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检测正常鼻黏膜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分布特点以及鼻息肉患者息肉组织中NO含量,探讨其在鼻粘膜炎症过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重氮化反应法(Greiss反应法)检测20例鼻息肉患者(A组)的息肉组织中和下鼻甲黏膜中NO的表达,并与12例健康人(B组)下鼻甲、钩突及嗅裂粘膜对照:A、B两组手术前静脉血中NO含量作比较。结果A组患者血清、息肉组织及下鼻甲黏膜中NO含量分别为(63.8±18.7)μmol/L、(105.6±23.5)μmol/L、(81.4±20.4)μmol/L;B组血清、下鼻甲、钩突及嗅裂黏膜中NO含量分别为(63.3±23.0)μmol/L、(54.5±18.1)μmol/L、(83.0±23.7)μmol/L、(62.3±24.4)μmol/L。两组血清中NO含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息肉组织中NO含量高于鼻黏膜以及正常鼻黏膜组织NO含量(P<0.05);鼻息肉患者下鼻甲黏膜中NO含量高于正常鼻黏膜(除钩突黏膜外)NO含量(P<0.05),正常鼻黏膜中NO含量分布有差别(P<0.05)。结论NO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物质,在鼻息肉发病机理中和导致鼻黏膜持续性炎症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根据解剖部位的不同,鼻黏膜慢性炎症可分为慢性鼻-鼻窦炎(CRS)和慢性鼻炎,所导致的鼻塞、流涕、鼻痒和喷嚏等症状临床常见.该病发病机制复杂,部分患者的药物和手术治疗效果不佳,是未来鼻科学研究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3.
一氧化氮合酶在鼻息肉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有3种亚型^[1],分别为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onic nitric oxide synthase,nNOS)、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NOS可能在鼻炎和鼻息肉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解NOS在鼻息肉组织中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4.
一氧化氮合酶 (nitricoxidesynthase,NOS)有 3种亚型[1] ,分别为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 (neuronicnitricoxidesynthase,nNOS)、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endothelialnitricoxidesynthase ,e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duciblenitricoxidesynthase,iNOS)。NOS可能在鼻炎和鼻息肉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解NOS在鼻息肉组织中分布情况 ,我们再次通过免疫组化方法 ,分别检测NOS的 3种同功酶在 38例鼻息肉组织和 17例鼻中隔偏曲患者鼻黏膜组织中的定位及表达情况。一、资料和方法1.临床资料 :鼻息肉组织以及鼻中隔偏曲患者鼻黏膜组织标本…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和正常鼻黏膜组织之间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初步鉴定出慢性鼻-鼻窦炎和鼻息肉的候选蛋白质标记物。方法应用固相pH4~7胶条行双向凝胶电泳,胶体考马斯亮蓝染色后,扫描2-DE胶,应用PDquest图像分析软件比较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和正常鼻黏膜组织2-DE图谱,得到三组之间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经MALDI-TOF-MS鉴定后获得这些差异表达蛋白质的肽质量指纹图谱,用Mascot软件查询NCBInr和SWISS-PROT数据库,得出被测蛋白质的鉴定结果。结果所获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分辨率高、重复性好。测得鼻息肉、慢性鼻-鼻窦炎及正常鼻黏膜组织的蛋白质平均斑点数分别为1020±40、1112±10和1008±25;平均匹配率分别为(93±2)%、(95±1)%和(90±3)%。三组之间共计有13个明显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初步筛选出角蛋白8和阿朴脂蛋白AI作为鼻息肉的候选标志物,以及PLUNC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自然杀伤细胞促进因子B、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为慢性鼻-鼻窦炎的候选标志物。结论用蛋白质组学技术能高通量筛选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和正常鼻黏膜间存在的差异表达蛋白质,这将为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分类、分型分期和预后判断标准寻找新的客观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金黄色葡萄球菌超抗原和慢性鼻黏膜炎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早在上世纪70年代,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以其毒素激活外周血细胞引起的外周血循环衰竭、脱水、发热及多器官衰竭的中毒性休克引起临床学家的重视。虽然上述病理改变与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凝血酶密切相关,但其含有的具有超抗原性质的细胞性抗原和毒素也是主要原因。近年研究证实,金黄色葡萄球菌超抗原(staphylococcal superantigens)对免疫活性细胞和促炎细胞(Pro-inflammatory cells)有明显的激活作用,因而提示其在慢性炎性疾病病理机制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鼻息肉的形成与多种因素相关。一氧化氮合酶 (nitricoxidesynthase ,NOS)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功能 ,参与许多疾病的病理过程。我们观察了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duciblenitricoxidesynthase,iNOS)在鼻息肉中的定位表达。一、材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 :实验组 36例鼻息肉病 ,年龄 17~ 6 5岁 ,平均 38岁 ;男 2 2例 ,女 14例。其中 12例有既往鼻息肉手术史 ,7例有变应性鼻炎病史。 15例对照组标本取自鼻中隔矫正术患者的下鼻甲粘膜 ,均无呼吸道变应性疾病。2 .标本收集 :实验组于手术中取…  相似文献   

8.
一氧化氮及其合酶在鼻息肉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及其合酶(NOS)在鼻息肉中的表达,以及NO在鼻息肉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方法研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在鼻息肉中的表达,同时用原位杂交方法研究iNOS mRNA的表达,并用硝酸还原酶法研究NO在鼻息肉中的产生情况。结果:鼻息肉组织中eNOS主要分布于上皮、腺体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其染色强度稍强于对照组。iNOS在上皮细胞呈现较强的阳性染色,在息肉组织内主要表达于散在的炎症细胞。结论:eNOS活性增高可能与鼻息肉发病中血管过度扩张、腺体病理性分泌增多等有关。iNOS生成的较高浓度的NO在鼻息肉的病理过程中可能起到促进炎症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在鼻息肉中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鼻息肉、鼻息肉病及对照鼻黏膜组织蛋白质双向凝胶电泳 (2 DE)图谱。方法 收集并- 80℃冻存鼻息肉、鼻息肉病及鼻黏膜组织样本各 3例 ,双向凝胶电泳分离样本总蛋白、银染凝胶显色 ,扫描图像 ,ImageMaster 2 DEElite4 .0 1软件分析。结果 鼻息肉、鼻息肉病和鼻黏膜组织同一样本三块凝胶平均蛋白质点数分别为 82 5± 78个 ,891± 6 7个和 936± 6 2个 ;平均匹配点数分别为 6 82± 96个 ,76 7± 83个和 82 1± 78个 ,其平均匹配百分率分别为 82 .7%、86 .1%和 87.7% ;位置重复性分析 ,IEF方向平均偏差为 1.13± 0 .16mm ,SDS PAGE方向平均偏差为 1.4 5± 0 .2 1mm。鼻息肉、鼻息病和鼻黏膜三种组织各 3例样品的平均蛋白质点数分别为 876± 95个 ,95 3± 84个和 10 16± 79个。三种组织的 2 DE平均凝胶图谱 :鼻息肉、鼻息肉病和鼻黏膜蛋白质点数分别为116 2个、12 74和 1336个 ,平均匹配点数为鼻息肉与鼻黏膜之间 75 7个 ;鼻息肉病与鼻黏膜之间为 82 5个 ;鼻息肉与鼻息肉病之间为 883个。结论 本实验建立了图像清晰、分辨率高和重复性好的鼻息肉、鼻息肉病及鼻黏膜组织的固相PH梯度 2 DE图谱 ,有助于进一步识别鉴定三者差异表达的蛋白质。  相似文献   

11.
蛋白质组学是后基因组时代的研究热点,研究对象是直接参与生命活动的蛋白质.本文就蛋白质组学的基本概念及意义、基本技术、发展趋势及其在鼻黏膜炎症性疾病研究中的现状及临床应用价值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2.
蛋白质组学是后基因组时代的研究热点,研究对象是直接参与生命活动的蛋白质。本文就蛋白质组学的基本概念及意义、基本技术、发展趋势及其在鼻黏膜炎症性疾病研究中的现状及临床应用价值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鼻呼出气一氧化氮(nNO)无创检测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诊断及分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设计,共纳入82例CRSwNP患者(病例组)和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根据组织病理中嗜酸粒细胞浸润程度将病例组分为嗜酸粒细胞性CRSwNP(Eos CRSwNP)组和非嗜酸粒细胞性CRSwN...  相似文献   

14.
目的: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在呼吸道中发挥重要的宿主防御作用。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SP-A在变应性鼻炎鼻黏膜和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SP—A在上呼吸道炎症反应性疾病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分别检测11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鼻黏膜组织(变应性鼻炎组)、15例鼻息肉患者的息肉组织(鼻息肉组)和7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的中鼻甲组织(对照组)中SP-A的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果显示变应性鼻炎组及鼻息肉组中SP—A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变应性鼻炎组及鼻息肉组黏膜下嗜酸粒细胞的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变应性鼻炎组及鼻息肉组中SP-A的表达与黏膜下嗜酸粒细胞的数量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81,0.55);免疫荧光法结果显示SP—A在变应性鼻炎组及鼻息肉组黏膜上皮细胞内的绿色荧光强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SP-A可能参与了变应性鼻炎与鼻息肉的炎症反应过程。SP—A在上呼吸道炎症性疾病中的表达,为今后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提供理论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发病及应用抗过敏药物治疗过程的不同阶段,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血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水平和鼻黏膜一氧化氮合酶(Nitric-Oxide Synthase,NOS)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选用健康SD大鼠50只,将其随机分为5组:正常指标组、实验1组、实验2组、实验3组、治疗组。在不同阶段分别取血和鼻黏膜;检测血浆中NO含量及鼻黏膜匀浆液NOS含量。结果实验1组和实验3组动物的血浆NO及鼻黏膜匀浆上清液NOS含量均显著升高,实验2组的NO及NOS含量均无显著变化;治疗组NO含量降至正常指标组水平,NOS亦有部分下降。血浆NO与鼻黏膜NOS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770,P=0.013)。结论血浆NO及鼻黏膜NOS水平在AR造模的不同阶段有明显的波动性变化,常规抗过敏药物能有效抑制患病机体NO的产生。血NO含量的变化能较好地反应鼻黏膜NOS活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细胞黏附分子(CAM)及一氧化氮合酶(NOS)进行原位观察,探讨它们在变应性鼻炎(AR)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链霉卵白素-生物素复合体(SABC)法,对AR患者及对照组手术切除的下鼻甲黏膜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CAM-1(VCAM-1)和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以及神经型NOS(nNOS)、诱导型NOS(iNOS)和内皮细胞型NOS(eNOS)进行原位检测。结果:AR下鼻甲黏膜内3种CAM表达的阳性细胞数ICAM-1为[(14.4±2.2)个/HP(×400),以下同],LFA-1为(17.2±3.3)个/HP,VCAM-1为(11.5±2.7)个/HP;对照组下鼻甲黏膜内3种CAM表达的阳性细胞数ICAM-1为(8.7±1.8)个/HP,LFA-1为(10.3±2.1)个/HP,VCAM-1为(6.9±1.8)个/HP。t值分别是11.57,10.02和8.07(均P<0.01)。AR及对照组下鼻甲黏膜内nNOS表达的阳性细胞数分别为(9.4±1.7)个/HP和(4.7±1.3)个/HP,t值为12.62,(P<0.01);iNOS表达的阳性细胞数分别为(27.5±3.2)个/HP和(4.3±1.7)个/HP,t值为36.03(P<0.01)。eNOS表达的阳性细胞数分别为(6.5±2.1)个/HP,(6.2±1.9)个/HP,t值为0.62(P>0.05)。结论:CAM在黏膜上皮、腺上皮、血管内皮以及黏膜下的各种炎性细胞等的表达,说明CAM参与AR的发生、发展。nNOS和iNOS在AR的发病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离子通道信号转导通路的异常可引起细胞病理改变。鼻黏膜水肿是由于上皮细胞钠、氯离子及水通道功能异常共同导致的。钠离子通道开放概率增加,囊性纤维跨膜转运调节因子蛋白的细胞局部分布异常,钙激活氯通道参与的气道黏液高分泌,水通道蛋白的组织分布异常,及以上所述通道蛋白的细胞迁移作用,共同导致了鼻黏膜持续水肿,促进了鼻息肉形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慢性鼻-鼻窦炎不伴鼻息肉(cRssNP)黏膜组织重塑的特点。方法:收集30例CRSsNP患者和10例对照组的钩突黏膜组织,分别进行苏木精一伊红染色、Masson三色胶原染色、阿辛蓝-过典酸-希夫染色及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观察黏膜上皮损伤、杯状细胞化生、基膜增厚、细胞外基质胶原沉积、腺体增生及胶原组成等情况。结果:①CRSsNP组上皮细胞损伤1级、2级和3级均比对照组明显增多(P〈0.01或P〈0.05),而损伤0级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②黏膜下固有层黏液腺增生明显,分泌旺盛,上皮层杯状细胞计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1)。③黏膜细胞外基质胶原沉积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基膜明显增厚(P〈0.01)。④胶原沉积以Ⅰ型胶原为主,Ⅲ型、Ⅳ型胶原较少。结论:CRSsNP存在明显的鼻黏膜组织重塑,表现为上皮细胞损伤,细胞外基质胶原沉积、基膜增厚、杯状细胞和黏液腺增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人类鼻黏膜上皮细胞应答炎性刺激因子白细胞介素 1 β(interleukin 1 β ,IL 1 β)和肿瘤坏死因子 (tumornecrosisfactor α ,TNF α) ,合成诱发型一氧化氮合酶 (induciblenitricoxidesynthase ,iNOS)的能力及其机制 ,以及类固醇药物对上皮细胞的影响。方法 将人类鼻黏膜上皮细胞(包括鼻息肉上皮细胞 ,下鼻甲上皮细胞 )进行无血清原代细胞培养 ,分别加入各种不同浓度的炎性刺激因子 (IL 1 β和TNF α)以及地塞米松 ,采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不同条件下iNOSmRNA的水平。结果 ①不论用IL 1 β或是TNF α刺激 ,iNOSmRNA水平均随浓度的增加 ,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尤以鼻息肉上皮细胞明显。但当浓度到一定水平后 ,iNOSmRNA水平不再继续升高 ;②用IL 1 β +TNF α共同刺激 ,iNOSmRNA水平要高于单纯用其中的一种 (P <0 .0 1 ) ,同样鼻息肉上皮细胞iNOSmRNA水平要高于下鼻甲上皮细胞 ;③加入地塞米松后 ,被炎性因子诱发的iNOSmRNA升高的水平下降。当地塞米松浓度为 4 0ng/ml以上时 ,iNOSmRNA水平不再继续下降。 结论 ①IL 1 β和TNF α上调人类鼻黏膜上皮细胞合成的iNOSmRNA水平 ,鼻息肉上皮细胞更为活跃。它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核因子 κB途径 ;②地塞米松降低这种上调作用 ,它的机制可能是通过阻断核  相似文献   

20.
离子通道信号转导通路的异常可引起细胞病理改变。鼻黏膜水肿是由于上皮细胞钠、氯离子及水通道功能异常共同导致的。钠离子通道开放概率增加,囊性纤维跨膜转运调节因子蛋白的细胞局部分布异常,钙激活氯通道参与的气道黏液高分泌,水通道蛋白的组织分布异常,及以上所述通道蛋白的细胞迁移作用,共同导致了鼻黏膜持续水肿,促进了鼻息肉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