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肌梗塞急性期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对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术的安全性和疗效。我们对21例距发病≤12小时,年龄≤80岁,无心原性休克而未予溶栓治疗的AMI患者男17例,女4例;年龄(687±94)岁。梗塞部位:前壁11例,下壁8例,前壁+下壁2例;梗塞相关动...  相似文献   

2.
王继兰  沈学谦 《山东医药》1999,39(18):19-19
1996年6月~1998年6月,我们检测了68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与32例心绞痛患者的Q-T离散度(Q-Td),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68例AMI患者(1组)中,男52例,女16例;年龄532±103岁。符合WHO冠心病诊断标准,且排除束支传导阻滞、药物及电解质紊乱影响。梗塞位于前壁26例,前间壁10例,下壁14例,前壁合并下壁8例,广泛前壁8例,后壁2例。32例心绞痛患者(2组)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526±…  相似文献   

3.
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时心电图对判断梗塞相关动脉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下壁急性心肌梗塞(IWAMI)时ECG对判断梗塞相关动脉(IRA)的作用,我们对57例I WAMI的ECG和冠脉造影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IRA为RCA45例,LCX7例,分别占IWAMI的865%与135%;其中RCAP36例、RCAd9例、LCXd7例、LCXP0例。2同时有右室梗塞173%,后壁梗塞481%。3IWAMI时以ECG同时有右室心梗图形或仅有下壁心梗图形判断IRA-RCA的敏感性为733%,特异性为100%:P<005;4以ECG同时具备后壁心梗图形和avL导联ST段压低<15mm来判断IRA-LCX的敏感性为857%,特异性为917%,P<005。18导联ECG有助于在急性期判断下壁心肌梗塞的IRA。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86例经CT证实的急性大脑中动脉(MCA)梗塞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其超早期CT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资料分析:本组男41例,女45例;年龄27~83岁,平均614岁。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脑梗塞诊断标准,且所有对象均有入院前和后来显示出梗塞灶的CT片。首次CT扫描时间最短1h,最长6h,平均52h。第二次,在病后3~8天,平均58天。结果由两位CT专业医生判定。判定标准:①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HMCAS):指单纯CT扫描时MCA本身X线吸收值比脑实质或对侧MCA高;②豆状核轮廓模糊:…  相似文献   

5.
54例存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23例(42.6%)有梗塞后早期心绞痛(PIA).经多项危险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性别、梗塞前心绞痛史、梗塞部位、心功能、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肌酸磷酸激酶峰值和左室射血分数等与PIA无关,唯有二维超声心动图的室壁运动分数指数(WMSI)与梗塞后心绞痛有关(P=0.0001).说明室壁运动异常的范围大和严重与梗塞后心肌缺血有关。WMSI≥2者应作冠状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6.
观察79例Q波型AMI患者的疼痛特点,并探讨其与梗塞部位的关系,前壁与下壁梗塞疼痛部位及其它特点相似.下壁梗塞者消化遗症状较常见;持续性疼痛者血肌酸激酶水平(643±327IU/L)高于有MI前心绞痛和(或)间断疼痛者(524±291IU/L)(P<0.01);再发MI者.若两次梗塞部位不一致,则疼痛部位多不同(P<0.01)。结果提示:前壁与下壁梗塞疼痛特点相似;再发MI者,疼痛部位的改变提示新的心肌受损;持续疼痛者梗塞面积较大。  相似文献   

7.
心电图诊断急性下壁,前壁心肌梗塞相关动脉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急性下壁、前壁心肌梗塞患者心电图表现及梗塞相关动脉的分布特点,评价心电图诊断急性下壁、前壁心肌梗塞相关动脉的价值。方法:对26例急性下壁心肌梗塞、29例急性前壁心肌梗塞患者的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急性下壁心肌梗塞(26例)的梗塞相关动脉为右冠状动脉(RCA)者19例(73%)。回旋支(LCX)6例(23%);急性前壁心肌梗塞(29例)的梗塞相关动脉为前降支(LAD)者26例(90%);下壁心肌梗塞相关动脉为RCA的19例中Ⅱ、Ⅲ,aVF导联ST段上移18例(94%),STⅢ↑/STⅡ↑〉1者16例(84%)。结论:急性下壁、前壁心肌梗塞的心电图表现与梗塞相关动脉有关,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1998年1月~1999年12月,我们对急性心梗高度房室传导阻滞(AVB)患者在应用阿托品基础上加用葡甲胺环腺苷酸,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16例,男12例,女4例;年龄48~72岁,平均 62岁。其中二度 Ⅱ型AVB 5例,完全性 AVB11例。心梗部位为下壁+后壁 5例,下壁+后壁+右室4例,单纯下壁4例,前壁1例,广泛前壁2例。12例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梗塞相关血管为右冠状动脉7例,左回旋支3例,左前降支2例。 方法:所有患者在一般治疗的同时均安装心内膜临时起搏器,并给…  相似文献   

9.
1995年5月~1999年5月,我院收治不典型心肌梗塞(AMI)56例,其中9例误诊,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5例,女4例;年龄30~72岁,平均51岁。梗塞位于前壁2例,前间壁3例,下壁4例。首发症状为头痛、头晕2例,一过性意识丧失1例,休克1例,心衰1例,恶心、呕吐、腹泻、腹痛4例。误诊为缺血性脑病2例,感染性休克2例,急性胃肠炎2例,植物神经功能紊乱3例。9例患者首次ECG检查均正常。误诊分析:不典型AMI的误诊原因归纳如下:①少数AMI,尤其老年人表现有头晕、头痛、眩晕,甚至晕厥、抽搐…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塞后梗塞相关血管再灌注对QTc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目的观察27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梗塞相关血管(IRA)早期再灌注对QTc离散度(QTcd)的影响。方法对27例AMI予以静脉溶栓,于溶栓后90分钟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在溶栓前后作同步记录12导联心电图测量QTcd,并与43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进行对照。结果AMI组溶栓前与对照组间QTcd差异有极显著性(866±122msvs35.8±167ms,P<0001),前壁与下壁梗塞之间QT离散度差异无显著性。静脉溶栓后90分钟冠脉造影显示IRA血流达到TIMII~II者,溶栓后2小时QTcd显著降低(872±128msvs59.5±136ms),而IRA未开通者其QTcd在溶栓前后始终保持较高水平,恢复速度显著慢于开通组。6例溶栓前有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者其QTcd明显高于无伴心律失常者(948±92msvs84.2±120ms,P<005),溶栓后其IRA血流均达TIMIII级,QTcd降至683±88ms,室性心律失常消失。结论成功地溶栓再灌注可使QTcd显著降低,改变其自然演变过程。IRA早期再灌注,可减少危险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右胸头胸导联心电图病理性Q波意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记135例(正常人22例,心绞痛14例,非Q波梗塞10例,前壁梗塞25例,下壁右室梗塞36例)右胸头胸导心电图HV3R-HV7R,发现前3组共46例右胸心电图正22例(88%),3例有左前降支冠脉闭塞,左室扩大合并心室壁瘤患者,HV3R,HV4R出现Q波,HV5R-HV7R正常。下壁梗塞组心电图正常5例(18%),Q波主要分布在HV5R-HV7R。下壁合并右室梗塞组全部病例HV6R,HV7R均含  相似文献   

12.
我院心内科对32例AMI病人应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并与常规极化液治疗38例进行对照,旨在探讨门冬氨酸钾镁在AMI溶栓治疗中的作用及其原理。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选择冠心病监护病房(CCU)确诊为AMI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男20例,女12例,年龄45~76岁(平均56.4±7.3岁),梗塞部位:前壁15例,下壁12例,其他部位5例,入院平均时间5.8小时。对照组:男25例,女13例,年龄40~75岁(平均55.6±7.2岁),其中前壁18例,下壁14例,其他…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们对130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行心电图检查时测量其PtfV1,旨在探讨PtfV1与AMI预后的关系。临床资料:本组男78例,女52例;年龄42~78岁,平均55.2岁。梗塞部位为下壁42例,下后壁8例,广泛前壁53例,前间壁27例。...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塞后心痛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4例存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后,23例(42.6%)有梗塞后早期心绞痛(PIA)。经多项危险因素的多元归分析,发现年龄,性别、梗塞前心痛史、梗塞部位、心功能、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肌酸磷酸激酶峰值和左室射血分类等与PIA无关,唯有二维超声心动图的室壁运动分数指数(WMSI)与梗塞后心绞痛有关(P=0.0001)。说明室壁运动异常的范围大和严重与梗塞后心肌缺血有关。WMSI≥2(P=0.0001  相似文献   

15.
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5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急性心肌梗塞(AMI)的早期静脉溶栓疗法,是目前治疗AMI的重要方法之一。近年来,我院收治58例AMI患者,应用国产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AMI患者58例,男42例,女16例,年龄42~65岁.平均54岁。全部病例持续性胸痛超过半小时以上,经过休息和含化硝酸甘油症状不能缓解。相邻两个及以上导联ST段抬高大于 0.2mV,无宽大 Q波;发病少于 6小时;无溶栓和抗凝治疗禁忌症。梗塞部位:前间壁8例,前壁12例,广泛前壁11例,下壁16例,正后壁5例,下壁合并右室梗塞6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电图对准确预测前壁急性心肌梗死(AMI)时冠状动脉前降支(LAD)闭塞位置的作用。方法:对94例前壁AMI患者的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分析。结果:①前间隔AMI患者前降支闭塞位置大都发生在第1间隔支和第1对角支开口远端,且单支病变多见。②前壁和前壁伴高侧壁AMI患者前降支闭塞位置发生在第1间隔支与第1对角支开口近端的发生率分别为289%与263%和550%与475%。前壁伴高侧壁AMI患者若以大的对角支作为解剖分界进行分析,则800%其血管闭塞位置在大的对角支发出前,若以aVL导联ST段抬高>1mm,Ⅲ、aVF导联ST压低>1mm为标准,预测血管闭塞位置在第1对角支开口近端和大对角支开口近端的发生率分别为692%和923%。③前壁伴下壁AMI者前降支闭塞位置均发生在第1间隔支开口远端。结论:心电图对前壁AMI时前降支的闭塞位置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梗塞前心绞痛在急性心肌梗塞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梗塞前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塞的影响,本文对79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例按有无梗塞前心绞痛分为二组。两组间性别、年龄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梗塞前心绞痛组心肌酶峰值浓度低,左室射血分数及局部室壁运动较好,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有梗塞前心绞痛组室壁瘤及急性左心功能不全发生率显著低于无梗塞前心绞痛组(P<0.05),且有梗塞前心绞痛组内存在侧支循环者心肌酶峰值明显减低(P<0.05)。结果显示有梗塞前心绞痛者心肌坏死、损伤程度较轻,左心功能保存较好,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提示有心肌缺血预适应的参与,侧支循环有增强心肌保护作用的征象。  相似文献   

18.
刘传木 《山东医药》2000,40(20):29-30
1996年 1 1月~ 2 0 0 0年 7月 ,我院对 44例冠心病患者实施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和支架置入术 ,除 4例未置入支架外 ,其余 40例共置入支架 48枚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40例 ,女 4例 ;年龄 34~ 74岁 ,平均 55.4± 9.3岁。不稳定心绞痛 1 7例 ,心肌梗塞 2 7例 ,其中急性心肌梗塞恢复期 1 0例 (前壁梗塞5例 ,前间壁梗塞 1例 ,下壁梗塞 2例 ,前壁合并下壁梗塞 1例 ,前壁广泛合并高侧壁梗塞 1例 ) ,陈旧型心肌梗塞 1 7例 (前壁梗塞 7例 ,前间壁梗塞 4例 ,下壁梗塞 2例 ,前壁合并下壁梗塞 2例 ,下壁合并…  相似文献   

19.
我们对104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于出院前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AECG)检查,并于出院后进行了随访。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60例,女44例;年龄39~75岁。均符合1997年WHO制定的AMI诊断标准。梗塞位于前壁26例,前侧壁2...  相似文献   

20.
自1993年以来,我院对138例冠心病患者施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并配合密切观察与护理,取得了良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 138例患者中,男 96例,女42例;年龄42~73岁,平均57岁。其中不稳定性心绞痛(UAP)76例,稳定性心绞痛(SAP)5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12例(前壁6例,下壁及侧壁4例,后壁2例)。经PTCA手术治疗,疗效良好。 护理体会:除做好心理护理外,还应做好以下几点:①术前训练患者平卧位作猛烈咳嗽动作,以便术中必要时作咳嗽动作,促进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