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肠黑变病     
结肠黑变病(Melanosis Coli)是由于黑色或棕色色素沉积于肠粘膜所致的一种良性可逆性疾病。1829年Crureihier首先描述了1例慢性腹泻患者的肠粘膜“黑如中国墨汁”;1847年Virchow用显微镜证实了1例尸检肠粘膜有黑色素沉着,称此病为“结肠黑变病”。本病国外报导较多,国内罕见。其诊断主要依靠内镜发现,病理证实。  相似文献   

2.
编辑同志:我由于便秘,常服用“番泻叶”、“大黄”等药。不知为什么,我最近时常感到腹痛、腹胀。到医院就诊,医生说我患了“结肠黑变病”。请问,什么是结肠黑变病?结肠怎么会变黑呢?北京孙静如孙静如读者:结肠黑变病是一种以结肠粘膜色素沉着为特征的非炎症性肠病。长期服用泻药是目前公认的引起结肠黑变病的主要原因。其中,尤以蒽醌类泻剂致病率最高。蒽醌类泻剂包括大黄、番泻叶、芦荟、蓖麻油等。据研究,蒽醌类泻剂可损害肠粘膜上皮细胞,使肠粘膜上皮细胞发生变性、坏死。坏死的上皮细胞的崩解产物部分脱落入肠腔随粪便排出,部分被巨噬细…  相似文献   

3.
结肠黑变病 (melanosis coli)又称结肠色素沉着斑 ,是一种以结肠粘膜色素沉着为特征的、良性可逆性的、非炎症性的肠病 ,发生率 0 .0 4%~ 11.2 % [1 ] 。以前国内报道较少 ,但随着便秘发病率的增多和肠镜诊断水平提高 ,结肠黑变病的诊断率在国内呈上升趋势。我院 1999年 5月~ 2 0 0 1年 1月在进行肠镜检查 6 89例中结合病理切片共查出结肠黑变病 8例 ,发病率 1.1% ,现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 8例中 ,男性 5例 ,女性 3例 ,年龄 6 0± 11.7岁 (31~ 82岁 )。患者均有半年以上便秘病史及左下腹胀痛 ,腹泻便秘交替 ,粘…  相似文献   

4.
结肠黑变病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结肠黑变病是一种较少见的疾病 ,病因不清 ,以结肠固有层色素沉着为主要特征。近日 ,我院发现 1例 ,现报告如下 :患者女 ,63岁 ,习惯性便秘 1 0多年 ,1 989年始感排便困难 ,有排便不尽 ,便次频繁 ,难以解出的情况 ;解出的大便颜色稍黄 ,量少不干 ,同时伴有腹胀、腹泻。服多种中药治疗 ,含大黄、番泻叶等成分的蒽醌类泻药经常服用 ,有两次服药期超过 3个月 ,但效果不佳。 1 998年初 ,外院拟诊“直肠套叠”行“部分直肠、乙状结肠切除 ,直肠上结肠悬吊术”,术中未见肠粘膜黑变现象 ,术后症状无缓解 ,体重下降。 1 999年7月 9日转入…  相似文献   

5.
例1女,63岁。便秘15年。长期口服泻剂,大便每周一次。纤维结肠镜见直肠至盲肠粘膜下广泛变黑呈虎皮状。肠镜诊断:结肠黑变病。病理报告:结肠粘膜固有层中有大量黑色素沉着。诊断为结肠黑变病。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1973年开始应用胆硷脂酶组织化学技术诊断先天性巨结肠症。6年多来共检查124人(132个肠段标本)。其中先天性巨结肠的粘膜90例,正常对照的直肠、结肠粘膜34例、有神经节细胞的扩张肠段8例。这种检查方法能发现正常直肠  相似文献   

7.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药治疗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溃疡性结肠炎(UC)或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的炎症性肠病。以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等为主要症状,病变主要发生在大肠粘膜及粘膜下层,以溃疡糜烂为主,多累及远端结肠,亦可遍及全部结肠。其表现相当于中医“久泻”、“休息痢”、“肠  相似文献   

8.
1基础 1.1定义溃疡性结肠炎是指可导致肠隐窝脓肿的、结肠粘膜反复发作性炎症。伴有许多全身性症状和体征(见“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结肠灵保留灌肠配合结肠途径治疗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方法:运用我科自行研制的“结肠灵Ⅰ号”、“结肠灵Ⅱ号”配合结肠途径治疗机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结果:治疗患者32例,临床治愈17例,好转12例,无效3例。结论:中药结肠灵保留灌肠配合结肠途径治疗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能使其临床症状迅速改善,受损肠粘膜得以修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肠黑变病是以结肠粘膜色素沉着为特征的非炎症性良性可逆性疾病。近几年来,随着结肠镜的广泛应用,该病的人群检出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一些文献报道大肠黑变病是大肠癌的一种危险因素,该病逐渐引起关注,现就我院从2000年-2005年结肠镜下发现的17例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大肠镜技术的广泛应用,结肠黑变病(melanosis CoLi)在中国人群中检出率有上升趋势。结肠黑变病是指结肠固有膜内巨噬细胞含有脂褐素物质的一种粘膜色素沉着性病变。1997年1月~2003年12月,我院1534例电子镜检查中。发现本病30例,检出率1.96%,现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性,64岁,因“反复便秘10年余”入院,有长期服泻药史。入院后,行肠镜示“结肠粘膜有黑褐色色素沉着,提示结肠黑变病。”遂在气管内麻下行全结肠切除术。术中见结肠壁变薄,张力减低,结肠粘膜呈黑褐色。术后病理诊断:结肠黑变病。术后出现腹泻,排黄色水样便,10~15次/天,经中西医收敛止泻治疗后,症状渐改善,排黄色成形便,4~6次/天,住院30天,治愈出院。出院后随访半年,患者排便基本正常,2~4次/天,生活质量较好。 讨论 结肠黑变病以结肠固有膜吞噬细胞内棕黄色色素沉着为特征,长期使用蒽醌类泻剂在…  相似文献   

13.
结肠黑变病的临床及病理(附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纤维结肠镜检查 15 33例中 ,发现结肠黑变病 7例。该病主要因服用蒽类泻药等 ,使肠粘膜固有层内出现大量含色素 (脂褐素 )颗粒的巨噬细胞 ,粘膜色素沉着而呈黑褐色。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据认为与肿瘤及息肉伴发率高 ,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4.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炎症性肠病。该病的病程较长,常反复发作,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及粪中含脓血或粘液。病变多限于结肠的粘膜,以直肠及远端结肠为主,也可向近端结肠扩散甚至遍及整个结肠。该病的主要病理改变为结肠粘膜充血、水肿、出血或溃疡形成。祖国医学将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归为“地泻”、“下痢”、“肠风”等范畴,系由于湿热在大肠郁结,血络受伤,脾胃虚弱,肝气横逆,因而出现相应的征候。对于病变主要局限在直肠及乙状结肠的病例,可给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以提高药物在病变部位的浓度,我科自1993年至1995年…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与目的:本研究目的是对黑腔磁共振(M R)结肠成像技术与不完善常规结肠镜检的前瞻性评估。患者与方法:在标准协议基础上,32例接受不完善常规结肠镜检患者在同一天内又接受了黑腔M R结肠成像检查。对以下结肠部位疾病进行检查并描述: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接受不完善结肠镜检患者中26例患者有高度肠狭窄(4例闭塞性癌引起的狭窄,12例复发性乙状结肠憩室引起的肠纤维化狭窄,8例克罗恩病诱发的狭窄,2例因结肠病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引起的狭窄),1例严重性药物耐受不良患者和5例由于结肠细长而引起的操作困难患者。…  相似文献   

16.
结肠黑变病(melanosis coli)是一种少见病,以直肠和结肠粘膜上有黑色素沉积为其特点。我院发现6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文6例均为男性,年龄66~77岁,慢性便秘2~20年,长期服用含有蒽醌甙类泻药(蕃泻叶、牛黄解毒片,草决明、麻仁润肠丸)及酚肽,果导等泻药。临床上均未发现与本病有直接相关的症状,于纤维结肠镜检查时偶然发现,经病理证实。肠镜下特点为肠粘膜呈暗灰色或黑褐色,皱襞收缩时颜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结肠炎23例疗效观察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人民医院辛显印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属于“泄泻”、“肠风”之范围,系由于湿热在大肠郁结,血络受伤,肝气横逆犯脾,脾气虚弱,自身免疫机制下降,特发于结肠粘膜、粘膜下层的炎症溃疡性改变。临床以腹痛、腹泻...  相似文献   

18.
1975年来,我们采用结肠、直肠粘膜切除,结肠自直肠肌鞘内拖出,结肠与肛管一期吻合术,即改良Soave氏手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共32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2例中,男28例,女4例。年令最大者11岁,最小者3月,2岁以下者14例。全部病例均经临床检查、术前钡浣肠诊断和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结肠切除范围:自直肠上端(骨盆入口平面)切至降结肠上段1例,脾曲19例,肝曲1例,回肠末端1例(全结肠切除)。  相似文献   

19.
结肠黑变病(melanosis coli,MC)[1]是指结肠固有膜内巨噬细胞含有脂褐素样物质的一种粘膜色素沉着性病变,结肠镜下可见粘膜呈棕褐色或黑色,故得名.随着结肠镜技术的广泛应用,本病的检出率日渐增多.本文对我院2000年4月~2006年4月确诊为MC的63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关航  贾秋红  陆兆炯 《海南医学》2005,16(3):53-53,36
目的 探讨结肠黑变病(MC)的相关致病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 本组32例患者,其中男12例,女20例,60岁以上22例,60岁以下10例,29例有口服果导、番泻叶、大黄苏打、牛黄解毒片、排毒养颜胶囊等蒽醌类泻药史,以上所有患者均行结肠镜检查。结果 结肠镜显示肠粘膜呈棕色,黑褐色的色素沉着,色素可呈颗粒状,呈现虎斑样或呈条纹状类似于槟榔切面或呈弥漫性均匀分布。其中累及全结肠10例,累及降、横、升结肠17例,累及降、横结肠2例,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3例。单纯MC24例,MC合并结肠腺瘤性息肉5例,MC合并结肠癌3例。病理组织学均为肠粘膜固有膜内有大量密集或散在分布的巨噬细胞,胞浆内充满黑色颗粒。结论 结肠黑变病发生率有逐渐升高趋势,多发生于老年人便秘或长期滥用蒽醌类药物者。32例MC中合并结肠腺瘤性息肉5例,合并结肠癌3例,表明MC与息肉、肿瘤的发生存在某种内在关系。因此,应对便秘及经常服用蒽醌类泻药的患者进行结肠镜检查,在发现MC的同时,须警惕息肉和肿瘤的存在,及早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