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反哺     
倩文 《长寿》2001,(11)
母亲住进医院的第二天,病房里又住进来一位老太太。 那天,母亲忽然想吃油条。我买了正要给母亲吃,只听“哐——”的一声,病房的门被人一脚踹开,一个四十多岁的汉子背着一位老太太满头大汗地闯了进来。 汉子是从三公里以外的一个小村子里把自己的母亲  相似文献   

2.
凉瓜烤麸     
王云 《健康》2009,(4):41-41
彩玲姑娘一回家就嘟囔开了:"妈,改明儿您还是给我带饭得了,单位的饭前一阵油太大,大伙都给提意见,好不容易油放少了,现在盐又多了。我下午喝了六杯茶了,还渴呢!""我看看冰箱里剩什么菜,这就给你做去。"母亲一边从冰箱里拿菜,一边说:"呦,家里的菜剩的不多了。这还有几根苦瓜,妈今天给你做一个凉瓜烤麸吧。"  相似文献   

3.
寻找一颗星     
寻找一颗星一丁斯洛伐克小伙子与姑娘订婚,要在一个晚上由媒人带着男青年去叩女青年家的门,并说是来“寻找一颗星”。他们进门与姑娘见了一面之后,姑娘便躲藏起来。于是,他们对姑娘的母亲说:“这正是我们要寻找的一颗星,可以让我们去找寻吗?”等女方父母答应了,小...  相似文献   

4.
相传,有一位未婚的姑娘,因患了乳痈,胸部红肿痛痒,但又羞于开口。姑娘的母亲知道后,嘀咕道:“一个未婚姑娘怎么会染上乳痈呢?”姑娘有口难言,烦闷抑郁,趁午间母亲熟睡后,便来到河边投河自尽。此时,河边正好有位姓蒲的渔翁在捕鱼,发现姑娘投河后,急忙救起姑娘。  相似文献   

5.
依然茶淘饭     
父亲过世后,我把母亲接了来。母亲带来了辣椒、豆角、包谷,还有坛子菜,当然还有茶。那辣椒里带着老家的阳光,豆角里带着老家的土壤气息,包谷里带着老家的习习山风,坛子菜里带着的是老家的乡俗味蕾,而茶,带着的是老家清冷的水样情怀。  相似文献   

6.
“芥末墩儿”:老舍最爱的年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舍先生家有一样菜远近闻名,年年必做,备受欢迎。有客人来,往往点名索要。母亲,还有父亲,毫不含糊:管够,管够!这个菜,叫"芥末墩儿"。一听名字,就带着京味儿。它是北方菜。第一要有大白菜,第二要天凉,热了不行,搁不住。东北、京津一带盛行在冬季和初春时吃。满族人尤其喜欢吃这道菜。芥末墩儿是北方年菜里必须有的。它属于素菜,而且是素菜里的首席。  相似文献   

7.
那天,在医院住院的母亲,忽然说她想吃馓子。我便赶忙去到医院门口的小摊上买来两把馓子,又倒上一碗水,让母亲泡着吃。傍晚,我和丈夫一起又去给母亲送晚饭。我们刚在母亲病床边坐下,就听到“咣”的一声,病房的门被人一脚踹开了。我们夫妻和病房里所有的病号几乎同时将目光射向门口,接着,就看见一个汉子背着一位老太太满头大汗地闯进来。  相似文献   

8.
小时候,因为家穷,每年收获的10多斤菜油,母亲都要拿去卖掉大部分,留下的几斤,就是一家人全年的用油了。很多时候,母亲只好把水当油使。有一天,母亲突然给我做了一盘辣椒炒肉,虽只有寥寥几片肥肉,可菜里到处浮漂的油泡,还是让我口水澎湃。我破天荒地吃了三碗饭。惟一的遗憾,那是一只没洗干净的碗,碗边残存着油污。  相似文献   

9.
吃虫子     
一北方汉子出差广州,在一家菜馆点了一道名曰“炒肉芽”的菜下酒,菜端上来了,汉子大吃一惊——这不是炒蛆吗?恰逢菜馆老板相见,遂婉言介绍此菜原料系人工饲养而来,无毒无害,且味道鲜美,营养价值很高。汉子将信将疑,继而横下心来:既然花了钱,何不尝尝再说。一品尝即上了瘾,于是立刻风卷残云,原来“不尝不知道,味道真奇妙”! 虫类入肴,古已有之。《礼记》中  相似文献   

10.
“周医生,太感谢您了。我真是,亏了您的开导,我……”说着眼圈红了。这是一位患者的母亲到诊室里向我表示感谢的情景。 半个月前,这位妇女领女儿到内科门诊求医。姑娘的主诉是下腹疼痛,发烧、恶心呕吐3天。详细问完病史之后,医生按常规询问月经情况。 “她正上高中呢?月经有什么好问的!”姑娘还未开口,她母亲先嚷开了,好象医生别有用心似的。“正常”姑娘含糊地说。  相似文献   

11.
大智若余     
前些时回农村老家看望年迈的母亲。一进院,便看见园子里堆满了秫秸、树棍和砖头。为了营造一份心境,母亲坚持不用砖砌围墙,而用秫秸夹成篱笆墙,“篱笆小院,一狗、一猫、一群鸡、一园菜”,这便是母亲理想的田园生活。  相似文献   

12.
《健康必读》2005,(7):13-14
2004年9月30日山东汉子田世国为患尿毒症的母亲捐出一个肾脏。  相似文献   

13.
至今记得小时候吃晚饭的情形。瘦小的我捧了个大碗,胡乱往碗里夹些菜就跑出去,任凭身后的母亲扯破嗓子地喊。巷头巷尾,左邻右舍,捧着个碗的小孩岂止我一个,一碗饭吃到最后一口早已是冰凉了,不过不要紧,在儿时的我们眼里玩耍远比吃饭重要。兴尽而归的时候,常常是夜幕降临了,我踮起脚跟把碗筷放在高高的灶台上,母亲的骂声随即又响起来。我早已习惯了这声音,独自拿了本小人书凑到昏暗的灯光下看起来,母亲的骂声渐渐地消失在锅碗瓢盆撞击的声音里。于是,又一夜相安无事。  相似文献   

14.
烈火见真金     
那个凄冷的黑夜在包老头的印记里烙下的疮痕不是火,而是被大火驱赶着逃命的惶惶人群。 一家家的门板被砰砰地推开撞开踢开,男人、妇女、姑娘、小孩,纠缠着拥挤着推搡着,汇聚到街道上,奔向阿木耳河岸。一个女人领着孩子躲进路边的阴沟里,不准备出来了,忽然又不甘心地爬出来,  相似文献   

15.
一北方汉子出差广州,在一家菜馆点了一道名曰“炒肉芽”的炒菜准备下酒。菜上来了,汉子一见大吃一惊——这不是炒蛆吗?恰遇菜馆老板相见,遂婉言介绍此菜原料系人工饲养而来,无毒无害,且味道鲜美,营养价值很高。汉子将信将疑,继而横下心来:既然花了钱,何不尝尝再说。一尝即上了瘾,于是风卷残云,“味道好极了!”虫类入肴,古已有之。《礼记》中记载,在周代帝王的食谱中,就有蝉、蜂和蚂蚁。汉代皇室家族喜欢食用蜂虫和桂蠹。三国时期的曹  相似文献   

16.
正三年级开始,我告别了村校,到镇里上学。这意味着我无法每天吃到母亲做的新鲜菜。我和那些已经在镇里读书的伙伴们一样,靠梅干菜下饭。开学前一天,母亲为我准备第一个星期的梅干菜。她往锅里倒了许多猪油,还加了一些黄豆。闻着锅里飘来的香味,我舌下生津。第二天,我接过母亲手中的菜桶,满脸欣喜。我很期待在学校的第一餐饭,期待我的梅干菜引来无数羡慕的眼光。我着急地拿出箱子里的菜桶,一位同学大叫起来:"嘿,你的  相似文献   

17.
相传古时有一位姓张的姑娘.其父去世后与母亲相依为命。后来母亲渐渐老了.还患有气血瘀滞的毛病。张姑娘为母亲请了好多大夫,吃了好多药,也不见效。姑娘很是着急.她听说北山有灵药,就把母亲托给邻居照顾,自己往北山去了。到了山口,遇到一位白胡子老爷爷.在他的指点下,张姑娘走了很多天,  相似文献   

18.
见到田桂英是在她女儿家,屋里挂着一张年代久远的黑白照片,一个年轻的姑娘身着制服,从火车头车窗里探出身来,表情坚定,目光悠远。车窗下是一面锦旗,上写:妇女的火车头。  相似文献   

19.
笑苑     
《健康》2012,(3):74-74
猪的故事一个小男孩到乡下的亲戚家里度假。亲戚住在一个农庄里,孩子尽情地玩耍,看见了许多从未看到过的事物。他回到家以后,兴高采烈地向母亲讲述见闻。他说,印象最深刻的是带着一群小猪的一头母猪。"母猪做什么事情了?"母亲问。"嘿,小猪们都追着它,把  相似文献   

20.
小张 《家庭医生》2008,(8):14-14
妻子怀孕后,母亲便搬到我们家帮忙。 母亲是个勤快的人,擅长煲各种营养靓汤,她的来到确实令妻子轻松不少,特别是厨事,几乎都让母亲“大包大揽”了,从此,我们下班回家就有热菜靓汤,妻子高兴地说,仿佛又回到了当姑娘时的幸福时光。一家母慈媳孝,其乐融融地过了两个多星期,不料,后来却因一件小事闹得很不愉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