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吸入性损伤病人气管切开的指征与时机。方法:回顾性总结137例吸入性损伤的处理方法。其中轻、中、重度吸入性损伤分别为65例、49例、23例。行气管切开术42例。结果:全组死亡49例,病死率与烧伤伤情有一定关系。但主要死因仍为吸入性损伤程度,24小时之内行气管切开者病死率偏低。结论:中、重度吸入性损伤宜尽早实行气管切开治疗,以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烧伤合并吸人性损伤患者因上、下呼吸道、肺实质损伤而造成通气和气体交换障碍 ,行气管切开以达到保持呼吸道通畅和通过氧疗及辅助呼吸纠正低氧血症的目的。气管切开术后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对预防感染、减少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极为重要。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我科自 2 0 0 0年元月至 2 0 0 1年 1 0月共收治2 8例重度烧伤患者。其中男 2 0例 ,女 8例。年龄1 5~ 68a ,平均年龄 46a ;为火焰或化学烧伤 ,烧伤面积 1 8%~ 90 % ,平均 5 2 % ,均伴重度呼吸道吸入性损伤。 2 8例均在伤后 2 4h内入院 ,入院后即行气管切开术 ,放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头面颈部烧伤病人气管切开术的适应证和手术时机。方法:对52例头面部烧伤并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52例病人均在伤后12-24h内行气管切开术,术后并发症少,结论对于头面颈部烧伤特别是吸入性损伤病人,应尽早行气管切开术,时间选择在伤后12h内为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吸入性烧伤患者进行气管切开的最佳时机和可行性,以提高吸入性烧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对86例吸入性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行气管切开手术不同时机将患者分为预防性气管切开组(72例和紧急气管切开组(14例)。预防性气管切开组在烧伤后(5.12±2.21)h行气管切开术,紧急气管切开组在烧伤后(23.24±2.36)h行气管切开术。比较两组患者血氧分压、氧饱和度、相关生命指征、呼吸频率及预后情况。结果:行预防性气管切开组72例患者,有效70例,死亡2例。紧急气管切开组14例,死亡9例。预防性气管切开组较紧急气管切开组死亡率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吸入性烧伤中重度患者及早进行预防性气管切开术可有效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面颈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行预防性气管切开的时机和可行性,以降低死亡率。方法:对92例面颈部烧伤合并气道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按气管切开手术不同时机分为预防性气管切开组75例与紧急气管切开组17例。比较两组患者急性呼吸道梗阻发生率、死亡率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预防性气管切开组75例,治疗后死亡2例;延迟气管切开组17例,治疗后死亡13例。预防性气管切开组急性上气道梗阻发生率为0,死亡率2.6%,延迟切开组急性上气道梗阻发生率为70.5%,延迟气管切开组死亡13例,死亡率76.4%。预防切开组无术中窒息发生,肺部感染2例(10.6%),术后无脱管发生。延迟切开组术中窒息出现4例(23.5%),肺部感染7例(41.1),术后脱管3例。结果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食管瘘、气管狭窄两组经1年随访,术后均未出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面颈部并吸入性损伤的患者,应当机立断,放宽手术指征,尽早、及时地行气管切开术,防止呼吸道梗阻,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气管切开术在头面颈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头面颈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病人行气管切开术的适应证、手术时机及有关注意事项。方法:对14.5例头面颈部烧伤并吸人性损伤行气管切开术的病人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145例病人均在伤后12-72小时内行气管切开术,解除了上呼吸道梗阻,清除了下呼吸道分泌物,改善了缺氧状况,提高了严重烧伤病人的治愈率。结论:对头面颈部烧伤合并吸人性损伤病人,应尽早行气管切开术,拔管选择在手术后2周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头面颈部烧伤病人气管切开术的适应证和手术时机.方法对52例头面颈部烧伤并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52例病人均在伤后12~24h内行气管切开术,术后并发症少.结论对于头面颈部烧伤特别是吸入性损伤病人,应尽早行气管切开术,时间选择在伤后12h内为宜.  相似文献   

8.
烧伤合并吸人性损伤患者因上、下呼吸道、肺实质损伤而造成通气和气体交换障碍,行气管切开以达到保持呼吸道通畅和通过氧疗及辅助呼吸纠正低氧血症的目的.气管切开术后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对预防感染、减少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极为重要.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付发祥  宋蕾 《西部医学》2012,24(8):1561-1562,1564
目的比较经皮气管切开与传统气管切开在头颈烧伤并吸入性损伤患者中应用的优缺点。方法采用经皮气管切开术的患者24例为观察组,采用传统气管切开术的患者20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4~8min,平均(5.7±1.34)min,发生置管困难3例,气管狭窄1例;对照组手术时间25~60min,平均(39.6±8.99)min,发生术后出血1例,皮下气肿1例,两组手术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气管切开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小、出血量少等优点,但目前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气管切开术。  相似文献   

10.
气管切开术在吸入性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影响烧伤病死率的主要因素是患者年龄、烧伤面积是否合并吸入性损伤[1,2]。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时,呼吸道梗阻窒息是早期最常见的并发症,而气管切开术是保证呼吸道通畅的有效手段。随着对吸入性损伤研究的逐步深入,气管切开术在烧伤外科中的应用更加广泛,但对手术指征和时机存在不同观点。为此,我们对本院2004年1月~2005年12月所有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接受气管切开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吸入性损伤的早期诊断及气管切开术的合理应用。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74例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于伤后早期接受气管切开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治疗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下呼吸道黏膜大面积坏死及清除脓血痂的有效方法。方法:应用改良气管切开术抢救治疗重度吸入性损伤12例。常规气管切开暴露颈段气管3~5环,以颈4环为中心,上下弧形切除少许气管软骨,长度不超出2个气管环,分别缝合同侧的皮肤与气管切口1~2针,插入气管套管。结果:改良气管切开术可随时取管,方便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时清除下呼吸道阻塞物,预防发生再窒息,12例患者无1例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结论:改良气管切开术不仅解除了喉梗阻,而且可观察下呼吸道病变及能有效、安全的清除阻塞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吸入性损伤早期气管切开时机。方法:将183例吸入性损伤病例以8 h为界,分为两组,轻、中、重度吸入性损伤分别为96例、57例和30例,行气管切开者84例。结果:全组死亡22例,8 h以内吸入性损伤按照气管切开参考指标,经气管切开者死亡率与8小时以后经气管切开者死亡率比较,2χ=9.099,P=0.003<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吸入性损伤根据气管切开参考指征,对符合标准的早期预防性切开,大大降低了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度吸入性损伤早期救治的方法。方法对29例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实施"四早"救治方案,即:早期气管切开;早期充分给氧;早期气道湿化、灌洗;早期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治疗。结果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应用"四早"救治方案后,显著地提高了救治的成功率。结论对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按"四早"方案进行救治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氨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该院自1998年1月至2004年4月收治的IS例氨烧伤合并重度吸人性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经过。合理补液、早期足量使用抗生素、诊断明确后即行气管切开并辅以机械通气、休克期后纤维支气管镜直视下支气管肺泡灌洗、短程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是其主要的治疗措施。结果:本组15例患者中治愈14例,好转1例,无死亡,治愈率为93.3%。结论:抓早、抓好各项治疗措施,重视并发症的防治可提高此类患者的治愈率。早期气管切开和支气管肺泡灌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改良气管切开术在临床头颈部烧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有头面颈部中度以上面积烧伤并吸入性损伤患者行改良气管切开术(长切口、倒"U"形瓣、切口凡士林纱条填塞)临床资料。结果 23例患者术中顺利导入气管导管,术后早期出血及皮下气肿各1例,经处理后治愈;未见大出血及胸膜损伤等术中并发症,无迟发性出血、气管狭窄、术后脱管、拔管困难等术后并发症。结论改良气管切开术在头颈部烧伤并吸入性损伤患者急救中便于插管及术后更换套管,可减少术中术后出血风险,值得在烧伤患者急救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陆叶  陈勇 《基层医学论坛》2012,(30):3947-3949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方法对35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的护理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5例患者中除4例因颅脑损伤严重死亡外(11.4%),其余经积极护理及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极其重要,基础护理,保持切口清洁干燥,采取有效的湿化、雾化吸入,心理护理是气管切开术后护理工作的关键,能有效预防和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是患者痊愈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的意义、适应证及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3~2006年治疗的14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基本治愈116例(78.9%),好转25例(17.0%),自动出院7例(4.8%),植物生存4例(2.7%),死亡5例(3.4%)。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及时行气管切开术,以解除呼吸道梗阻,改善通气,防止脑缺氧加重及肺部感染,促进脑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爆竹火药爆炸伤伴吸入性损伤的救治体会。方法对救治的84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4例中治愈59例,病死率29.8%。结论爆竹火药爆炸伤的吸入性损伤并发率高,病死率亦高。救治应早诊断,早治疗,保持气道通畅。伤后立即吸入高浓度氧或纯氧;预防性、及早地气管切开,应用带湿化的PEEP机械通气和气道灌洗;早期处理创面,切、削痂去除坏死组织,防止内脏并发症,以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9.
付发祥  宋蕾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34):1101-1102
目的探讨经皮气管切开在头颈烧伤并吸入性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采用经皮气管切开术的头颈烧伤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0例手术时间4 min-8 min,平均(5.7±1.34)min;发生置管困难3例,气管狭窄2例。结论经皮气管切开在头颈烧伤并吸入性损伤患者急救中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气管切开术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王欣 《北京医学》2004,26(4):257-258
目的 总结气管切开手术的临床经验,评价并发症发生率及烧伤后气管切开手术时机的选择,提出手术安全性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发生11例次并发症,发生率为18.9%.31例烧伤患者接受了气管切开手术,10例死亡,平均气管切开时间26.4h;存活21例,平均气管切开时间10.9h,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严格按解剖标志操作,使用新型材料,可预防严重并发症发生.中、重度吸入性损伤之烧伤患者,宜在伤后11h内完成气管切开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