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佝偻病患儿骨代谢生化标志物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佝偻病患儿骨钙素(OC)、骨碱性磷酸酶(BALP)、脱氧吡啶啉(DPD)、25-羟维生素D3(25—OHD)的检测,探讨佝偻病患儿的骨代谢情况。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了91例佝偻病患儿和29例对照组小儿的血清OC,BALP,DPD,25-OHD水平,依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组分析。结果佝偻病组OC,BALP,DP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情严重组OC,BALP,DPD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P〈0.001);佝偻病组与对照组之间25-OHD水平差异无显著性。佝偻病组和对照组各指标的相关性:BALP与25-OHD呈负相关(P〈0,01);DPD与25-OHD呈负相关(P〈0、01);BALP与OC呈正相关(P〈0.001);BALP与DPD呈正相关(P〈0,001);OC与DPD呈正相关(P〈0.001)。结论佝偻病患儿BALP和OC升高提示成骨细胞功能活跃,DPD升高提示骨吸收增加,这三个指标均与佝偻病的病情严重程度呈正比。  相似文献   

2.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密度降低、骨组织微结构发生改变致骨骼脆性和骨折危险性增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骨量减少包括骨矿物质和骨基质等比例减少,是骨代谢改变的一种结果。在骨质疏松症的形成和发展中,必然伴随着骨代谢生化标志物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可以反映骨吸收与骨形成的平衡状况,而且在骨质疏松症早期诊断、临床疗效评价和指导临床用药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碱性磷酸酶(BALP)在佝偻病患儿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学方法对来我院就诊的202例临床初筛发现夜惊、多汗等症状的0~3岁患儿的标本进行血清BALP、钙、磷的测定,同时进行外型特征等资料分析。结果:患儿BALP异常率92.1%,钙的异常率为28.3%,磷的异常率31.8%,碱性磷酸酶(ALP)异常率59.2%。X线及肋骨拍片检出阳性率占18.8%。结论:血清BALP的测定对佝偻病早期诊断特异性强,方法简单,有利于佝偻病的早期诊断、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提高了佝偻病的诊断质量,大大减少了漏诊和误诊的发生,可作为诊断和治疗小儿佝偻病的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4.
各种恶性肿瘤骨转移的发生率高,对骨转移癌尚无特异性的实验室诊断指标。近年来国外不少学者试图应用诊断骨代谢性疾病的生化代谢标志物作为诊断骨转移癌的新途径,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肿瘤骨转移可分为成骨性、溶骨性、混合性转移三种。能反映成骨性改变的生化代谢标志物有: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AK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one-specific Alkaline phosphatas,BAKP)。反映溶骨性改变的有:吡啶酚(Pyridinoline,PYD)、脱氧吡啶酚(Deo…  相似文献   

5.
佝偻病患儿骨碱性磷酸酶的检测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志诚  刘海萍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2):3956-3957
目的探讨骨碱性磷酸酶在佝偻病患儿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学方法对来我院就诊的1941例临床初筛发现夜惊、多汗等症状的0岁~3岁患儿的标本进行检测。分别以BALP≥250U/L和BALP≥300为诊断界限值,与简易诊断进行比较。结果符合率由25.38%上升至84.07%,漏诊率和误诊率则分别降至16.28%和6.50%。结论提高了诊断质量,大大减少了漏诊和误诊的发生,有利于佝偻病的早期发现、早期防治,可作为诊断和治疗小儿佝偻病的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患者血清中骨代谢生化标志物的变化。方法将145例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患者按年龄分为3组,51~60岁40例(观察A组);61~70岁50例(观察B组);71~80岁55例(观察C组)。30~45岁健康体检女性35例为对照组。检测血清中骨代谢生化标志物血清骨钙素(BGP),Ⅰ型前胶原C端肽(PICP),PICPβ特殊序列(β-CTX)。结果观察3组中血清骨钙素、PICP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观察3组中PICP、β-CTX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老年女性血清BGP、PICP、β-CTX的联合监测可预示骨质疏松发生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病期类风湿关节炙(RA)患者血清骨代谢指标的变化及其与相关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37例活动期RA患者、39例缓解期RA患者及35例健康人血清I型胶原氨基末端肽(NTX一1)、骨碱性磷酸酶(B-ALP),同时测定血沉(ESR)及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的浓度.结果 NTX-1水平在健康对照组、RA缓解组、RA活动组依次升高,且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RA活动组比较.健康对照组、RA缓解组的ESR、CRP水平显著降低(P<0.05),B-ALP显著增加(P<0.05),而这两组间的B-ALP,ESR,CRP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RA活动组NTX-l与CRP水平呈正相关(r=0.375,P<0.05).结论 RA患者骨代谢畀常,NTX-1是判断不同病期RA患者骨吸收的敏感指标,与 B-ALP一起.可作为判断RA活动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加强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的检测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又称骨代谢标志物、骨转换标志物、骨重建骨生化标志物,简称骨标志物,近20年来发展迅速,许多新一代更特异和敏感的骨转换生化标志物临床应用日趋广泛.  相似文献   

9.
骨质疏松骨代谢标志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光  张燕 《广州医药》2006,37(1):8-10
骨质疏松症(OP)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而易发生骨折的代谢性疾病.OP发生与骨转换状态失衡有关,OP可分为高转换型和低转换型,临床上据此将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分为Ⅰ型和Ⅱ型[1].骨转换包括骨吸收和骨形成两个方面,骨代谢标志物是一种反映骨形成、吸收情况并存在于血、尿中的物质.相对于传统的研究骨代谢状况的方法包括组织学、影像学方法来说,骨代谢生化标志物的检测除了简便、快速、无创外,更可以反映骨代谢测定瞬间及动态的情况,从而在流行病学调查,长期跟踪监测以及预防性诊断方面具有优势.近年来,已寻找到一些更新、更灵敏特异的生化标志物,来反映骨转换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糖尿病骨质疏松血成纤维生长因子-23(FGF-23)、骨钙素(OCN)、I型胶原C-末端肽(CTX)的代谢水平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STZ组和US组三组,分别检测血清、尿液和骨中骨代谢的生物标志物的不同变化。结果 熊果酸衍生物(ursolic acid derivatives,UAD)可明显提高糖尿病小鼠骨钙含量、骨密度,促进FGF-23和OCN表达升高,降低PTH和CTX表达。结论 熊果酸衍生物通过促进新骨形成、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功能来改善STZ诱导的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糖尿病患者骨代谢三项生化指标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 187例糖尿病住院病人 ,根据性别分为两组 ,各组又根据糖尿病类型及年龄分为≤ 5 0岁和 >5 0岁组 ,测定血清中骨钙素 (BGP) ,降钙素 (CT) ,甲状旁腺激素 (PTH)。以同年龄 ,同性别体检正常职工 6 0名为正常对照。结果 : 型糖尿病≤ 5 0岁组 ,无论性别 ,血 BGP、 CT、均低于正常对照和 型糖尿病组 ,PTH高于正常对照组。 型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 型糖尿病组骨代谢血三项生化指标有改变 ,尤其是≤ 5 0岁组 ,主要与胰岛素缺乏有关  相似文献   

12.
余国庆  窦念涛 《安徽医学》2013,34(12):1890-1892
近年来,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增加[1],糖尿病骨质疏松的患病率也明显增高[2],并成为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都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骨质疏松易被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忽视,待发生骨折、关节痛、关节畸形时已到了治疗的困难时期.而确诊需进行骨密度测定,且难以做到早期诊断.早诊断、早预防、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能使某些部位骨密度增加1%-2%[3].本文分析糖尿病患者产生骨质疏松机制,对糖尿病患者骨代谢指标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的早发现、早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佝偻病患儿全血骨碱性磷酸酶测定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州医学院学报》2001,21(2):206-207
  相似文献   

14.
采用干化学免疫法测定40例佝偻病患儿血骨碱性磷酸酶(BALP),并以同龄体检健康者42人为对照,并测定血清钙、磷离子浓度和ALP活性,病例组测定骨矿物质密度。结果BALP诊断小儿佝偻病的灵敏度87.50%,特异度80.95%,诊断符合率84.15%。ALP特异度61.90%,钙磷乘积灵敏度35%,骨矿物质密度灵敏度62.50%,均与BALP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或P<0.005)。提示BALP优于ALP等其它项目,为小儿佝偻病辅助诊断的可靠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正常成熟骨骼代谢主要是以骨重建的形式,即骨吸收和骨形成周而复始地循环进行,而该过程中的骨吸收和骨形成分别由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介导.骨转换加速是骨代谢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细胞活动耦联的中断伴随骨转换加速过程.大量研究表明,血清或尿液中的生化标志物与骨丢失率和骨折风险相关,这对于高风险患者的确定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特别关注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在药物功效的临床试验和骨量测量的补充这两方面的应用.有针对性地运用生化标志物可以进一步明确诊断及骨质疏松症治疗,疗效的临床监测.虽然生化标志物有各种各样的变异性,但已其无创性、易重复性和及时性的优点而被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骨密度检测结果为金标准,探讨骨代谢标志物检测在老年骨质疏松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骨密度(BMD)采用美国Metriscan骨密度测定仪测量,骨钙素(BGP)、骨碱性磷酸酶(BALP)、甲状旁腺素(PTH)、降钙素(CT)测定采用化学发光法,总碱性磷酸酶(TALP)、钙、磷、镁采用生化法。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对疾病组和对照组进行上述指标水平的检测,并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论系统研究其在代谢性骨病尤其是骨质疏松诊断和治疗中的实用价值,并采用国际公认的ROC曲线对该类骨代谢生化指标进行诊断性能评价。  相似文献   

17.
骨代谢生化指标与骨质疏松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段定红  黄敏丽 《上海医学》1999,22(12):765-767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理主要是雌激素水平低下导致骨在新陈代谢过程中,旧骨吸收与新骨形成失衡,骨量减少。迄今,尚未能直接测定骨的吸收与形成指标。然而,已有文献报道[1],可通过测定骨代谢过程中的一些分解产物来反映骨转换率。亦即,通过测定血尿中的生化指标来反映骨量丢失的情况。本文简要回顾骨质疏松症的病理学,综述一系列骨代谢生化指标测定方法的基本原理,以揭示骨代谢生化指标在骨质疏松症的诊断、预防及治疗中的重要性。一、骨转换和骨质疏松症的形成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降低及骨组织微细结构破坏为特征的疾病。…  相似文献   

18.
徐亮 《苏州医学》2002,25(3):133-133
佝偻病的辅助检查方法很多。国际公认的25(OH)D3是反映体内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可靠指标,一度用它来作为佝偻病早期判断的参考。传统的X线检查等对早期的轻微变化病例不易识别。碱性磷酸酶(ALP)易受体内多种器官所产生的ALP同工酶及夹杂疾病的影响,故传统方法对亚临床型佝偻病的诊断皆具有局限性。血骨碱性磷酸酶(BALP)由成骨细胞合成,是反映骨生成速率的最敏感指标,对骨钙化障碍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对BALP的检测已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9.
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骨质疏松症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因此如何对其进行认及监测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骨质疏松形成与骨合成与骨吸收协调功能的失调有关,无论是合成功能的减弱还是吸收功能的增强均可导致骨质疏松。经多年研究,骨钙蛋白(bone r-carboxyglutamic acid containing protein,BGP)被公认为骨合成的特异性标志物,而既往常用的骨吸收生化标志物羟脯氨酸,羟基赖氨酸糖苷、尿钙,由于它们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它们作为骨吸收指标的应用价值下降。近年来,随着代谢性骨病的研究进展,尿吡啶啉、脱氧吡啶啉的测定正日益引起重视并被认为是骨吸收的特异性生化标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骨代谢标志物与老老年(>80岁)骨质疏松患者,以及骨质疏松伴有骨折患者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骨密度(BMD),并根据有无骨质疏松和骨折将129例老老年分为无骨质疏松(N-OP)组,骨质疏松无骨折(OP)组和骨质疏松伴骨折(OP-F)组。分别测定各组受试者BMD和骨代谢标志物骨钙素(N-MID),骨碱性磷酸酶(BAP),Ⅰ型前胶原氯基末端前肽(PINP),和Ⅰ型胶原C端肽(CTX)水平。结果:血清BAP、N-MID、PINP和CTX水平:N-OP组低于OP组,OP组低于OP-F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血清骨代谢标志物水平与骨质疏松及骨折存在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