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1帮助服刑人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植社会责任感和感恩情感等;2促进自我教育,重塑人格,增强其回归社会的信心和能力;3纠正某些非理性的认识,稳定情绪,改善心境,提高监狱改造效果;4验证并丰富阅读疗法理论内容,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实验数据和具体的应用研究,同时研究成果将直接为监狱系统服务。方法文献检索法,收集国内外关于阅读疗法与男性服刑人员的资料。采用SAS问卷和研究人员自行编制的阅读现状调查问卷对广州某监狱的服刑人员进行施测。结果服刑人员前测SAS总分显著高于后测SAS总分(t=6.18,P0.01)。偏好阅读文学艺术的服刑人员SAS总分显著低于偏好阅读笑话故事的服刑人员SAS总分(t=-3.36,P0.01)。SAS总分与生源地呈正相关,与阅读条件满意度、阅读的喜欢度呈负相关。结论阅读疗法能有效改善服刑人员的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监狱服刑人员中的自杀风险与述情障碍、抑郁焦虑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杀行为问卷(SBQ-R)、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贝克抑郁量表第2版(BDI-Ⅱ)、贝克焦虑量表(BAI)对广东省广州市某监狱的456名成年男性服刑人员进行集体施测。结果:述情障碍、重度抑郁症状、重度焦虑症状、高自杀风险检出率分别为28.2%、22.2%、10.4%、12.6%。服刑人员的述情障碍得分在入狱前是否有职业和教育程度在统计学上有差异(t=-2.10,P0.05;F=6.28,P0.01);服刑人员的抑郁、焦虑和自杀风险得分在刑期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34,P0.001;F=3.51,P0.01;F=4.52,P0.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述情障碍、抑郁、焦虑和自杀风险两两之间均成正相关(r=0.37~0.67,P0.01);述情障碍通过抑郁焦虑情绪障碍的中介作用对自杀风险产生影响。结论:服刑人员存在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抑郁、焦虑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较高,高述情障碍和高自杀风险检出率均较高。述情障碍、抑郁、焦虑和自杀风险两两之间均成正相关;抑郁焦虑的情绪障碍在述情障碍和自杀风险中存在完全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自治区监狱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分析内蒙古自治区监狱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选择内蒙古自治区范围内的的几所监狱,进行SCL-90量表的评定,考查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常模的比较.结果 发现在服刑期间,样本的SCL-90量表总分、阳性症状分及阳性症状痛苦水平以及各因子分均高于常模,但不同文化、不同性别之间无显著差异性.结论 监狱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心理学意义上的问题,需加以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男性重刑服刑人员焦虑和抑郁与社会支持的关系以及心理弹性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某男子重刑监狱的192名服刑人员,采用社会支持量表(服刑人员版)、心理弹性量表(CD-RISC)、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进行评估。结果:样本的社会支持量表得分与SAS、CES-D得分均呈负相关(r=-0.23、-0.24),与CD-RISC得分呈正相关(r=0.25);CD-RISC得分与SAS、CES-D得分均呈负相关(r=-0.24、-0.31),均P<0.01。心理弹性在社会支持与焦虑和抑郁之间的中介作用效应值分别为-0.04、-0.06,占总效应的22.2%、33.3%。结论:男性重刑服刑人员社会支持与焦虑和抑郁关系密切,心理弹性可能在其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查福建省某监狱男性服刑人员述情障碍状况。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使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对355名男性服刑人员进行测量。结果男性服刑人员述情障碍总均分为(54.15±8.70),其中,高述情障碍者占26.2%;男性服刑人员述情障碍得分明显高于男性大学生和正常人群体(d=0.85,0.62);在受教育程度因素上,男性服刑人员述情障碍差异显著(F=9.42,P0.001);暴力犯述情障碍得分显著高于非暴力犯(t=2.37,P0.05)。结论男性服刑人员述情障碍状况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解服刑人员的攻击行为和公正感知的现状及关系。方法:以(罪犯)修订版AQ问卷、公正世界信念量表为工具,抽取贵州省某监狱和河南省某监狱791名轻刑犯为对象,统计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差异检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结果:1服刑人员攻击行为处于一般靠上水平,公正感知不高;2不同受教育水平的服刑人员在愤怒和敌意得分有显著差异(F=4.52,3.03;P0.05)。不同刑期的服刑人员在愤怒、敌意和个人公正得分有显著差异(F=5.762,7.132,3.322;P0.05)。不同家庭关系的服刑人员在愤怒、敌意和躯体攻击因子得分存在显著差异(F=3.679,6.074,2.643;P0.05);3公正感知与攻击行为存在负相关,言语攻击和敌意对公正感知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Beta=-0.141,-0.095)。结论:服刑人员攻击行为影响公正感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服刑人员留守未成年子女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的基本状况及两者关系。方法:采用方便取样,从某监狱选取服刑人员(已服刑3年以上)留守未成年子女20名为研究组;另外,从本地区一所农村小学、初中和一所城镇小学、初中抽取学生406人,采用最大限度配对法(考虑到城镇和农村、年龄、性别等),选取父亲或父母均在外地工作的学生(留守时间3年以上)20人为对照组。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ental Health Diagnosis,MHT)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scale,SSRS)对两组学生进行测查。结果:研究组在MHT对人焦虑和身体症状维度上的平均秩次均高于对照组[10.23vs.4.70,11.50vs.5.50,均P<0.05],在SSRS各维度得分上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支持利用度对服刑人员留守未成年子女心理健康状况具有负向预测作用(β=-0.51,P=0.021)。结论:服刑人员留守未成年子女对人焦虑和躯体症状方面的心理问题突出,提高服刑人员留守未成年子女对社会支持利用度有利于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男性服刑人员抑郁、状态-特质焦虑特点及与自动思维的关系。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和自动思维问卷(ATQ)对四川省某监狱903名服刑人员进行团体心理测评,进行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①服刑人员抑郁症状阳性发生率为68.8%,其中,重度抑郁为6.3%;状态、特质焦虑阳性发生率分别为86.9%和83.1%,其中,重度状态、特质焦虑分别为19.3%和16.9%;②服刑人员SDS、SAI和TAI得分均显著高于常模(t=22.11,15.66,12.21;P0.01);③服刑人员SDS得分存在显著的年龄组间差异(F=5.724,P0.01),呈现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④服刑人员SDS、SAI和TAI得分在受教育程度上存在显著的组间差异(F=12.019,7.251,6.270;P0.01),受教育程度越高,得分越低;⑤SDS、SAI、TAI与ATQ得分显著正相关(r=0.466,0.486,0.599;P0.01)。结论:服刑人员存在明显抑郁和焦虑症状,呈现一定的年龄、文化特征,抑郁和焦虑程度与自动思维明显相关,在心理教育矫治中应考虑这些因素。  相似文献   

9.
服刑人员心理问题及其心理矫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心理矫治措施。方法采用SCL-90对394名服刑人员进行测试。结果1服刑人员在SCL-90各个因子项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2服刑人员在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抑郁4个因子项上问题比较突出;3入狱前有无职业的服刑人员在人际关系敏感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入狱前无职业的服刑人员得分高于入狱前有职业的服刑人员。结论应加强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男性服刑人员的失眠状况,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某男性监狱服刑人员973名,采用国际睡眠障碍分类第三版(ICSD-3)作为失眠症诊断标准,参考失眠严重指数量表(ISI)判断其临床严重程度,将其分为失眠组(n=366)和非失眠组(n=607)。采用广泛性焦虑量表(GAD 7)、患者健康问卷抑郁症状群量表(PHQ 9)、患者健康问卷躯体症状群量表(PHQ-15)调查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失眠发生率为37.6%。失眠组的GAD-7、PHQ-9、PHQ-15总分均高于非失眠组(均P<0.001)。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服刑时间与ISI总分呈正相关(r=0.16,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存在抑郁、躯体不适、焦虑、既往失眠史为服刑期间出现失眠的危险因素(OR=4.23、2.04、2.03、2.69)。结论:男性服刑人员失眠与抑郁、躯体症状、焦虑、既往失眠史、服刑时间及年龄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服刑时间对罪犯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为工具,对福建省某两所监狱的280名罪犯进行了调查。结果与全国常模相比,已服刑时间3年以下的罪犯组、已服刑时间3~5年的罪犯组在SCL-90的大部分因子和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已服刑时间5年以上罪犯组在SCL-90的所有因子和总分上存在极其显著差异(t=6.18,3.95,3.24,4.68,5.29,5.77,4.75,4.93,6.33,5.63;P<0.001);已服刑期不同的罪犯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9个因子上和总均分上存在显著差异(F=7.167,P<0.001,F=8.944,P<0.001,F=3.455,P<0.5,F=6.230,P<0.01,F=6.766,P<0.001,F=6.626,P<0.01,F=6.990,P<0.001,F=5.164,P<0.01,F=4.162,P<0.05,F=6.666,P<0.001);捕前职业、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犯罪类型、判刑次数对罪犯心理健康水平差异的影响不大,其中仅不同捕前职业罪犯在敌对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F=3.79,P<0.05)和初犯与重犯在焦虑(t=2.11,P<0.05)、敌对(t=2.45,P<0.05)因子上有显著差异。结论服刑时间的长短对罪犯心理健康水平差异的影响很大,应特别重视服刑时间较长罪犯的身心健康,应重视监狱环境对罪犯心理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女性青年罪犯与女大学生之间的父母教养方式差异以及其对自信水平的影响。方法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和个人自我评价问卷(PEI)对随机抽取的70名女大学生与70名女性青年罪犯进行研究。结果①父亲与母亲的教养方式在大多数因子上的差异极为显著(P0.05);②女性青年罪犯和女大学生在父亲严厉惩罚(t=2.98,P0.05)、父亲拒绝否定(t=2.73,P0.05)、母亲严厉惩罚(t=3.63,P0.001)以及母亲拒绝否定(t=3.45,P0.001)这4个因子上差异显著;③女性青年罪犯和普通在校女大学生的自我评价水平在体育自信(t=-2.29,P0.05)、学业自信(t=-3.13,P0.01)、总体自信水平(t=-2.93,P0.01)这3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④女性青年罪犯的社交焦虑、外表自信以及恋爱自信与母亲的教养方式显著负相关(P0.05),女性青年罪犯的恋爱和学业自信与父亲教养方式有关;女大学生的恋爱自信仅与父亲的偏爱相关(P0.05)。结论父、母亲教养方式之间普遍存在分歧和极端化的倾向。女大学生的自信水平不易受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而女性青年罪犯的自信水平却与父母教养方式(过多的严厉惩罚和拒绝否定)有关,较低的自信水平可能是促成其犯罪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情绪管理在大学生亲子依恋和交往焦虑间的中介作用。方法对唐山某高校347例在校大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方式,通过亲子依恋量表、交往焦虑量表和情绪管理量表的得分来评定依恋程度、焦虑程度和情绪管理。结果通过大学生交往焦虑单因素分析,在不同专业和性别的大学生交往焦虑方面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较好的大学生交往焦虑得分小于关系一般者和较差者(F=3.673,3.984;P0.05);大学生在父母总依恋、母依恋和父依恋与交往焦虑均为负相关(r=-0.181,-0.148,-0.165;P0.05);交往焦虑总分与情绪管理为负相关(P0.05);父母总依恋、母依恋和父依恋与情绪管理为正相关(r=0.373,0.397,0.358;P0.05);情绪管理在亲子依恋对交往焦虑中起到中介效应。结论情绪管理在亲子依恋对交往焦虑中起到中介效应,显著减少大学生社会交往焦虑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地方院校新生大学公共英语学习焦虑状况。方法采用外语课堂焦虑量表对150名大学新生进行调查。结果①新生英语学习中存在中等焦虑心理(3.140±0.576);②不同专业新生的焦虑总分(F=3.430,P0.05)和负评价焦虑(F=7.604,P0.01)具有显著差别;③英语A级学生在焦虑总分和4个维度的焦虑上得分均明显低于英语B级学生。(焦虑总分t=-5.470,P0.01;交流焦虑t=-4.892,P0.01;负评价焦虑t=-2.576,P0.05;环境焦虑t=-6.172,P0.01;考试焦虑t=-3.888,P0.01);④不同性别新生在环境焦虑存在显著差异(t=2.143,P0.05),男生得分高于女生。结论地方院校新生普遍存在英语学习焦虑心理,应有针对性为新生展开应对英语学习焦虑的策略指导。  相似文献   

15.
The Suriname National AIDS Program (NAP) developed an education and support program involving activities for prison inmates, staff, and non-prison personnel and organizations. Male inmates and prison warders were selected for training as peer educators. Male inmates formalized their status by forming the Boma AIDS Education Collective (BAEC). Female inmates were not included in the training because most of them served short sentences and were instead involved in educational sessions which focused on sexual and mother-child transmission of STDs. BAEC produced AIDS education leaflets in three languages (Dutch, English, and Sranan Tongo) for new and discharged inmates at the prison and also for all prisoners in Suriname. The leaflets were then pre-tested and modified based on comments from 17 inmates. The Program was officially introduced in April 1992 when BAEC organized an AIDS/STD week. The week's activities included AIDS educational sessions, video shows, discussions, and HIV testing. A permanent AIDS/HIV counseling system, which specifies that among other things HIV testing must be done on a voluntary basis, was implemented at Santo Boma prison for both male and female inmates. A manual was produced for peer educators, and AIDS/STD education has since been included in the prison warder training curriculum. A number of collaborative activities with non-prison organizations were organized to demonstrate that prisoners are part of a wider community concerned about HIV/AIDS. However, some prisoners are against condom distribution in the prisons, because they feel that it would encourage homosexual contacts. Prison authorities have not yet approved official condom distribution.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新疆监狱警察基本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新疆1080名监狱警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采用SPSS 13.0对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约22.8%的监狱警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②在SCL- 90的各因子中除人际关系敏感以外,总分(U=12.698,P<0.001)、总均分(U=...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不同入所时间的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作比较,并研究狱所回归教育与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编青少年罪犯一般情况调查表、罪犯在狱中自我感受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量表对106名犯罪青少年进行团体施测。结果在心理健康方面,不同入所时间犯罪青少年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症状、抑郁症状3项因子分差异显著(t1=2.067,t2=2.152,t3=2.556,均为P0.05)。在社会适应性方面,不同入所时间犯罪青少年在社会适应性良好的7个领域差异均不显著;在社会适应性不良的3个因素方面均有显著的差异(t1=4.469,t2=3.484,t3=4.634,均为P0.01)。所内环境、管教形式、管教方式、管教内容4个因素与犯罪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呈负相关;所内环境、管教干警、管教形式、管教内容、悔罪表现、目前想法因素也与犯罪青少年的社会适应良好方面有一定的相关性;所中启迪因素对犯罪青少年的品行行为这个社会适应不良因素呈显著负相关(均为r0.2)。结论狱所应加强对青少年罪犯的回归教育,使犯罪青少年能更好的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服刑中期男性服刑人员的心理卫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监狱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辅导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自编基本情况条目对289名服刑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男性服刑人员的心身症状评定量表总体上与全国常模相比具有较高的心身症状水平(t=7.764,P〈0.001),其主要问题是强迫。SCL-90总均分、各因子分均与神经质(N)存在密切正相关(β=0.029~0.580,P〈0.001);精神质(P)仅与偏执(口=0.204,P〈0.01)和敌对(β=0.131,P〈0.05)密切正相关,内外向(E)仅与抑郁(卢=-0.135,P〈0.01)和敌对(β=-0.124,P〈0.01)密切负相关,社会支持总分与SCL-90总均分(β=-0.005,P〈0.05)和人际敏感(β=-0.156,P〈0、.01)、偏执(β=-0.130,P〈0.05)、精神病性(β=-0.170,P〈0.01)呈密切负相关,已服刑期的长短与躯体化(β=0.106,P〈0.05)和敌对(β=0.138,P〈0.01)密切正相关。结论服刑人员存在一定程度的心身症状,其主要影响因素为高神经质的人格和低社会支持水平,人格的内倾性、高精神质以及服刑时间长短也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