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丹参酮ⅡA对体外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丹参酮A对体外兔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丹参酮A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兔胸主动脉,用组织贴块法培养,设立空白对照组,加入不同浓度的丹参酮A共同孵育24 h、48 h和72 h,采用MTT法观察该药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划痕法观测细胞迁移情况;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和DNA含量;TRITC-鬼笔环肽标记F-actin,观察该药物对细胞骨架微丝结构的影响。结果1同一时间点,丹参酮A各浓度组显著抑制体外培养兔VSMC增殖和迁移。细胞的A570值(24 h、48 h、72 h分别为r=-0.762,P=0.000;r=-0.837,P=0.000;r=-0.944,P=0.000)、迁移距离(24 h、48 h、72 h分别为r=-0.966,P=0.000;r=-0.980,P=0.000;r=-0.966,P=0.000)与浓度呈负相关;2作用24 h后,处于G0/G1期的VSMC百分比增加,细胞DNA含量减少,凋亡率增加。兔VSMC在G0/G1期所占比例(r=0.962,P=0.000)、凋亡率(r=0.982,P=0.000)和浓度呈正相关;3药物干预组和对照组相比,兔VSMC的细胞骨架结构有所改变,对照组中细胞骨架呈极性分布,定向伸展,可见伪足;药物干预组细胞骨架呈非极性分布,未见伪足。结论丹参酮A对体外兔VSMC的增殖和迁移有抑制作用,上述作用可能是通过阻滞兔VSMC通过细胞周期的限制点,使其停滞于G0/G1期,诱导细胞凋亡以及影响细胞骨架微丝结构来实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对体外培养兔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影响;初步探讨丹参酮ⅡA影响体外兔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的可能机制。方法利用组织贴块法培养兔胸主动脉的中膜平滑肌细胞,经传代后分组培养。用划痕法在相差显微镜下观测丹参酮ⅡA对细胞迁移的影响;并采用TRITC-鬼笔环肽标记平滑肌细胞F—actin,观察该药物对细胞骨架微丝结构的影响。结果丹参酮ⅡA以时间和浓度依赖方式抑制体外培养兔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同时,丹参酮ⅡA对兔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细胞骨架微丝结构具有显著影响。结论丹参酮ⅡA对体外培养兔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迁移有抑制作用,上述作用可能与影响细胞骨架微丝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对血管平滑肌细胞CyclinD1和CDK4的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同型半胱氨酸(HCY)诱导的兔VSMC增殖模型,加入丹参酮ⅡA共同培养48 h,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细胞周期变化及细胞周期调控因子CyclinD1和CDK4的表达。结果丹参酮ⅡA组和空白对照组各期细胞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丹参酮ⅡA组G0/G1期细胞数明显高于HCY组,S期、G2/M期细胞数明显少于HCY组(t=6.700~12.063,P0.05);丹参酮ⅡA组细胞CyclinD1、CDK4表达均显著低于HCY组(t=7.922、3.936,P0.05)。结论丹参酮ⅡA具有拮抗VSMC增殖的作用,有利于降低血管平滑肌细胞CyclinD1及CDK4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肉桂氨茴酸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生长及周期蛋白P21和P53表达的影响。方法以培养的兔主动脉VSMC株为模型,应用活细胞计数进行细胞增殖和迁移检测,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肉桂氨菌酸作用24h后VSMC周期的变化和细胞凋亡率,以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P21和P53的表达。结果20%的胎牛血清条件下,肉桂氨茴酸显著抑制VSMC的增殖和迁移,在9.6~305.8/μmol/L范围内,随剂量增加其抑制率增加。IC-(50)为75.6/μmol/L。IC-(50)的肉桂氨茴酸作用VSMC 24h后,G1期细胞数占24%,显著低于作用前的51%(P<0.01),形成明显的亚二倍体峰,细胞凋亡率为36.7%。经IC_(50)的肉桂氨茴酸作用VSMC 24h后出现明显的P21和P53条带,而空白对照组无表达。结论肉桂氨茴酸浓度依赖性抑制VSMC的生长,其抑制作用主要通过细胞凋亡的方式。肉桂氨茴酸抑制VSMC增殖与细胞周期蛋白P21和P53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丹参酮ⅡA抑制Hela细胞生长及诱导凋亡的体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对宫颈癌细胞生长抑制及诱导细胞凋亡作用的研究。方法采用体外宫颈癌细胞培养方法取0~8.0μg/mL浓度的丹参酮ⅡA作用Hela细胞,72h后,观察细胞生长抑制情况,电镜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丹参酮ⅡA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丹参酮ⅡA作用于Hela细胞后,对该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72h后0.5、1.0、2.0、4.0和8.0μg/mL不同浓度的丹参酮ⅡA对细胞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17.23%、24.27%、31.75%、39.37%和55.4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电镜显示:核皱缩、核碎裂、形成凋亡小体。流式细胞仪测定72h后不同丹参酮ⅡA浓度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0.5、1.0、2.0、4.0和8.0μg/mL;12.37%、25.81%、27.98%、34.13%和45.84%。与对照组比较,0μg/mL;2.09%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丹参酮ⅡA对宫颈癌细胞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诱导宫颈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对人肝癌细胞HepG2生长的抑制作用及诱导其凋亡的作用,探讨丹参酮ⅡA抑制肿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丹参酮ⅡA配制成0.5μg/L、1.0μg/L、2.0μg/L、5.0μg/L、10.0μg/L的浓度,0μg/L为阴性对照。将肝细胞在不同浓度的丹参酮ⅡA中培养24h、48h、72h,采用MrITI’法检测丹参酮ⅡA对肝癌细胞HepG2的抑制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周期和凋亡情况。结果相同的浓度.随着时间延长,吸光度逐渐下降,而同一时间,随着浓度的增加,吸光度也逐渐下降。相同浓度,随着时间的延长.丹参酮ⅡA对肝癌细胞HepG2生长的抑制率逐渐增加,相同时间,随着浓度的增加,丹参酮ⅡA对肝癌细胞HepG2生长的抑制率也逐渐增加。随着丹参酮ⅡA浓度的增加,G0/G1的比例逐渐升高(2.0μg/mL、5.0μg/mL、10.0μg/m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丹参酮ⅡA浓度的增加,细胞凋亡率逐渐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酮ⅡA对肝癌细胞HepG2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且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对凋亡的诱导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 HDAC)抑制剂曲古菌素A (Trichostatin A,TSA)对体外培养的大鼠主动脉VSMC增殖、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以MTT法和BrdU掺入法测量血清诱导的VSMC,以10%FBS诱导VSMC进入S期,测量各期细胞比值。结果30-1 000 ng/ml TSA能显著抑制血清诱导的VSMC增殖,此效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30-1 000 ng/mL TSA能抑制血清诱导的VSMC增殖而影响细胞的活力,浓度在300 ng/mL以上的TSA干预48 h后光密度值(OD)小于实验初始值。10%FBS诱导VSMC进入S期比例显著增加(P<0.05),G1期细胞数减少(P<0.05)。而预先给予100 ng/mL TSA显著增加G0/G1期比例(P<0.05),进入S期细胞显著降低(P<0.05)。TSA呈时间依赖的抑制血清诱导VSMC表达cyclin D1和cycln A。TSA可以诱导多种肿瘤细胞发生凋亡。结论低剂量TSA并不显著增加VSMC凋亡,说明此浓度的TSA抑制VSMC增殖的作用不依赖与凋亡发生。大剂量TSA则显著增加VSMC凋亡的比率,caspase3激活参与了此过程。由此可见,TSA对于治疗血管增殖性疾病具有潜在的价值,尚需体内实验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对体外培养的原代大鼠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方弦:取24h新生sD大鼠肱骨头处软骨,用Ⅱ型胶原酶多次消化后获得原代软骨细胞,取P1代细胞进行实验。对照组软骨细胞用含10%FBS的H—DMEM的培养基培养;实验组分4个浓度组,在培养基内分别加入终浓度为6.25μmol/L、12.5μmol/L、25μmol/L、50μmol/L的丹参酮ⅡA。培养24h后,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WesternBlot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丹参酮ⅡA可明显抑制软骨细胞的增殖,且抑制程度与丹参酮ⅡA的浓度呈正相关;丹参酮IIA可抑制软骨细胞PCNA的表达;随着丹参酮HA浓度的增加,G0/G1期的软骨细胞比例明显增高,而S期的比例明显降低。结论:丹参酮HA可诱导软骨细胞发生G0/G1期阻滞,抑制软骨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9.
丹参酮ⅡA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丹参酮ⅡA(tanshinone ⅡA)对雌激素受体阴性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生长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克隆形成试验检测丹参酮ⅡA对MDA-MB-23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丹参酮ⅡA对MDA-MB-231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丹参酮ⅡA处理后,肿瘤细胞增殖活性降低(P<0.05),半效抑制浓度(IC50)为0.125μg/ml,克隆形成率下降(P<0.05),均呈时间-剂量-效应关系;倒置显微镜观察到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特征性改变;细胞周期各相发生变化,G0/G1期细胞数增加(P<0.05),S期和G2/M期细胞数减少(P<0.05);并能诱导其凋亡.结论 丹参酮ⅡA使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增殖受到抑制,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具有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β-细辛醚对A549、PC3、PC9-R 3种肿瘤细胞增殖活力、周期、凋亡及迁移的作用,为β-细辛醚应用于肿瘤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不同浓度的β-细辛醚分别作用于A549、PC3、PC9-R肿瘤细胞24 h、48 h及72 h后,采用CCK-8法检测各细胞光密度(D)值,计算细胞增殖活力,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各细胞DNA周期及细胞凋亡率,采用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迁移。【结果】不同浓度β-细辛醚作用A549、PC3、PC9-R肿瘤细胞24 h、48 h及72 h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3种细胞生长均有下降趋势,呈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细胞周期均表现为G0/G1期细胞比例显著上升,S期细胞比例和增殖指数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显著增高,细胞迁移显著减少(均P0.05或P0.01)。【结论】β-细辛醚可抑制A549、PC3、PC9-R肿瘤细胞的生长,阻滞细胞从G0/G1期进入S期,抑制DNA的合成,促进细胞凋亡,抑制细胞迁移。  相似文献   

11.
同型半胱氨酸诱导人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与凋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对人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组织贴块法体外培养人VSMC,MTT法检测人VSMC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人VSMC凋亡.结果:体外培养的人VSMC在终浓度为100,200,500和1000 μmol/L Hcy的培养液中孵育24 h后的A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Hcy可诱导人VSMC增殖,而且呈浓度依赖性诱导人VSMC增殖(r=0.94,P<0.01).终浓度为200,500和1000 μmol/L Hcy时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较高浓度的Hcy可以诱导人VSMC凋亡,而且这一效应呈浓度依赖性(r=0.85,P<0.05).结论:Hcy可以诱导VSMC增殖和凋亡.  相似文献   

12.
刘佳 《安徽医学》2011,32(11):1808-1811
目的观察GbE对于受β-淀粉样蛋白1-40(Aβ1-40)作用的体外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影响。方法取大鼠主动脉段,体外进行培养得到VSMC,分别加入不同浓度Aβ1-40和GbE,利用MTT法观察细胞增殖及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Aβ1-40抑制体外培养的VSMC的增殖,此作用具有时间(24~72 h)及浓度(0~4 mg/L)依赖性;GbE可对抗Aβ1-40(2 mg/L)对VSMC增殖的抑制作用,此作用具有时间依赖性(24~72 h),当GbE浓度〈25 mg/L时具有浓度依赖性;GbE亦可对抗Aβ1-40对VSMC的促凋亡作用。结论 GbE对于Aβ1-40所致的VSMC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对人急性白血病 K562 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丹参酮ⅡA (10~50 μmol/L) 作用于体外培养的 K562 细胞 24、48、72 h,应用 MTT 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术 (FCM) 检测细胞凋亡率,并对 50 μmol/L 的药物作用不同时间后亚 G1 期细胞进行检测。应用免疫印迹法 (Western blotting) 检测 Caspase-3 及其裂解底物多聚 ADP-核糖聚合酶 (PARP) 的表达水平,并对凋亡调节蛋白 Fas、Bax、Bcl-2、Bak、Bid 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20 μmol/L 以上的丹参酮ⅡA可显著抑制 K562 细胞的生长、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并呈现出明显的量-效与时-效关系;FCM 检测结果表明 50 μmol/L 丹参酮ⅡA 作用不同时间后,亚 G1 期细胞 (凋亡细胞) 逐渐增多。20 μmol/L 以上的丹参酮ⅡA 作用 48 h 后 Caspase-3 逐渐被活化出现 17 000 的亚单位,Caspase-3 的作用底物 PARP 被活化裂解出现 89 000 的亚单位片段,而且 Caspase-3 的激活以及 PARP 的裂解可被 Caspase-3 的特异性抑制剂 z-DEVD-FMK 所阻断,促凋亡蛋白 Fas 以及 Bax 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凋亡抑制蛋白 Bcl-2 及其他促凋亡蛋白 Bak 和 Bid 的表达水平则无明显变化。结论丹参酮ⅡA可以通过诱导白血病 K562 细胞凋亡而发挥体外抗白血病作用,上调促凋亡蛋白 Fas 和 Bax 的表达水平及激活 Caspase-3 可能是丹参酮ⅡA诱导白血病 K562 细胞发生凋亡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项荣  邹剑 《重庆医学》2018,(19):2525-2528,2533
目的 探究丹参酮Ⅱ A对髓母细胞瘤D341细胞的增殖、凋亡及自噬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浓度丹参酮Ⅱ A(0、0.5、1.0、2.0、5.0 mg/L)处理D341细胞,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丹参酮Ⅱ A对D341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丹参酮Ⅱ A对D341细胞凋亡的影响;透射电镜技术观察丹参酮Ⅱ A对D341细胞自噬的影响;Western blot技术检测D341细胞一抗兔抗人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磷酸化mTOR(p-mTO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一抗兔抗人微管蛋白1轻链3-Ⅰ/Ⅱ(LC3-Ⅰ/Ⅱ)和Beclinl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MTT结果显示,随着给药浓度的增加,丹参酮Ⅱ A对D34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不断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浓度下,随着时间延长,D341细胞增殖抑制率亦逐渐增加.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丹参酮Ⅱ A可显著诱导D341细胞凋亡(P<0.05),随着给药浓度的增加,D341细胞凋亡率不断增加(P<0.05).透射电镜结果显示,对照组D341细胞膜完整,染色质呈均匀分布;5.0 mg/L丹参酮Ⅱ A处理72 h后发现,细胞核染色质浓缩、边缘化,一些细胞明显裂解.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随着丹参酮Ⅱ A浓度的增加,D341细胞中mTO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mTOR和VEGF水平逐渐降低(P<0.05),LC3-Ⅰ水平逐渐降低(P<0.05),LC3-Ⅱ水平逐渐升高(P<0.05),Beclinl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升高(P<0.05).结论 丹参酮Ⅱ A可抑制髓母细胞瘤D341细胞增殖,诱导D341细胞凋亡,促进D341细胞自噬.  相似文献   

15.
丹参酮ⅡA诱导SGC7901胃癌细胞凋亡及机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观察从丹参中提纯的单体——丹参酮ⅡA(TanⅡA)在体外对SGC7901胃癌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并对其分子机制作初步探讨。方法分别采用不同浓度梯度(1.0、2.0、4.0、6.0、8.0和10.0mg/L)的TanⅡA干预SGC7901胃癌细胞24、48、72h后,用四唑盐(MTT)比色法绘制肿瘤细胞生长曲线。采用以上浓度梯度的TanⅡ干预SGC7901细胞24h,或采用10.0mg/L的TanⅡA干预0、12、24、36、48h,应用碘化丙叮(PI)及AnnexinV双重染色法,通过流式细胞仪观察SGC7901的细胞周期及凋亡率。用透射电镜直接观察细胞凋亡形态。用RT-PCR检测不同浓度的TanⅡA干预24h后SGC7901细胞p53的mRNA表达。结果MTT法显示TanⅡA具有良好的抑制胃癌增殖作用,并时间、剂量依赖性地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透射电镜下观察到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流式细胞术(FCM)显示TanⅡA可使SGC7901细胞周期阻滞于G1/S期。PCR检测发现随着TanⅡA干预浓度的逐步上升,胞内p53mRNA表达亦逐步上升。结论TanⅡA在体外可通过细胞周期阻滞及诱导凋亡达到良好的抑制胃癌细胞增殖效应,诱导胞内p53基因表达上调是所涉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对人乳腺癌细胞SKB r3的抑制增殖及诱导凋亡作用。方法4种不同浓度的塞来昔布处理乳腺癌细胞系SKB r3细胞24、48 h,MTT法测定24、48 h后SKB r3细胞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FCM)检测48 h后各浓度塞来昔布诱导细胞凋亡情况及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塞来昔布以时间、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SKB r3细胞增殖(P〈0.05)。作用48 h后,塞来昔布诱导SKB r3细胞凋亡并阻断了细胞周期进展,凋亡率随塞来昔布浓度的增加而增加(P〈0.05),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G0/G1期细胞比例逐渐增加、S期及G2/M期细胞比例逐渐下降(P(0.05)。结论塞来昔布抑制高表达Her-2/neu的SKB r3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17.
吴云涛  唐晨野  郭晓  王骁 《浙江医学》2019,41(13):1358-1362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在体外对人膀胱癌J82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及迁移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的丹参酮ⅡA处理J82细胞,分别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AnnexinV-FITC)/碘化丙锭(PI)双标记流式检测法、Transwell侵袭实验及划痕实验检测J82细胞的增殖、凋亡、侵袭及迁移情况。结果丹参酮ⅡA可抑制J82细胞增殖,且呈浓度与时间依赖性(均P<0.05)。1、3、5滋mol/L丹参酮ⅡA处理组总凋亡率分别为12.23%、14.74%、18.40%,均高于对照组的3.36%(P<0.05),且呈浓度依赖性(P<0.05)。对照组、1滋mol/L组、3滋mol/L组、5滋mol/L组细胞侵袭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浓度与时间依赖性(均P<0.05)。对照组、1滋mol/L组、3滋mol/L组、5滋mol/L组划痕后12、24、36h划痕愈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呈浓度依赖性(P<0.05)。结论丹参酮ⅡA在体外可抑制膀胱癌J82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降低其侵袭和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羊膜对体外培养的兔视网膜Müller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1)取第四代兔视网膜Müller细胞以3×10^4个/ml接种于96孔板,200μl/孔,24h后加入不同浓度羊膜匀浆条件培养基(800、400、200、100μg/ml),培养24、48、96h后,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Müller细胞增殖率。(2)第四代兔视网膜Müller细胞以4×10^4个/ml密度接种于预置有盖玻片的6孔板中,24h后加入不同浓度的羊膜条件培养基,继续培养48h后,免疫组化细胞核增殖抗原(PCNA)检测。(3)4代兔视网膜Müller细胞以4×10^4个/ml接种于6孔板中,24h后加入不同浓度的羊膜条件培养基,继续培养48h,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周期变化。结果随着条件培养基中羊膜匀浆浓度的增加,对兔视网膜Müller细胞的增殖效应逐渐增强,800μg/ml时获得最大增殖效应,细胞增殖率为62.5%;细胞周期分析显示:进入S期的细胞数明显增加(56.49%)。在羊膜匀浆浓度恒定条件下,随着时间延长,其对视网膜Müller细胞的增殖效应逐渐加强,在48h即达到较高的增殖效应,96与48h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33、0.007,P=0.492、0.729)。800μg/ml组和400μg/ml组PCNA阳性表达率(0.84±0.07;0.79±0.06)与对照组(0.54±0.12)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0.182、-0.151,P=0.002、0.015)。结论羊膜对体外培养的兔视网膜Müller细胞具有促进增殖作用,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19.
丹参酮ⅡA抑制HepG2细胞生长及诱导其凋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生长抑制作用和凋亡诱导作用.方法:以0μg/mL丹参酮ⅡA作阴性对照,MTT法检测0.5~10.0 μg/mL丹参酮ⅡA作用人肝癌细胞HepG2 24,48,72 h的生长抑制率;HT33258荧光染色、琼脂糖凝胶电泳、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丹参酮ⅡA作用HepG2细胞72 h后的细胞凋亡.结果:0.5~10.0 μg/mL丹参酮ⅡA均能抑制人肝癌细胞HepG2生长,并有明显的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在24,48,72 h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14.7,7.4,3.9 μg/mL;经丹参酮ⅡA作用后,荧光染色可以观察到典型的凋亡细胞形态特征;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除1.0 μg/mL组外均可见明显的凋亡细胞形成的梯状条带;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丹参酮ⅡA作用72 h后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0.32%±2.16%,28.01%±2.35%,33.87%±3.43%,46.73%±4.08%和57.85%±3.7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酮ⅡA在体外能明显抑制人肝癌细胞HepG2生长,抑制其生长的机制可能是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银杏内酯B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和血管内皮细胞(VEC)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以培养的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株和为猪髂动脉内皮细胞株模型,应用活细胞计数进行细胞增殖检测,计算半数抑制或增殖浓度(IC50或PC50)。以流式细胞仪分析银杏内酯B作用24 h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10%的胎牛血清条件下,银杏内酯B(纯度≥198.5%)显著抑制VSMC的增殖,在1×10-8- 1×10-5mol/L范围内与剂量正相关,与正常对照比较,抑制率在4.7%-73.6%,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6×10-6mol/L。银杏内酯B(1.6mol/L)作用VSMC 24 h后,G1期细胞数显著减少(33%比51%,P<0.01),G2/M期细胞数显著增加(48%比67%,P<0.01),形成明显的亚二倍体峰,细胞凋亡率为24%。银杏内酯B在1×10-8mol/L-1×10-5 mol/L范围内呈浓度依赖性促进内皮细胞增殖(与正常对照比较,增殖率在6.6%- 100.1%),半数增殖浓度(PC50)为9.6×10-8 mol/L。银杏内酯B(1×10-7 mol/L)作用于VEC 24 h后, G2/M期细胞数显著增加(20%比46%,P<0.01)。结论银杏内酯B浓度依赖性抑制VSMC的增殖,阻止细胞进入G2/M期;而银杏内酯B显著促进VEC的增殖,作用于细胞周期的G2/M期。提示了银杏内酯B在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和再狭窄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