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6):158-161
目的 探讨社区脑卒中筛查高危人群中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1~9月社区40岁以上脑卒中筛查高危人群档案53例,按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颈动脉正常组、颈动脉内膜增厚(无斑块形成)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比较三组的BMI、血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糖化血红蛋白、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情况。结果 三组比较可以发现,斑块组年龄显著高于正常组和增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9.126,P0.001);斑块组男性比例、FBG高于正常组和增厚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7,P=0.832;F=0.143,P=0.867);斑块组和增厚组高血压、糖尿病比例高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05,P=0.286;χ~2=2.186,P=0.335)。吸烟、BMI、SBP、DBP、FBG、HbA1c、TG、TC、LDL、HDL、HCY三组之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高危人群中三组BMI、TG均高于正常值。结论 脑卒中高危人群中年龄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高危因素,改善生活方式、戒烟、降低BMI、TG、FBG等危险因素,有助于降低脑卒中危险性,强化控制血糖可能降低高危人群中颈动脉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吸烟与中老年男性颈动脉斑块形成及其性质之间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来自原卫生部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筛查出的脑卒中高危人群。在排除了既往有心脑血管疾病史、已戒烟、颈动脉超声结果为同时含有稳定与不稳定两种斑块及筛查资料不全的人群后,最终选取深圳市梅林一村等6个社区中自愿参加脑卒中筛查的736例40岁以上男性常住户籍居民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结果在调整了年龄、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大量饮酒、三酰甘油升高、总胆固醇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等混杂因素后,吸烟者与不吸烟者相比,颈动脉稳定斑块和不稳定斑块形成危险均显著增加(OR=1.746,95%CI 1.149~2.653,P=0.009和OR=2.308,95%CI 1.405~3.793,P=0.001);在将不同吸烟总量分级分析后发现,随吸烟总量等级升高两种斑块形成危险均显著增加,其中颈动脉稳定斑块形成危险随等级升高分别是不吸烟组的1.7倍(P=0.051)、1.9倍(P=0.016)、3.5倍(P=0.001),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形成危险分别是不吸烟组的1.8倍(P=0.060)、2.5倍(P=0.005)、3.3倍(P=0.010);吸烟对两种斑块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圳市中老年男性吸烟增加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且随吸烟总量等级的增大,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随之增大,但不影响斑块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斑块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7年8月期间在本院就诊的合并颈动脉斑块的72例脑卒中高危人群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斑块性质分为稳定性斑块组(24例)、不稳定性斑块组(24例)、混合斑块组(24例)。对比分析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及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并计算三组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及血脂指标异常发生率。结果稳定斑块组、混合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三组HCY、TC、TG、LDL-C和HDL-C等指标水平,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斑块性质存在密切联系,可为该类疾病临床防治的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背景 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作为全身动脉硬粥样化前期表现的重要指标,已有研究证明残余胆固醇(RC)水平升高与CAS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然而,关于RC与更年期妇女CAS发病的相关性研究较少。目的 探讨RC与更年期妇女CAS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0月参加国家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项目并完善颈动脉超声检查的定西市安定区凤翔镇的更年期妇女307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人群的一般资料,并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析参与者的颈动脉内膜特征。根据颈部超声结果结果将受试者分为CAS组和非CAS组,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究RC与CAS发病的其他危险因素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RC是否为更年期妇女发生CAS的影响因素。结果 CAS组(n=130)更年期妇女年龄、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史比例、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RC、脉压水平高于非CAS组(n=177)(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RC与FPG、TC呈正相关(rs=0.113、0.280,P...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GAS)斑块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和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年1月~12月石嘴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院神经内科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300例,分别测定血浆HCY和TBIL水平,并对颈部血管进行超声多普勒检测,根据颈动脉有无粥样硬化斑块分为斑块组(病例组,n=164例)和无斑块组(对照组,n=136例).分析两组间血浆HCY和TBIL水平是否有差异;同时观察不同水平血浆HCY和TBIL与CAS斑块之间的关系.结果 ①病例组血浆HCY高于对照组,TBIL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血浆HCY升高者CAS斑块检出率高于HCY正常者(P<0.05);③CAS斑块检出率在不同TBIL水平无统计学差异,但CAS斑块检出率随着TBIL水平的升高呈现逐渐减低趋势.结论 血浆高HCY和低TBIL水平可能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AS斑块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脾肾两虚痰瘀交阻型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并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患者与健康人的颈动脉中-内膜厚度、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大小、软斑、硬斑个数,并测定和观察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结果,CAS患者的颈动脉中-内膜厚度增厚(P<0.05)、有斑块,血清TC、TG、HDL-C、CRP增高(P<0.05)。认为脾肾两虚痰瘀交阻型CAS与高血脂、CRP有关;脾肾两虚痰瘀交阻型CAS最为常见,是中老年CAS患者的主要证型;中老年脾肾两虚痰瘀交阻CAS患者形成颈动脉内径、颈动脉中-内膜厚度的增宽,形成硬化斑块的程度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110例非脑血管病患者为对照组,两组均行血尿酸检查及颈动脉血管血管多普勒检查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比较两组血尿酸水平及尿酸异常发生率,两组血尿酸水平正常、升高者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两组不稳定斑块检出率以及具有不稳定斑块者与具有稳定型斑块者血尿酸水平。结果:脑梗死组血尿酸水平(478.03±65.78)高于对照组(349.34±36.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尿酸升异常发生率(56.7%)高于对照组(2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尿酸正常者颈动脉斑块检出率脑梗死组(67%)与对照组(6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酸升高者颈动脉斑块检出率脑梗死组(74.5%)高于对照组(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斑块的检出率脑梗死组(69.0%)高于对照组(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酸水平具有不稳定斑块者(376.56±29.48)高于具有稳定型斑块者(298.90±27.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与颈动脉斑块形成以及斑块的不稳定性密切相关,与脑梗死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浆睾酮水平与中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65例中老年男性患者分为正常对照组(n=20)和原发性高血压组(n=45),后者又分为无斑块组(n=20)和有斑块组(n=25),分析各组血浆睾酮水平的变化与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组血浆睾酮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2例EH患者为EH组,根据是否合并缺血性脑卒中分为单纯EH组(n=40)与EH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组(n=42),选取血压正常者80例为对照组。超声检测EH组与正常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及斑块回声强度。结果:EH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粥样斑块面积、斑块回声强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越严重,斑块面积越大,颈动脉的狭窄程度越高(P<0.05);单纯EH组的颈动脉斑块大于EH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组,内-中膜厚度小于EH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组(P<0.05)。结论:EH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高于血压正常者,且EH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颈动脉硬化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10.
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危险因素及与相关炎症因子产生的关系。方法:入选的83例对象均行彩色多普勒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观察颈动脉有无斑块,根据结果分成A组即CAS组(颈动脉IMT≥1.0mm和/或颈动脉斑块)及B组(颈动脉IMT<1.0mm及无颈动脉斑块),分析两组各危险因素和炎症因子产生之间的差异。结果:A组中血脂代谢紊乱、收缩压(SBP)、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UA),脂蛋白a(Lp(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及纤维蛋白原(FIB)较B组差异明显(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男性、LDL-C、IL-6是CA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CAS的发生发展中除了传统的危险因素外,炎症因子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抗精子抗体(AsAb)与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在不孕、流产中的作用及二者关系,进一步 揭示不孕、流产的病因。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同时检测345例不孕、流产妇女血清中的AsAb与 EMAb,按AsAb检测结果分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两组EMAb阳性率的差异。结果 原发不孕及自然流产妇女中, AsAb(-)组EMAb阳性率高达16.67%和19.51%,而AsAb(+)组EMAb阳性率高达43.64%和42.86%,显著高于 AsAb(-)组(P<0.01,P<0.05)。继发不孕妇女中AsAb(-)组EMAb阳性率为18.18%,AsAb(+)组EMAb阳性率 为32.2%,二者无显著性差异(0.01>P>0.05)。结论原发不孕及自然流产妇女中因个体免疫反应差异使某些 人易对体内、外物质发生免疫反应而产生抗体,从而导致不孕或流产。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18.
本题选择N,N′-二甲基亚硝基脲(DMNU),N,N′-二乙基亚硝基脲(DENU),及其类似物N,N′-二甲基亚硝基硫脲(DMNTU)、N,N′-二乙基亚硝基硫脲(DENTU)为代表,测定了这些化合物的水解反应速度、脂溶性(HPLC的logk′值)、水解产物和致突变能力。证明了硫脲的脂溶性大于脲的脂溶性。DMNTU对TA100菌株的致突变能力最强,其它较弱。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生儿游泳联合抚触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黄疸及睡眠的影响。方法将经阴道顺产分娩的正常新生儿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水疗联合抚触组)50例,对照组(单纯沫浴组)50例。①测定两组10日、28日的体重、身长、上臂围;②观察记录胎便转黄时间,测定皿清胆红素;③记录24h睡眠时间。结果两组新生儿10日、28日体重、身长、上臂同增长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新生儿5日时,胎便转黄时间及黄疸指数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睡眠时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水疗联合抚触可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能加速胎粪的早排出,减轻生理性黄疸程度,有效地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20.
论述足月妊娠分娩的发动和维持依靠气的推动、温煦、气化、固摄功能和血的营养、濡润功能。顺利分娩既要气血充足,还要气顺血和。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调补气血,是促进产程,预防难产的重要手段。实验研究结果阐明调补气血中药加强产力、促进产程主要是从改善产妇全身情况,提高机体抗应激、抗疲劳、耐缺氧能力,即所谓使产妇气血充足调和,充分发挥气血在分娩过程中的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