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腹部手术,麻醉效果更完善,应激反应小,苏醒迅速,便于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老年病人上腹部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30例ASAⅠ~Ⅱ级、择期上腹部手术老年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A组为单纯全麻组,B组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两组全麻诱导和维持方法相同,全麻诱导用咪唑安定、芬太尼、依托咪酯、维库溴铵、琥珀胆碱等药。B组于诱导前选择T9~10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管,注入1.5%利多卡因3~4ml,测定麻醉平面后给追加量,麻醉平面控制在T4~T12之间。诱导插管后术中以微泵输注丙泊酚,按需间断静注芬太尼、维库溴铵辅以吸入0.5%~1%异氟醚维持麻醉。监测麻醉前、切皮、术中1h、手术结束时血流动力学变化,同时记录两组病人麻醉维持用药量和苏醒时间。结果B组切皮、手术1h及手术结束时的MAP明显低于A组(P<0.05),HR明显慢于A组(P<0.01),麻醉药用量及苏醒时间B组明显低于A组(P<0.01)。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老年病人上腹部手术血流动力学稳定,应激反应小,全麻药用量减少,术后苏醒快,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3.
单纯全身麻醉在手术中常出现血压升高和心率增快等心血管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使心肌耗氧量增加,可导致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甚至发生严重的心脑血管意外。因此,我们对20例患者采用全麻插管+硬膜外腔阻滞麻醉方法实施上腹部手术,有效预防了心血管不良反应,确保了手术期间循环系统的相对稳定性,现将该麻醉方法的应用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我院对68例ASAⅡ~Ⅲ级胸科择期手术病人,实行气管内全麻复合连续硬膜外麻醉,效果较好,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68例,男性49例,女性19例,年龄35~70岁。其中食道癌24例,喷门癌26例,肺癌16例,纵隔肿瘤和食管裂孔疝各1例。术前患者无高血压病史、心脏病及内分泌疾患,无脱水及电解质紊乱。2 麻醉方法术前30分钟肌注安定0.2mg/kg,阿托品0.5mg。喷门癌根治术者硬膜外选择T7~T8椎间隙穿刺,胸内手术选T5~T6椎间隙穿刺,向头端置管3~4cm。硬膜外用药1.3%利多卡因,0.2…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应用于上腹部手术相对单纯全麻的优越性。方法:48例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全麻诱导和维持均相同,观察组于诱导前T9-10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向头侧置管注入1.33%利多卡因+0.25%地卡因+1:5000麻黄碱3-5ml,测平面出现效果确切后,给追加量,麻醉平面控制在T3水平以下,连续监测Bp,HR,ECG于术前,切皮后,手术结束时测血糖浓度,记录术中知晓,术后躁动及药物用量,结果:观察组插管,切皮,拔管时平均动脉压,心律上升幅度比对照组少,术后躁动发生率,术中辅助用药均少,术毕对照组血糖浓度显著高于术前,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上腹部手术,较单纯全麻状态下血流动力学更稳定,应激反应轻,全麻药用量和术后躁动减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和全身麻醉在上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84例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组和全身麻醉组,对患者的全身麻醉用药量、平均动脉压、心率、苏醒时间和术后躁动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全身麻醉相比,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平均动脉压、心率上升幅度明显降低,且全身麻醉用药量少,苏醒时间短,躁动发生率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全身麻醉法,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法安全有效,适合于在上腹部手术中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上腹部手术患者循环、麻醉用药量、血糖浓度的影响.方法 40例ASAⅡ~Ⅲ级择期行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对照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研究组).两组全麻诱导及维持方法相同.研究组与诱导前行T9~10硬膜外穿刺置管,给予2%利多卡因3~5ml,麻醉平面显现后给予诱导插管,测量诱导前、切皮后30min、病灶切除后30min、拔管后15min血糖、记录循环指标、全麻用药量及术中知晓、术后躁动情况.结果 两组围麻醉期MAP及HR变化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切皮及术中各时点MAP、HR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维持用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手术开始后各时点血糖浓度较诱导前均显著升高,病灶切除及拔管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术后躁动患者低于对照组.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上腹部手术循环状况稳定,可减轻应激反应,麻醉苏醒质量较高且平稳,是目前可行且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8.
硬膜外阻滞气管插管全麻联合应用于腹部肿瘤手术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硬膜外阻滞/气管插管复合全麻在腹部肿瘤手术的应用情况。将240例腹部肿瘤患者ASA(Ⅰ ̄Ⅲ)随机分三组(n=80),对照组(Ⅰ、Ⅱ)分别在单纯吸全麻、硬外麻下行手术;实验组(Ⅲ)采用两者复合,通过三种方式的运用,对比,发现复合组优于对照组。表明此方法在腹部肿瘤手术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上腹部手术应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与单纯全麻对比观察温州医学院附属二院麻醉科(325027)金胜威徐旭仲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全胃切除优于单纯全麻(1),我院于1995年上腹部选择性手术应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100例,并与同期应用单纯全麻100例做比较...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上腹部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40例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ASAⅠ~Ⅱ,随机分为观察组(全麻复合硬膜外组)和对照组(全麻组)。两组全麻诱导和维持的方法相同,全麻诱导用芬太尼4μg/kg,丙泊酚1~2mg/kg,维库溴铵0.1mg/kg。观察组于诱导前取T8~9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管,首次注入1.0%利多卡因加0.375%罗哌卡因的混合液3~5ml。测定平面后给追加量,麻醉平面控制在T4以下,全麻维持选用丙泊酚3~5mg/(kg.h)静脉持续泵入,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维库溴铵,需要时吸入0.5%~1.5%的异氟醚。记录在围麻期两组患者的SBP、DBP、MAP、HR、全麻用药量、苏醒时间及术后躁动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在切皮后和拔管后SBP、DBP、MAP及心率上升幅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全麻用药量和术后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苏醒时间较对照组短(P〈0.01)。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上腹部手术,血流动力学稳定,应激反应小,全麻用药量和术后躁动减少,苏醒迅速,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 。 相似文献
11.
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气管插管期血流动力学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采用超声心动图监测比较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联合或不联合硬膜外麻醉气管插管期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年龄65~75岁,美国麻醉医师学会分级(ASA)Ⅰ或Ⅱ级择期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成全身麻醉组(G组)和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组(GE组),每组20例。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2μg/kg,咪达唑仑0.06 mg/kg,维库溴铵0.12 mg/kg,二异丙酚1.6 mg/kg行麻醉诱导和插管。采用心电监护仪和超声心动图技术记录麻醉诱导前(T0)、插管前即刻(T1)、插管后即刻(T2)、插管后1 min(T3)、插管后5 min(T4)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左心室舒张期末容量(EDV)、每搏输出量(SV)、射血分数(EF)、心排血量(CO)的变化。结果:两组气管插管期血流动力学参数均出现明显变化(P<0.05)。在T1、T2、T3、T4时间点,G组SBP、DBP、EDV、SV、EF、CO明显高于GE组(P<0.05),HR则无明显差别。结论: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较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对气管插管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影响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硬膜外麻醉用于PELD手术的临床可靠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4年来284例PELD手术选择不同硬膜外麻醉方法下的麻醉效果和术中并发症。结果:回顾的样本中,所有硬膜外麻醉均可满足手术基本无痛要求,硬膜外麻醉穿刺点选择T12~L1或T11~T12能较好地保留手术目标区域的神经根和硬膜囊对器械刺激产生胀痛感,并保证手术其他操作无疼痛感。结论:硬膜外麻醉可以作为PELD手术较好的麻醉选择,但要控制足侧感觉平面不低于L3~L4,并选择低浓度罗哌卡因多次小剂量给药方式诱导,术中不可追加麻醉药,无需静脉辅助镇静与镇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单次丙泊酚静脉全身麻醉加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在小儿包皮环切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60例小儿包皮环切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20例。Ⅰ组为氯胺酮、咪达唑仑联合静脉麻醉;Ⅱ组行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Ⅲ组行咪达唑仑、丙泊酚、芬太尼单次静脉全身麻醉加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分别对前期手术麻醉优良率、总有效率、局部麻醉药用量及后期手术全身麻醉药(丙泊酚、芬太尼、氯胺酮)用量进行比较。结果:Ⅲ组镇静、镇痛效果确切、安全、苏醒迅速、简便易行,麻醉效果优良率明显高于Ⅰ组、Ⅱ组(P<0.05);而麻醉无效率、局部麻醉药用量、后期手术全身麻醉药(丙泊酚、氯胺酮)用量皆明显低于Ⅰ组、Ⅱ组(P<0.05)。结论:单次静脉全身麻醉加利多卡因局部麻醉为小儿包皮环切手术提供了一种更加确切有效、安全平稳、苏醒迅速、简便易行的麻醉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40例足月妊娠、拟接受剖宫产术的健康临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观察组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结果观察组的心率、局麻药用量、麻醉阻滞完善所需时间、麻醉恢复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阻滞不全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9.05);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最高麻醉平面、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麻醉效果优良率为100.0%,对照组为99.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优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5%(P〈O.05)。结论CSEA具有起效快、用药量少、镇痛完全、阻滞完善、肌松满意、对循环、呼吸干扰相对较小、并发症少、不受时间限制等优点,更有利于母婴安全,是一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5.
老年病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上腹部手术呼吸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不同的麻醉方法对老年病人呼吸功能的变化及其影响。方法选择30例呼吸功能正常的老年上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Ⅰ)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照组(Ⅱ)为单纯全麻。分别在术前3d、术后1d、术后3d,监测最大自主通气量(M、VV)、分钟通气量(VE)、一秒用力吸气量(FEV1)、残气量(RV)、总肺容量眦、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氧分压(PaQ)的变化。结果实验组呼吸功能指标比较元明显差异;对照组呼吸功能指标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老年病人呼吸功能影响小,是老年病人比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全麻、硬膜外复合麻醉在老年上腹部手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将82例老年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组(GEA组)和单一全麻组(GA组),GEA组给予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GA组给予单一全麻,观察两组麻醉效果及临床各项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GEA组在手术后拔管时间、完全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静脉注射辅助硬膜外神经阻滞无痛分娩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方法单胎足月产妇40例,随机分为两组。C组(n=20):硬膜外穿刺置管注入局麻药(0.125%罗哌卡因与芬太尼1.5μg/mL)10mL后实施PCEA,单次剂量4mL,锁定时间15min,背景剂量4mL/h;D组(n=20):常规硬膜外阻滞外辅助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0.2μg/(kg·h)。监测ECG、RR、BP、SpO2,视觉模拟评分评估镇痛效果并观察记录产程进展、新生儿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第一、二产程组间VAS评分D组优于C组(P〈0.05),各组新生儿各时点Apag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二产程C组的时间延长(P〈0.05);产妇的生命体征、宫缩及胎心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可以优化传统无痛分娩模式,减少PCEA用药量,产妇在分娩时更加舒适。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0):101-104
目的探讨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老年腹部外科手术患者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老年腹部外科手术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42例与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两组患者麻醉前及插管时、手术开始时、拔管时的SBP、HR的变化情况,以及两组患者的术后清醒时间、清醒程度评分。结果联合组的麻醉优良率95.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与对照组麻醉前的HR、SBP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联合组插管时、手术开始时、拨管时的SBP水平均显著低于麻醉前,且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对照组仅手术开始时SBP较其他时点显著降低,但插管时、手术开始时、拔管时的SBP始终高于联合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插管时、手术开始时的HR显著低于麻醉前及拔管时及对照组,对照组仅拔管时HR降低,联合组插管时、手术开始时、拨管时的HR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术后清醒时间快于对照组、清醒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老年腹部外科手术能获得较好的麻醉效果,且对老年人循环系统的影响小,使得患者术毕及时清醒和早期拔管,对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异丙酚加芬太尼辅助硬膜外麻醉在小儿阑尾手术中的应用,并与咪唑安定加氯胺酮进行比较。方法:将60例阑尾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Ⅰ组采用异丙酚加芬太尼,Ⅱ组采用咪唑安定加氯胺酮,分别记录麻醉前、麻醉后1、5、10、15min的RR(呼吸频率)、HR(心率)、SpO2(氧饱和度)、MAP(平均动脉压)、术后清醒时间(睁眼和清楚应答)、术后24h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两组麻醉后1、5、10、15min,HR、RR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SpO2、MAP无显著差异,Ⅰ组术后无躁动,恶心、呕吐1例,Ⅱ组术后躁动4例,恶心、呕吐6例。结论:异丙酚加芬太尼辅助硬膜外麻醉在小儿阑尾手术中比氯胺酮加咪唑安定更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