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理评估及团体心理干预在缓解老年冠心病患者焦虑情绪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心内科2016年2—6月收治的9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治疗方法均衡,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理干预,观察组心理评估后实施团体心理干预,均干预1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及社会支持度。结果:观察组干预12周后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89,-9.453;P0.05)。观察组干预12周后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61,7.733,11.530;P0.05)。结论:心理评估及团体心理干预能够显著缓解老年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心病型慢性心衰患者抑郁状况分析及心理干预疗效。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收治冠心病型心衰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64例和对照组64例。两组均常规给予常规慢性心衰药物治疗,干预组还加用心理护理。结果心力衰竭型冠心病患者心理干预前SAS评分57±3.86,心理干预后SAS评分46±3.88。患者SAS评分心理干预前高于心理干预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0.05)。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的心脏事件(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猝死)再发率:心理干预组41.55%,对照组59.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0.05)。结论心力衰竭型冠心病患者根据患者病程的各个阶段或不同的心理状态做好相应心理干预,可以对传统的抗心衰治疗起到明显的增益效果,并且能明显降低患者心脏事件的再次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改善老年脑卒中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负性心理情绪和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脑卒中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心理康复干预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心理干预前后焦虑(SAS)和抑郁(SDS)自评量表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SAS、SDS、HAMA、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治疗后干预组患者SAS(t=-8.735,P0.001)、SDS(t=-8.868,P0.001)、HAMA(t=-7.615,P0.001)、HAMD(t=-4.905,P0.001)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干预组患者康复依从性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χ~2=9.887,P=0.007)。结论:对脑卒中抑郁焦虑患者,实施心理康复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焦虑症状,提高患者康复依从性。  相似文献   

4.
王永智 《医学信息》2018,(14):139-141
目的 观察黛力新治疗冠心病伴发心理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1月~10月收治的86例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状态的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各43例。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冠心病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黛力新治疗+心理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患者心理情绪改善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02%,高于常规组的65.1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焦虑[(51.21±5.17)分vs(59.64±6.02)分]和抑郁评分[(48.25±4.14)分vs(54.36±5.36)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8%,常规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4.6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冠心病伴发心理疾病的患者给予黛力新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焦虑和抑郁等不良的心理状态,获取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选择120例心绞痛合并糖尿病(DM)住院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及常规护理联合心理干预,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的抑郁、焦虑、恐惧、自杀倾向和人际关系等不良心理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心绞痛伴DM患者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采用康复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病人的抑郁症状缓解的影响.方法 对74例入选病例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法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心理干预组加用规范的心理干预,对照组常规心理干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6周末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第3、6周末抑郁分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7.56,8.53,P<0.01).结论 积极规范的康复心理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病人的心理障碍,有助于病人的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冠心病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2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心理干预措施,运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分别于心理干预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实施心理干预前,2组患者SRHMS评分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实施心理干...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住院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干预组在接受临床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只接受临床常规药物治疗,采用医学应对问卷(MCMQ)对两组患者分别于心理干预前及结束时进行评定。结果心理干预前两组患者在面对、回避和屈服维度上的得分无统计学差异(t=0.018,-0.124,-0.189,P0.05),心理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在面对、回避和屈服三方面均有显著差别(t=7.017,-6.181,-3.082,P0.01)。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9.
心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应对方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将68例住院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等分为干预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干预组在接受临床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只接受临床常规药物治疗,运用医学应对问卷(MCMQ)对两组患者分别于心理干预前及结束时进行评定。结果心理干预前两组患者MCMQ面对、回避和屈服维度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施心理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在面对、回避和屈服三方面均有显著差异(t=6.607,t=-2.796,t=-4.359,P0.01)。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康复对改善老年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患者负面情绪和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接收治疗的老年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给予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康复干预,比较干预前和干预后两组患者焦虑(SAS)和抑郁(SDS)和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9.15,17.21;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理功能、精神状态、社会功能、一般健康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康复干预可缓解老年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血压明显得到控制,有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心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疗效的影响。方法将产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治疗6周,分别给予心理干预配合药物治疗和单独使用药物治疗,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对病情严重程度(CGI-SI)评定疗效。结果 1治疗第6周末心理干预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χ2=5.455,P=0.020);2两组治疗后各周末HAMD评分较治疗前均极显著降低(P0.01);两组间比较,治疗后2周开始心理干预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3治疗第6周末两组病情严重程度(CGI-SI)均较治疗前有极显著改善(t=14.46及14.42,均为P0.01);治疗后心理干预组CGI-S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2.50,P=0.015)。结论心理干预可显著改善产后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抗抑郁治疗对骨折后抑郁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颅骨骨折后抑郁的患者122例随机分为米氮平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2例),于治疗前后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神经功能缺损量表(C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定。结果①治疗前两组的HAMD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的2、4、8周治疗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4.3,5.34,4.64;P0.01);②治疗前两组的CS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的第6、8周评分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t=5.51,8.71,P0.001);③治疗前两组的ADL评分无显著性差异(t=0.74,P0.05),治疗后的第6、8周治疗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20.83,12.88;P0.001)。结论抗抑郁剂治疗有利于颅骨骨折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提高生活能力,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创伤性脊柱骨折患者合并抑郁的发生率,并分析综合干预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对160名因创伤造成的脊柱骨折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等进行评分。并对入选研究组的患者予以综合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值。结果创伤性脊柱骨折患者合并抑郁状态的发生率(60/160)37.5%。综合干预组(研究组)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明显改善(t=2.37,P〈0.05;t=2.87,P〈0.01)。结论脊柱骨折患者合并抑郁状态发生率高,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治疗可明显改善其抑郁心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紧急事件应急晤谈(CISD)对特大爆炸事故目击人员早期心理危机干预的有效性。方法在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露爆炸事故发生后第13天,对距离爆燃点10~50m的36名现场目击人员应用紧急事件应急晤谈进行心理危机干预。于爆燃事故后第13天、第3个月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别进行两次心理评估。结果经过干预,爆炸事故目击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性改善,SCL-90总分(t=8.49,P0.001)、躯体化(t=6.77,P0.001)、强迫(t=13.28,P0.001)、人际关系敏感(t=3.13,P0.01)、抑郁(t=9.08,P0.001)、焦虑(t=8.37,P0.001)、敌对(t=3.08,P0.01)、恐怖(t=4.16,P0.001)、偏执(t=7.02,P0.001)得分均有所下降。结论 CISD对灾难目击人员的早期危机干预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药物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伴抑郁/焦虑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抗抑郁药治疗,对研究组进行心理护理,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8周,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进行评分。依据评分改变情况判断心理护理在治疗中的作用。结果治疗2周后HAMA评分显示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HAMA评分显示研究组与治疗前比较评分显著降低(t=4.43,P0.01),且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t=2.21,P0.05)。治疗2周后HAMD评分显示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降低(t=2.26,P0.05),研究组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t=4.43,P0.01),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t=2.34,P0.05)。研究组治疗后心理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t=2.49,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改善患者的心理功能,优于单纯使用抗抑郁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理论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护理中的意义。方法将92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增加自我效能的干预措施,对照组只接受常规的治疗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入院1个月后的自我效能感(GSE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的差异。结果经过评价,两组患者1个月后的自我效能感有显著性差异(t=3.74,P0.05),实验组的自我效能感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经过1个月治疗和护理后均降低,而实验组实施自我效能干预后,HAMD评分显著降低,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3.15,P0.05)。结论自我效能理论可以作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护理的理论依据,对临床护理工作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在促进疾病康复的同时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新型气体信号分子硫化氢(H2S)及一氧化氮(NO)在冠心病患者和冠脉造影正常者血浆中含量的差异及介入治疗对其的影响,探讨其在冠心病发病及介入治疗中的病理生理意义。方法冠心病组40例,造影正常组17例,采用硫敏感法测定术前血浆H2S含量并用Greiss法测定血浆中NO含量,动态监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前后、介入治疗后即刻、术后24h和72h血浆H2S、NO含量,分析冠心病组和造影正常组患者血浆H2S、NO含量的差异及介入治疗后血浆H2S和NO的变化。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浆H2S、NO含量远低于造影正常组(P均〈0.01);冠脉双支和多支病变组血浆H2S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低于单支病变组(P〈0.05和P〈0.01)。不同支数病变冠心病患者血浆NO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脉血管有闭塞组其血浆H2S、NO含量明显低于单纯狭窄组(P均〈0.05);支架植入术后复查狭窄者NO含量明显低于无狭窄者(P〈0.05),H2S含量也低于无狭窄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造影术对血浆H2S、NO含量无影响,但PCI治疗术后即刻H2S、NO含量显著降低;H2S含量术后24h恢复至术前水平,NO含量术后24h降至最低水平,72h仍未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 H2S和NO可能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过程及介入治疗后急性血管闭塞及再狭窄的发生,血浆H2S含量的高低与冠脉血管病变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改善精神发育迟滞(MR)儿童母亲焦虑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将入组50例患儿母亲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5例,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心理干预前后对两组母亲进行测评和对照研究,并将干预前两组母亲SDS、SAS评分分别与国内常模比较。结果 1两组母亲干预前SDS、SAS评分均明显高于国内常模,具有显著性差异(t=2.82,2.99,3.31,3.71;P0.01);2干预后干预组SDS、SA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t=2.81,2.79;P0.01);3干预后干预组GQOLI-74因子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以躯体和社会功能差异显著(t=2.67,2.32;P0.05),心理功能差异非常显著(t=2.89;P0.01)。结论 MR儿童母亲存在严重的焦虑抑郁情绪,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MR儿童母亲的焦虑抑郁情绪,并显著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联合护理干预2型糖尿病情绪障碍的疗效。方法将符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的2型糖尿病5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在降糖药物基础上联合西酞普兰20mg/d和护理干预治疗,对照组仅用降糖药物治疗,疗程8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结果经8周治疗后,研究组显效率为80.0%,对照组为32.0%,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研究组比对照组抑郁评分下降显著(P〈0.05),两组间HAMD减分率于第2、4、8周末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结论西酞普兰联合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情绪障碍具有良好疗效,而且副作用没有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0.
IL-18、NO、ET对评价冠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IL-18、NO、ET检测对冠心病(CHD)患者冠脉狭窄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冠状动脉不同狭窄程度CHD患者外周血IL-18、NO、ET的含量。结果:重度狭窄组IL-18、ET含量高于中度狭窄组(P〈0.05),NO含量低于中度狭窄组(P〈0.05);中度狭窄组IL-18、ET含量高于轻度狭窄组(P〈0.05),NO含量低于轻度狭窄组(P〈0.05);轻度狭窄组IL-18、ET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NO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可通过检测CHD患者血浆中IL-18、NO、ET的含量,作为评价冠脉狭窄程度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