的剂量学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控讨颈段胸上段食管癌T形野照射的最佳放疗模式。方法:26例颈段胸上段食管癌T形野照射的患者采用瓦里安Eclipse三维治疗计划系统(3D—TPS)对3种照射技术即:调强放疗(IMRT)、三维适形放疗(3D—CRT)和常规放疗(Con—RT)进行放射治疗计划设计。规定处方剂量54Gy,95%等剂量线涵盖95%PTV(计划靶体积)。Con—RT利用3D.TPS模拟X线模拟机定位设计,等中心照射,前后T形野36Gy,双侧水平野18Gy,均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分析PTV靶区各项参数和肺及脊髓受照体积和剂量。结果:(1)PTV靶区等剂量线、剂量不均匀指数(Ⅲ)和适形指数(CI)3种照射技术比较IMRT优于3D—CRT。3D—CRT优于Con-RT(P=0.000)(2)肺和脊髓受照体积和剂量3种照射技术比较IMRT优于Con—RT和3D—CRT虽然某些参数Con—RT稍优于3D—CRT,但大部分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3)调强技术野数的参数比较.PTV、肺和脊髓的各项参数中,5野,7野和9野大部分参数优于3野.7野与9野比较差异均尢统计学意义(P=0244~0.947)。结论:IMRT技术是颈段胸上段食管癌T形野照射最佳选择,它与其他照射技术相比具有明显剂量学优势,以7野和9野IMRT较适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奈达铂联合多西他赛治疗晚期食道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80例晚期食道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奈达铂联合多西他赛治疗,其中奈达铂25mg/(m2·d)第1~3天给予;对照组:采用顺铂联合多西他赛治疗,其中顺铂25mg/(m2·d)第1~3天给予,两组均在第1天给予多西他赛75mg/m2,21天为1个周期。化疗2个周期后按WHO标准评价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4例,稳定18例,进展6例,有效率为40.0%(16/40);对照组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6例,稳定16例,进展6例,有效率45.0%(18/4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消化道不良反应分别为10.0%和30.0%;肾毒性分别为0和15.0%,血小板下降分别为30.0%和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减少分别为70.0%和6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奈达铂联合多西他赛方案与顺铂联合多西他赛方案治疗晚期食道癌的疗效相近,在毒副作用方面多西他赛联合奈达铂方案耐受性良好,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调强适形放疗(IMRT)、三维适形放疗(3DCRT)和常规放疗(CRT)在宫颈癌术后放疗中靶区和危及器官(OAR)剂量学差异,观察危及器官毒性。方法:94例宫颈癌术后患者分为3组,调强组31例制定IMRT计划并进行相应放疗、适形组35例制定3DCRT计划并进行相应放疗,常规组28例制定CRT计划并进行相应放疗。结果:3组放疗计划的适形指数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1),其中以调强组计划适形度最佳,适形组次之,而常规组最差;在相同的处方剂量(46 Gy),3组计划的PTV最大受照剂量、平均受照剂量及最小受照剂量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45Gy和40 Gy水平,调强组计划中直肠及膀胱的照射体积显著低于适形组和常规组计划(P<0.01)。调强组与适形组、常规组比较,急性和毒副反应明显较少,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可以使各个靶区得到足够、均匀的剂量分布,周围危及器官得到较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