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对比观察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地神经元的损伤情况。方法 17例CABG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非体外循环组(实验组)8例,手术在常温心脏跳动下进行;体外循环组(对照组)9例,术中阻断升主动脉,鼻咽温度为25℃-27℃。动态监测围术期所有患者颈内静脉血中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的水平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早期,其S-100β蛋白和NSE水平明显高于术前(P<0.05或P<0.01),其中S-100β蛋白术后3d恢复至术前水平,NSE术后1d恢复至术前水平;实验组S-100β蛋白从术中到术后1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NSE从手术毕到术后8h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1)颈内静脉血中S-100β蛋白和NSE的水平变化,可作为评价CABG地神经元损伤程度的可靠指标;(2)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神经元的损伤较轻。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腹部手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与麻醉方式和血清S100β蛋白的关系。方法:择期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60岁)40例,随机分为静吸复合麻醉(G组,n=22)及椎管内麻醉(E组,n=18)两组,于术前1d,术后1d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测量患者认知功能;并于麻醉诱导前、术后4h、24h抽颈内静脉血测量血清S100β蛋白水平。结果:G组与E组术后1d的POCD发生率无差异,血清S100β蛋白术后4h,24h均高于术前(P〈0.05),发生POCD患者的血清S100β蛋白要高于未发生POCD患者的(P〈0.05)。结论:麻醉方式对POCD的发生率没有影响,手术前后血清中S100β蛋白水平变化显著。说明麻醉手术可能对神经系统有影响。术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血清S100β蛋白水平的变化要大于未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异氟烷和丙泊酚麻醉对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围术期脑氧供需平衡及脑损伤标记物S100β和神经元性烯醇化酶(NSE)蛋白浓度的影响。方法:将30例择期行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异氟烷组和丙泊酚组,分别于CPB开始前(T1)、鼻咽温降至稳定期(T2)、复温至36℃(T3)、CBP结束后30min(T4)、CPB结束后6h(T5)和CPB结束后24h(T6)抽取桡动脉血和颈静脉球部血检测血气并测定颈内静脉血S100β和NSE蛋白的浓度。结果:CPB前两组患者颈内静脉球氧饱和度(SjvO2)、动脉-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2)、氧摄取率(CERO2)、脑损害标记物S100β及NSE蛋白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降温逐渐加深,两组SjvO2升高,Da—jvO2和CERO2降低(P〈0.05);复温开始后两组SjvO2较CPB前降低,而Da-jvO2、CERO2则升高(P〈0.05);CPB开始后两组血浆S1008和NSE蛋白浓度逐渐升高,复温期达到峰值;S100β蛋白浓度在停机24h后恢复至基础水平,NSE蛋白浓度仍略高于CPB前水平;两组各指标比较,丙泊酚组的变化幅度要明显低于异氟烷组。结论:两种麻醉方式均可满足CPB下瓣膜置换手术的需要,与异氟烷比较,丙泊酚麻醉更有利于CPB下患者脑氧代谢的改善和脑损伤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抑肽酶对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血小板活化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围术期应用大剂量抑肽酶对患者血液中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影响和患者住院期间的输血量,术后引流量的关系。方法:36例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n=18,术中应用大剂量抑肽酶,对照组,n=18,术中不应用抑肽酶,动态监测围术期血液中PAF的水平变化,并记录患者住院期间的输血量和术后总的引流量。结果:实验组PAF水平从转流20min到术后24小时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且从转流20min到术后8小时明显高于术前(P<0.05或P<0.01),对照组从转流20min到术后24小时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或P<0.01);实验组患者住院期间输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由于其术中的高灌注流量和较高的体外循环温度,可使机体生成PAF增加,从而激活血小板,导致术后凝血功能紊乱。抑肽酶有抑制机体产生PAF的作用,可有效的保护血小板的功能,减轻患者术后的全身系统性炎性反应,减少住院期间的输血量和术后引流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不停跳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与传统体外循环下心内直手术对患者S100β、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的不同影响。方法100例心功能Ⅱ~Ⅲ级冠心病的成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100例患者分为治疗A组(50例)与治疗B组(50例),其中治疗A组的患者采用不停跳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治疗,治疗B组采用传统的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治疗。通过比较两组患者在体外循环手术前以及手术后72h之间血浆中的S100β含量,同时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1周的MMSE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在体外循环治疗开始后S100β的含量不断的上升,4 h后为最高峰,72 h后逐渐的恢复,整体比较两组患者的S100β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患者的MMSE相比治疗A组优于治疗B组的患者。结论不停跳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对患者的S100β、MMSE影响小于传统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治疗,同时不停跳安全,疗效好,值得医学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观察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探索二者对组织器官的损害及在减少术后并发症和节省住院费用等方面的优越性,方法:17例CABG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非体外循环组(实验组)8例,手术在常温心脏跳动下进行;体外循环组(对照组)9例,术中阻断升主动脉,鼻咽温度为25℃-27℃,动态监测围术期所有患者全血粘度(CP),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聚集指数(RCI),血小板聚集率(PCR)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上述参数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术中及术后8小时,两组参数组间比较差异具显著意义(P<0.05),且均低于术前(P<0.05或P<0.01),术后1天上述参数均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非体外循环CABG由于术中不应用体外循环,避免了因血液稀释和血液成分破坏引起的血液流变学变化对组织器官的损害,且在减少输血及血血并发症和节省住院费用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浆S100β蛋白在体外循环中和术后脑损伤评价中的意义。方法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病人40例,在体外循环中和结束后不同时间点采血测定血浆S100β浓度,并观测病人术后精神神经系统并发症。结果体外循环可引起病人血浆S100β蛋白明显升高,水平最高的3例术后均出现明显的精神神经系统症状,术后24h无精神神经并发症者血浆S100β蛋白恢复到术前水平。结论体外循环引起的血浆S100β蛋白水平变化对体外循环术后脑损伤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围手术期的中深度血液稀释及体外循环(CPB)应用超滤后对人体血浆渗透浓度的影响。方法:对20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患者进行观察。结果:血浆渗透浓度、血液稀释后及超滤后与术前比较显著升高(P<0.01),血浆钾、钠、氯离子均在正常范围;血糖不论血液稀释后或超滤后与术前相比有极显著升高(P<0.01) 。而血球压积、血浆总蛋白血液稀释及超滤后与术前比较显著下降(P<0.05),超滤后与血液稀释比较显著回升(P<0.05)。结论:血液稀释及超滤后血浆渗透浓度增高,系诸多因素所致高糖性高渗血症,但对维持毛细血管内外水份相对平衡作用不大,仍可导致组织水肿。CPB采用超滤方法,可及时排除体内多余水份,提高血浆蛋白浓度从而提高胶体渗透压,有助于减少CPB术后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羟乙基淀粉对体外循环血动力学及凝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小儿心脏手术体外循环中预充6%羟乙基淀粉130/0.4对血液动力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体外循环低温全麻心脏手术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羟乙基淀粉组(V组),每组30例,C组在体外循环中预充血浆400 ml,V组在体外循环中预充羟乙基淀粉400 ml,体外循环前后监测心率(HR)、平均动脉血压(MAP)、中心静脉压(CVP)。体外循环前后分别抽取静脉血测定:(1)红细胞比容(HCT),血沉(BSR);(2)血小板计数(PLC),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观察术前、心肺转流15 min、回ICU、术后24 h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2组HCT、PLC在体外循环后均显著降低(P〈0.05),BSR均显著加快(P〈0.05),2组HR、MAP、CVP、PLC、ACT、PT体外循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6%羟乙基淀粉血液稀释用于小儿心内直视手术是较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浅低温不停跳与停跳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中白细胞、免疫球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抽取45例5~64岁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患者,分为不停跳与停跳体外循环手术组。两组病例均于术前24h、术后0.5h、术后24h、术后7d抽取抗凝静脉血,使用(五分类)全自动血球计数仪测定白细胞计数;均于术前24h、术后7d抽取静脉血,分离血清,使用全自动生化仪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值。就两组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不停跳组与停跳组在术后0.5h、24h白细胞计数均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7天恢复正常,有统计学意义(不停跳组P〈0.05,停跳组P〈0.01)。不停跳组术后7天,IgA高于术前水平,IgG低于术前,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gM高于术前,有统计学意义(P〈0.01);停跳组术后7天,IgA、IgG高于术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IgM高于术前,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比较可见,术后7天不停跳组IgA、IgG、IgM均高于停跳组,其中IgA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是心脏外科最基本的手术方法。CPB是心内直视手术的基础和必要的辅助手段。CBP对机体免疫功能有损害,出现机体免疫功能紊乱以及全身炎性反应。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是一种较接近生理状态的心肌保护方法,对患者术后免疫功能有保护作用,对患者术后顺利恢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132例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临床应用的研究,探讨该手术的优点和意义。方法 1995年7月 ̄1997月10应用浅低温体外循环疏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行先心病矫治术109例,后心病瓣膜置换和(或)成形术20例,心脏粘液瘤摘除术3例。术中不阻断主动脉,不灌注心停跳液,心脏有持续供血,术中缓慢跳动。结果 术后130例治愈出院,术后早期死亡2例(1.5%)。结论 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使心肌在手术  相似文献   

12.
党群  潘利  金喆  高陆  贾国英 《天津医药》2005,33(1):15-16
目的:探讨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介入封堵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经股静脉和股动脉入路对16例VSD患者进行封堵治疗。结果:15例成功置入封堵器,1例失败,无严重并发症发生。9例缺损即刻完全封闭,6例术后残留雾状分流,于术后2d-2周随访时杂音和分流均消失。结论:经导管对膜周部室间隔缺损进行封堵治疗安全有效,但远期效果尚待验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与对比开胸直视手术与介入封堵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接受开胸直视手术的患者656例,接受介入封堵治疗的患者102例进行对比。结果采用介入封堵进行治疗的患者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费用、并发症等均少于开胸直视手术,手术成功率更高,P<0.05。结论使用介入封堵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14例心脏电机械分离救治经过分析;就其早期发现,及时处理进行了讨论;认为连续心脏听诊可及早发现心电机械分离,增加抢救成功的机会。临时心内起搏亦有“起搏性电机械分离”发生。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患者窦性心率震荡与心率变异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艳阳  陈军喜 《江西医药》2007,42(12):1108-1111
目的 对冠心病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和心率变异性(HRV)时域指标进行分析,探讨其变化机制和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有室性早搏的冠心病患者53例,根据24h动态心电图(Holter)记录资料分组,A组(不良室性心律失常组:伴有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多源性室早或频发室早)21例,B组(良性室性心律失常组:偶发室早)32例,Hoher记录心率变异性(HRV)的时域指标,计算HRT的两个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比较两组间的差别.结果 A组TO值高B组(0.80%±3.94%VB-1.45%±4.37%;P<0.05),而TS值低于B组(11.03±11.01ms/RR问期vs19.78±19.00ms/RR间期,P<0.05).A组HRV各时域指标均明显小于B组.结论 冠心病患者伴有不良室性心律失常时,HRT现象变钝,说明HRT对预测有不良性室性心率失常的患者的危险性具有临床价值.HRV各时域指标降低,表明HRV下降与不良性室性心律失常有关,HRT可弥补HRV对预后评估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胎儿心脏五组基本切面扫查法可以提高筛查胎儿先心病(简称CHD)的有效性。方法对6621例孕20~40周孕妇采用五组切面扫查法进行产前筛查CHD。结果五组基本切面扫查法诊断胎儿CHD14例,经分娩后及引产后尸检随访,其敏感性为92.3%,特异性为99.9%,准确性为99.9%,阳性预测值92.8%,阴性预测值99.9%。结论五组切面扫查法是产前筛查胎儿CHD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液氮保存的同种主动脉瓣叶内皮细胞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庆良  刘迎龙  谢宁 《天津医药》2004,32(8):457-458
目的:研究液氮不同保存时间对人类同种主动脉瓣叶内皮细胞活性的影响,探讨同种瓣的有效使用期限。方法:取健康成年男性、脑死亡6h以内同种带瓣主动脉管道,灭菌、程控降温至-60℃后液氮保存。将主动脉瓣叶随机分为10组存储不同时间。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上述标本的内皮细胞活性,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新鲜冷冻组和液氮保存2年以内的瓣叶内皮细胞存活率与新鲜组无明显差异,而液氮保存3~8年的同种主动脉瓣叶内皮细胞死亡率明显增加,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液氮保存3年以上的同种带瓣主动脉内皮细胞能否应用于临床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8.
对31例风心病、先心病及心脏瓣膜退行性病变患者,分别进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国(TEE)检查,均取得满意结果。其中对左心房血栓的诊断,TEE明显优于TTE(P<0.05)。提示TEE是目前心脏超声诊断领域更为先进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对我院114例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曲美他嗪进行治疗。结果经过治疗,患者所有指标均有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显效79例(69.3%),有效29例(25.4%),无效6例(5.3%),总有效率为94.7%。无明显不良反应,随访3个月~12个月,无因非心血管事件的意外死亡。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临床耐受性好,能明显改善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心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肺动脉高压和肺动脉压正常的慢阻肺肺心病患者其肺血流图指标有明显差异。右心功能与肺血流图有中度相关。建立的估计SV公式有较高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