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目的了解灾难救助者替代性创伤状况与社会支持之间的相关程度。方法用灾难救助者替代性创伤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205名赴川灾难救助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已婚救助者替代性创伤中的情绪反应因子得分显著低于未婚救助者(t=-2.025,P0.05);接受培训的救助者与未接受培训的救助者相比,前者替代性创伤中的认知反应(t=-3.521,P0.01)、生理反应因子得分(t=-2.543,P0.05)和总分(t=-2.287,P0.05)均显著低于后者;经历短时间救援工作的救助者与经历长时间工作的救助者相比,前者替代性创伤中的认知反应(t=3.687,P0.001)、生理反应因子得分(t=2.104,P0.05)和总分(t=2.674,P0.01)均显著高于后者;2灾难救助者替代性创伤中的行为反应(P0.05)、认知反应(P0.01)和总分(P0.01)分别与主观支持和社会支持总分呈显著的负相关,情绪反应与社会支持总分也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结论救助者的替代性创伤状况,已婚救助者轻于未婚救助者,接受培训的轻于未接受培训的,经历长时间工作的轻于经历时间短的。社会支持状况越好的救助者,其所受的替代性创伤的程度越轻。  相似文献   

2.
灾后救援人员替代性创伤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灾后救援人员替代性创伤和应对方式状况,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灾难救助者替代性创伤问卷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对唐山市205名赴四川抗震救灾人员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1性别、婚姻状况不同的救援人员在替代性创伤总分上无显著差异(P0.05);接受过培训的救援人员其替代性创伤总分显著低于未接受过培训的救援人员(t=-2.329,P0.05);2救援人员积极应对得分显著高于常模(t=7.868,P0.001),消极应对得分与常模无显著差异;3除生活信念因子外,替代性创伤总分及其他各因子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替代性创伤总分及其各因子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 1替代性创伤不受性别、婚姻状况的影响,但受是否接受培训的影响;救援人员应对机制良好;2替代性创伤与应对方式的2个因子相关密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职业对救援人员替代性创伤的影响,以及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替代性创伤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灾难救助者替代创伤问卷、社会支持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对205名赴川救援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1不同职业救援人员在认知反应(F=21.641,P0.001)、情绪反应(F=4.217,P0.01)、行为反应(F=3.347,P0.05)、生理反应(F=6.572,P0.001)及替代创伤总分(F=7.104,P0.001)上存在显著差异,在生活信念因子上无显著差异;2替代创伤总分与社会支持总分(r=-0.202,P0.01)、主观支持(r=-0.197,P0.01)、积极应对(r=-0.249,P0.01)存在显著负相关,与消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r=0.301,P0.01);但只有消极应对在回归方程中具有统计学意义(t=2.516,P0.05)。结论学生和其他类志愿者创伤程度高于心理工作者、医护人员和教师,学生志愿者创伤程度最高,心理工作者创伤程度最低;社会支持状况越好,救援人员的替代性创伤程度越低;采用积极应对方式越多,救援人员替代性创伤程度越低,采用消极应对方式越多,救援人员替代性创伤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军人职业倦怠、特质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为减轻官兵职业倦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使用军人职业倦怠量表、情境特质应对方式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对南京军区某部512名陆军官兵进行调查,分别使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及路径分析等方法处理。结果①已婚官兵成就感显著低于未婚官兵(t=-2.32,P〈0.05),躯体化程度显著高于未婚官兵(t=-2.56,P〈0.05);②消极应对和积极应对与职业倦怠(r:0.535,-0.452;P〈0.01)及社会支持(r=0.365;-0.315;P〈0.01)均呈显著性相关。③积极应对方式可以减少社会支持不良对职业倦怠的影响,社会支持、特质应对方式与职业倦怠路径模型的主要拟合指标:)(z/df=3.26,GFI=0.975,AGFI=0.941,NFI=0.971,RFI=0.946,IFI=0.980,TLI=0.962 CFI=0.979 RMSEA=0.070。结论社会支持和特质应对方式可引起职业倦怠,军人特质应对方式对社会支持和职业倦怠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不同职业人群的应对方式、社会支持比较及两者关系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不同职业人群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情况及两者关系.方法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教师、职工、农民、干部4个职业人群共1753例作调查分析.结果农民的积极应对较其他职业低,消极应对较其他职业高,干部则正好相反;教师相对于其他职业人群感受到更多的家庭外支持,各职业人群的家庭内支持无明显差异;4个不同职业人群的社会支持与积极应对方式均显著相关,而消极应对与社会支持相关性不是很显著.结论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在不同的职业人群中各有特点,且在不同的人群中两者的相互影响是不同的,说明应激相关因素的作用是多途径的.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临沂师院的271名大学生进行SCL-90自评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应对方式问卷调查分析。结果不同心理健康状况的大学生主观支持、应对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支持与抑郁、焦虑、恐怖及精神病性呈显著负相关(P<0.05),不成熟或混合型的应对方式与SCL-90的某些因子分之间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结论大学生更多地使用不成熟或混合型应对方式,其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对某高校316名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考察大学生应对方式特点以及和社会支持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大学生从总体上说更倾向于采取解决问题、求助应对方式,男生比女生更多的采取解决问题应对方式,而女生比男生更多采取求助应对方式。(2)从总体上说,社会支持水平与积极应对呈正相关,与消极应对无明显相关.(3)大学生更重视来自主观的社会支持,主观支持对解决问题应对方式贡献率较大,社会支持利用度明显影音求助应对方式的采用。(4)男生和女生应对方式存在一定差别。对于男生,客观支持和退避呈负相关,社会支持水平对解决问题贡献率较大;对于女生,客观支持和退避成正相关,社会支持对于求助应对贡献率较大。(5)在幻想应对方式上,性别和社会支持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专业男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的关系,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特质应对问卷(TCSQ)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132名男护生进行测评并与男医学生相比较。结果①男护生SC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高于男医学生,尤其在偏执、人际敏感、焦虑、抑郁及精神病性因子上尤为显著(t4.05,P0.001);②应对方式中男护生积极应对得分低于男医学生,而消极应对得分高于男医学生(t=2.401,P0.05),消极应对与SCL-90各因子呈显著正相关(r=0.576,P0.01);③男护生在社会支持利用度上低于男医学生,客观支持得分高于男医学生,主观支持得分上差别无意义。男护生社会支持各维度与SCL-90各因子呈负相关。结论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影响护理专业男生心理健康,高等护理院校应重视男护生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加强社会支持,培养积极的应对方式,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士家庭功能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相互关系。方法用家庭功能(FAD)、社会支持量表(SSRS)和应对方式问卷(CSQ)对某医院的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家庭功能各维度均处于一个较好的水平,分值在2.08~2.38之间;家庭功能中的问题解决、沟通、总的功能与应对方式中的解决问题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15,-0.19,-0.16;P<0.05);角色、情感反应、情感介入、总的功能与自责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26,0.19,0.18,0.15;P<0.05);沟通、角色、情感反应、总的功能与求助因子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34,-0.28,-0.22,-0.35;P<0.01);问题解决、沟通、总的功能3因子与积极应对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20,-0.28,-0.25;P<0.01);角色、情感反应、情感介入3因子与消极应对因子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23,0.15,0.26;P<0.05);沟通、角色、情感反应、情感介入、总的功能与对支持的利用度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28,-0.27,-0.23,-0.24,-0.37;P<0.01);回归分析表明,对支持的利用度和求助可以显著地预测整个家庭功能(F=12.58,P=0.00)。结论护士家庭功能与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有显著的相关,对支持的利用度和求助2个因子对整个家庭功能状况有一定程度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对面部烧伤瘢痕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87例面部烧伤瘢痕患者的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与抑郁情绪进行调查分析。结果:87例面部烧伤瘢痕患者中,有抑郁症状者64例,无抑郁症状者23例,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结果显示,有抑郁组为(55.50±5.06),无抑郁组为(32.43±3.86),两组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t=19.5891,P=0.001)。医学应对方式问卷评分结果显示,非抑郁组应对方式评定总分高于抑郁组(t=3.4036,P<0.05),非抑郁组以面对为主,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t=2.1044,P<0.05),抑郁组以屈服为主,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t=2.3704,P<0.05),而回避得分两组无显著性差异(t=0.9843,P>0.05),抑郁与患者的应对方式具有显著相关性(r=0.8432,P<0.05)。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评分结果显示,抑郁组患者的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总分均低于非抑郁组,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t=3.6075,2.521,4.611,;P<0.05),客观支持得分与抑郁无相关(r=0.1685,P>0.05),抑郁与患者的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具有显著相关性(r=0.4743,0.6617;P<0.05)。结论:面部烧伤瘢痕患者抑郁发生率较高,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是影响患者抑郁情绪的重要因素。建立良好社会支持系统和有效应对方式,对改善抑郁情绪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主观幸福感指数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152名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社会支持各维度、积极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各维度之间的相关均有显著意义。结论社会支持、积极应对方式是影响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大学生感恩状况及其与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感恩问卷(GQ-6)的中文修订版、简易应对方式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湖北省某高校162名大学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感恩倾向较为强烈;男生得分显著低于女生(t=-2.65,P<0.01);感恩与积极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均显著正相关(r=0.35,0.41,P<0.01),积极应对方式与领悟社会支持显著正相关(r=0.41,P<0.05);其它支持和积极应对对感恩的预测力达到了显著水平(β=0.294,0.231,P<0.01)。结论大学生感恩倾向较为强烈,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感恩、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显著正相关,其中其它支持和积极应对对感恩有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高职院校学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与孤独感的关系,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山东几所高职院校随机整群抽取284名学生,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特质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UCLA孤独量表进行调查。结果:男生(t=-12.722,P0.01)、来自农村(t=2.869,P0.05)、独生子女(t=2.081,P0.05)有较高孤独感;生活事件(r=0.140~0.367,P0.05)、消极应对方式(r=0.157,P0.01)和社会支持(r=-0.251,0.296,-0.275;P0.01)都与孤独感有显著相关性;生活事件、消极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能有效预测孤独感,其中社会支持是生活事件和孤独感之间关系的中介因素。结论: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对社会支持的主观感知能力,能有效降低其孤独感。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33,自引:8,他引:33  
目的:探讨大学生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抽样调查方式对北京市21所大学1430名本科生的心理健康及其相关因素进行了调查。结果:积极应对在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的关系之间起部分的中介作用;消极应对对于心理健康有负向的预测作用。结论:加强对于大学生的应对指导,并提供足够的社会支持,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5.
已婚成人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婚姻满意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已婚成人婚姻满意度的关系。方法抽取天津市241名已婚人士,其中男性118人,女性123人。每位受试者接受婚姻满意度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的测查。结果①婚姻满意度与客观支持呈显著正相关,婚姻满意度的社会层面与支持的利用度呈显著正相关;②婚姻满意度与积极应对呈显著的正相关。与消极应对呈显著的负相关;③客观支持、积极应对方式及消极应对方式可以预测婚姻满意度。结论应对方式是影响婚姻满意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在校博士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辽宁省3所具有博士学位专业授予权学校的博士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博士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39.3%,博士生在强迫、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及心理健康总均分上明显高于全国常模(t1=4.13、P1<0.01,t2=3.38、P2<0.01,t3=2.39、P3<0.05,t4=3.40、P4<0.01,t5=2.20、P5<0.05),在人际敏感因子的得分低于全国常模(t=2.57、P<0.01);②博士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性别、年级、婚姻状况方面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而在工作情况、学习方式上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③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消极应对方式可共同解释博士生心理健康18.6%的变异。结论博士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是预测博士研究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分析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寻求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EM BU)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20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父母教养方式部分因子与大学生社会支持三维度存在显著相关(P0.05),并对大学生寻求社会支持有预测作用;②父母的文化程度对孩子的社会支持有一定影响,在主观支持方面有显著相关(P0.05);③大三学生获得的社会支持分数相对较高。结论①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社会支持的总分不存在显著相关;②父母的文化程度越高,大学生获得主观支持分越低;③女生社会支持三维度得分均高于男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