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硕士研究生人际信任、社会支持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在校硕士研究生的人际信任、社会支持和孤独感的现状,并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人际信任量表(ITS)、社会支持量表(SSRS)和孤独感量表(UCLA)对太原市3所大学的300名在校研究生进行调查。结果①人际信任(t=4.221,P0.001)和支持的利用度(t=-3.375,P=0.001)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主观支持(t=2.268,P0.05)、社会支持总分(t=2.292,P0.05)在是否婚恋上存在差异;孤独感在年级上存在差异(F=3.17,P0.05);②人际信任总分和社会支持得分存在负相关(R=-0.21,P0.05),和孤独感得分呈正相关(R=0.32,P0.05),社会支持和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R=-0.51,P0.001);③通过逐步回归,从回归方程可以看出人际信任和社会支持可以预测孤独感29.6%的变化量。结论研究生的人际信任、社会支持和孤独感两两呈显著相关,人际信任和社会支持可以有效预测孤独感。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微博使用者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各维度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宁波市某大学374名学生,分别用自尊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孤独量表、信任他人量表和人脸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1微博使用者在社会支持和人际信任2个因子上得分均显著低于未使用者(t=-3.907,-2.060;P0.01),而在社交回避因子上,微博使用者得分显著高于未使用者(t=2.890,P0.05);2自尊与社会支持、人际信任、幸福感呈正相关(P0.01),而与社交回避、孤独感均呈负相关(P0.01);社会支持与幸福感呈正相关(P0.01),与社交回避、孤独感均呈负相关(P0.01);社交回避与孤独感呈正相关(P0.01),与人际信任、幸福感均呈负相关(P0.01)。结论与非使用者相比,微博使用者心理健康整体水平较差;微博使用者的自尊、社会支持、社交回避、孤独感、人际信任及幸福感各维度之间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考察大学生自我接纳、人际信任、人际关系满意度的基本情况,了解自我接纳与人际信任、人际关系满意度的相关关系.方法 本研究使用自我接纳量表(SAQ)、人际信任量表(ITS)及自编的一道测量人际关系满意度的问题对22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自我接纳得分与人际信任得分呈显著正相关(r=0.366,P<0.01);自...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医学研究生人际信任及社交回避与苦恼现状,为加强和改进医学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人际信任量表(ITS)和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SADS)对291名医学研究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医学研究生人际信任度的平均得分为(75.73±8.10),高于理论平均值75;②社交回避及苦恼的平均得分为(74.43±13.73),低于理论平均值84;③不同性别、不同出生地及不同年级的医学生SADS得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t=0.503,0.765,-0.780;P>0.05);④不同性别、不同出生地ITS得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t=1.314,-0.590;P>0.05);⑤不同年级ITS得分存在差异(t=-0.464,P<0.05)。结论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较好,但一年级人际信任状况较差,学校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职业中专学生的人际信任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方法采用人际信任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对179名职中生(研究组)及58名普通高中生(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和相关研究。结果 1研究组的人际信任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2.690,P0.01);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消极应对"得分略高,"积极应对"得分略低,且均无显著差异(P0.05);2职中生的人际信任和应对方式状况,在性别和生源地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3职中生的人际信任程度与应对方式中的"消极应对"呈显著的负相关(r=-0.214,P0.01),与"积极应对"呈不显著的正相关(r=0.039,P0.05)。结论职中生的人际信任程度低于普通高中生且相对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越采取积极应对方式的学生,其人际信任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际信任在成人依恋和人际困扰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323名大学生,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测量成人依恋(包括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2个维度),人际信任量表(ITS)测量人际信任、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IRCDS)测量人际困扰。根据ECR得分将研究对象分为安全型依恋者和不安全型依恋者(不安全型依恋包括恐惧型、专注型和冷漠型依恋)。结果:大学生成人依恋类型以恐惧型为主(占39.0%);安全型依恋者的ITS得分高于3种不安全依恋者,安全型和冷漠型依恋者的IRCDS得分低于专注型和恐惧型依恋者(均P0.001);通径分析表明,人际信任在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影响人际困扰中均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量占总效应量的比例分别为5.3%和14.2%。结论:大学生成人依恋状况值得重视,成人依恋既直接预测人际困扰,又通过人际信任间接预测人际困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职生人际信任与社交焦虑现状及其关系。方法用人际信任量表(ITS)和社交焦虑量表(IAS)调查了南京江宁中等专业学校392名中职生。结果中职生的社交焦虑得分为(43.52±8.40),高于常模,总体上较为严重;人际信任得分(80.79±8.28),中等偏上。其中中二年级的人际信任水平最高;中一年级的社交焦虑显著高于其他年级,中职女生、非班干部的社交焦虑情况相对严重。结论提高人际信任水平有助于缓解社交焦虑,而降低社交焦虑也能提高人际信任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人际信任与生活满意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西华师范大学的328名本科生作为此次调查对象,采用人际交往能力量表、人际信任量表(ITS)和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结果: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得分分别与人际信任、生活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r=-0.16,-0.19;P0.01),人际信任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r=0.13,P0.05);通过回归分析和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发现,大学生人际信任能力能够直接显著正向预测生活满意度,也可以通过人际信任间接显著正向预测生活满意度。结论:人际信任在人际交往能力和生活满意度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地方院校大学生和军校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情况进行比较.方法 采用Rotter的人际信任量表(ITS)为研究工具,对地方大学和军事院校232名大学生人际信任情况进行考察,其中包括147名地方大学学生和85名军事院校学生.结果 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度平均值约为71.5,略低于中间值75;方差分析显示,不同年级大学的人际信任差异显著(F=5.89,P=0.001),大一学生的人际信任度显著低于大二、大三和大四的学生.女生的人际信任度显著高于男生(F=40.764,P=0.000);军事院校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度高于地方院校大学生(F=20.354,P=0.000).结论 军事院校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度高于地方大学生,人际信任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年级差异.  相似文献   

10.
高中生自尊和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高中生自尊和人际信任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尊量表和人际信任量表对高一和高二的学生进行测查.结果 ①高中生的自尊和人际信任不存在性别差异;②人际信任与学生的性别、父亲的文化程度和职业、母亲的文化程度的相关都不显著,与母亲的职业相关显著;③人际信任与自尊存在非常显著的相关,自尊是影响人际信任的重要因素.结论 高中生的自尊和人际信任存在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中生知觉的班级心理气氛与学习投入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芜湖市及滁州市两所中学375名学生为被试,用学习投入量表、我的班级问卷进行调查。结果①高中生有中等程度的学习投入水平(M/Item=4.13),女生比男生学习更投入(t=2.09,P0.05),高二学生比高一学生学习更加投入(t=4.00,P0.001);②高中生知觉的班级心理气氛呈中等偏上水平(M/Item=2.70);③高中生对班级心理气氛的知觉与其学习投入总体上成正相关(r=0.322),高中生的师生关系和竞争是预测他们学习投入程度的重要变量。结论高中生知觉的班级心理气氛是影响其学习投入的重要情境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家庭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人际信任量表(ITS)对黄石市37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SPSS11.5进行数据整理和相关分析。结果1大学生人际信任与父亲情感温暖存在显著正相关(r=0.152,P0.01),与母亲情感温暖存在显著正相关(r=0.120,P0.05);2大学生人际信任与父亲严厉惩罚(r=-0.143,P0.01)、过度干涉(r=-0.150,P0.01)、拒绝否认(r=-0.179,P0.01)存在显著负相关,与母亲严厉惩罚(r=-0.132,P0.05)、过度干涉(r=-0.164,P0.01)、拒绝否认(r=-0.183,P0.01)存在显著负相关;3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家庭教养方式相关显著。结论家庭教养方式是影响大学生人际信任的重要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初中生心理韧性与孤独感的关系,为初中生孤独感的干预提供思路。方法采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和儿童孤独量表对765名初中生施测。结果初中生心理韧性的人际协助和情绪控制在性别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家庭氛围对初中生的孤独感和心理韧性有非常显著的影响(P0.05或P0.001);初中生孤独感与心理韧性各个维度及总分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P0.05);回归分析表明,心理韧性个人力方面(目标专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能显著负向预测初中生的孤独程度,其中情绪控制对孤独感的预测力最高(β=-9.43,P0.01);心理韧性支持力方面(家庭支持、人际协助)也能显著负向预测初中生的孤独程度,其中人际协助对孤独感的预测力最高(β=-10.57,P0.01)。结论心理韧性可能是影响初中生孤独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某市区与农村高三学生在应对方式、人格特质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采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对市区和农村高中各100名高三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城市与农村高三学生①在应对方式上有显著差异,在积极应对(t=2.833,P<0.01)和消极应对(t=-2.552,P<0.05)上均存在显著差异;②在人格特质的精神质(t=-3.113,P<0.01)维度上的有显著差异,在内-外向(t=1.539,P>0.05)、神经质(t=0.603,P>0.05)和掩饰性(t=-1.011,P>0.05)的维度上无显著差异。结论①城市高三学生应对能力高于农村的;②在人格特质中的精神质方面农村高三学生比城市高三学生得分高,更多的表现为孤独、适应性差等,在内、外向、情绪稳定性和问卷效度上没有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学生完美主义与人际信任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完美主义问卷、人际信任量表对293名本科生进行测量。结果大学生完美主义高分组在人际信任总分上显著低于完美主义低分组(t=-3.053,P0.01)。大学生完美主义总分与人际信任总分间呈显著负相关(r=-0.183,P0.01);完美主义担心出错(r=-0.257,P0.001)、父母要求(r=-0.215,P0.001)与人际信任总分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完美主义中的担心出错和条理性2个维度对人际信任总分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大学生完美主义与人际信任有关,对人际信任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高三学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并探讨应对方式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生活满意度和情感平衡量表对237名高三学生进行测查。结果①学习压力(β=-0.272,t=-2.464,P0.05)、受惩罚(β=-0.047,t=-2.486,P0.05)是影响高三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影响因素;生活事件总应激量对主观幸福感影响显著;②问题解决(β=1.881,t=3.572,P0.001)、退避(β=1.605,t=2.652,P0.01)、忍耐(β=-1.028,t=-1.993,P0.05)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显著;求助(β=-0.189,t-2.074,P0.05)对正性情感具有显著影响。结论①重要生活事件对高三学生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②积极应对对主观幸福感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③积极方式的调节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医学生的自杀意念与孤独感的现状,探讨自杀意念与孤独感的关系.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830名医学院校大二学生,利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中第25题“是否有轻生想法”与孤独量表(UCLA)调查其自杀意念与孤独感程度.结果 医学生的自杀意念发生率为4.6%.所属专业间的自杀意念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936,P<0.05);非独生子女的自杀意念发生率高于独生子女(x2=7.764,P<0.01).有自杀意念的医学生比无自杀意念的医学生有更高的孤独感,其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t =4.005,P<0.001).结论 医学生的自杀意念与孤独感相关.医学院校应重视学生孤独感等心理健康问题,通过降低孤独感水平扼制学生自杀意念与自杀行为的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