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p6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宫颈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分别检测20例正常宫颈,11例CINⅠ,10例CINⅡ~Ⅲ和69例宫颈鳞癌中NF-κBp65亚基、TNFα的表达,探讨两者的表达水平与宫颈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NF-κBp65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宫颈、CINⅠ、CINⅡ~Ⅲ组(P<0.01),以细胞核染色为活性染色。TNFα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宫颈、CINⅠ、CINⅡ~Ⅲ组(P<0.01),以细胞浆染色为主。NF-κBp65和TNFα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正相关(rs=0.6317,P<0.01)。NF-κBp65、TNFα在低分化、瘤体直径≥4cm、浸润深度>1/2和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均高于中-高分化、瘤体直径<4cm、浸润深度≤1/2、无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P<0.05)。TNFα在癌组织肿瘤细胞和间质中的表达率分别为72.46%、18.84%(P<0.01)。结论:NF-κB、TNFα的过度激活在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且宫颈鳞癌细胞自分泌TNFα可能是NF-κB激活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宫颈浸润癌(ICC)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Annexin A2、细胞核因子(NF-κBp65)蛋白的表达,探讨两者在ICC和CIN组织中表达的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4例ICC、24例CIN及15例正常宫颈上皮中Annexin A2、NF-κBp65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它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1)Annexin A2、NF-κBp65在ICC阳性表达率(71.6%,74.3%)均显著高于CIN(37.5%,33.3%)(P<0.05)和正常宫颈上皮(13.3%,20%)组(P<0.05);(2)低分化癌组织中Annexin A2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中、高分化癌组织(P<0.05),且其表达与年龄、组织类型、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NF-κBp65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3)ICC中Annexin A2、NF-κBp65的表达呈正相关(r=0.339,P<0.05)。结论:Annexin A2在宫颈癌中可能充当癌基因的角色;Annexin A2表达可作为诊断宫颈癌的辅助指标;Annexin A2、NF-κBp65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磷酸化蛋白激酶B(P-PKB)和p27蛋白的表达及其在子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1例宫颈癌组织,3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和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P-PKB蛋白和P27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它们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宫颈癌组织中P-PKB的阳性表达率(74.5%)明显高于CIN组(52.8%)和正常宫颈组(15%)(P<0.05),P-PKB蛋白的表达随宫颈癌分化程度下降、临床分期升高而升高(P<0.05),在无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有淋巴结转移癌(P<0.05)。p27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49.0%)明显低于CIN组(80.1%)和正常宫颈组(90.0%)(P<0.05),p27蛋白的表达随宫颈癌分化程度下降、临床分期升高而降低(P<0.05),在无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者(P<0.05)。宫颈癌中P-PKB蛋白表达与p27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326,P<0.05)。结论:P-PKB蛋白在宫颈癌中过表达,p27蛋白在宫颈癌中表达明显降低,与P-PKB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PKB蛋白可能通过抑制p27蛋白的表达,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E-钙黏素(E-cadherin)和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法(SP)检测78例宫颈癌、4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3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E-cadherin和OPN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二者的表达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E-cadherin在宫颈癌(48.7%,38/78)、CIN(60%,24/40)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宫颈组织(100%,30/30)的表达(P均<0.05),但宫颈癌组与CI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PN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和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3.3%(4/30)、55%(22/40)和86.7%(65/75),宫颈癌组与正常宫颈组和CIN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IN组与正常宫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与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OPN的阳性表达率与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临床分期、浸润深度无关(P>0.05)。E-cadherin与OPN的表达呈负相关(r=-0.321,P<0.01)。结论 E-cadherin表达降低或缺失及OPN的高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浸润及转移密切相关,联合检测E-cadherin和OPN可为宫颈癌的治疗和预后提供有价值的临床信息。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Raf激酶抑制蛋白(RKIP),核因子KBp65蛋白(NF-κBp65)的表达,探讨两者在卵巢上皮性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和机制,分析RKIP表达水平改变对卵巢上皮性癌侵袭能力和NF-κB信号通路活性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76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35例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22例正常卵巢组织中RKIP和NF-κBp65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不同卵巢组织临床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RKIP的表达低于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及正常卵巢组织,而NF-κBp65的表达高于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及正常卵巢组织,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RKIP和NF-κBp65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均与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RKIP与NF-κBp65的表达呈负相关(r=-0.582,P<0.01).结论:RKIP表达的减少或缺失与卵巢上皮性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能通过上调NF-κBp65的表达促进卵巢上皮性癌的侵袭和转移,其机制可能与活化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磷酸化AKT(P-AKT)和核转录因子(NF-κBp65)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它们与临床病理参数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15例卵巢标本包括68例卵巢癌、12例卵巢交界性肿瘤、24例卵巢良性肿瘤、11例正常卵巢组织中P-AKT、NF-κBp65蛋白的表达,随访卵巢癌患者的时间为7~60个月。结果: P-AKT蛋白在卵巢癌、卵巢交界性肿瘤、卵巢良性肿瘤、正常卵巢组织(对照组)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9%(36/68)、16.7%(2/12)、12.5%(3/24)、9.1%(1/11),卵巢癌P-AKT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卵巢正常组织(X~2=7.312,P<0.01),卵巢良性肿瘤及卵巢交界性肿瘤与正常组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F-κBp65在4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依次为75%(51/68)、41.7%(5/12)、20.8%(5/24),27.2%(3/11),卵巢癌中NF-κBp65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卵巢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886,P<0.01),卵巢良性肿瘤及卵巢交界性肿瘤与正常组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AKT、NF-κBp65蛋白在组织分化较差(X~2=6.136,P<0.05;X~2=7.936,P<0.01)和FIGO分期较晚(X~2=8.500,P<0.01;X~2=9.490,P<0.01)的卵巢癌中均有较高表达,淋巴结转移阳性的卵巢癌中P- AKT表达水平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X~2=6.061,P<0.05)。卵巢癌组织中P-AKT与NF-κBp65表达呈正相关(phi系数=0.272,P<0.05)。P-AKT、NF-κBp65蛋白表达与卵巢癌患者生存率呈负相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P-AKT、NF-κBp65蛋白不是影响卵巢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AKT、NF-κBp65蛋白在卵巢癌组织中过表达,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有关。P-AKT可能通过作用于其下游分子NF-κBp65促进卵巢癌细胞的恶性转化。P-AKT、NF-κB蛋白可作为判断卵巢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NF-κB(NF-κB)家族、信号转录与转录激活子1(STAT1)、调节转录因子1(ELK1)核表达对中晚期宫颈癌预后评估价值。方法78例宫颈癌患者组织标本,分为宫颈癌组(n=78)、正常组(n=30),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随访预后分为存活组、死亡组,比较各组宫颈组织转录因子NF-κB家族(c-Rel、p50、p65)、STAT1、ELK1核表达。结果宫颈癌组c-Rel、NF-k B p50、NF-k B p65阳性表达率、ELK1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STAT1阳性表达率较正常组低(P<0.05)。78例患者,存活率41.03%,死亡组、存活组FIGO分期、病理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NF-κB家族c-Rel、NF-k B p50、NF-k B p65阳性表达率、ELK1阳性表达率、STAT1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IGO分期、病理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有无转移、NF-κB家族阳性表达、ELK1及STAT1阳性表达是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转录因子NF-κB家族、STAT1、ELK1核表达与宫颈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P<0.05)。结论转录因子NF-κB家族、STAT1、ELK1或可作为中晚期宫颈癌治疗及预后评估的潜在靶基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NF-κB/p65和VEGF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NF-κB/p65和VEGF在10例正常卵巢组织,20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10例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60例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结果:NF-κB/p65和VEGF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率均高于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的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上皮性癌中NF-κB/p65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中低分化组高于高分化组,有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的表达率显著高于Ⅰ~Ⅱ期,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卵巢上皮性癌患者腹水量>500m l组中VEGF表达率显著高于腹水量<500m l组(P<0.01),NF-κB/p65在腹水量>500m l组和腹水量≤500m l组中的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与NF-κB/p65在卵巢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强度呈正相关(r=0.279,P<0.01)。结论:NF-κB/p65及VEGF与卵巢上皮性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与卵巢上皮性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VEGF与腹水形成有关;VEGF可作为判断预后的候选指标;NF-κB/p65对VEGF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TLR3、NF-κB及IL-1β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与宫颈癌中的表达,探讨3者的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妇科手术标本共120例,其中宫颈鳞癌60例,CIN 40例,正常宫颈2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LR3、NF-κB及IL-1β表达。结果:正常宫颈、CIN、宫颈癌中TLR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75%、23.23%,NF-κB阳性表达率为0%、60%、90%,IL-1β阳性表达率为0%、70%、90%,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TLR3表达与宫颈癌临床分期相关(P0.05);NF-κB及IL-1β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TLR3与NF-κB、IL-1β表达均呈显著负相关(rs=-0.478,P0.01;rs=-0.45,P0.01);NF-κB与IL-1β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s=0.589,P0.01)。结论:宫颈癌中TLR3呈低表达,NF-κB与IL-1β均呈高表达,可为TLR激动剂治疗宫颈癌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环氧合酶-2、bcl-2蛋白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雪玉  马永静 《现代妇产科进展》2005,14(5):364-366,370,F0003
目的:探讨宫颈鳞癌组织中环氧合酶(COX-2)、bcl-2蛋白的表达及其与宫颈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40例宫颈癌组织中COX-2和bcl-2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分析,以10例正常宫颈组织作为对照。结果:COX-2和bcl-2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均为0(0/10)。COX-2在宫颈原位癌、Ⅰ~Ⅱ期及Ⅲ期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0%、54.5%和66.7%,宫颈鳞癌及正常宫颈组织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宫颈原位癌、宫颈鳞癌Ⅰ、Ⅱ、Ⅲ期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COX-2在Ⅰ~Ⅱ期宫颈鳞癌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bcl-2在宫颈原位癌、宫颈鳞癌Ⅰ~Ⅱ期、Ⅲ期癌细胞胞浆中未着色,但在癌间质有不同程度染色。bcl-2在宫颈癌及正常宫颈组织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宫颈原位癌、宫颈癌Ⅰ、Ⅱ、Ⅲ期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bcl-2与癌细胞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COX-2与bcl-2在宫颈鳞癌组织中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COX-2和bcl-2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中均不表达。COX-2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无关,与淋巴结转移有关。二者在宫颈癌中的表达无相关性。检测宫颈鳞癌组织中COX-2的表达有利于早期诊断及估计宫颈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D13在宫颈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宫颈癌、6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3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CD13表达情况。结果:CD13在宫颈癌、CIN和正常宫颈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81.7%、31.7%、20.0%,CD13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CIN及正常组织(P均<0.05)。CD13表达与宫颈癌患者年龄无相关性(P>0.05),而与淋巴转移、临床分期以及分化程度有相关性(P<0.05)。结论:CD13在宫颈癌的异常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作为评估宫颈癌的恶性程度、指导治疗、评价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抑癌基因FHIT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CIN)及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宫颈鳞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探讨其在宫颈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分析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病理科2008年1月至2009年11月手术切除、病理检查证实为宫颈鳞癌的组织标本45例,另取CIN45例、正常宫颈组织15例(子宫肌瘤行子宫全切除术的宫颈组织)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survivin、FHIT及bFGF在3组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sur-vivin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及宫颈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呈上升趋势(χ2=11.429,P<0.05),survivin的表达在宫颈鳞癌不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HIT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及宫颈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呈下降趋势(χ2=24.640,P<0.05),FHIT的表达与宫颈鳞癌病理特征的关系中,仅在淋巴结有无转移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FGF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及宫颈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依次呈上升趋势(χ2=17.552,P<0.05),bFGF的表达在宫颈鳞癌不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淋巴结有无转移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urvivin、FHIT、bFGF的表达与宫颈病变的进展有一定的关系,并且可能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和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半乳糖凝集素-1(Galectin-1)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宫颈癌(54例)、CINⅠ(10例)、CINⅡ(20例)、CINⅢ(25例)和正常宫颈组织(20例)中Galectin-1蛋白的表达,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法(HC-Ⅱ)检测HR-HPV感染情况,分析Galectin-1与CIN及HR-HPV的关系。结果:Galectin-1蛋白在正常宫颈、CINⅠ、CINⅡ、CINⅢ和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20.0%、40.0%、56.0%、48.1%,随着CIN病变程度的加重,Galectin-1蛋白阳性表达逐渐增强;宫颈癌和CINⅡ、CINⅢ的Galectin-1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和CINⅠ(P<0.01),宫颈癌与CINⅡ、CINⅢ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中Galectin-1蛋白阳性表达在有否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和有否HR-HPV的感染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在不同组织学类型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alectin-1蛋白表达增强与宫颈病变的进展有一定关系,HR-HPV可能通过诱导宫颈上皮高表达Galectin-1而促使宫颈癌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ARP-1)、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例正常卵巢组织、30例卵巢良性肿瘤、30例卵巢交界性肿瘤和50例卵巢癌原发灶中的PARP-1和NF-κBp65蛋白表达.结果:①PARP-1蛋白和NF-κBp65蛋白在卵巢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卵巢交界性肿瘤、卵巢良性肿瘤和正常卵巢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者的阳性表达率在卵巢交界性肿瘤、卵巢良性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PARP-1和NF-κBp65蛋白与卵巢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③卵巢癌组织中PARP-1与NF-κBp65表达呈正相关(r=0.596,P<0.05).结论:PARP-1和NF-κB在卵巢癌组织中过表达,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有关.PARP-1可能通过作用于NF-κB促进卵巢上皮性肿瘤细胞的恶性转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NF-κBp65、Lin28B和IL-6在早产和足月妊娠孕妇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进一步明确其在分娩发动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采集先兆早产组、早产临产组、足月临产组和正常妊娠组各25例孕妇的外周血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并比较4组血清中NF-κBp65、IL-6、Lin28B的表达情况;同时将先兆早产组与早产临产组、临产组(包括早产临产组和足月临产组)与正常妊娠组NF-κBp65、IL-6、Lin28B表达水平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1)NF-κBp65的表达水平在早产临产组中最高(13.99±0.72 ng/ml),IL-6的表达水平在早产临产组中最高(54.34±6.66 pg/ml),Lin28B的表达水平在正常妊娠组中最高(10.67±0.52 ng/ml),经LSD-t检验,4组中NF-κBp65、IL-6及Lin28B的表达水平两两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先兆早产组和早产临产组中NF-κBp65与IL-6的表达均呈正相关(r=0.557,P0.05;r=0.587,P0.05),NF-κBp65与Lin28B的表达及IL-6与Lin28B的表达均无相关性(P0.05)。(3)临产组中NF-κBp65与IL-6的表达呈高度正相关(r=0.899,P0.05),NF-κBp65与Lin28B的表达呈高度负相关(r=-0.863,P0.05);IL-6表达水平与Lin28B的表达呈高度负相关(r=-0.798,P0.05)。结论:IL-6和NF-κBp65对早产临产具一定预测价值;Lin28B与胎儿成熟程度相关,对早产无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ACC1)、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10例正常宫颈组织、17例中~重度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CINⅡ~Ⅲ)和91例宫颈癌组织中MACC1、c—Met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及与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MACC1、c—Met蛋白在宫颈癌组织、CINⅡ~Ⅲ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依次为83.5%、76.5%,80.2%、70.6%,均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0.05)。宫颈癌中MACC1蛋白的表达与c—Met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672,P0.05)。将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组与无转移组进行单因素比较分析,MACC1蛋白表达、c-Met蛋白表达、组织学分化程度、脉管浸润、肌层浸润深度与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MACC1蛋白表达、肌层浸润深度是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MACC1、c-Met蛋白异常表达可能协同参与宫颈癌的恶性进展,MACC1蛋白高表达是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检测宫颈正常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3级(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s,CIN3)及宫颈癌组织中人类黑色素瘤相关抗原A3(MAGE-A3)的表达,分析该基因在各组织中的变化与临床意义,并探讨该基因在宫颈癌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取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河北大学附属医院采集的72例宫颈组织,病理切片诊断患者宫颈组织类型,判断分化程度,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不同宫颈组织中MAGE-A3基因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q-PCR结果提示,宫颈癌组MAGE-A3基因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及CIN3组,三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印迹检测MAGE-A3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0%,在CIN3中为36.7%,在宫颈癌(Ⅰ期、ⅡA期)组织中为61.1%,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其中ⅡA期MAGE-A3蛋白表达率明显高于Ⅰ期的宫颈癌组织(P=0.038)。MAGE-A3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病理类型、肿瘤大小、绝经状态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MAGE-A3的表达与宫颈癌的分化级别、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情况呈正相关趋势,该基因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在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Xi L  Zhu T  Wu P  Xu Q  Huang L  Li KZ  Lu YP  Ma D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5,40(6):407-410
目的研究端粒酶在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作为宫颈癌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采用RTPCR方法测定端粒酶mRNA在3株宫颈癌细胞、2株正常的人二倍体细胞、38例宫颈癌、1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端粒重复序列扩增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端粒酶活性;免疫组化链酶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连接法检测3株宫颈癌细胞、2株正常的人二倍体细胞、21例正常宫颈组织、2例CIN和55例宫颈癌切片中hTERT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hTERTmRNA在3株宫颈癌细胞中均表达,而在2株正常的人二倍体细胞中无表达,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1.6%,高于CIN的37.5%和正常宫颈组织的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TERTmRNA的阳性表达率与端粒酶活性有相关性(P<0.01);hTERT蛋白在3株宫颈癌细胞中有表达,2株正常的人二倍体细胞中无表达,正常宫颈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4.8%、CIN为28.0%,均低于宫颈癌组织的6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组织和细胞中hTERTmRNA和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正常宫颈组织,其有可能作为宫颈癌早期诊断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1、4(AQP1、AQP4)在宫颈鳞癌组织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染色检测AQP1和AQP4在20例正常宫颈组织、10例CINⅠ级、10例CINⅡ级、8例CINⅢ级组织及45例浸润性宫颈鳞癌组织的分布和表达特点。结果:AQP1主要于血管内皮细胞表达,它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CINⅠ、Ⅱ、Ⅲ级组织及宫颈浸润性鳞癌组织的阳性表达指数分别为10.14±1.48、10.61±1.23、10.46±0.92、10.64±0.52和11.85±2.74,宫颈鳞癌组织AQP1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5),FIGOⅡ期宫颈鳞癌组织中AQP1的表达指数(13.15±2.38)明显高于I期(11.06±2.68)(P<0.05),肿瘤伴淋巴结转移者AQP1表达指数(13.37±2.91)明显高于淋巴结未转移者(11.30±2.50)(P<0.05);AQP4主要于鳞状上皮细胞以及肿瘤细胞表达,它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CINⅠ、Ⅱ、Ⅲ级组织及宫颈鳞癌组织的阳性表达指数分别为3.26±0.99、3.79±1.22、3.68±1.47、3.92±1.48和4.23±2.03,宫颈鳞癌组织AQP4表达高于正常组织(P<0.05),淋巴结转移肿瘤组织AQP4表达指数(5.32±1.69)高于淋巴结未转移者(3.84±1.02)(P<0.05);AQP1和AQP4于肿瘤组织中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AQP1、AQP4过表达可能在宫颈癌变及进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分别通过增加血管内皮细胞和肿瘤细胞对水的通透性,促进肿瘤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NF-κB家族、STAT1、ELK1在HPV16阳性宫颈癌中的核表达及其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并分析其临床预后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NF-κB家族、STAT1、ELK1在HPV16阳性的116例宫颈癌、26例HSIL、12例LSIL、24例正常宫颈组织及高危型HPV阴性的10例LSIL、27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核表达水平,比较不同HPV感染状态、各种类型宫颈组织中各转录因子的核表达差异,分析其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及其临床预后意义。结果:NF-κB家族成员c-Rel、p65、p50的核阳性表达率与宫颈病变程度呈正相关,STAT1的核阳性表达率与宫颈病变程度呈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LK1在正常宫颈组织中表达较低,在各组宫颈病变组织中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210)。HPV16早期感染组的c-Rel和p65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晚期感染组的NF-κB p50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早期感染组(P0.05),c-Rel在晚期感染组也有显著升高(P0.05);晚期感染组的STAT1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早期感染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c-Rel、p65核表达与宫颈癌发生相关(P0.05),而c-Rel、p50、STAT1核表达则与宫颈癌发展相关(P0.05)。宫颈癌中NF-κB家族各成员核表达呈正相关(P0.05),而p65、p50与STAT1核表达呈负相关(P0.05)。c-Rel、p65分别与宫颈癌患者脉管浸润、宫旁浸润有关(P0.05)。生存分析示,p65、STAT1与宫颈癌患者生存预后相关,高p65核表达、无STAT1核表达者总体生存率较低(P0.05)。结论:各转录因子分别在宫颈癌发生发展的不同时期参与下游基因的调控,c-Rel、p65与宫颈癌发生相关,而c-Rel、p50、STAT1与宫颈癌发展相关。p65、STAT1可作为HPV16阳性宫颈癌预后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