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了解静脉留置针介入膀胱冲洗,预防留置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尿潴留病人分为2组,实验组用静脉留置针介入双腔气囊导尿管,用1/5000呋喃西林液500ml行膀胱冲洗;对照组用普通双腔气囊导尿管,用1/5000呋喃西林液500ml常规膀胱冲洗.分别在留置尿管的第4、6、8、10 d及拔管前进行尿液细菌培养.结果留置尿管后的第8、10 d和拔管前细菌培养,实验组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5).结论使用静脉留置针介入双腔气囊道尿管行膀胱冲洗,预防尿路感染的效果优于普通双腔气囊导尿管常规膀胱冲洗.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静脉留置针介入膀胱冲洗,预防留置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尿潴留病人分为2组,实验组用静脉留置针介入双腔气囊导尿管,用1/5000呋喃西林液500ml行膀胱冲洗;对照组用普通双腔气囊导尿管,用1/5000呋喃西林液500ml常规膀胱冲洗.分别在留置尿管的第4、6、8、10 d及拔管前进行尿液细菌培养.结果留置尿管后的第8、10 d和拔管前细菌培养,实验组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5).结论使用静脉留置针介入双腔气囊道尿管行膀胱冲洗,预防尿路感染的效果优于普通双腔气囊导尿管常规膀胱冲洗.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照分析持续膀胱冲洗间断开放引流和传统开放引流处理患者拔除尿管前尿液培养指标及拔除尿管时间的差异,评价不同方法对患者的影响。方法 58例泌尿系术后行膀胱冲洗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实验组在持续膀胱冲洗时采用间断开放引流,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行膀胱冲洗,取持续膀胱冲洗72 h及拔管前的尿管内尿液进行尿细菌培养,比较两组尿细菌培养阳性率差异;记录比较两组导尿管留置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持续膀胱冲洗72 h及拔管前尿细菌培养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尿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05)。结论持续膀胱冲洗间断开放引流能明显缩短术后患者导尿管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4.
留置尿管是否膀胱冲洗及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留置尿管是否行膀胱冲洗与尿路感染之间的关系,以确定对留置尿管患者是否需要行膀胱冲洗。方法将60例留置尿管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排除已有泌尿系感染病例,试验组留置尿管后不做膀胱冲洗,对照组留置尿管后按常规每日行膀胱冲洗2次,两组追踪监测拔除尿管后尿液以及尿管与引流袋连接处细菌培养结果,对比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细菌培养结果阴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留置尿管不行膀胱冲洗不会增加引起尿路感染的机会,而对留置尿管为预防尿路感染而常规给以膀胱冲洗无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刘辉 《当代护士》2009,(12):91-92
目的对心脏手术病员拔除气囊尿管的方法加以改进,以提高拔管后首次排尿成功率及减少泌尿系感染。方法将160例心脏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实验组在拔除尿管前先用0.2%呋喃西林溶液冲洗膀胱,对照组则夹闭尿管2h后拔除。比较2组病人拔管后首次排尿情况和拔管后24h尿液细菌培养情况。结果实验组拔管后首次排尿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拔管后24h尿液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用呋喃西林溶液冲洗膀胱后拔除尿管,能减少尿道膀胱粘膜的损伤,提高首次排尿成功率,降低恐尿系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长期留置尿管患者膀胱冲洗用溶液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不同膀胱冲洗用溶液与长期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将90例长期留置尿管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生理盐水、1∶5 000呋喃西林、0.25%氯霉素进行膀胱冲洗,比较尿液细菌培养阳性率,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生理盐水组7 d、14 d、28 d尿液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26.7%、40.0%、60.0%,1∶5 000呋喃西林组分别为10.0%、16.7%、20.0%,0.25%氯霉素组分别为6.7%、13.3%、16.7%,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同膀胱冲洗用溶液影响长期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对长期留置尿管患者应做菌谱鉴定,以筛选出具有特异性的冲洗用溶液。  相似文献   

7.
碘伏液膀胱冲洗在预防下尿路感染中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观察应用0.3%碘伏对留置尿管并发下尿路感染患者进行膀胱冲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留置尿管并发菌尿症的病人分为二组,实验组22例采用0.3%碘伏行膀胱冲洗;对照组30例采用我院传统的膀胱冲洗方法———0.02%呋喃西林行膀胱冲洗,分别于持续冲洗1 w后行尿液细菌培养。结果实验组17例冲洗前后细菌数量减少;5例菌种消失;对照组冲洗前后菌种一致,细菌数量亦明显减少,(P<0.01)有明显差异性。结论使用0.3%碘伏可有效预防留置尿管后的尿路感染。  相似文献   

8.
拔尿管前膀胱冲洗预防尿潴留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目的 :改进开颅手术留置尿管病人拔除尿管的方法 ,预防尿潴留的发生。方法 :将 10 0例开颅术后清醒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 5 0例 ,对照组 5 0例。实验组拔除尿管前先行膀胱冲洗 ,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拔除导尿管。结果 :实验组有 48例拔除尿管后可自行排尿 ,对照组有 39例拔除尿管后可自行排尿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χ2 =7.16 ,P <0 .0 1) ;拔除尿管后首次自行排尿时间 ,实验组 2 .15± 1.0 9h ,对照组 3.31± 1.35h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t =3.30 ,P <0 .0 1) ;拔除尿管后 4h内排尿时收缩压无明显变化 ,而 >4h则收缩压升高 2~ 4kPa。结论 :对开颅手术留置尿管的病人先行膀胱冲洗后再拔除尿管 ,可有效预防拔除尿管后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不同护理行为对留置尿管后尿路感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不同护理行为对引起院内尿路感染相关因素的影响,以确定对留置尿管患者是否需要给予膀胱冲洗.方法 将60例留置尿管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排除已有泌尿系感染病例,实验组留置尿管后不常规行膀胱冲洗,对照组留置尿管后按医嘱常规给予膀胱冲洗每日2次,2组追踪监测拔除尿管后尿液以及尿管与引流袋连接处细菌培养结果,对比2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2组细菌培养结果阴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留置尿管不行膀胱冲洗不是引起尿路感染的直接原因,而对留置尿管为预防尿路感染而常规给以膀胱冲洗无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适宜长期留置尿管的老年患者膀胱冲洗频次,为预防尿路感染提供护理依据,提高护理工作有效性。方法将42例长期留置尿管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观察组每周膀胱冲洗1次,对照组每周膀胱冲洗2次。观察两组问尿液细菌培养及计数、尿液白细胞计数、尿液混浊度的差异情况。结果两组间尿液细菌培养、尿液白细胞计数、尿液混浊度、尿液病原菌构成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长期留置尿管的老年患者每周膀胱冲洗1次不增加尿路感染的危险性及堵塞尿管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留置导尿管不同时间对产妇排尿情况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Medline、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万方数据库资源系统和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VIP,检索时限为自数据库建库至2017年5月,查找比较剖宫产术后留置导尿管的不同时间对产妇排尿情况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及有效数据的提取,进行Meta分析。纳入7篇文献,共1 323例研究对象。结果在剖宫产术后,立即拔除导尿管与术后常规留置12~24 h导尿管比较,尿潴留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尿路感染率明显降低。手术后留置导尿管6~8 h与12~24 h比较,尿潴留发生率及尿路感染率均明显降低。结论剖宫产术后留置导尿管最佳时长为6~8 h。  相似文献   

12.
急性梗阻性尿外渗的诊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锟为 《临床医学》2009,29(4):10-11
目的总结急性梗阻性尿外渗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急性梗阻性尿外渗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探讨其诊断和治疗关键。结果患者多以肾绞痛发病,逐渐发展成持续或不典型疼痛,并向腹部蔓延,患侧肾区有明显叩击痛。尿常规、B超、尿路造影及CT检查对诊断有肯定价值。结论急性梗阻性尿外渗为尿路梗阻后继发的临床综合征,早期诊断较为困难,确诊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尽早解除尿路梗阻是本病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尿血管紧张素原(urinaryangiotensinogen,UAGT)在不伴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肾损害中的意义。方法单中心横断面研究,102例不伴高血压、未服用RAS阻断剂的糖尿病患者,根据尿自蛋白/肌酐(UALB/Cr)分为尿蛋白阴性组、微量蛋白尿组和大量蛋白尿组,18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收集人口学资料、生化指标,ELISA法检测UAGT。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尿蛋白阴性组患者尿血管紧张素原/肌酐(UAGT/Cr)即显著升高(P〈0.001),伴随舒张压显著升高和eGFR显著降低(P〈0.01),大量蛋白尿组患者这种差异进一步明显,相关分析显示UAGT/cr与舒张压、UALB/Cr独立相关(P〈0.01),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患者UAGT是eGFR降低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本研究发现尿AGT在不伴高血压且尿蛋白阴性的糖尿病患者即开始升高,在糖尿病肾病患者进一步升高,且可能与肾损害进展相关。尿AGT有可能成为预测糖尿病患者肾损害的早期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膀胱癌行全膀胱及尿道切除回肠膀胱术(Bricker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膀胱癌患者,一期施行膀胱及尿道全切回肠代膀胱尿流改道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均恢复良好,出现近期并发症5例,无远期并发症。26例均获随访1~10年,平均6.2年,5年生存率67.5%。结论对于膀胱癌侵犯尿道及前列腺无法保留尿道的患者,采取一期切除膀胱及全尿道回肠膀胱尿流改道术,操作简单易行,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疗效确切,推荐为此类患者的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泌尿系外伤患者导尿术后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调查本院近10年来82例泌尿系外伤患者临床资料,对其性别、年龄、损伤严重度评分(ISS)、实施导尿术人员职称、尿道口消毒剂类型、导尿次数、尿管留置时间、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等8项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导尿术后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患者年龄、损伤严重度评分(ISS)、尿管留置时间及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等4项因素,对尿路感染的发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泌尿系外伤患者导尿术后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是多方面的,应采用综合护理措施来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Sysmex 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分别采用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和显微镜检查法对2 000例临床标本进行检测,对比2种方法的结果,并分析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产生假阳性的原因。结果检测白细胞(WBC),红细胞(RBC),管型和小圆上皮细胞的敏感性分别为99.2%,99.3%,94.7%和95.1%;检测上述成分的假阳性率分别为5.8%、6.1%、10.4%和4.6%;粘液丝、结晶、细菌、酵母菌、小圆上皮、脂肪滴和卵磷脂小体可能影响到UF-1000i对尿有形成分的检测。结论 Sysmex UF-1000i可以有效的检测尿液中的有形成分,当尿液中上述干扰成分呈阳性或增多时,显微镜镜检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排尿时间和排尿体位对产后尿潴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排尿时间和排尿体位对产后尿潴留的影响。方法协助733例平产后产妇在产后2 h、3 h、4 h分别采用半蹲式体位进行排尿,以观察尿潴留的发生情况。结果733例产妇全部排尿成功,无一例发生尿潴留。结论在产后2 h、3 h、4 h分别采用半蹲式体位排尿能有效预防尿潴留。  相似文献   

18.
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金标准,但膀胱全切术后尿流改道方式的选择尚无统一标准。尿流改道术主要包括不可控尿流改道术、可控性尿流改道术、原位新膀胱术三种方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将原位新膀胱作为膀胱替代的首选方式。而乙状结肠原位膀胱更接近自然膀胱的功能,是一种理想的尿流改道方式。对于肿瘤侵犯尿道或尿道狭窄不能经尿道排尿的患者,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是越来越被广泛接受的可控性尿流改道方式。Bricker回肠膀胱术因手术简单、并发症少,仍被广泛应用。而输尿管皮肤造口术则特别适用于年龄大、体质差、耐受力低、不能承受复杂手术的患者。组织工程技术为膀胱替代带来了新的希望,组织工程膀胱的一系列基础研究显示了广阔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孕妇留置尿管的适应状况和相关因素。方法根据纳入标准,对620例需留置尿管的孕妇进行交谈法、观察法、实验室检测、问卷法进行资料收集,将所得数据输入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完全适应60例,占总数的9.68%;1级适应261例,占总数的42.10%;48.23%的孕妇出现尿路刺激等不良反应(2级适应和3级适应),而出现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则高达71.29%。孕妇留置尿管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依次为尿管留置时间、尿糖水平、孕周、妇科病史、反复插管、产次、年龄分组、流产史。结论孕妇留置尿管的状况不容乐观,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减少孕妇难以适应和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Sysmex 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分别采用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和显微镜检查法对2 000例临床标本进行检测,对比2种方法的结果,并分析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产生假阳性的原因。结果检测白细胞(WBC),红细胞(RBC),管型和小圆上皮细胞的敏感性分别为99.2%,99.3%,94.7%和95.1%;检测上述成分的假阳性率分别为5.8%、6.1%、10.4%和4.6%;粘液丝、结晶、细菌、酵母菌、小圆上皮、脂肪滴和卵磷脂小体可能影响到UF-1000i对尿有形成分的检测。结论 Sysmex UF-1000i可以有效的检测尿液中的有形成分,当尿液中上述干扰成分呈阳性或增多时,显微镜镜检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