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犬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局域心肌等容收缩期及射血期在长轴方向的收缩运动特点.方法 对24只急性心肌梗死犬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 )条件下扫查冠状动脉结扎前、结扎后4 h心尖二腔心、心尖四腔心及心尖五腔心切面,并应用组织速度曲线对梗死前后左心室各节段长轴方向的运动特点进行分析.取样容积分别置于左心室基底部、中部乳头肌水平及心尖部心内膜下,记录等容收缩期最大、最小峰值速度及对应时间,收缩期峰值速度(Vs)及时间,并计算等容收缩期加速度(Aivs)及收缩期加速度(As).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犬受累节段的Vs、As明显低于正常心肌相应节段(P<0.05或P<0.01);梗死节段的Aivs大于正常心肌相应节段,而相邻及相对节段的Aivs则减小(P<0.05).结论 QTVI能敏感、直观、定量评价左心室局域心肌收缩功能,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2.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左心室旋转收缩功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左心室旋转收缩功能的价值。
方法 获取15例DCM患者与17例正常人的标准左心室二尖瓣水平、心尖水平短轴切面TVI图像,应用QTVI技术离线分析室间隔、侧壁、前间隔、后壁处心肌组织速度曲线,应用公式计算收缩期左心室二尖瓣水平、心尖水平旋转和左心室扭转;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双平面Simpson方法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结果 与正常人相比,DCM患者收缩期左心室二尖瓣水平、心尖水平旋转和左心室扭转均显著降低。DCM患者收缩期左心室二尖瓣水平、心尖水平旋转和左心室扭转与LVEF均有较好的相关性。
结论 DCM患者的左心室旋转收缩功能显著受损,QTVI技术评价的左心室旋转收缩功能是准确反映左心室收缩功能的超声新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患者的左心室长轴收缩功能变化特征。方法 选取健康志愿者30例(Ⅰ组),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患者60例分为松弛性减低组(Ⅱ组)32例和假性正常化充盈组(Ⅲ组)28例,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模式,分别取心尖四腔心和二腔心切面,将取样容积先后置于二尖瓣环后间隔、侧壁、前壁和下壁处,记录4个位点二尖瓣环运动频谱,测量或计算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M)、心房收缩期峰值速度(AM)、EM/AM比值、收缩期峰值速度(SM)、收缩期位移(DS,即收缩波时间速度积分)及收缩前期时间(PCTM,即心电图QRS波起始与收缩波起始之间期),并对3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SM和DS在Ⅱ、Ⅲ组明显小于Ⅰ组(P〈0.01或P〈0.05),在各组间呈逐渐减小趋势,即Ⅰ组〉Ⅱ组〉Ⅲ组;而各组间PCT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长轴收缩功能减低发生率在Ⅱ、Ⅲ组分别是35.3%和67.2%(P〈0.01)。结论 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患者存在一定程度长轴收缩功能障碍,且其受损程度随着舒张功能障碍进展而加重,因而采用TDI评估左心室长轴收缩功能对全面评价患者心脏功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 (QTVI)评价肥厚型心肌病 (HCM)患者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方法 应用QTVI离线分析 3 1例HCM患者和 2 0例正常对照者左室长轴和短轴方向各心肌节段的速度曲线 ,测量收缩期峰值速度 (Vs) ,计算左室后壁和室间隔各心肌节段在长轴与短轴方向速度的比值。结果 HCM组肥厚与非肥厚心肌节段的平均Vs降低 ,与对照组相比 ,绝大部分心肌节段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 5) ,但HCM组肥厚与非肥厚心肌节段的平均Vs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正常人长轴与短轴方向速度的比值均 >1,而HCM患者其比值明显降低 ,大部分比值 <1。结论 HCM患者尽管左室射血分数正常 ,但左室长轴方向各心肌节段收缩功能受损 ,损害不仅发生在肥厚的左室壁 ,非肥厚的室壁同样受到损害 ;QTVI能定量评价HCM患者左室局部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5.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评价正常成人右心室局域心肌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健康成人的右心室局域心肌功能,并探讨正常增龄对其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测量76例健康成人的右室局域心肌长轴功能。于心尖四腔观上将取样点分别置于右室游离壁基底段、中段和心尖段心肌的中点,记录并测量在等容收缩期、收缩期、等容舒张期、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心肌运动的峰值速度(Vic,Vs,Vir,Ve,Va)、收缩期达峰时间(TQ-S)和Ve/Va值等;同时观察各测量指标随年龄增加的变化规律。结果右心室肌在长轴方向上呈现较强的收缩和舒张运动,峰值运动速度由心底至心尖方向逐渐递减(P〈0.05~0.01)。右室各节段心肌的Vic,Vs测值随年龄增加并无明显变化(r=-0.01~-0.04,P〉0.05);而TQ-S随年龄增加相应延长,与年龄显示较好的正相关(r=0.39~0.55,P〈0.05~0.01);Vir测值随正常增龄无明显变化(P〉0.05),而Ve随年龄增加而降低,并伴有Va的相应增加;这些变化在基底节段尤为明显。Ve/Va值则呈现随年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结论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可准确、客观地反映右心室局域心肌纤维的收缩和舒张特性。临床在评价右室心肌功能,尤其是舒张功能时,应充分考虑心肌老化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定量评价各期高血压病患者右心舒张功能的变化及其指导临床对高血压病进行用药筛选、疗效观察及估测预后.方法 高血压病患者45例,按照WHO标准分为三组:Ⅰ期高血压病组(Ⅰ组)、Ⅱ期高血压病组(Ⅱ组)、Ⅲ期高血压病组(Ⅲ组)各15例.正常对照组20例.用QTVI技术测量三尖瓣环的运动速度,判定不同分期的高血压病患者间右心舒张功能的损害程度.结果 ①频谱多普勒显示高血压病各组舒张功能均减低,但高血压病各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QTVI显示高血压病各组三尖瓣环的Ea/Aa<1;各组Ea较对照组均显著减低,且呈逐渐减低趋势;各组Aa均高于对照组,呈递增趋势,但高血压病各组间A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高血压病各组等容舒张时间均增加,呈递增趋势,且Ⅱ、Ⅲ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QTVI能够定量检测不同分期的高血压病患者右心功能的损害程度,其敏感性和准确性均高于常规超声. 相似文献
7.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对心梗病人左室心肌局域舒张功能的分析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20
目的探索冠心病人左室等容舒张期和快速充盈期局部心肌的舒张运动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60帧/秒以上的高帧频对18例心肌梗死病人(MI组)和20例正常人(对照组)的左室心肌进行QTVI检查。获取左室各节段心肌长轴方向的同步运动曲线,测量其等容舒张期、快速充盈期、心房收缩期局部心肌的运动速度V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超声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对原发性高血压病左心房收缩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 根据左室心肌质量指数将高血压病分为左室构型正常组及左室肥厚组,测量左房室瓣环心房收缩期组织运动速度(A’),衡量其与传统的评价左心房功能的参数如左房射血力、左房功能等的相关性。结果 伴随高血压病情的加重,A’、心房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A)、左房灌注分数(LAT)、左房射血分数(LAEF)、左房搏出量(LASV)、左房射血力、左房功能左室肥厚组与左室构型正常组及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A’与IAEF、LASV、左房射血力、左房功能高度正相关。结论 QTVI技术可定量估测左心房收缩功能,是无创性评价高血压病左心房收缩功能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9.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后不同时段左心室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对急性心肌梗死后不同时段的二尖瓣环运动进行检测,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评价再灌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初次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心梗后再灌注治疗28例,未再灌注治疗32例)和年龄匹配的健康人25例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分别测量、计算二尖瓣环的收缩期、舒张早期和舒张中晚期平均峰值运动速度(Vs,Ve,Va)。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和二尖瓣血流速度(E,A),LVEF采用Simpson’s原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于发病后第2周、4周、12周进行上述测量。比较分析再灌注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功能的短期影响。结果:再灌注组12周死亡率为0,未再通组12周死亡率为15.6%。Vs与LVEF呈显著正相关(r=0.76,P&;lt;0.01);Ve/Va与二尖瓣口血流速度E/A显著正相关(r=0.68,P&;lt;0.0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第2,4,12周Vs,Ve,Va,LVEF,FS,Ve/Va,E/A均低于对照组(P&;lt;0.05~0.01);再灌注组2,4,12周Vs,Ve,LVEF,FS,Ve/Va均显著优于未再灌注组(P&;lt;0.05~0.01);再灌注组4,12周Vs,Ve,LVEF,FS,Ve/Va与2周时比较有显著改善(P&;lt;0.05~0.01);未再灌注组12周Vs,Ve,LVEF,FS与2周时比较有显著改善(P均&;lt;0.05),而4周与2周时比较无显著差异(P&;gt;0.05)。结论:QTVU测量二尖瓣环峰值运动速度能很好地反映左心室整体收缩的和舒张功能,可用于评估再灌注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及时有效的再灌注治疗不仅能提高生存率,而且可明显改善左心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组织追踪成像(tissue tracking imaging,TTI)技术及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uantitative tissue velocity imaging,QTVI)技术定量分析风湿性二尖瓣病变(rheumaticmitralvalvedisease,RMVD)左心室局部功能的价值。方法:使用美国GE Vivid7型彩色超声诊断仪,应用TTI和QTVI技术对43例RMVD患者(RMVD组)、30名健康人(对照组)的左心室局部功能进行定量分析。结果:RMVD组左心室前壁、下壁、侧壁、后壁、前间隔、后间隔的收缩期峰值速度、舒张早期峰值速度、舒张末期峰值速度、收缩期纵轴方向心肌组织峰值位移较对照组减低(均为P〈0.05)。结论:RMVD患者左心室局部节段心肌功能有不同程度减低。QTVI及TTI技术能够反映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患者左心室局部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QTVI)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进行评价。方法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测定20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组)及2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异常组)左室壁各节段的快速充盈期、心房收缩期的心肌运动速度Ve、Va和Ve/Va比值。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并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高血压组其基底段左室前壁、后壁及下壁Ve低于正常组(P<0.01,P<0.05),基底段后间隔、后壁及下壁Va低于正常组(P<0.05),中间段后间隔、后壁Ve及Va均低于正常组(P<0.05),Ve/Va比值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QTVI可于同一时相对不同的节段心肌进行多点取样,获得局域性心肌运动速度曲线,为评价左室整体和局域性舒张功能提供了新手段。但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Ve/Va比值无法评判局域性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QTVI技术测定三尖瓣环的运动速度和幅度评价初次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右室功能。方法 研究对象分为急性下壁心梗组20例。急性前壁心梗组16例和对照组20例,用QTVI技术中的时间速度积分测定三尖瓣环右室收缩期,舒张早期与晚期运动幅度;应用QTVI技术中的组织速度成像测量右室收缩期,舒张早期与晚期的运动峰速度。结果 下壁心梗组和前壁心梗组右室游离壁三尖瓣环Vs,VE,VE/VA,SD与DE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下壁心梗组患者降低尤为显著。下壁心梗组和前壁心梗组LVEF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前壁心梗组LVEF减低更明显。结论 应用QTVI测量右室游离壁三尖瓣环运动速度和幅度可作为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右室舒缩功能的新指标。有助于指导治疗和随访观察。心肌梗死患者左、右室功能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QTVI)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非同步舒张运动的意义。方法获取60例心肌梗死患者及40例正常人的标准心尖部左室长轴、两腔和四腔观组织速度图像,离线分析左心室6个壁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共18个位点及左心室各壁二尖瓣环的组织速度曲线,测量心电图QRS波起始点至各位点心肌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a)的时限(TQ-E)。计算同一节段6个壁间TQ-E的最大差值(Inter-ΔTQ-E)、同一壁内3个节段间TQ-E的最大差值(Intra-ΔTQ-E)及左心室18个位点间TQ-E的最大差值(Max-ΔTQ-E)。计算左心室各壁二尖瓣环Ea与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a)比值的平均值(Ea/Aa′)。并利用常规超声心动图测定心肌梗死患者左室整体舒张末容积(EDV)、收缩末容积(ESV)、射血分数(LVEF)。结果与正常人相比,心肌梗死组EDV、ESV均明显升高,心肌梗死组EF明显降低,心肌梗死患者的Inter-ΔTQ-E、Intra-ΔTQ-E、Max-ΔTQ-E均明显延长,Ea/Aa′明显降低。心肌梗死患者中,Max-ΔTQ-E与Ea/Aa′均呈显著负相关;与EDV及ESV呈显著正相关;与EF呈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大鼠心肌梗死模型上,探讨急性心肌缺血、梗死及其演变过程中解剖M型超声(AME)、定量组织多普勒速度成像(QTVI)变化规律及特征,比较它们在检测局部心肌收缩功能变化中的相对价值。方法31只SD大鼠分成MI组(n=22)和对照组(n=9)。MI组大鼠在开胸手术下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随后复苏饲养4周。对照组动物仅行假手术。应用超声显像仪分别同步记录术前、术后即刻、2周及4周的AME、QTVI图像或曲线,以AME观察左室壁局部收缩期与舒张期厚度(WTs、WTd)及局部室壁增厚率(WTF)、QTVI观察局部心肌内膜下、外膜下及全层室壁组织速度(SPVendo、SPVepi、SPV)。结果与术前基线及对照组对应阶段比较:术后即刻WTd、WTs及WTF呈降低趋势,术后2周及4周WTd、WTs和WTF均呈显著性降低。术后即刻SPVepi及SPV呈降低趋势,而SPVendo则呈显著性降低;术后2周及4周SPVendo、SPVepi及SPV均呈显著性降低。与术前基线及对照组对应阶段比较:大面积MI组WTF在术后即刻即显著降低,而中小面积MI组WTF在术后2周或以上才显著降低;无论大或中小面积MI组,术后即刻SPV即显著降低。AME确定的与组织学确定的心肌梗死的范围无显著性差异(0.28±0.14和0.35±0.13,P>0.05),且两者具有高度相关性(r=0.73,SEE=0.14,P<0.01)。结论AME和QTVI均能对缺血或梗死心肌进行局部心功能定量分析;心肌缺血或梗死面积大小影响AME、但可不影响QTVI对局部心功能异常的早期检测;AME可较好地确定缺血或梗死心肌的受累范围,而QTVI通过检测从心内膜下至心外膜下层心肌的速度梯度变化可区别不同层次的心肌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显像在定量评价兔心肌梗死模型制备前、后左室收缩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0只新西兰白兔分为手术组(20例)及假手术组(10例),手术组结扎兔冠状动脉左室支造成心肌梗死模型,两组兔分别在术前、术后2周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室间隔及左室侧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的收缩期运动速度(Vs)及峰值位移(D)。结果 正常兔心肌组织速度及位移曲线波形规则,Vs值及D值由心底至心尖依次递减;手术组兔心脏心腔增大,EF降低,但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组织收缩速度及位移曲线失去正常规律性,且室间隔心尖段及左室侧壁中间段、心尖段Vs值及D值降低,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定量组织速度显像可准确评价心肌梗死前、后兔左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实时三平面定量组织速度成像(Triplane-QTVI)技术定量评价左心室不同透壁程度梗死心肌节段心内、外膜下心肌运动情况。方法 对26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MI)患者(A组)、39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MI)患者(B组)及25名健康志愿者(正常组)采集实时三平面组织速度图像,测量左心室梗死心肌节段收缩期心内膜下心肌峰值运动速度(Vs-endo)、心外膜下心肌峰值运动速度(Vs-epi)及其比值i(i=Vs-endo/Vs-epi)。结果 ①正常组Vs-endo、Vs-epi 均呈基底段、中间段至心尖段递减的趋势,同一心肌节段Vs-endo均>Vs-epi,i>1。②与正常组比较,A组梗死心肌节段Vs-endo均明显减低(P<0.05),Vs-epi 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1(P<0.05)。③与正常组比较,B组梗死心肌节段Vs-endo、Vs-epi均明显减低,i≈1(P<0.05)。④A、B两组梗死心肌节段之间比较Vs-epi、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TMI型心肌梗死及STMI型心肌梗死患者梗死心肌节段呈现不同的收缩运动特征;同一心肌节段Vs-endo、Vs-epi及其比值能敏感反映心肌是否受损及受损程度。 相似文献
17.
应变率成像与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评价高血压病左室舒张功能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应变率成像与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评价高血压病左室舒张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脉冲多普勒、应变率成像与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检测了30例高血压病患者和30例正常人的二尖瓣口舒张期血流频谱、左室基底部和中部(左室前壁、下壁、前间隔、后壁、后间隔和侧壁)心内膜下心肌层的应变率曲线以及二尖瓣环间隔、侧壁、前壁、下壁四个位置的舒张早期运动峰值速度Ea波与舒张晚期运动峰值速度Aa波。结果高血压病组的E/A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降低(P<0.05),而左室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比值(SRe/SRa)及Ea/Aa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两组的Ea/Aa与E/A呈显著正相关(高血压病组:r=0.712,P<0.01;正常对照组:r=0.748,P<0.01);两组的SRe/SRa与E/A也呈显著正相关(高血压病组:r=0.805,P<0.01;正常对照组:r=0.769,P<0.01)。结论Ea/Aa、SRe/SRa比E/A能更敏感反映高血压病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评价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状态下犬心肌旋转运动特征。方法选用杂种犬12只,在超声实时引导下结扎前降支定量制备前降支轻度狭窄(狭窄率:50%~75%)与完全闭塞模型,应用VVI技术分析前降支结扎前、轻度狭窄与完全闭塞状态下左心室旋转特征的改变。结果 12只杂种犬成功制备前降支轻度狭窄与完全闭塞模型,应用VVI技术对缺血与梗死状态下心肌旋转运动分析结果显示:(1)前降支部分结扎状态下室间隔的旋转角度与圆周应变较正常显著降低(P<0.05);径向应变与应变率较正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前降支完全结扎状态下:前间隔、室间隔、前壁的旋转角度与旋转速度、圆周应变与圆周应变率较正常及部分结扎状态下均显著减低(P<0.05);径向应变与应变率较正常状态下显著降低(P<0.05),与部分结扎状态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VVI技术可以无创、敏感地评价心脏旋转运动。前降支部分结扎状态下心脏的旋转在个别节段已经出现减低,前降支完全结扎后,旋转角度与旋转速度较结扎前、部分结扎后均显著降低,心脏旋转可以更加敏感的反映心脏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舒张功能的超声心动图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患者左室舒张功能进行观察。方法 于心尖四腔切面检测舒张期二尖瓣血流频谱获得左室舒张早期最大流速(E)、左室舒张晚期最大流速(A)、E/A、E峰减速时间(DT)值;检测肺静脉血流频谱(PVFP)获得收缩期脉静脉血流频谱最大速度(S)、舒张早期脉静脉血流频谱最大速度(D)、S/D、舒张晚期肺静脉逆向血流的最大速度(Ar)值;测定主动脉瓣血流频谱结束到二尖瓣血流频谱开始之间的时间,即左室等容舒张时间(IRT),将病例组所测值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47例病例与46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病例组中有27例二尖瓣血流频谱E/A〈1,DT,左室等容舒张时间(IRT)值增高,肺静脉血流频谱的S值显著增高,D值降低,S/D值显著增高;有13例二尖瓣血流频谱2≥E/A〉1,肺静脉血流频谱S/D值显著降低,余各值差异无显著性;有7例二尖瓣血流频谱E/A〉2,DT,IRT值减低,肺静脉血流频谱S值显著减低,S/D值显著减低。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二尖瓣血流频谱及肺静脉血流频谱可以对AMI后左室舒张功能进行较准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