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肺动脉栓塞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15例慢性肺大血管血栓栓塞伴肺动脉高压(CTEPH)病人动脉内膜剥脱术(endarterec-tomy)治疗的经验。在体外循环深低温停循环下,经胸骨正中切口手术。术后血流动力学参数如:平均肺动脉压、平均肺血管阻力、心脏指数等的改善均极显著(P<0.001),术前心功能IV级的病人,术后78%恢复到I级。手术死亡率27%。作者认为该手术是治疗慢性肺血栓栓塞引起肺动脉高压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1例主诉活动后气短3年的病人经核素扫描和肺动脉造影,诊断为慢性肺血栓栓塞,在体外循环下进行血栓肺动脉内膜剥脱术,术中取出高度机化的血栓,病理检查证实了上述诊断,术后病人症状明显减轻,6个月随访显示心功能由术前的IV级(NYHA分级标准)改善到II级,结合此病例回顾了有关文献,对慢性肺血栓栓塞的治疗作了较为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肺动脉栓塞是指肺动脉管腔的机械性阻塞,90%由肢体深静脉血栓脱落所致。慢性者因血栓机化需在全麻深低温体外循环下行肺动脉内膜剥脱术以解除肺血管阻塞,增加肺血流量,降低肺动脉压,改善右心功能。国外报道1990年前该手术的死亡率为12.6%~37.5%,1990年后为5.4%~20%。我院1998年9月~2002年3月行该手术13例,术后无一例死亡,均恢复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肺动脉内膜剥脱术(PEA)治疗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围手术期资料,探讨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UCSD)手术经验.方法 回顾性研究UCSD 32例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手术资料,其中男17例,女15例;平均年龄(47.56±16.04)岁,平均病程(3.90±4.61)年;15例有深静脉血栓病史.采用全麻、胸骨正中切口、深低温、间断停循环双侧肺动脉内膜剥脱的手术方法.结果 根据术中病理标本Jamieson分型,Ⅰ型占21.8%,Ⅱ型占28.1%,Ⅲ型占37.5%.平均转机(236.32±37.27)min,主动脉阻断(111.69±28.14)min,停循环(38.00±13.58)min.术后机械通气(66.23±99.24)h,住ICU(4.62±4.50)天,无死亡.病人肺动脉收缩压由术前(81.03±16.92)mm Hg(1 mm Hg=0.133 kPa)降至术后(51.20±12.16)mm Hg,肺血管阻力由术前(88.91±42.32)kPa·s·L-1降至术后的(34.38±15.68)kPa·s·L-1,心排量由术前(3.65±1.08)L/min增加到术后(5.85±1.21)L/min,中心静脉压由(13.07±2.11)cmH2O(1 cmH2O=0.098 kPa)降至(9.86±3.02)cmH2O.术后短期随访显示,病人心功能(NYHA)恢复到Ⅰ级19例、Ⅱ级13例,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 PEA是治疗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重要手段,手术成功率逐年提高;深低温、间断停循环、双侧肺动脉内膜剥脱及内膜外翻技术为PEA标准术式.多中心资料证实该术式可以有效降低肺动脉压和肺血管阻力,明显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心肺功能.多数国内医疗中心没有足够手术经验,应尽量避免选择肺动脉压收缩≥100mmHg,肺血管阻力≥100kPa·s·L-1及Ⅲ型病变者行PEA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下肺动脉切开取栓和肺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慢性肺动脉栓塞的方法、围术期处理经验,以提高慢性肺动脉栓塞外科治疗的安全性。方法 全组12例慢性肺动脉栓塞患者均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跳中切开肺动脉取栓及肺动脉内膜剥脱术。结果 全组12例无一例近期死亡,其中1例活检为平滑肌肉瘤,术后化疗,2年后复查元复发,其余11例均为血栓,术后临床症状减轻,活动能力明显提高。结论 体外循环下肺动脉切开取栓和内膜剥脱术是治疗慢性肺动脉栓塞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CTEPH)是一类肺动脉梗阻性疾病,其原因主要为血栓栓塞导致肺动脉堵塞,肺血管重塑,进而产生肺动脉高压。2013年国际肺高压研讨会还将肺动脉肉瘤栓塞,肿瘤细胞栓塞,肺囊虫  相似文献   

7.
病人女,49岁,反复咳嗽,进行性呼吸困难10年余。半月前因突发右侧气胸在外院行肺大疱切除术。查体:皮肤黏膜发绀,右肺呼吸音低,双肺可闻及哮鸣音,心率100次/min。胸部X线及CT检查均提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双肺广泛间质性纤维化病变。肺功能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31%,第1s肺活量0.71L,占预计值32%。心电图检查提示窦性心动过速、趼段改变。心脏彩色超声示肺动脉估测收缩压50mmHg。免疫血清学检查:巨细胞病毒抗体阴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慢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Ren H  Su PX  Zhang CJ  Gu S  Ma GT  Zhang H  Wang C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6):345-347
目的 探讨肺动脉切开取栓和肺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慢性肺动脉栓塞的方法、围手术期处理及外科治疗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总结1999年3月至2004年3月间12例慢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患者的诊治过程和临床经验。均在深低温低流量停循环下行肺动脉切开取栓及内膜剥脱术,术中泵入前列腺素E1或吸入一氧化氮。结果 术后即刻6例患者肺动脉压下降20—40mmHg(1mmHg=0.133kPa);术后12例患者均有肺水肿表现,其中8例较重,采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治愈,1例术后19d死于严重的肺部感染和再次肺动脉栓塞,其余11例术后随访2个月-5年,平均43.5个月,临床症状均有减轻、活动能力均有明显提高。结论 肺动脉内膜剥脱是治疗慢性肺动脉栓塞的有效方法;围手术期应注意处理好肺再灌注损伤、肺水肿等并发症,术前正确的评估和适应证的选择是提高慢性肺动脉栓塞外科治疗安全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慢性肺动脉栓塞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总结肺动脉切开取栓和肺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慢性肺动脉栓塞的方法、围手术期处理经验,以提高慢性肺动脉栓塞外科治疗的安全性。方法 5例慢性肺动脉栓塞患者均在深低温低流量或深低温停循环下行肺动脉切开取栓及肺动脉内膜剥脱术。结果 术后即刻3例患者肺动脉压下降了20~40mmHg(1kPa=7.5mmHg),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肺水肿,l例术后19天死于再次肺动脉栓塞,其余4例临床症状减轻,活动能力均明显提高。结论 肺动脉切开取栓和内膜剥脱术是治疗慢性肺动脉栓塞的有效方法,手术结果可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用规范化的评估系统进行随访、测评。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口服药物治疗对于那些无法行肺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的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疗效,Reichenberger等进行了一项开放性研究。研究人选104例年龄(62±11)岁的无法行手术的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给予患者服用西地那非50mg每日3次。在基线水平,患者肺动脉高压症状严重[肺血管阻力(863±38)dyn·s·cm^-5,6min步行距离为(310±11)m]。  相似文献   

11.
急性肺栓塞的诊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为其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包括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脂肪栓塞综合征、羊水栓塞、空气栓塞等。PTE为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疾病,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其主要临床和病理生理特征。PTE为PE的最常见类型,占PE中的绝大多数,通常所称PE即指PTE。  相似文献   

12.
<正>急性肺血栓栓塞(acute 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APTE)是围术期严重并发症之一,是指体循环静脉系统(含右心)的血栓脱落,突然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所引起的病理生理和临床综合征。脱落的血栓近95%来源于下肢深静脉或盆腔静脉血栓[1],其次为右心系统血栓。APTE全球发病率约为0.1%~0.2%[2,3],30d内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3.
2007年10月至2009年7月,我们应用Barbero-Marcial手术矫治3例伴室间隔缺损的肺动脉闭锁病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资料和方法本组男2例,女1例;年龄1.7~4.8岁.出生后即口唇、指(趾)端青紫,P2消失,除1例曾接受"Blalock-Taussig分流术"者,胸骨左缘第2~3肋间可闻及连续性杂音,余未闻及杂音,可见杵状指(趾).X线胸片示双肺血少,心影增大,心胸比率0.58~0.64.心电图示右心房、右心室肥大.超声心动图示右房、右室增大,室间隔高位回声中断约15~17 mm,呈双向分流,各切面未见右室流出道、肺动脉瓣及主肺动脉回声,左、右肺动脉融合,左肺动脉内径约6.0~6.4 mm,右肺动脉内径约6.3~8.0 mm.1例BlalockTaussig分流术后,右肺动脉前外侧可见人工血管回声,内径约4.0 mm,见蓝色血流信号经人工血管进入右肺动脉.1例为右位主动脉弓.心血管多排CT示肺动脉闭锁,室间隔缺损,McGoon指数1.7~2.3.均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闭锁、室间隔缺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球囊肺血管成形术(BPA)的围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对10例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行球囊肺血管成形术治疗,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加强体位、饮食护理及并发症观察处置等专科护理措施。结果 10例患者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9例手术顺利,术后肺灌注流量3级。1例直径2 mm肺动脉经球囊扩张后破裂出血约50 mL,行血管栓塞术、止血治疗5 d后好转。10例均于术后1~5 d病情好转出院,出院3个月后随访患者心肺功能均明显好转。结论严格落实围术期专科护理措施,护士掌握并发症急救与处理流程,有助于提高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球囊肺血管成形术的治疗效果,确保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5.
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是目前肺动脉栓塞治疗的首选,但麻醉管理难度大,风险高,手术死亡率高达30%左右。2004年3月至2008年7月,我院共对8例巨大肺动脉栓塞伴右心衰及肺动脉高压患者实施了心肺转流(CPB)下肺动  相似文献   

16.
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或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指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栓子进入肺循环造成肺动脉或其分支阻塞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综合征,它与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两种不同临床表现,其危险因素包括任何可导致静脉血流淤滞、血液高凝状态和静脉系统内皮损伤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例1女,49岁.左髌骨骨折制动2个月后反复出现晕厥4个月,气促1个月.超声心动图示右心扩大,三尖瓣反流法估测肺动脉收缩压87 mm Hg(1 mm Hg=0.133 kPa).核磁共振造影显示双肺动脉主干及段肺动脉大量血栓栓塞.右心导管检查示重度肺动脉高压86/37(50)mm Hg,全肺阻力1056 dyn·s·cm-5(13.2 wood).深低温停循环下行肺动脉切开取栓术(PTE).停循环10 min,阻断121 min.第1次试停机时,肺动脉压与体循环压相同,气管插管内出血400ml.被迫再次转机,不能停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64排128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在诊断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价值及内科治疗肺栓塞疗效.方法:对18例肺栓塞回顾性分析CTPA的影像学表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8例554支血管中223支发生肺动脉栓塞(46.2%).54.3%肺叶以上动脉、65.1%肺叶动脉及42.0%肺段动脉受累.肺栓塞的CTPA表现:直接征象:①腔内充盈缺损:包括中心型充盈缺损(8.5%)、锐角附壁型充盈缺损(18.3%)、钝角附壁型充盈缺损(46.6%)及完全闭塞(1 9.3%).其中中心型及锐角型充盈缺损提示急性肺栓塞,钝角型充盈缺损及完全闭塞则为慢性肺栓塞的征象;②管腔突然狭窄(9.0%).间接征象:主动脉和(或)右侧叶问肺动脉扩张、胸腔积液、“肺少血”征、肺梗死、“马赛克”等.治疗后CTPA上肺动脉血栓部分或基本消失,肺动脉显示率显著提高,急性PE变化更明显,以中心性肺栓塞效果显著.结论:64排128层螺旋CTPA能够清楚显示PE的征象及其演变过程及治疗后效果,是诊断PE的一种可靠技术.  相似文献   

19.
1986~1994年采用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治疗411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术后分别于第八天及第九天发生致死性肺动脉血栓栓塞各1例,约占全部病人的0.5%,对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0.
心脏原发平滑肌肉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人 女 ,4 0岁。阵发性晕厥半年 ,加重 1个月。查体 :体重 93kg ,血压 :130 / 94 mmHg(1mmHg =0 133kPa) ,四肢水肿不明显。心率 92次 /min ,律齐。胸骨左缘 2、3肋间可闻及 3/VI级收缩期杂音 ,P2 不清。心电图示右室肥厚 ,电轴+12 0°,T波异常。X线胸片示心影扩大 ,心胸比率 0 6 3,肺血少。超声心动图示右室增大 ,右室流出道末端至主肺动脉内显示一略高回声的实质性肿块 ,约 6 1cm× 2 0cm ,与管腔右侧壁粘连 ,远端显示不清。左侧仅有 4mm的间隙 (图 1)。术前诊断 :右室流出道、肺动脉新生物 ,性质待定。2 0 0 3年 11月 ,全麻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