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大学生人际信任与社会支持的特点及关系,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人际信任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对广州某高校40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不同性别大学生在对父母信任(t=-2.138,P<0.05)和对支持利用度(t=-3.22,P<0.01)上差异显著;②不同专业大学生在社会支持总分(t=-2.243,P<0.05)和主观支持(t=-3.235,P<0.01)上差异显著;③不同生源地大学生在社会支持总分(t=-2.80,P<0.01)、主观支持(t=-2.22,P<0.01)和对支持利用度(t=-2.75,P<0.01)上差异显著;④不同年级大学生在客观支持上差异显著(t=3.30,P<0.01);⑤不同社会支持水平在对父母信任(F=11.893,P<0.01)、对无关者信任(F=3.321,P<0.05)和人际信任总分(F=9.964,P<0.01)上差异显著;⑥人际信任与社会支持成显著负相关(t=-0.229,P<0.01).结论 大学是个体人际信任形成的重要阶段,相关部门应该把握这一时机,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进行社会干预,提高人际信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际信任与社会支持的特点及关系,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人际信任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对广州某高校40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不同性别大学生在对父母信任(t=-2.138,P<0.05)和对支持利用度(t=-3.22,P<0.01)上差异显著;②不同专业大学生在社会支持总分(t=-2.243,P<0.05)和主观支持(t=-3.235,P<0.01)上差异显著;③不同生源地大学生在社会支持总分(t=-2.80,P<0.01)、主观支持(t=-2.22,P<0.01)和对支持利用度(t=-2.75,P<0.01)上差异显著;④不同年级大学生在客观支持上差异显著(t=3.30,P<0.01);⑤不同社会支持水平在对父母信任(F=11.893,P<0.01)、对无关者信任(F=3.321,P<0.05)和人际信任总分(F=9.964,P<0.01)上差异显著;⑥人际信任与社会支持成显著负相关(t=-0.229,P<0.01)。结论大学是个体人际信任形成的重要阶段,相关部门应该把握这一时机,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进行社会干预,提高人际信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职大学生人际信任、人格特质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父母养育方式量表(EMBU)、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人际信任量表(ITS)对311名高职生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SPSS11.5进行数据处理和相关分析。结果①父母养育方式如父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和精神质存在显著负相关,父亲惩罚严厉、父亲过分干涉、父亲拒绝否认、母亲拒绝否认、母亲严厉惩罚与精神质存在显著正相关;神经质与父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存在显著负相关,与父亲拒绝否认,父亲过度保护、母亲过分干涉过度保护、母亲拒绝否认、母亲惩罚严厉存在显著正相关;②人际信任与神经质(r=0.190,P0.01)、精神质(r=0.150,P0.01)呈正相关;③父母养育方式以人格特质中的精神质(t=3.405,P0.01)、神经质(t=1.985,P0.05)为中介间接影响人际信任。结论高职生父母养育方式对其人格特质有显著影响,高职生人格特质是影响其人际信任的重要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学生成人依恋、人格特质对人际困扰的影响。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成人版、成人依恋测验(ECR)和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23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大学男生的人际困扰程度显著高于女生(t=2.865,P0.01),独生子女大学生依恋回避程度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t=-2.650,P0.01);城镇大学生依恋回避程度显著低于农村大学生(t=2.732,P0.01);②人格特质的3个维度与人际困扰总分之间相关;③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人格特质可以解释人际困扰总分45.2%的变异量(r=0.672,P0.01)。结论①大学女生表现出较少的人际困扰;独生子女和来自城镇的大学生表现出较低程度的依恋回避;②人格特质是影响大学生人际困扰的重要因素,表现在大学生越外向,情绪越稳定,人际困扰的程度越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析五年制专科师范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抽取某师范院校381名五年制师范专业学生,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其心理健康水平,并与全国常模及全国大学生常模进行了比较。结果①五年制专科师范生与全国常模比较,在强迫(t=5.14,P<0.01),人际敏感(t=3.95,P<0.05),焦虑(t=5.21,P<0.01),敌对(t=4.61,P<0.01),恐怖(t=7.56,P<0.01),偏执(t=3.86,P<0.05),精神病性(t=4.44,P<0.01)等7项因子上差异显著;②五年制专科师范生与全国大学生常模比较,在躯体化(t=-3.75,P<0.01),强迫(t=-3.57,P<0.01),人际敏感(t=-4.67,P<0.01),焦虑(t=-2.34,P<0.05),敌对(t=-3.12,P<0.01),恐怖(t=2.98,P<0.01),偏执(t=-6.14,P<0.01),精神病性(t=-5.53,P<0.01)等8项因子上的差异有显著性,而在抑郁因子上的差异不显著。结论五年制专科师范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同年龄组的全国普通人群,高于全国大学生人群。  相似文献   

6.
医学生自尊与人际信任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医学生自尊与人际信任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从性别、年级、生源、是否独生子女等方面研究医学生自尊与人际信任之间的关系,采用自尊量表(SES)和人际信任量表(IT)对大一新生和毕业生进行测查,全部资料应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1医学生的自尊与人际信任在性别、生源差异不显著(t分别为0.819,0.795;-0.113,-1.292;P0.05);2医学生的自尊与人际信任在年级上差异显著(t=-0.3149,-2.398;P0.01或P0.05),毕业生得分高于大一新生;3独生子女的自尊与人际信任的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差异具有显著性(t=2.171,2.727;P0.05或P0.01);4人际信任与自尊存在显著的相关(t=5.016;P0.01)。结论自尊是影响大学生人际信任的一个重要因素,提高医学生的自尊水平可以促进他们人际信任水平的提高,从而促进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当前广州市大学生的人际信任状况,针对若干影响人际信任因素进行相关探讨.方法 本研究所用的问卷由人际信任量表(ITS)、家庭教养方式量表及艾森克人格问卷组合而成,选取233名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 1广州市大学生人际信任略高于理论中间值;2城乡大学生总体信任存在显著差异(t=1.971,P=0.047),总体信任的性别差异以及独生与非独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不显著(t=1.284,P=0.224;t=0.676,P=0.543);③总体人际信任水平与家庭教养方式各因子(P<0.01)、人格特征各维度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P<0.01).结论 加强大学生自身心理素质,各高校应该举行有助于提高人际信任的活动和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进一步提高人际信任有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学生完美主义与人际信任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完美主义问卷、人际信任量表对293名本科生进行测量。结果大学生完美主义高分组在人际信任总分上显著低于完美主义低分组(t=-3.053,P0.01)。大学生完美主义总分与人际信任总分间呈显著负相关(r=-0.183,P0.01);完美主义担心出错(r=-0.257,P0.001)、父母要求(r=-0.215,P0.001)与人际信任总分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完美主义中的担心出错和条理性2个维度对人际信任总分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大学生完美主义与人际信任有关,对人际信任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抑郁症患者和正常人群之间应对方式倾向与人际不信任的差异,构建并验证人际不信任在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与应对方式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使用抑郁自评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和进食障碍问卷人际不信任分量表对130名抑郁症患者和76名正常对照组进行测试。结果:(1)抑郁症患者人际不信任明显强于对照组(t=6.648,P0.01);(2)抑郁症患者在采用积极应对方式上明显少于对照组(t=-10.639~-5.097,P0.01),在采用消极应对方式上明显多于对照组(t=3.803~6.679,P0.01);(3)中介模型拟合良好,适配度高,模型成立。结论:抑郁症患者消极应对方式较正常人群更多,而积极应对方式更少;人际不信任能够中介消极应对方式和抑郁症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无聊倾向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同时考察生命意义感的中介作用以及人际信任是否在此中介过程中发挥调节作用。方法:采用无聊倾向量表、人际信任量表、生命意义感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对70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通过差异分析发现,兴趣爱好广泛学生在无聊倾向得分上(t=2.35,P0.05)显著低于兴趣爱好单一学生,而在生命意义感上得分(t=-3.26,P0.01)显著高于兴趣爱好单一学生;大二学生的生活满意度(F=13.56,P0.001)显著高于大一、大三、大四学生;(2)相关分析表明,无聊倾向与人际信任(r=0.148,P0.01)呈显著正相关,与生命意义感(r=-0.271,P0.01)、生活满意度(r=-0.304,P0.01)呈显著负相关;人际信任与生命意义感(r=-0.075,P0.05)、生活满意度(r=-0.094,P0.05)均呈显著负相关;生命意义感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r=0.230,P0.01);(3)无聊倾向显著负向预测生活满意度(t=-6.672,P0.001),无聊倾向与人际信任的交互项对生活满意度的预测作用不显著(t=0.826,P0.05);无聊倾向对生命意义感的负向预测作用显著(t=-8.010,P0.01),无聊倾向与人际信任的交互项对生命意义感的预测作用显著(t=6.724,P0.001);生命意义感对生活满意度的正向预测作用显著(t=4.432,P0.001),生命意义感与人际信任的交互项对生活满意度的预测作用不显著(t=-0.209,P0.05)。结论:无聊倾向、人际信任、生命意义感和生活满意度四者之间构成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生命意义感在无聊倾向与生活满意度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人际信任在这一中介过程的前半段上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研究生人格特征、社会支持与人际信任的关系,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人际信任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云南155名研究生进行集体测查.结果 ①研究生社会支持总分在不同学校(F=4.161,P<0.01)和专业(F=2.644,P<0.01)之间差异显著;人际信任度在各个...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家庭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人际信任量表(ITS)对黄石市37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SPSS11.5进行数据整理和相关分析。结果1大学生人际信任与父亲情感温暖存在显著正相关(r=0.152,P0.01),与母亲情感温暖存在显著正相关(r=0.120,P0.05);2大学生人际信任与父亲严厉惩罚(r=-0.143,P0.01)、过度干涉(r=-0.150,P0.01)、拒绝否认(r=-0.179,P0.01)存在显著负相关,与母亲严厉惩罚(r=-0.132,P0.05)、过度干涉(r=-0.164,P0.01)、拒绝否认(r=-0.183,P0.01)存在显著负相关;3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家庭教养方式相关显著。结论家庭教养方式是影响大学生人际信任的重要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公安院校刑事技术专业大学生群体的个性特征,为进一步更好地在公安院校开展心理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成人版)(EPQ中国简版)对某公安院校本科二年级刑事技术专业学生中随机抽取300名进行测试,回收有效问卷294份,回收率98.00%;与中国青年常模进行对比。结果与全国青年男女常模相比,被测男、女本科生E分较高(U=8.77,P0.001;U=2.71,P0.05),L分较低(U=-9.92,P0.001;U=6.19,P0.001);城市来源和独生子女学生的E分明显大于农村来源和非独生子女(t=2.31,P0.05;t=2.41,P0.05);男生的N分明显小于女生(t=-2.23,P0.05);N、P分在喜欢自己专业和不喜欢自己专业的学生间有显著差异(t=-3.63、P0.001;t=-3.54,P0.001);E、N分在喜欢警察职业和不喜欢警察职业的学生间有显著差异(t=2.15,P0.05;t=-3.18,P0.01)。结论公安院校本科生的个性特征良好,较全国青年常模有更加外向合群、情绪稳定的优点;与农村来源学生和非独生子女相比,城市来源学生和独生子女学生性格外向;喜欢自己专业和警察职业学生的个性优于不喜欢自己专业和警察职业,兴趣培养可以引导良好的个性特征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网络人际信任与网络社会支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学生网络人际信任和网络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 采用"网络人际信任问卷"和"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问卷"对340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 ①在性别变量上,男大学生的网络人际信任(t=2.315,P<0.05)和网络社会支持(t=4.414,P<0.01)得分均高于女大学生;在网龄变量上,大学生网络人际信任得分差异不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艺术类大学生人格特质与自动思维的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艾森克问卷(EPQ)和自动思维问卷(ATQ)对随机抽取的676名大学生进行集体施测,将艺术类大学生与非艺术类大学生人格特征和自动思维对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艺术类大学生在P分量表上的男女生得分显著低于非艺术类大学生(t=-2.63,P<0.05;t=-4....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个性特征以及二者关系。方法对139名精神科护理人员实施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量表(16PF)测试。结果①精神科护理人员SCL-90中除躯体化因子外,总分和其余各因子分显著低于全国常模水平(t=-8.297~-3.560,P0.01);②男护士16PF中F(兴奋性)、因素Q3(自律性)的得分显著高于中国常模,因素L(怀疑性)、因素Q4(紧张性)的得分显著低于常模(t=-2.288,-2.295;P0.05);③女护士因素A(乐群性)、因素C(稳定性)、因素F(兴奋性)、因素G(有恒性)、因素M(幻想性)、因素N(世故性)、因素Q3的得分显著高于常模(t=2.197~5.917,P0.05),在因素L、因素O(忧虑性)、因素Q1(实验性)、因素Q2(独立性)、因素Q4的得分显著低于常模,(t=-9.277~-2.596,P0.05);④护理人员16PF中L、O、Q4、X1(适应与焦虑型)因素与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成显著正相关(r=0.358~0.517,P0.01);C、E(恃强性)、F、H、Q3、X3(安详机警型)、Y1(心理健康因素)、Y2(专业而有成就者)因素与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成显著负相关(r=-0.521~-0.248,P0.05)。结论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良好,共同人格特征为情绪稳定,对人对事热情而富有感情,有自信,易与人相处、知足常乐、随遇而安、保守、墨守成规、缺乏进取心等。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其人格特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肾病患者的心理健康与人格特征状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成人版)对169位肾病住院患者进行了调查。结果 1肾病患者SCL-90总均分及各因子分都显著高于常模(t=7.397~15.288,P0.001);2男女肾病患者的精神质得分都显著高于常模(男性患者t=4.577,P0.001;女性患者t=4.494,P0.001),内外向得分与常模无显著差异(P0.05),女性患者的神经质得分显著高于常模(t=4.933,P0.001),男性患者神经质得分与常模无显著差异(P0.05);3精神质与人际关系、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及总均分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207~0.334,P0.01),内外向与躯体化、敌对和偏执存在显著地正相关(r=0.180~0.276,P0.05或P0.01),神经质与SCL-90各因子都存在显著地正相关(r=0.456~0.637,P0.01);4神经质对心理健康各维度及总均分都有明显的预测作用(P0.01),内外向对躯体化、敌对、偏执有明显的预测作用(P0.01或P0.05),精神质对强迫症状、抑郁、敌对有明显的预测作用(P0.05)。结论肾病患者心理健康总体处于较差状态,其人格特征以孤独、固执、缺乏同情心、情绪稳定性较差为主要特征,不同人格特征的患者易出现的心理问题不同。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公安院校研究生群体的个性状况,对警察研究生的整体个性特征进行评估,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成人版)(EPQ中国简版)对某公安院校研究生一年、研究生三年的研究生中随机抽取176名进行测试,回收有效问卷174份。与中国青年常模进行对比。结果与全国青年男女常模相比,男女研究生EPQ的E分较高(P<0.05),女研究生N分较低(P<0.05);男女研究生P分较均低(P<0.01);男女研究生L分较低(P<0.05);不同群体间个性各因子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公安院校研究生的个性特征良好,较全国青年常模有更加外向合群、情绪稳定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职业中专学生的人际信任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方法采用人际信任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对179名职中生(研究组)及58名普通高中生(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和相关研究。结果 1研究组的人际信任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2.690,P0.01);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消极应对"得分略高,"积极应对"得分略低,且均无显著差异(P0.05);2职中生的人际信任和应对方式状况,在性别和生源地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3职中生的人际信任程度与应对方式中的"消极应对"呈显著的负相关(r=-0.214,P0.01),与"积极应对"呈不显著的正相关(r=0.039,P0.05)。结论职中生的人际信任程度低于普通高中生且相对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越采取积极应对方式的学生,其人际信任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提高医学生整体素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376名医学生进行抽样测试和评定,并与国内青年组常模进行比较(t检验)。结果强迫(t=-2.90,P0.01)、抑郁(t=4.09,P0.01)、焦虑(t=6.73,P0.01)、恐怖(t=-3.50,P0.05)、偏执(t=9.02,P0.01)诸因子得分与常模间差异呈显著性。男女生比较,除抑郁(t=2.80,P0.05)、恐惧(t=2.83,P0.05)因子得分女生高于男生外,两性在心理健康水平上并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与正常人群相比有一定的差异,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