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例1,女,68岁,2型糖尿病15年。因间断左下肢疼痛1周于1997年8月19日入院。体检:血压17.1/10.7kPa。心肺腹(一),双下肢不肿。腹主动脉、颈动脉、股动脉处未闻杂音。左足背动脉、动脉未及搏动,左股动脉搏动弱。左足底肤色浅紫,皮温较对侧低。血便常规正常,尿糖(),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25岁。因"右侧耳后逐渐加重的搏动性杂音1年余"于2011年12月20日收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患者1年前突发右侧耳鸣,耳后有脉搏样跳动,在当地医院行头部CT检查,示右侧颞枕叶高密度影。随耳后血管跳动感越发明显,搏动性杂音逐渐增强。进一步行头部CT血管成像(CTA)检查,提示可能存在血管性病变。当地医院的全  相似文献   

3.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55岁,因“双下肢间歇性跛行1年”于2013年12月入住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最大步行距离约50 m,严重影响日常生活.门诊予“阿司匹林、西洛他唑和他汀类药物”治疗3个月,症状无缓解.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史4年,服用降压药;无糖尿病、卒中病史.吸烟30余年,20支/d;饮酒25年,150 g/d.查体:血压135/85mm Hg(1 mm Hg=0.133 kPa);心率72次/min,心律整齐;双侧桡动脉搏动未见异常;双侧股动脉搏动减弱,左侧为重;双侧腘动脉,足背动脉搏动未触及;下肢未见溃疡.  相似文献   

4.
讲座(连载)     
《中华高血压杂志》2001,9(3):269-274
心脏功能的物理检查 问:心脏触诊对心脏病诊断的重要性如何? 答:我国诊断学教科书过去对心脏触诊强调不够,而着重点在于做心脏浊音界的界定,其实心脏叩诊的准确性差,早已不用。欧美心脏病学者特别强调心脏触诊对诊断心脏病的重要性。凡心脏搏动呈抬举性都因压力负荷引起。强烈快速的搏动因容量负荷引起。 (1)心尖搏动异常诊断左室肥厚,准确性、特异性都很高,如心尖搏动抬举感强,但不外移,提示左心室肥厚不并有扩张;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性,77岁。因心悸、胸闷1年,头晕1w,晕厥1次入院。体检:T36.5℃,BP128/68mmHg,心率44次/min,律整,脉搏短绌,心尖搏动呈抬举性搏动,主动脉区闻及粗糙舒张期杂音,心界向左下扩大。超声心动描记术示主动脉轻度关闭不全,左室壁肥厚。X线胸片:主动脉型心,左室壁肥厚。临床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6.
1 临床资料 例1,男,70岁,因右耳听力下降伴搏动性耳鸣5年,声音嘶哑10个月,加重伴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半个月于2002年3月入院.患者曾多次在多家医院的神经科、耳鼻喉科等就诊,均未做出确切诊断.  相似文献   

7.
正1病例资料患者为78岁男性,因"发现右腹股沟搏动性肿物1个月,增大1周"入住广东省人民医院。既往有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史5年余,口服"硝苯地平"降压,不规律服药,血压水平控制情况不详。无明确其他病史。1个月前当地医院体检发现胸部异常,进一步检查确诊胸主动脉瘤,遂行腔内隔绝术,术程顺利,术后出现左侧腹股沟穿刺点处搏动性肿物,直径约4cm×4cm,行股动脉彩声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 ,3 7岁。主诉反复心悸、气短、头晕 ,而无器质性心脏病史。图为V1 导联 ,V代表心室肌 ,EV代表异室连接处 ,EF代表异位兴奋灶。图中R2、7、8、1 2、1 3为室性异位搏动 ,呈右束支阻滞型 ,时限 0 .12s,可能起源于左心室上部 ,这些异位搏动联律的间期不等 ,相差 0 .16s,且呈倍数关系 ,故考虑为室性并行搏动。下行QRS波有 3种形态 ,①呈rS型为窦性搏动。②R6、1 1 与窦性联律间距相等 ,可能为室性折返性PS。③异位搏动成串出现 ,间距显著不规则 ,可能为异位兴奋灶与心室肌之间存在某种类型传出阻滞所致 ,因无最小间距的…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45岁.因活动后心悸气促1年,加重1周入院.查体:心尖搏动位于左第6肋锁骨中线外1.5 cm,心率62次/min,心律不齐,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2/6级舒张期杂音,无震颤.  相似文献   

10.
病历摘要:男患,22岁。因活动后心慌、胸闷、气急1年,加重1个月于1988年5月18日入院。查体:血压21.3/5.3kPa(160/40mmHg),口唇无紫绀,颈动脉搏动明显,胸骨左缘第3、4肋间隙可触及舒张期细震颇,心浊音界向左扩大,心率96次/分,律齐,主动脉瓣区可闻及收缩期喷射性杂音,阳颈部传导。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吹风样舒张期杂音。肱、股动脉搏动处可闻及血管性杂音。肝脏在右肋弓下  相似文献   

11.
正1临床资料患儿,女性,年龄26 d(7月胎龄早产),体质量2.8 kg。因发现心脏杂音,反复肺部感染,口唇间歇轻度发绀20 d,于2014年10月8日入院。查体:口唇无发绀。心前区饱满,心尖搏动未见异常,位于胸骨左缘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内侧1.0 cm。触诊心尖搏动位置同前,心前区可听到舒张期杂音,肺动脉瓣区第2心音增强。胸骨左缘第2肋间可闻及III/6级全期隆隆样杂音。心脏超声提示:1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与四环素有关的5例颅内高压青年患者。其中4例是妇女,均因痤疮而服用四环素,内2人同时服用维生素 A。例1:女,19岁。因搏动性额痛,走路不稳,  相似文献   

13.
问 :心脏触诊对心脏病诊断的重要性如何 ?答 :我国诊断学教科书过去对心脏触诊强调不够 ,而着重点在于做心脏浊音界的界定 ,其实心脏叩诊的准确性差 ,早已不用。欧美心脏病学者特别强调心脏触诊对诊断心脏病的重要性。凡心脏搏动呈抬举性都因压力负荷引起。强烈快速的搏动因容量负荷引起。(1)心尖搏动异常诊断左室肥厚 ,准确性、特异性都很高 ,如心尖搏动抬举感强 ,但不外移 ,提示左心室肥厚不并有扩张 ;(2 )在收缩前期有一细微的心室充盈波 (A波 ) ,最好用钟式听诊器轻放胸壁 ,听诊器会在收缩前期向上抬动 ,往往伴S4 。提示 :左房用力收…  相似文献   

14.
早搏后一系列窦性搏动的T波改变耿洁恩早搏后第一个窦性搏动的T波发生改变已有论述,但早搏后一系列窦性搏动之T波改变尚未见报道,现将我们遇到的一例报告如下:患者女,73岁。因上腹痛一年,外院胃镜检查疑"胃溃疡恶变"入院。人院后经胃镜、细胞活检及多方检查排...  相似文献   

15.
正患者女,55岁,因发现左颈部搏动性包块伴有转颈时疼痛感3 d,于2015年6月29日收入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年余,口服硝苯地平控制血压效果满意。体格检查意识清楚,颈无抵抗,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深浅感觉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左侧颌下可扪及一搏动性包块,搏动与心律同步,大小约3.0 cm×3.0 cm,边界清楚,质韧,无压痛,表面皮肤无红肿、破溃,颈部淋巴结无肿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4 4岁。因乏力、心悸、气短一年,加重1个月入院。患者一年来体力明显下降,活动时即出现心悸、气短,休息后可缓解,曾两次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既往无反复关节红肿疼痛史,无胸部外伤史,无高血压及糖尿病史。体检:血压15 0 / 70mmHg ( 1mmHg =0 133kPa) ,一般状况好,无皮下结节,颈静脉无怒张,双侧颈动脉搏动明显。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有力,心率84~95次/min ,律齐,胸骨左缘2~4肋间可闻及Ⅱ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及舒张期响亮的叹息样杂音,并向心尖部传导。双肺呼吸音清晰,肝脾无肿大。周围血管征阳性:水冲脉,外周血管搏动…  相似文献   

17.
<正>1病例简介患者为83岁女性,因"反复活动后胸闷、气促7年,加重1个月"入院。2007年9月患者因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双支血管病变(右冠状动脉和左前降支重度狭窄)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升主动脉-大隐静脉-右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血压最高达170/100 mmHg,口服降压药治疗,血压控制尚可。2006年因胃溃疡出血行胃大部切除术。查体:肥胖体型,双下肺闻及少许湿啰音,心尖搏动  相似文献   

18.
1病例报告患者,男,79岁,因"左侧腰腿痛3周"入院,既往原发性高血压病史10年,不规则服药治疗。查体:心率76次/min,血压130/79mmHg(1mmHg=0.133kPa),心律齐,未闻及杂音,腹稍膨隆,触诊未扪及包块,足背动脉搏动良好。  相似文献   

19.
病例1:患者女性,41岁,因"发现心脏杂音6年余,阵发性心悸4年余"入院。心悸发作时心电图提示室上性心动过速。入院后查体:血压120/80mmHg。心尖搏动位于第五肋间左锁骨中线内1cm,心率80次/分,心律齐,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连续性杂音,未向颈部、腋下传导。  相似文献   

20.
1临床资料患者,男,58岁,因阵发性胸闷、心悸1年余,复发加重1天于2003年9月24日入院。既往有糖尿病史。入院检查:血压138/85 mm Hg(1 mm Hg=0.133 kPa),心尖搏动位于右侧第5肋间右锁骨中线内0.5 cm处,心浊音界位于右侧胸腔,心率75次/min,律齐,收缩期第1心音低钝,无杂音,心电图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