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直肠癌术中局部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5-FU SRI)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92例直肠癌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术中在瘤床和沿淋巴引流途径分多点植入5-FU SRI 600mg,对照组行常规直肠癌根治术,观察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毒副反应、近期并发症及远期疗效。结果2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腹膜炎、吻合口漏、肠梗阻和切口感染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肌酐及ALT水平治疗后高于治疗前(P〈0.05),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腹腔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均较对照组低@〈0.05)。结论直肠癌术中植入5-FU SRI是安全可行的,是预防术后复发转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癌和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性术中植入5-氟尿嘧啶(5-FU)缓释剂对术后肝肾功能、免疫功能、营养状态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6月期间确诊为胃癌或结直肠癌并行根治术的患者65例(胃癌35例,结肠癌18例,直肠癌1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25)和对照组(n=40)。试验组术中腹腔内植入5-FU缓释剂400mg。术前及术后第2天、第7天分别检测肝肾功能、免疫功能及营养状态并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2组患者在性别、肿瘤TNM分期、术前肝肾功能、营养及免疫指标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天试验组的总蛋白水平和转铁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血尿素氮水平及IgM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试验组淋巴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总蛋白水平、Alb、CD4水平及Ig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中植入5-FU缓释剂治疗胃癌及结直肠癌是安全可行的,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和术后住院时间,但是对患者免疫功能有一定抑制作用并影响肠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术中局部植入氟尿嘧啶(5-FU)缓释剂对进展期直肠癌的治疗作用.方法 收集2005年4月至2007年4月间接受直肠癌根治术并于术中局部植入5-FU缓释剂的226例进展期直肠癌患者作为试验组:收集2003年4月至2005年3月间接受直肠癌根治术但未于术中局部植入5-FU缓释剂的187例进展期直肠癌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结果 试验组患者局部复发率为14.2%(32/226),低于对照组40.1%(75/187,P<0.05);3年生存率为80.5%,高于对照组(66.3%,P<0.05).两组远处转移率分别为21.7%(49/226)和24.6%(46/1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直肠癌根治术中局部植入5-FU缓释剂可降低术后局部复发率,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入组2012年1-5月问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48例结直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试验组患者术后早期少量多次进水加肠内营养制剂(佳维体);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围手术期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明显加快[(54.3±11.9)h比(65.7±10.0)h,P〈0.05],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5.4±1.1)d比(7.1±1.4)d,P〈0.05],住院费用明显减少[(3.63±0.64)万元比(4.28±0.43)万元人民币,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5%(3/24)比16.7%(4/24),P〉0.05]。术后第5天,试验组总蛋白、白蛋白及前白蛋白等营养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CRP、IL-6及TNF-a等炎性反应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能够改善结直肠癌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促进肠道功能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肠癌术中植入氟尿嘧啶(5-Fu)缓释剂的安全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158例直肠癌患者被随机分为A(植入组)、B(腹腔灌注组)和c(对照组)3组,A组采用手术+术中腹腔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B组采用手术+腹腔热灌注化疗;C组采用传统手术+化疗。比较3组术后并发症和首次化疗毒性反应以及3组2、5年生存率。结果A组和B组并发症相当,对骨髓抑制和肝脏功能损害较C组轻;无论在2年还是5年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A和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2年无病生存率均较C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在2年生存率、5年总无瘤生存率和5年总生存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肠癌术中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安全可靠,能降低2年复发率,但并不能提高近期和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氟尿嘧啶缓释剂治疗结直肠癌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氟尿嘧啶(5-FU)缓释剂对结直肠癌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库、Cochrane对照试验中心注册库、Medline和Embase数据库,检索日期为建库始至2011年3月,筛选5-FU缓释剂与结直肠癌相关文献.只纳入随机对照试验。根据Cochrane评价员手册5.02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6篇随机对照试验的1223例研究对象,偏倚风险中等。Meta分析结果显示,5.Fu缓释剂组术后2年死亡率(RR=0.33,95%CI:0.18-0.59)、2年转移率(RR=0.35,95%CI:0.19-0.66)和2年复发率(RR=0.48,95%CI:0.36=0.65)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治疗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FU缓释剂可有效改善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而不会加重不良反应。但纳入研究的质量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7.
胃肠道恶性肿瘤围手术期肠内免疫营养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肠内免疫营养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炎症反应、营养状态、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6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术前5d、术后7d)分别接受肠内免疫营养(免疫营养组)和等氮等热量的普通肠内营养(普通营养组),于术前5d和术后1、4、8d分别检测各组患者免疫、炎症反应及营养指标、前白蛋白明显高于普通营养组(P<0.05),炎症指标CRP明显低于普通营养组(P〈0.05)免疫营养组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天数明显低于普通营养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肠内免疫营养可在术后早期提高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的免疫功能,减轻手术创伤后的应激反应程度,提高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的内脏蛋白浓度。显著降低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的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
丹参及5-氟尿嘧啶胃癌术后早期腹腔化疗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丹参联合5-氟尿嘧啶(5-FU)对胃癌切除术后早期腹腔化疗(EPIC)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136例胃癌后病人分为EPIC、早期静脉化疗(EPVC)、对照3组,EPIC组胃癌切除术后2-3d丹参、5-FU腹腔注射;EPIC组胃癌切除术后2-3d丹参、5-FU静脉注射;对照组术后早期不用任何方式化疗,术后3周常规化疗,分别观察:(1)EPIC组和EPVC组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和肝肾功能损害等毒副反应;(2)EPIC组和对照组有EPVC组术后切口感染或裂开,吻合口瘘,腹腔脓肿或出血,化学性腹膜和粘连性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3)3组术后近期生存率及腹腔复发率。结果:(1)EPVC组比较,EPIC组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和肝肾功能损害等毒副反应明显降低(P<0.05);(2)和对照组及EPVC组比较,EPIC组切口感染或裂开,吻合口瘘,腹腔脓肿或出血,化学性腹膜炎和粘连性肠梗阻等各项并发症无明显增加(P>0.05),(3)EPIC组1年、2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另外两组(P<0.01)而术后2年腹腔复发率明显低于另两组(P<0.05)。结论:丹参联合5-FU胃癌术后早期腹腔化疗不仅是安全可行的,而且较静脉化毒副反应小,腹腔复发率低,近期生存率满意,有较大治疗上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术后应用肠内免疫营养对伴营养不良的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炎性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间河北省沧州市人民医院普通外科106例合并营养不良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肠内免疫营养组(53例)和普通肠内营养组(53例)。于术前5d、术后1d和9d分别进行免疫学指标和急性相反应蛋白的检测。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前免疫学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9d,免疫营养组免疫学指标C04、CD4/CD8、IgG、淋巴细胞、NK细胞及补体c3、c4和CH50水平均高于普通营养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则低于普通营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营养组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3.8%(2/53),明显低于普通营养组的15.1%(8/53)(P〈0.05):术后住院时间为(8.1±1.1)d,明显短于普通营养组的(9.2±2.1)d(P〈0.05)。结论对于合并营养不良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应用肠内免疫营养可减轻术后创伤和炎性反应.改善机体免疫功能,从而降低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男性直肠癌病人行根治术中实施盆腔自主神经保护,对于减少病人术后性功能障碍的作用。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在直肠癌根治术中盆腔自主神经保留(PANP)组和非PANP组病人术后性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以及局部复发率。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病人术后勃起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32.7%和63.5%。射精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44.2%和71.2%,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局部复发率为9.6%和7.7%,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直肠癌根治术中实施PANP,在不增加局部复发率的前提下,可以改善病人的性功能,提高病人的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进展期结直肠癌术后静脉联合腹腔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进展期结直肠癌根治术后102例随机分成联合化疗组(观察组)与静脉化疗组(对照组)各51例,观察两组病人化疗后不良反应、术后复发和转移情况及5年内生存率,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的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和急性肾功能损害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腹腔和肝转移率及局部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的其他远处转移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2、3、4和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8.0%、88.2%、74.4%和62.0%,明显高于对照组(86.3%、70.4%、51.8%和31.9%。结论:术后行联合化疗,降低了化疗的毒副反应,降低了术后的复发率和转移率,延长生存期,是进展期结直肠癌术后理想的化疗方式。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研究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方法 前瞻性、非随机对照2000年9月至2005年12月由同一组医师连续实施的214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手术组)与277例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开腹组)患者术中与术后2周内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腹腔镜手术组中转开腹14例(6.5%)。术中腹腔镜手术组与开腹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8%与3.6%(X^2=0.446,P〉0.05)。腹腔镜手术组出现骶前大出血、肠系膜下动脉根部出血、系膜出血、腹膜后气肿、吻合口破裂、直肠镜检并肠穿孔、阴道损伤及膈肌损伤各1例,直肠残端裂开2例;有7例予以中转开腹处理,术后无并发症出现。开腹手术组出现骶前大出血5例,直肠残端裂开与吻合口破裂各2例,输尿管损伤1例。术后腹腔镜手术组与开腹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3.5%与36.8%(X^2=9.598,P〈0.01),其中并发肠梗阻分别为3.5%与6.5%(X^2=2.102,P〉0.05);吻合口瘘分别为2.0%与3.0%(X^2=0.089,P〉0.05);吻合口出血分别为5.8%与3.5%(X^2=1.064,P〉0.05);乳糜瘘分别为1.5%与2.5%(X^2=0.201,P〉0.05);肺部感染分别为7.0%与9.0%(X^2=0.635,P〉0.05);切口感染分别为5.5%与14.1%(X^2=4.978,P〈0.05)。结论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与开腹手术无异,但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快速康复外科(FTS)与常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恢复和炎性应激反应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10年2月至2013年8月入住山东省枣庄市立第四医院外科的诊断明确的65岁以上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快速康复外科组(快速康复组)与常规处理组(常规组)。比较手术前后两组患者T细胞亚群、炎性反应指标和脏器功能指标的变化及两组的差异及临床疗效。结果入组患者144例,年龄(76.5±4.8)岁。快速康复组和常规组各72例,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两组患者CD^4+和CD^8+均较术前上升(P<0.05),但快速康复组术后CD^4+较常规组上升幅度明显(P=0.003),CD^8+较常规组明显降低(P=0.005);快速康复组CD^4+/CD^8+比值较术前增加,并明显高于常规组(P=0.001);两组患者炎性反应指标水平均较术前明显上升(P<0.05),但快速康复组变化幅度小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肌酐、钠尿肽和肌钙蛋白与术前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但快速康复组升高幅度较常规组小(P<0.05)。快速康复组患者术后开始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粪时间均较常规组提前,围手术期恶心呕吐发生率和切口感染率明显降低,术后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能减轻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脏器功能损伤,提高术后细胞免疫功能,降低患者手术应激反应,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抑制剂YH-16和氟尿嘧啶(5-FU)联合应用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用MTT方法测定血管生成抑制剂YH-16和5-FU对血管内皮细胞和结肠癌细胞的IC50;建立小鼠肝转移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YH-16组(又分为低、中、高剂量3组)和5-Fu组及联合治疗组(YH-16加5-FU),术后2周观察各组小鼠肝转移瘤数目、原发灶大小和毒性反应。并检测肝转移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YH-16对结肠癌细胞的IC50是血管内皮细胞的3.38倍,而5-Fu对两种细胞的IC50差别不大。高剂量YH-16组、5-FU组和联合治疗组肝转移瘤数目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联合治疗组又低于高剂量YH-16组和5-FU组(均P〈0.05)。YH-16各剂量组的脾原发瘤体积与对照组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5-FU组和联合治疗组则小于对照组(均P〈0.05)。YH-16的毒性明显低于5-FU(P〈0.05),且两者联合使用其毒性与单用5-FU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FU组和联合治疗组肝转移瘤组织中VEGF的表达明显降低,中、高剂量YH-16组和5-FU组及联合治疗组肝转移瘤组织中的MVD计数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血管生成抑制剂YH-16明显抑制结直肠癌肝转移,YH-16与5-FU联合应用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抑制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传统肠道准备与快速肠道准备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肠道菌群变化的影响。方法前瞻性人组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间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收治的60例结直肠癌患者,按抓阄的方法随机分成试验组(33例,术前仅行1d的肠道准备)和对照组(27例,按传统的3d方案进行肠道准备)。分别于肠道准备前和术后第1次排粪时,留取粪便进行肠道菌群分析,并观察术后肠道菌群紊乱及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发生不同程度的肠道菌群失调,表现为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益生菌种计数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且对照组较试验组下降更明显(P〈0.05);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致病菌的计数则明显高于术前(P〈0.05),且对照组明显高于试验组(P〈0.05)。试验组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为9.1%(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6%(8/27)(P〈0.05)。结论快速肠道准备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术后肠道菌群的紊乱程度,并降低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胃癌术后早基腹腔内化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腹腔内化疗(EPIC)与术后并发症的关系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85例胃癌患于根台术后行EPIC后的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EPIC组术后5年生存率显高于单纯手术组(P<0.05);EPIC组术后各血液学指标与单纯手术组比较差异无显性(P >0.05);EPIC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8%(10/85),单纯手术组为9.0%(8/89),两差异无显性(P>0.05);EPIC组术后肛门排气和开始进食时间明显长于单纯手术组(P<0.05)。85例EPIC患中的腹腔普通化疗组(53例)和温热化疗组(32例)间术后生存率、并发症发生率均无显性(P均>0.05)。温热化疗组与普通化疗组比较,术后白细胞明显下降、肛门排气和开始无显性(P均>0.05)。温热化疗组与普通化疗组比较,术后白细胞明显下降,肛门排气和开始进食时间延长(P<0.05)。结论 EPIC能提高胃癌患术后生存率,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肠内免疫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强化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行胃癌根治性术加术中腹腔温热化疗的进展期胃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术后行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支持)和对照组(40例.行常规肠内营养支持)。分别于术前1d、术后第1、7、12天检测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包括血清二胺氧化酶(DAO)、内毒素脂多糖(LPS)、TNF-α浓度及尿中乳果糖与甘露醇比值(L/M),并观察肛门排气时间及接受早期营养的耐受性。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有2例(5%)和1例(2.5%)不能耐受肠内营养(P〉0.05)。术后1d,各项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试验组各项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2d,试验组DAO、LPS、TNF-α水平仍然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但尿L/M值则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谷氨酰胺早期强化肠内营养具有良好的免疫耐受性.对进展期胃癌切除术中腹腔温热化疗患者术后肠黏膜屏障功能损害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中低位直肠癌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外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FMJS)、PubMed、EMBASE和TheCochraneLibrary等数据库中有关腹腔镜与开腹中低位直肠癌切除术对比的文献,检索截至2012年8月。由两名评价员独立筛选并提取数据资料.对复合标准的研究用RevMan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项临床对照研究纳入分析,病例总数2733例,其中腹腔镜组1368例,开腹组1365例。合并分析结果显示,腹腔镜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OR=O.76,95%CI:0.62~0.92,P〈0.叭)、术后肠梗阻发生率(OR=0.53,95%CI:0.35—0.80,P〈0.01)及术后切13并发症发生率(OR=0.43,95%CI:0.28N0.67,P〈0.01)均显著低于开腹组;两组吻合13瘘及术后大出血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切除术后短期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可安全地用于中低位直肠癌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直肠癌病人术前直肠粘膜下植入 5 -FU缓释剂后 ,癌组织病理形态学、癌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变化。方法 对 2 5例直肠癌拟手术者采用配对设计分为两组 :Ⅰ组 (n =13)为植药组 ,每例术前直肠粘膜下植入 5 -FU缓释剂 5 0 0mg。Ⅱ组 (n =12 )为非植药组 ,采用常规术前准备。两组病人均在术前 (植药前 )及术后立即取肿瘤组织。观察癌组织病理形态和识别凋亡癌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变化。数据采用SPSS10 1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Ⅰ组中癌组织出现化疗效应的病理形态学改变 ;癌细胞凋亡指数 (AI)化疗后(3 6 2 3± 1 2 35 )较化疗前 (1 2 0 0± 0 398)明显增加 ,P <0 0 5 ;癌细胞的增殖指数 (PI)化疗后 (46 6 2± 7 2 2 )较化疗前 (5 6 85± 6 4 8)明显降低 ,P <0 0 1。而Ⅱ组手术前后病理形态学无变化 ,癌细胞AI、PI无明显改变。全组未发现毒副作用。结论 直肠粘膜下植入 5 -FU缓释剂是直肠癌术前区域性化疗的最佳途径之一 ,可望提高直肠癌根治术后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谢斌  吴刚  唐春  陈平 《肝胆外科杂志》2007,15(6):421-423
目的观察肝癌肝切除术后残肝断面5-氟尿嘧啶(5-Fu)缓释剂植入对肝癌肝内转移复发的影响并评估其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6年3月经手术探查均能完整切除之肝细胞癌72例随机分成3组。5-Fu缓释剂残肝断面植入组:癌肿完整切除后在残肝断面按200 mg/dm^2剂量植入5-Fu缓释剂;术后5-Fu静脉化疗组:术后4周开始给予30mg/m^2体表面积静脉5-Fu,4~6周/疗程。对照组:术后未予化疗。所有病人分别于术前1天和术后第14天采血,测定肝功能指征:转氨酶、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免疫功能指征血清中NK细胞、T细胞亚群;转移指征:血清中的MMP-9;检测AFP水平。影像学检查:术后1年内,每1月行B超检查1次,每3月行增强CT1次,观察肿瘤有无复发。结果术前各组在CD3^+、CD4^+、CD8^+、CD4^+/CD8^+和NK细胞等各项细胞免疫指标水平、血清肿瘤标记物AFP水平以及转氨酶、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5-Fu缓释剂残肝断面植入组和对照组的上述各项细胞免疫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而CD4+/CD8+和NK细胞水平两组均高于静脉5-Fu化疗组(P〈0.05);术后5-Fu缓释剂植入治疗组血清AFP、MMP-9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静脉5-Fu化疗组(P〈0.05);术后5-Fu缓释剂植入治疗组转氨酶、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水平明显低于静脉5-Fu化疗组(P〈0.05);5-Fu缓释剂残肝断面植入组术后半年影像学检查肿瘤复发率为33%(8/24),与对照组(17/24)、静脉5-Fu化疗组(14/24)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5-Fu缓释剂植入肝细胞癌残肝癌断面,能明显降低AFP、MMP-9的水平,有效抑制残肝发生肝内转移;同时对患者的肝功能、细胞免疫功能影响小,有利于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及时恢复,是防止肝癌术后肝内转移的一种极具临床价值的新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