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分析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特征,以提高病理诊断率。方法:收集恶性黑色素瘤78例,复习相关临床病理资料,光镜下逐一观察常规HE染色,免疫组化及Fontana染色切片,结果:51例根据瘤组织HE切片病理特征直接诊断恶性黑色素瘤;18例经免疫组化检测后最终诊断为恶性黑色素瘤;9例Fontana染色阳性而诊断本病,结论:恶性黑色素瘤组织结构及细胞形态具有多形性和多样性;免疫组化检测对恶性黑色素瘤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Fontana染色简便易行,有助于发现常规HE切片容易漏诊的少数肿瘤细胞内黑色素颗粒。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恶性黑色素瘤的病理诊断,以进一步提高病理诊断水平。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恶性黑色素瘤手术患者纳入本研究中,所有患者病理标本均通过相关抗体进行免疫标记。结果:本研究中的患者标本经过检测后可知,HMB-45阳性率为80%,s-100阳性率为95%,CK阳性率为15%,Ki67阳性率为80%,Vimentin阳性率为90%。同时患者经病理表现特征可将其分为上皮细胞型、梭形细胞型、混合型以及坏死型。结论:恶性黑色素瘤的病理表现复杂,对患者进行联合免疫抗体检测有助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3.
1 引言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居成年人眼内恶性肿瘤的首位。其发病率国外为2~6/10000,国内为4.5/10000。此病目前虽已有很多诊断手段,但仍易发生误诊。三年来我院诊治4例,现报告如下。 2 病历摘要例1 侯某,男性,13岁。患眼进入砂石,在当地医院取出,仍有磨痛流泪感,半年后加  相似文献   

4.
肛管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少见的、恶性程度极高、预后极差的恶性肿瘤,治疗上尚缺乏完全有效的手段,现就1986~1995年我们收治的3例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男1例,女2例,年龄分别为48岁、53岁、61岁。部位均为肛管处,瘤体大小0.5~1.5cm,病理检查肿瘤深度1.2~2mm,瘤体形态2例为球形,1例为溃疡状。色紫黑,似血栓痔。临床表现:3例均肛门部坠胀不适,阵发性疼痛,排便及矢气时肛门疼痛剧烈,肛门部有异物感,手纸表面带血。手术行局部切除2例,腹会阴联合切除原  相似文献   

5.
<正> 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为一少见疾病。国内文献报告约50余例。我科1956—1981年收治11例,现报道如下: 资料分析一、一般资料:性别:男性6例,女性5例,男略多于女,多数学者认为在性别上无何差异。年龄:20—30岁2例,30—40岁  相似文献   

6.
恶性黑色素瘤发生在鼻腔粘膜者极少见,预后不良。本院11年内收治鼻、副鼻窦恶性肿瘤350例,其中鼻腔恶性黑色素瘤10例,占鼻腔恶性肿瘤的8.4%。本组10例均原发于鼻腔。采用综合治疗6例,手术加免疫治疗4例。术前、后免疫治疗用BCG皮肤划痕及瘤体内注射。远期效果:存活最长者为4年10个月,最短7个月。对此瘤发生原因、早期症状、转移特点及用BCG后反应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恶性黑色素瘤 (以下简称恶黑 )系来自黑色素细胞的APUD性肿瘤。主要发生于皮肤、粘膜及淋巴结等处。发生常隐袭 ,组织学结构复杂 ,当肿瘤缺乏色素时易误诊。鉴于此 ,现将我院 1990~ 1998年资料完整、诊断确凿的 30例黑色素瘤的病理变化及分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性别与年龄 男 2 1例 ,女 9例。年龄 15~ 70岁 ,4 0~ 6 0岁高发 ,中位数 4 2 .5。1.2 部位 皮肤 2 6例 (包括下肢、躯干、头颈、上肢、足 ) ,粘膜 3例 (鼻咽部 ) ,淋巴结 1例。1.3 病程 自发现病灶至就诊时间 ,最长 2 5年 ,最短 2 2d ,其中 1年以上者 11例 ,1…  相似文献   

8.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和治疗(附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MAR)的临床特征,探讨诊治要点和减少误诊误治的措施。方法:对我院1976-1997年间经手术及效理证实的8例MAR临床特征和治疗情况作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中6例有不同程度使血,大便习惯改变,骶尾部及肛周疼痛等直肠肛门症状,1例为肛门部慢性溃疡,1例表现为腹股沟包块,术前均误诊为血栓痔,陈旧性肛裂,肛瘘等常见肛直肠疾病。结论:必须提高对MAR的认识水平,了解不同类型MAR的临床特征,才能正确诊治,减少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肛直肠恶性黑色素瘤少见,虽然最初使用较彻底的治疗方法,但预后仍较差。本文报告7例,平均发病年龄为53岁(36—66岁)。临床症状以1—12个月内出现疼痛,便血及肿块常见。组织病理学上,息肉状4例,3例有交界性改变。虽然组织学检查未能证实肛管的典型黑-色素细胞,但证实病变起源于直肠柱状上皮的黑色素细胞。  相似文献   

10.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alignant Fibrous Histiocytoma,以下简称MFH),自1961年Kauffman和stont首先报告以来,国内外文献报告日益增多,陆续报告了许多亚型,现将作者所见到的25例MFH报告如下。平均6.3cm。肿瘤最大直径在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探讨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外科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80~2 0 0 0年收治的 6例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 :本组男 3例 ,女 3例。平均年龄 5 6岁。最常见的症状是便血 ( 6/6) ;其次为肛门肿块脱出 ( 3/6)。 4例行经腹会阴联合直肠根治性切除。平均存活 16个月 ,最长达 2 8个月。结论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少见、恶性度极高的肿瘤。即便行根治性外科手术治疗 ,预后亦不佳。早期诊断和早期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改善生存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恶性黑色素瘤(以下简称恶黑)大多数发生于皮肤,少数位于皮肤以外的粘膜、眼球色素膜及软脑膜。发生在粘膜的恶黑见于口腔、鼻腔、食道、直肠,阴道等处,而发生在胃肠道者罕见。我们遇到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附15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于鼻腔鼻窦的黑色素瘤临床上较少见 ,占全身黑色素瘤的 2 % [1 ]。粘膜黑色素瘤的恶性程度高于皮肤。早期不易诊断且误诊率高 ,易复发 ,预后也较差。现分析我科于 1993~1999年收治鼻腔鼻窦黑色素瘤 15例 ,以探讨该病的有效治疗措施。1 材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长海医院自 1993~ 1999年收治的经病理确诊为鼻腔鼻窦黑色素瘤患者 15例 ,男性 11例 ,女性 4例 ,年龄 30~ 85岁 ,平均 5 8.5岁。临床主要症状 :15例均有鼻塞、鼻出血或涕中带血。其中嗅觉减退伴头痛 8例 ,鼻腔有腐臭味分泌物 4例 ,伴颈部淋巴结转移 2例 ,面部肿块 1例。 3…  相似文献   

15.
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占全身恶性黑色素瘤的0.5%~1.7%左右,占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0.85%。1873年 ViCznois 首先报告以来,国外相继出现一些报告,至1969年共195  相似文献   

16.
1 引言恶性黑色素瘤(简称恶黑)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大多数病例位于皮肤,少数位于皮肤以外的粘膜、眼球色素膜、软脑膜等处,但发生于外阴少见。由于恶黑发病隐匿,早期发现困难,当黑色素含量少时,极易误诊。鉴于此,本文报道我院由1985年7  相似文献   

17.
本文总结我室活检诊断恶黑80例,对其临床和病理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恶黑主要发生在41-60岁年龄组,占54%,男性:女性1.8:1。皮肤恶黑的发生部位主要在手、脚、头面部、粘膜恶黑发生在鼻腔和眼部,恶黑的发病一般认为与日光照射、损伤、遗传等因素有关。恶黑组织结构复杂,细胞形态多样。多形的瘤细胞排列成肉瘤样,巢状、血管外皮瘤样、腺样等类型。同时也讨论了恶黑的分型、核分裂、浸润深度之间的关系。结节型核分裂最多且浸润深,预后就最差。  相似文献   

18.
恶性黑色素瘤86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分析86例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86例中49例原发灶在四肢(其中足底、足跟部26例);49例有黑痣史,36例有外伤史;术前诊断溃疡癌变30例,诊断为其他病变51例,只有5例诊断为恶性黑色素瘤;组织学类型中上皮样细胞型43例,占50%;病理诊断时发现淋巴结转移者61例,占70.9%.结论 恶性黑色素瘤多发生于四肢,尤以足底、足跟部多见.临床易误诊,术前易转移.确诊依赖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9.
恶性黑色素瘤57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57例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组织学类型检测:上皮细胞为主型33例,占57.89%;梭形细胞为主型16例,占28.07%;混合细胞型8例,占14.04%。(2)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人黑色素瘤标记物45(human melanoma marker 45, HMB45)阳性53例,占92.98%;S-100蛋白阳性55例,占96.49%;波形蛋白(vimentin)阳性52例,占91.23%;Ki-67阳性57例,占100%;上皮膜抗原(epithelial membrane antigen, EMA)阳性3例,占5.26%;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 CK)阳性5例,占8.77%;白细胞共同抗原(leukocyte common antigen, LCA)、平滑肌肌动蛋白(smooth muscle actin, SMA)以及结蛋白(desmin)均阴性表达。(3)发生部位:下肢24例(其中足部19例),躯干7例,头颈部9例,上肢7例,黏膜部位10例。(4)术前诊断:色素痣25例,恶性黑色素瘤13例,待查19例。结论恶性黑色素瘤恶性度高,好发于四肢,细胞形态及组织学结构多样,免疫组织化学对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恶性黑色素瘤10例临床病理分析张爱华(广西桂林市中医院桂林市541001)关键词恶性黑色素瘤;病理;分析恶性黑色素瘤虽非少见,但其表现多样化、易于误诊,不易早期诊断。现将我院临床活检中所遇到的10例结合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进行讨论1材料和方法整理19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