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接种乙肝疫苗是控制乙肝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我国已把乙肝疫苗接种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程序。为反映疫苗的免疫效果及制定乙肝科学免疫策略提供依据,2005年宜昌市开展了城区儿童乙肝抗体水平监测工作,现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对海口市儿童乙肝病毒感染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法从海口市的各小区各家庭随机选取1~15岁城市儿童,选取于2002年之前(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前)出生的512名城市儿童为对照组,于2002年之后(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后)出生的806名城市儿童为观察组;统计两组儿童接种免疫的情况,观察组运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LISA)方法测定儿童血清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的阳性情况,计算两组儿童乙肝病毒感染情况。结果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后的城市儿童首针及时接种率、全程接种率、全程及时接种率优于对照组(P<0.05);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前儿童的抗-HBs阳性率较低,观察组免疫效果较好(P<0.05);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后儿童的HBsAg阳性率和抗-HBc的阳性率降低,观察组的乙肝病毒携带率降低(P<0.05);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后的儿童乙肝病毒感染率为5.71%,相比于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利于儿童及时全面接种免疫,减少了乙肝病毒携带情况,降低了乙肝病毒感染率,有利于对乙肝进行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3.
我县自2000年起以重组(酵母)乙肝疫苗(YDV)取代血源乙肝疫苗(PDV)对全县新生儿及儿童进行乙肝预防接种。为了解YDV免疫后的免疫效果、免疫持久性及何时需加强免疫,本研究对2159名儿童YDV免疫后不同年龄段的乙肝表面抗体进行检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加快乙肝控制步伐,我国自1992年起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2002年起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并免费接种。菏泽市经充分准备自2003年起开始执行。为了解菏泽市乙型肝炎(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前接种率水平,掌握本地区儿童的乙肝疫苗接种情况,对2002年本市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情况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5.
许建新  王庆丰 《职业与健康》2006,22(18):1476-1476
我国卫生部于1992年在全国推行新生儿和学龄前儿童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工作,要求3a内城市免疫接种率应达到95%以上,并颁布了《全国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实施方案》。2002年,国务院决定将乙肝疫苗正式纳入儿童计划免疫。为了解本市儿童乙肝疫苗接种后的免疫效果,我中心于2005年8月对本市市区入托、入园的2082名儿童开展了HBsAg携带率检测,现将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深圳市婴幼儿乙肝疫苗基础免疫效果。方法 2011年7月随机调查深圳市某社区均完成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的婴儿和幼儿各60名,采用《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效果调查表》和《深圳市儿童乙肝疫苗免疫效果调查表》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对乙肝疫苗基础免疫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60名婴儿免疫后的抗-HBs抗体阳转率为86.67%(52/60),60名幼儿免疫后的抗-HBs抗体阳转率为76.67%(46/60)。结论目前婴幼儿乙肝疫苗的基础免疫具有良好免疫效果,但部分婴幼儿在乙肝疫苗初次全程免疫后无免疫应答,存在复种免疫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不同种类乙肝疫苗成人免疫效果和儿童加强免疫效果。方法筛选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核心抗体(抗-HBc)阴性的学龄前儿童及大学生,按照0、1、6个月程序接种4种疫苗,采用血清流行病学的方法,对其免疫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接种不同种类基因乙肝疫苗都能获得较理想的免疫效果,平均抗-HBs阳性率在95.00%以上,平均GMC1336.58 mIU/mL。对既往接种过乙肝疫苗且目前HBV感染指标阴性的儿童分别加强接种不同种类乙肝疫苗,抗-HBs阳性率均在96.00%以上,平均GMC为966.50 mIU/mL。结论接种4种不同的乙肝疫苗均有较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8.
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免疫效果和免疫持久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追踪观察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在一般人群的免疫效果和免疫持久性。方法 采用血清流行病学的方法对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初始免疫应答和免疫持久性进行追踪调查。结果 不同年龄段人群初始免疫应答率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婴幼儿出生及时全程接种基因工程乙肝疫苗五年内抗体阳性率无显性差(P>0.05)。结论 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免疫应答以婴幼儿最好,其次为中、小学生,成年人免疫应答较差。婴幼儿全程接种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后一年抗体阳性率及GMT迅速下降,到第二年下降到低水平,5年内维持在一个较稳定水平。  相似文献   

9.
1~4岁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及免疫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广西崇左县自1991年起,将儿童接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为了解儿童乙肝疫苗的接种率和免疫效果,1999年4月在全面考核计划免疫工作的同时,考核了乙肝疫苗的接种率和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南平市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后抗体应答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对3374名儿童进行调查和免疫学检测,并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人群乙肝疫苗无应答率26.3%(887/3374)。年龄、农村儿童、母亲表面抗原阳性及首针不及时对儿童乙肝疫苗免疫应答可能有一定影响。[结论]应提出针对性措施,以提高免疫应答率。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接种基因重组乙型肝炎疫苗6年随访结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不同种类基因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对新生儿免疫后6年的免疫效果。方法连续对1996~1997年出生、母亲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阴性、接受过0、1、6个月程序基因重组乙肝疫苗免疫的218名新生儿队列进行追踪观察6年,采用血清流行病学方法,对接种重组乙肝疫苗[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细胞)]和不同剂量重组乙肝疫苗(酵母)的3组儿童进行免疫效果比较。结果免疫初期(1~3年)重组乙肝疫苗(CHO细胞)的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阳转率总体趋势优于重组乙肝疫苗(酵母)(χ2=6.150~11.57,P<0.05),观察期间未发现HBsAg阳性者。免疫初期两种不同剂量重组乙肝疫苗(酵母)的免疫后抗体未显示出明显的差异。第6年随访了79名儿童,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阳性者4名(占5.06%)。结论两种不同种类的基因重组乙肝疫苗对新生儿免疫后中期效果良好,母亲HBsAg阴性新生儿完成基因重组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后,在6年的随访期间,不同疫苗组间抗体阳转率和抗体浓度下降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2.
农村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普种后14年免疫效果考核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观察了正定县吴兴乡新生儿实施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普种后14年的免疫学效果.该乡自1986年开始对所有新生儿结合农村计划免疫,按0、1、6个月程序接种3剂乙肝疫苗,在1986~1996年用血源乙肝疫苗,1997~1999年用重组(CHO细胞)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1986~1996年为87.16%,1997~1999年为93.74%.于1999年普查采血,用固相放射免疫试剂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与抗体(抗-HBs)以及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并与本地免疫前同龄儿童HBsAg阳性率进行比较,计算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结果显示乙肝疫苗免疫后,1~14岁儿童保护性抗-HBs阳性率为94.74%~10.27%,S/N值几何平均滴度(GMT)为 76.72~5.62,随着免疫年限的延长而逐渐降低;HBsAg在10岁以前无升高趋势,1~14岁儿童的HBsAg总阳性率1.27%,与免疫前同龄儿童的10.5%相比,保护率为87.9%(95%可信限83.18%~93.38%).抗-HBc阳性率为2.26%,与免疫前同龄儿童的35.1%相比,降低了93.56%.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后随年龄的增长保护性抗体水平逐年下降,HBsAg阳性率10~14岁开始出现升高趋势,而在10岁以前未见升高趋势,说明免疫后10年间效果良好,无需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13.
用国产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进行再免疫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观察用国产重组酵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对已经血源乙肝疫苗初免的儿童再免疫的效果,以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e抗原(HBeAg)阴性母亲所生的、出生时全程接种血源乙肝疫苗后已4年的儿童为对象,用5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进行再免疫,同时用10μg血源乙肝疫苗再免疫作对照,观察2种疫苗再免疫后1、12、24个月乙肝表面抗体(抗-HBs)反应。结果显示用5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进行再免疫能取得良好的抗-HBs应答,不论再免疫前抗-HBs水平高低,再免疫后能呈现免疫回忆反应。再免疫的抗体反应模式与用10μg血源乙肝疫苗进行再免疫的相似。两种乙肝疫苗再免疫的效果无显著性差异。因此,用5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与10μg血源乙肝疫苗再免疫能获得相同的再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国产基因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对儿童的免疫效果及持久性。方法对2001年出生并严格按免疫程序全程接种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的新生儿隔年随访一次,采血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抗体滴度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结果五年期间3次随访检测HBsAg阳性率平均为0.65%,较免前本底的HBsAg阳性率呈较大幅度下降,疫苗保护率为90.5%(95%可信区间为84.97%~97.02%)。接受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免疫的对象中,无一例急性乙肝病例报告。抗-HBs有效阳性率的逐年下降,但接种免疫之后5年之内HBsAg阳性率、抗-HBc阳性率和HBV感染率均未见随年限延长而增长的趋势。结论国产基因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对儿童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在全程免疫后5年内没有必要进行加强注射。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儿童实施乙肝疫苗接种后免疫状况。[方法]用试剂条进行乙肝表面抗体检测。[结果]烟台市儿童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达49.65%,随年龄的增长,表面抗体阳性率比例逐年下降;乙肝免疫成功率达57.89%。[结论]应适时开展有针对性地乙肝疫苗加强免疫,降低乙肝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乙肝疫苗免疫应答低下者血清HBV DNA检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乙肝疫苗免疫应答低下者血清HBVDNA检测分析姜玮丽我国于1989年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但有相当一部分人注射疫苗后无保护性抗体产生。为探讨注射乙肝疫苗后免疫应答低下的原因,以便对这些人采取相应的对策。作者应用PCR技术检测乙肝疫苗免疫应答低下者血...  相似文献   

17.
乙型肝炎是世界性传染病,人群感染率分布不均衡。HBsAg携带率在西欧、北美为0.1%~0.2%,东南亚、非洲和我国为10%或更高〔1〕。而防治乙型肝炎的手段主要依靠乙肝疫苗免疫,因此在儿童中实施乙肝疫苗免疫策略有着重要意义。武汉市实施儿童乙肝疫苗免疫策略,经历了二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2年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第二阶段是2003年实施儿童乙肝疫苗免疫规划,免费为新生儿接种疫苗。为全面了解武汉市儿童HBsAg携带率,评价儿童乙肝疫苗免疫策略效果,于2006年9~11月对武汉市4~14岁(2002年前)和1~3岁(2003年后)儿童开展了乙肝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不同种类、不同剂量的基因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对新生儿免疫后6年的免疫效果。方法连续对2003-2004年出生、母亲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阴性、接受过0月、1月、6个月程序基因重组乙肝疫苗免疫的218名新生儿进行追踪观察6 a,采用血清流行病学方法,对接种重组乙肝疫苗【中国仓鼠卵细胞(CHO细胞)】和不同剂量的重组乙肝疫苗(酵母)的3组儿童进行免疫效果比较。结果重组乙肝疫苗(CHO细胞)的乙肝表面抗体(抗-HBs)阳转率总体趋势优于重组乙肝疫苗(酵母)。结论两种不同种类的基因重组乙肝疫苗对新生儿免疫后效果良好,母亲HBsAg阴性新生儿完成基因重组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后,在6 a的随访期间,不同疫苗组间抗体阳转率和抗体浓度下降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9.
乙肝疫苗接种后人群免疫应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为了研究健康儿童对国产乙肝疫苗的免疫应答。方法 筛选8~10岁健康儿童,按免疫程序接种乙肝疫苗,于首次接种后的规定时间采集静脉血,用SPRIA固相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抗-HBs消长水平。结果 乙肝疫苗全程免疫后,时点有效应答率为95.83%,人群免疫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转阴率不断增加,尤以低、中应答组为著。结论 不同应答产生抗体水平与抗-HBs降到10mIU/ml以下的时间成正相关,与时点抗体高低成负相关,故可根据全程免疫后,时点抗体水平来安排加强接种。  相似文献   

20.
广东省部分地区儿童免疫状况调查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近年广东省计划免疫实施情况以及儿童免疫状况。方法按全省地理位置抽花都、乳源、潮阳、麻章、徐闻和郁南6个县(区),每县(区)随机抽取1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抽取1个自然村。结果共调查1997年1月1日至2000年7月1日出生的儿童178名,儿童建卡率为86.0%,建证率为81.5%,卡介苗、脊灰、百白破、麻疹和乙肝疫苗接种率分别为81.5%、79.2%、79.2%7、8.7%和62.4%。6个调查点之间的建卡率,建证率,卡介苗、脊灰、百白破、麻疹和乙肝疫苗接种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脊髓灰质炎3个型别抗体阳性率均为100%,麻疹抗体、乙肝表面抗体和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分别为87.1%、56.3%和4.4%。6个调查点之间麻疹抗体、乙肝表面抗体和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60.6%的家长能回答出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日时间;25.3%的家长能回答儿童1岁内需接种哪些计划免疫疫苗;26.4%的家长知道乙肝疫苗可预防乙肝,他们获得乙肝疫苗预防乙肝的信息途径主要是从医生处获得(49.8%)。76.4%的儿童是在乡镇卫生院级及以上接种门诊实施预防接种,36.5%的儿童是由防疫员或村医上门接种。儿童预防接种通知主要依靠乡村医生发放。结论儿童脊灰抗体水平达到了较高水平,部分地区儿童的麻疹抗体水平偏低,应重点加强贫困地区和活动人群聚集地麻疹免疫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