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卓琳  田伟  莫茵 《放射学实践》2006,21(10):1082-1082
病例资料 患,女,50岁,进行性双下肢麻木、无力4年余,加重十余天,查体双下肢肌力Ⅲ级,远端较近端差,肌张力低,腱反射减弱,膝以下痛觉减退,肛周痛觉减退。  相似文献   

2.
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二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单独起源于椎管内硬膜外的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angioma,CA)十分少见,到目前为止,文献报道不足60例图1~4 例1。T1WI(图1)示T5~6椎管内脊髓后方硬膜外梭形肿块与脊髓信号相等,脊髓明显受压前移、变细,基底靠后。T2WI(图2)示病灶呈均匀高信号与脑脊液信号相似。注射钆喷替酸葡甲胺(GdDAPA)后(图3)病灶显著均匀强化。镜检(图4):肿瘤主要由扩张而大小不等的血管间隙构成,壁薄,由单层内皮细胞构成(HE20×10) 图5,6 例2。图5为T1WI、图6为T2WI。…  相似文献   

3.
<正>患者男,59岁。双下肢无力进行性加重2年余。患者于2年前出现双下肢活动不利,平衡能力差,自觉症状逐渐加重,大小便控制能力差,曾有失禁表现,查体:无肌肉萎缩,双下肢肌张力稍高。双下肢肌力减退,为Ⅳ级左右,双上肢肌力正常,双侧Babinski's征阳性。MRI检查示:胸6~8椎体水平椎管内硬膜外可见梭形长T_1长T_2信号影,边界清  相似文献   

4.
患者 女,33岁。腰痛6个月,加重伴双下肢放射痛、麻木不适1月余入院。体检:脊柱无畸形,棘突无压痛,双下肢直腿抬高试验均75°,肌力Ⅴ级,生理反射活跃,病理反射未引出。实验室检查无特殊。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病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其MRI影像学特征。结果 9例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病例病灶均位于胸段椎管,其中3例位于上胸段,6例位于下胸段,病灶均沿脊柱长轴生长;T1WI呈高低混杂信号,T2WI呈明显高信号,与脑脊液信号相仿。矢状位显示病灶呈梭形或卵圆形附于椎管侧后壁,相应硬膜外间隙增宽,在病灶两端形成T1WI及T2WI均为高信号的脂肪帽,呈"笔套样"改变,增强后病灶显著均匀强化,强化后的瘤体与高信号的脂肪帽分界不清,共同形成"双尾样"改变。冠状位及轴位显示病灶沿相邻椎间孔"伪足样"向外生长,相应椎间孔轻度增宽,骨质轻度压迫吸收。结论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多平面全方位观察有助于术前准确定位及诊断。  相似文献   

6.
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表现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探讨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R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经病理证实的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中,2例位于胸椎,1例位于颈胸椎。3例均沿脊椎纵轴生长,呈梭形或长条形;2例肿块“钳”状包绕,推挤相应水平的脊髓;3例均表现为T2WI高信号,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扫描呈均匀一致的明显强化;2例肿瘤侵犯,压迫相邻的椎间孔并使椎间孔扩大,且经椎间孔突出旁间隙,呈“哑铃状”外观。2例合并椎体血管瘤。结论 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是非常少见的椎管硬膜外肿瘤,MRI是诊断此病的最佳方法,并具有相对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发生在椎管内硬膜外的海绵状血管瘤MRI影像学特征,提高对该类病变的认识。方法:搜集2001年~2007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发生在椎管内硬膜外的海绵状血管瘤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在椎管内硬膜外的海绵状血管瘤5例,T1WI呈均匀或不均匀低信号,T2WI呈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瘤体明显均匀强化,2例病变轴位显示病灶跨过左侧椎间孔向椎管外"钳状"生长。其中1例相应椎体合并小血管瘤。结论: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为少见肿瘤,MRI对椎管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定位及定性有着无可替代的优势,是目前最为可靠的术前检查手段,能充分显示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但最后确立诊断,仍须结合临床及完整的病理资料分析。  相似文献   

8.
椎体并椎管内硬膜外血管瘤经椎间孔向胸腔内突入者较少见,最近我院见到1例,现报告如下。 患者女,63岁。因进行性双下肢无力、麻木并胸腹部皮肤病觉减退半年而入院。体检,胸背部轻度叩击病,胸5以下浅感觉减退。肌力检查,髂腰肌双侧Ⅳ度,股四头肌双侧Ⅳ度, 绳肌左Ⅲ度, 右Ⅳ度,双侧膝腱反射(卅),踝反射左(卅)、右(艹)。双侧Bzbinski征阳性,Chadock征阳性。 常规X线椎管造影示、胸5水平不全梗阻,梗阻段呈梳状表现,脊髓向右推压偏移,局部硬膜囊受压、变窄。MRI矢状T1Wi(TR500ms、T…  相似文献   

9.
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并与硬膜外其他病变进行鉴别。结果5例中,4例位于胸段,1例位于胸腰段,均沿脊椎纵轴生长,呈梭形或长椭圆形;病变平面脊髓明显受压,3例肿块呈"钳"状包绕脊髓;5例均表现为T2WI高信号,T1WI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均匀一致明显强化;2例肿瘤沿相邻的椎间孔呈"哑铃"状生长,并使椎间孔扩大。结论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但需与硬膜外其他病变相鉴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椎管内海绵状血管瘤的MRI定性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9例均行MRT1WI和T2WI,7例行增强扫描。结果:9例椎管内海绵状血管瘤中,7例位于胸椎椎管,2例位于颈胸椎椎管;9例肿瘤均沿脊椎纵轴、呈梭形或长条形生长,主要位于椎管内硬膜外腔;横轴面图像上肿块呈钳状包绕、推压邻近脊髓,2例肿瘤侵犯、压迫相邻的椎间孔并使其扩大,且经椎间孔突入椎旁间隙呈哑铃状。9例肿瘤中7例信号均匀,于T1WI上呈低信号,于T2WI上呈高信号,增强扫描示病灶呈较均匀一致的明显强化;2例肿瘤合并出血,T1WI和T2WI上均呈不均匀混杂信号。9例中2例合并椎体血管瘤。结论:椎管内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11.
蝶窦内海绵状血管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男 ,46岁。反复头痛 10余年 ,近 6个月来双眼视力模糊 ,外院CT和MR诊断为鞍内垂体瘤。入院检查 ,双眼视力差 ,实验室检查正常。依据外院CT和MR诊断行开颅手术 ,术中见肿块位于视交叉下方 ,呈鲜红色 ,表面光滑 ,肿物向下延伸。穿刺肿物抽出鲜红血液 ,考虑血管性病变可能性大 ,未做肿物切除。术后 5天再次行MRI检查发现鞍内及鞍上池短T1短T2 信号影 ,大小约 1.5cm× 1.3cm ,内部见多发小流空信号影 ,增强扫描肿块实质部分有强化 (图 1、2 )。诊断为鞍区海绵状血管瘤 ,与术前原MRI比较肿物有明显缩小。讨论 鞍区海…  相似文献   

12.
蔓状血管瘤为一种较少见的血管瘤 ,多发生在浅表组织 ,文献报道以颌面部及眼眶者相对较多 ,其它浅表部位如腹股沟、外阴、睾丸、鼻、小腿、前臂等以及深部组织如胆囊、大脑等也有报道 ,而发生在椎管内者罕见。1 病历简介患者 ,男 ,40岁。 4年前无明显诱因感背部间歇性疼痛 ,2 0天后 ,症状加重 ,活动受限入院。查体 :脐以下感觉减低 ,右侧为重 ,大腿重于足部。经激素神经营养治疗好转出院 (当时我院无MRI设备 ) ,诊断为急性脊髓炎伴截瘫。 4年后出现胸部及胸以下平面麻木 ,背部酸痛不适 ,双下肢乏力 ,活动不能。查体 :双下肢肌力Ⅳ级 ,肌…  相似文献   

13.
脑室内海绵状血管瘤一例马千红,刘海患者男45岁。持续性头昏头痛伴阵发性刺痛二月余.图1.2头颅平扫及增强,左侧脑室前角稍高密度灶,内有钙化;病灶呈不均匀强化,相邻脑实质内有两条异常血管。手术:左侧脑室前角4.5cm×4cm×3.5cm菜花状肿块。病理...  相似文献   

14.
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CT表现(附3例报告)中日友好医院放射科曾庆玉,曾幼鲁,岳中麟,孙进中枢神经系统中,海绵状血管瘤(CH)是少见病,而椎管内硬膜外原发的海绵状血管瘤(extraduralcavernoushemangiomaEDCH)更为罕见...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36岁.因“双下肢麻木,步态不稳,进行性加重5月”入院.查体:脊柱无畸形,双下肢小腿外侧皮肤针刺痛觉减退,左侧重于右侧,双侧膝反射、跟腱反射减弱,双重髂腰肌、股四头肌、胫前肌、拇指屈肌肌力约Ⅳ级,鞍区感觉正常,肛门反射存在,双侧病理征(-).实验室检查无特殊.  相似文献   

16.
<正>病人,男,51岁,已婚。2013年7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腰腿痛,疼痛范围在臀部及以下,双膝关节以上,呈刀割样剧痛,疼痛时患者无法忍受,不能行走,不能触碰,口服止痛药症状可暂时缓解。在外院住院2次,症状无明显缓解,行腰椎MR检查示:骶管囊肿,椎管内占位。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门诊以"椎管内占位"于2013年10月8日收住入院,自发病以来,患者意识清楚,无头痛、恶心、呕吐等症  相似文献   

17.
女 ,5 4岁 ,因头晕、头痛 1月余入院。查体无异常。头颅CT平扫见右颞枕区颅板下一梭形影 ,边缘较光滑 ,呈等高混杂密度 ,其内见斑块状高密度钙化影 ,CT值在 44~ 12 8HU之间 ,大小约 7.0cm× 5 .0cm× 4.3cm(图 1) ,骨窗见局部颅骨内板受压吸收 ,外板尚连续 (图 2 )。图 1 CT平扫示右颞枕区颅板下梭形肿物 ,其内伴斑块状钙化手术与病理 :术中见硬膜外有肿物 ,外观呈红褐色 ,切面呈海绵样结构 ,镜下见肿物由大小不等的扩张血窦组成 ,其间夹杂钙化成分及血液。病理诊断 :海绵状血管瘤。讨论 :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属颅内血管畸形的一种 ,临…  相似文献   

18.
患者 女 ,4 7岁。左面部麻木感 2月余。体检 :左侧面部浅感觉减退 ,颅神经检查未见异常 ,四肢肌力及肌张力正常。MRI表现 :左中颅窝底鞍旁见 5 .0cm× 5 .0cm× 4 .0cm大小类圆形等T1长T2 信号灶 ,信号均匀 ,境界清楚 ,邻近颞叶脑组织稍受压 ,灶周无水肿。增强扫描病变明显强化 ,但欠均匀 (图 1~ 3)。诊断为左中颅窝底鞍旁脑膜瘤。手术所见 :左侧颞部硬脑膜张力较高 ,左侧颅中窝硬膜外肿块呈灰白色 ,质硬 ,血供丰富 ,大小约 5 .0cm× 5 .0cm×5 .0cm ,与蝶骨嵴内 1/3及左中颅窝底有粘连 ,肿块与邻近血管、神经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椎管内脊髓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病理证实的8例椎管内脊髓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l资料,并与临床及病理学资料作对照分析。结果:8例海绵状血管瘤中的7例位于硬膜外,1例位于髓外硬膜下;2例位于颈胸段,2例位于胸段,2例位于胸腰段,2例位于腰骶段。肿块多呈不规则形,2例包绕硬脊膜生长,4例突入相邻的椎间孔生长,病灶典型的MRI表现为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T1WI增强扫描呈均匀强化。病理显示肿块为异常薄壁血管丛,腔呈圆形或不规则形,内含大量红细胞。结论:椎管内髓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征象具有一定特点,MRI有助于椎管内髓外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与术前定位。  相似文献   

20.
赵建娜 《人民军医》2012,(Z2):87-87
1病例报告患者女,46岁。于2009年12月24日因双下肢麻木1年加重半年来诊。主要症状及体征一年半前出现双侧脚趾麻木,逐渐向上发展至大腿中段,左侧严重,伴有腹部间断麻木。于半年前双下肢麻木伴双下肢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