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本文通过监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存在,及时预报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同时,了解椎动脉供血情况,为临床诊断眩晕患者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观察组86例,对照组63例,使用Acuson128xP/1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10MHz,检测两组被检者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椎动脉的形态,有无斑块、彩色血流以及频谱及各项血流参数,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显示为缺血性脑血管病人明显高于对照组。收缩期峰值流速及舒张期峰值流速低于对照组,椎动脉异常者19例,表现为椎动脉狭窄,频谱波峰圆钝,收缩期峰值流速降低。结论:超声可以明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存在。预报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同时认为椎动脉狭窄,流速降低是椎动脉供血不足的一个重要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本文通过监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存在 ,及时预报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同时 ,了解椎动脉供血情况 ,为临床诊断眩晕患者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观察组 86例 ,对照组 6 3例 ,使用Acuson 12 8xP/ 1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 10MHz ,检测两组被检者的颈总动脉 ,颈内动脉及椎动脉的形态 ,有无斑块、彩色血流以及频谱及各项血流参数。结果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显示为缺血性脑血管病人明显高于对照组 ,收缩期峰值流速及舒张期峰值流速低于对照组。椎动脉异常者 19例 ,表现为椎动脉狭窄 ,频谱波峰圆钝 ,收缩期峰值流速降低。结论 :超声可以明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存在 ,预报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同时认为椎动脉狭窄 ,流速降低是椎动脉供血不足的一个重要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脑血管病日益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现已成为中老年人的第三大致死病因。我们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18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以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住院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96例,常规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定血管后壁内膜中层厚度和斑块厚度,记录斑块数目,半定量估计斑块的严重程度。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病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的发病密切相关,也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琚双五  韩诚 《安徽医药》2008,12(10):941-942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彩超检测12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后壁IMT,观察斑块的有无及形成情况,同期检查100例非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病组IMT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斑块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最常见于颈动脉分叉处(P〈0.05),但左右两侧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硬化程度明显重于非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彩超技术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脑血管病患者244例(实验组).另外,选取同一时期健康体检者200例(对照组),对两组受检者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同时对比其检查结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左侧和右侧颈动脉的IMT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斑块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血管病颈动脉硬化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具有操作简便、创伤较小以及费用低廉等相关优势,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陈慧 《中国当代医药》2012,(28):105-106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预后以及风险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对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所收治的3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分析其检查结果。35例患者中有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10例,腔隙性脑梗死15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0例,且全部患者均做过脑部CT检查或MRI检查。结果3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部血管超声结果为内中膜增厚3例,低回声斑块9例,强回声斑块3例,混合回声斑块14例。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治疗的重要依据,由于其能够准确地提供颈动脉斑块以及内膜的详细情况.因此对该疾病的风险评估以及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梁萍  胡长林  冉海涛  张茂惠 《重庆医药》2009,38(16):2027-2028,2031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对212例患者(包括脑梗死患者和缺血性脑血管病高危人群)及6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双侧颈动脉超声探查,测量颈总动脉后壁的内膜中层厚度(IMT),了解有无斑块形成,进行斑块质地判断。结果病变组IMT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变组以软斑及溃疡斑为主,对照组以扁平斑、硬斑为主,高于对照组(P〈0.05)。斑块的好发部位以颈动脉窦部(BIF)处最为常见。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不稳定的软斑及溃疡斑为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分辨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1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非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高分辨磁共振血管造影技术进行检查,观察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颈动脉斑块形成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岁以上患者的颈动脉形成所占比例高于60岁以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所占比例高于非高血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高脂血症患者(120例)中72例患者有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非高脂血症患者(80例)中有31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高脂血症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所占比例高于非高脂血症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分辨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患者的年龄、合并的高血压和高血脂有关,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正常糖耐量患者血清瘦素(Lep)水平,以及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探讨其在糖尿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①抽取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正常糖耐量一级亲属30名和无糖尿病家族史的正常糖耐量者30名为研究对象。②检测体重、血压、血脂、空腹血糖(FPG)、血浆胰岛素(FINS)。③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瘦素水平。④结合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用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估胰岛素抵抗;用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评估基础胰岛素分泌;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空腹和30 min胰岛素血糖差值的比值(ΔI30/ΔG30)评价胰岛素早期分泌。⑤分析瘦素水平和胰岛素抵抗的关系。结果①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一级亲属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空腹胰岛素(INS)、HOMA-IR、Lep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低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以对数HOMA-IR为因变量,体重指数(BMI)、瘦素、TG、TC、HDL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TG和瘦素进入回归方程,当TG不变的情况下,对数HOMA-IR仍与瘦素显著正相关。③以对数HOMA-β为因变量同上做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仅瘦素进入回归方程,显示对数HOMA-β与瘦素呈负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的一级亲属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存在瘦素高表达,且瘦素水平与HOMA-IR呈正相关,而与HOMA-β呈负相关,提示瘦素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余亮  余传庆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9):1178-1179
目的 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检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87例、单纯2型糖尿病(T2DM)患者72例、健康对照组67例的同型半胱氨酸(Hcy)、空腹血糖以及各项血脂指标,并探讨其相互关系.结果 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组Hcy[(15.7±9.7)nmol/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1.9±7.2)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亦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13.5±6.1)n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cy可能参与了糖尿病及血管病变的发生与发展,高Hcy血症是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脂联素与瘦素的比值和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正常糖耐量者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收集300例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正常糖耐量者(男性143名、女性157名),分别在男性、女性中研究空腹胰岛素(FIRI)、空腹血糖(FPG)、脂联素、瘦素和胰岛素抵抗参数[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相关性,脂联素与瘦素的比值或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R)分别和BMI、WC、TG、HDL-C的相关性。同时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脂联素与瘦素的比值或HOMA-R与BMI、WC、TG、HDL-C的关系。结果研究对象FIRI、FPG、脂联素、瘦素和BMI、WC、TG、HDL-C的相关性分析观察到脂联素、瘦素较FIRI、FPG与胰岛素抵抗参数(BMI、WC、TG、HDL-C)有更好的相关性。不同性别中HOMA-R或脂联素与瘦素的比值和BMI、WC、TG、HDL-C的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到在男性HOMA-R和WC、HDL-C有明显的相关性,而脂联素与瘦素的比值与研究中所有胰岛素抵抗参数BMI、WC、TG、HDL-C都存在相关性;在女性,HOMA-R仅与BMI、WC有明显的相关性,而脂联素与瘦素的比值与BMI、WC、TG、HDL-C都有明显的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观察到在男性脂联素与瘦素的比值与BMI、WC、TG有明显的相关性,而HOMA-R仅与BMI有相关性,脂联素与瘦素的比值为因变量的模型解释了65%的拟和效果,HOMA-R为因变量的模型解释了37%的拟和效果;女性脂联素和瘦素的比值与WC、TG有明显的相关性,而HOMA-R与BMI、WC、TG、HDL-C都无相关性,脂联素与瘦素的比值为因变量的模型解释了61%的拟和效果,HOMA-R为因变量的模型解释了34%的拟和效果。结论在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正常糖耐量者,脂联素与瘦素的比值是较HOMA-R-C预测胰岛素抵抗的一个较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梁雄飞  林燕 《安徽医药》2018,22(4):621-623
目的 观察分析颈动脉超声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疾病(ICVD)患者颅内动脉狭窄性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 从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该院收治的CAD合并ICVD患者中,随机选取180例纳入此研究领域中,均经血管造影确诊,采用颈动脉超声(即彩色多普勒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对颈动脉、颅内动脉进行检查,并分为动脉狭窄组、动脉非狭窄组,分析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结果 颈动脉超声检查发现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多发斑块、不均质斑块、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厚、颈动脉狭窄比例较非狭窄组患者更高,多发斑块、不均质斑块、IMT增厚、颈动脉狭窄与CAD合并颅内动脉狭窄性病变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针对CAD合并ICVD患者实施颈动脉超声检查,可更加准确地筛选心脑血管高危人群,为疾病诊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卢丽萍  邓英  何小乔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1):100-101,10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2型糖尿病并发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及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早期改变的声像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根据病情及临床症状的不同把3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3组。3组患者均行颈动脉CDFI及颅内动脉TCD检查。使用CDFI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观察管腔是否有斑块、斑块性质、管腔是否狭窄闭塞、狭窄的程度及血流动力学变化。使用TCD检查颅内动脉血流参数并记录。结果:CDFI检出研究组二患者IMT增厚、粥样斑块的检出率明显高于研究组一患者,而研究组三患者的IMT增厚、粥样斑块的检出率明显高于研究组一和研究组二,其程度重于前两组。结论:CDFI和TCD联合检查发现糖尿病并发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早期会出现颅内动脉的流速、搏动指数、阻力指数的改变和颈动脉IMT增厚,这都是缺血性脑卒中危险性的早期指征,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Background: Histamine receptor activation and degranulation of mast cells are the mechanisms by which the ocular itching, hyperemia, chemosis, eyelid swelling, and tearing of seasonal allergic conjunctivitis are induced. Some of the topical solutions available as anti-allergy therapies are intended to interfere with these mechanisms, and the body of research regarding the capabilities of these therapeutic molecules continues to expand.

Objective: To review the currently available literature regarding one topical ophthalmic anti-allergy agent, olopatadine (Patanol), and its anti-histaminic and mast cell stabilizing actions, both in pre-clinical and clinical settings.

Design and methods: Relevant research of laboratory, animal model, and clinical trial studies performed using olopatadine was reviewed. MEDLINE literature searches were conducted and supplemented by additional reports which furthered relevant discussion or were necessary to verify the information resulting from original searches.

Results: Olopatadine demonstrates unique properties both pre-clinically and clinically which differentiate it from other therapeutic molecules in its class of dual action mast cell stabilizer/anti-histamine. Its non-perturbation of cell membranes, human conjunctival mast cell stabilization in vivo and in vitro, and superior efficacy as compared to other topical anti-allergic medications including mast cell stabilizers, anti-histamines, and dual action agents, all contribute to olopatadine's profile.

Conclusions: Peer-reviewed literature suggests that olopatadine is clinically superior to the other anti-allergic molecules because of its strong anti-histaminic qualities and its unique ocular mast cell stabilizing properties.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西格列他钠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促酰化蛋白(ASP)和瘦素(Leptin)水平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3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9例,治疗组服用西格列他钠16 mg,qd;对照组服用吡格列酮30 mg,qd。治疗12周,检测治疗前后ASP、 Leptin、游离脂肪酸(FFA)、空腹血糖(FPG)及胰岛素(Fins)、OGTT 2 h血糖(2H PG)及胰岛素(2Hins)、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 ①治疗后FPG 、Fins、2H PG、2Hins 、HbAlc、Leptin、FFA均显著下降(均P<0.05=,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②治疗后TG、TC、LDL、HDL、ASP变化不明显(P>0.05),但治疗前TG>1.7 mmol·L-1及ASP>75 mmol·L-1的患者,治疗后西格列他钠组TG及ASP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后西格列他钠组ASP变化与TG变化正相关(r=0.514 ,P<0.05=,而对照组相关性不明显(r=0.155,P>0.05);④无论治疗前后,ASP与Leptin之间似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两种药物均能有效改善糖代谢指标,西格列他钠组ASP变化与TG变化相关可能与PPARα激活有关,ASP与Leptin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首诊2型糖尿病并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52例首诊2型糖尿病(DM)并冠心病(CHD)患者进行分析,以探讨首诊2型DM并CHD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52例首诊2型DM并CHD为Ⅰ组。40例首诊2型DM无并CHD为Ⅱ组。两组进行年龄、平均动脉血压(MAP)、体重指数(BMI)统计,并检测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PG)、C肽(C-P)、胰岛素(Ins)、餐后2h血糖(2hPG),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AI)。各指标两组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BMI、MAP、TG、HDL、LDL、2hPG、HbAIC、IAI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年龄、FPG、TC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高血压、肥胖、高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增高、2hPG、HbA1C、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是首诊2型DM并CHD的危害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的75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糖尿病组)和68例不伴有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对照组)的体重指数、血压及血脂等指标,比较两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结果与未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组相比,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组存在有更明显的血压、血脂异常等心血管危险因素。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时多为多支病变,并发冠状动脉血管三支以上病变发生率高,且血管狭窄程度重,左主干受累程度比例高。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时,血脂异常明显,冠状动脉病变较未合并糖尿病冠状动脉病变更严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各时相的血胰岛素水平变化对瘦素的短时效应。方法 同步测定32例LADSA患者胰岛素治疗前后OGTT各时相的血胰岛素和瘦素水平,32例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等与之相匹配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1)LADA患者基础血胰岛素和基础血瘦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两者呈正相关(P<0.05)。(2)糖负荷后血胰岛素水平明显增高,但同时相的血瘦素水平无显著变化,两者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 (1)LADA患者内源性胰岛素分泌不足致白瘦素水平低于正常;(2)胰岛素对血瘦素水平无短时效应(≤3小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