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研究嘌呤生物碱1,3,7,9-四甲基尿酸(theacrine)对高脂饮食小鼠肝脏甘油三酯蓄积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C57BL/6J小鼠高脂喂养17周诱导单纯性脂肪肝模型,连续6周给予theacrine后,分别对肝组织切片进行HE和苏丹IV染色,测定肝脏中甘油三酯(TG)水平,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中SirT3蛋白表达、AMPK及ACC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应用compound C抑制HepG2细胞中AMPK磷酸化,检测theacrine干预后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Theacrine能减少高脂饮食小鼠肝脏中TG水平,改善肝脏脂肪变性状态,增加肝脏中SirT3蛋白表达及AMPK和ACC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抑制细胞内AMPK的磷酸化后,theacrine仍能激活SirT3,但抑制了ACC的磷酸化作用。结论 Theacrine对SirT3的激活不依赖于AMPK的激活,而对ACC的磷酸化依赖于AMPK的激活。其改善高脂饮食小鼠肝脏脂肪化的作用可能与激活SirT3/AMPK/ACC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丹皮酚基于JAK2/STAT3信号通路改善急性酒精刺激所致小鼠肝脏炎症和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水飞蓟宾组(36.8 mg·kg-1)、丹皮酚低、中、高(120、240、480 mg·kg-1)剂量组,造模组小鼠自由饮用Lieber-DeCarli酒精液体饲料,造模第二日起灌胃给药,连续10 d。测定小鼠血脂、肝功能、炎症因子以及氧化应激水平;利用HE、油红O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肝脏病理形态变化,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法检测丹皮酚对小鼠肝组织JAK2/STAT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中、高剂量丹皮酚明显降低酒精诱导的肝损伤小鼠的血脂、肝功能、氧化应激水平,降低IL-6、IL-1β、TNF-α表达,且明显改善肝脏的病理状态。中、高剂量丹皮酚组小鼠肝脏组织p-JAK2、p-STAT3蛋白表达水平降低,SOCS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结论 丹皮酚可明显减轻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肝脏炎症和氧化应激损伤,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JAK2/STAT3信号通路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Adip/CaMKKβ/AMPK通路是否参与丹皮酚(paeonol,Pae)治疗小鼠酒精性脂肪肝的过程。方法在小鼠酒精性脂肪肝模型的基础上给予丹皮酚治疗后,通过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各炎症因子和TG、TC,同时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Adip和ACC表达水平,用qPCR法及Westren blot法检测小鼠肝组织Adip、CaMKKβ、AMPKα和SREBP1c核酸和蛋白水平。 结果 Adip表达水平在各处理组无显著变化;酒精诱导增加炎症因子和TG、TC表达,降低了CaMKKβ和AMPKα在核酸和蛋白磷酸化水平上的表达,水飞蓟宾与丹皮酚降低了炎症因子和TG、TC表达,提高了CaMKKβ和AMPKα在核酸和蛋白磷酸化水平上的表达;酒精诱导增加了SREBP1c在核酸和蛋白水平上的表达,水飞蓟宾与丹皮酚降低了SREBP1c的表达。 结论 从Adip/CaMKKβ/AMPK信号传导的变化验证了丹皮酚可通过此信号转导来减轻酒精性脂肪肝的脂肪变性损伤和炎症水平。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SHDM)大鼠脂肪肝的治疗作用及对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介导AMPK/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原发性高血压模型大鼠通过链脲佐菌素联合高糖高脂饲料建立SHDM大鼠模型。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厄贝沙坦组和厄贝沙坦+PPAR-γ抑制剂组,另设正常对照组。分别干预8周后,观察血压、血糖、血脂、肝功能以及肝脏病理的变化,检测肝组织PPAR-γ、AMPK/mTOR信号通路及自噬标志蛋白LC3B的表达情况,并利用电镜观察肝脏自噬小体的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经厄贝沙坦治疗后,SHDM大鼠收缩压、血糖、血脂、肝功能及肝脏病理脂肪变均明显改善(P<0.05);但厄贝沙坦联合PPAR-γ抑制剂干预后,以上指标除血糖外,均再次升高,并且厄贝沙坦增加SHDM大鼠肝组织PPAR-γ表达和AMPK磷酸化水平,降低mTOR磷酸化水平,升高LC3BⅡ/Ⅰ比值和肝细胞自噬小体数量,与模型组相比,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加用PPAR-γ抑制剂后,以上效应被逆转。结论 厄贝沙坦对SHDM大鼠脂肪肝有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激活PPAR-γ介导的AMPK/mTOR信号通路,从而促进肝细胞自噬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利拉鲁肽(liraglutide, LRG)改善2型糖尿病(T2DM)大鼠心肌炎症和氧化应激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40只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CON)、T2DM组、LRG组、LRG+AMPK抑制剂Compound C组(LRG+CC)。4周后,检测大鼠血糖、血脂;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大鼠心功能;TUNEL染色观察心肌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炎症、氧化应激、凋亡、自噬及AMPK/mTOR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LRG能降低T2DM大鼠高血糖、高血脂,改善心功能指标;LRG能降低T2DM大鼠心肌IL-6、TNF-α、IL-1β、NOX2、NOX4、cleaved caspase-3、Bax、p-mTOR/mTOR表达及MDA含量,增加Bcl-2、Atg5、Beclin-1、LC3-II/LC3-I、p-AMPK/AMPK表达及SOD、GSH活性,从而抑制心肌炎症、氧化应激和凋亡,并增强自噬,但使用AMPK抑制剂Compound C能够明显逆转LRG的作用。结论 LRG可通过调控AMPK/mTOR自噬信号减轻T2DM大鼠心肌炎症和氧化应激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Compound K(CK)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改善作用及其与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及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1)信号转导通路的关系。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C57BL/6J雄性小鼠9周,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动物模型;9周后随机分为5组,正常饲料组(RD),高脂饲料组(HFD),给药组(HFD+CK 3,9,27 mg·kg-1),每天灌胃给药1次,每周测2次体质量,连续11周。实验结束后,分别称量小鼠体质量和肝质量;检测三酰甘油(TG)、胆固醇(cholesterol)、非游离脂肪酸(NEFA)、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AMPK和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的磷酸化表达,PCR法检测脂肪合成转录因子SREBP1及其靶基因(FAS、SCD1)的基因表达。结果:治疗11周后,与RD组比较, HFD组小鼠肝质量及肝质量与体质量的比值显著增加(P<0.001,P<0.05),HE染色显示HFD组较RD组肝细胞明显增大且伴有大泡性脂肪变,说明高脂饲料诱导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的建立。与HFD组比较,给药组小鼠体质量、肝质量显著降低(P<0.05),血脂(TG、CHO、NEFA)和肝功(sAST和sALT)指标也显著降低(P<0.05,P<0.01,P<0.001);HE染色也说明给药组能够明显改善肝脏病理状态,从而改善肝细胞脂肪变性;Western blot结果显示HFD组较RD组,AMPK和ACC磷酸化均被抑制,给药组较HFD组,AMPK和ACC均被磷酸化,且随药物浓度的增加,磷酸化越明显;PCR法结果显示HFD较RD组,脂肪合成转录因子SREBP1及其靶基因表达显著增强,而在给药组上述基因表达均显著被抑制。结论:CK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具有改善作用,其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激活AMPK和ACC的磷酸化、抑制脂肪合成转录因子SREBP1及其靶基因的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健康雄性小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组和黄芪注射液给药组[黄芪注射液20 mg/(kg.d)灌胃],除正常对照组用普通饲料喂养外,其余各组均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并每周皮下注射四氯化碳1次。6周后处死小鼠,收集血清和肝组织,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以及血清和肝组织中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含量,同时进行肝组织HE染色检测肝脏病理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ALT、AST、TG、TC及肝组织TG、TC明显升高,其肝脏病理检查示脂肪变性,呈中、重度炎症变化。黄芪注射液给药组小鼠血清ALT、AST、TG、TC和肝组织TG、TC降低,且肝脂肪变性和炎症坏死程度减轻。结论黄芪注射液对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具有良好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益肾排毒丸(YSPDW)对db/db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脂代谢通路的影响机制。方法:C57BL/6小鼠作为空白对照组、8周龄的db/db小鼠分为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模型组、益肾排毒丸治疗组和二甲双胍阳性对照组。给药8周后检测小鼠肝脏系数、随机血糖、肝功能(丙氨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肝脏脂质(TC、TG)、肝脏抗氧化因子(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肝脏炎性因子(TNF-α、IL-6、IL-1β、MCP-1)等指标的变化。HE和PAS染色评估小鼠肝脏形态变化、脂肪变性和糖原沉积。Western blot检测脂代谢AMPK/ACC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益肾排毒丸给药组和二甲双胍组小鼠随机血糖和肝脏系数显著降低。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显示益肾排毒丸可显著降低NAFLD模型小鼠血清AST、ALT、TC、TG水平和肝组织TC、TG、MDA水平,升高HDL-C含量,发挥肝保护作用;ELISA结果表明益肾排毒丸能明显升高NAFLD小鼠肝组织GSH-Px、GSH和SOD活性,显著降低肝脏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IL-1β和MCP-1的水平,表明益肾排毒丸可增加机体抗氧化能力,抑制炎症因子释放。HE和PAS结果显示益肾排毒丸可明显减轻肝组织脂肪变性和炎症细胞浸润,改善肝细胞的结构和形态完整。Western blot结果表明,益肾排毒丸能激活AMPK/ACC信号通路,显著增加模型小鼠肝脏p-AMPK和p-ACC蛋白表达。结论:益肾排毒丸可能通过促进AMPK/ACC信号通路来改善肝脏氧化应激、炎性反应,减少脂质合成,从而改善NAFLD的肝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丹酚酸B(SalB)对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ApoE基因敲除(ApoE-/-)小鼠模型斑块面积(PA)和斑块内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及其受体(AGEs/RAGE)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50只8周龄雌性ApoE-/-小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200mg/kg联合高脂饲料喂养12周,将血糖水平>11.1 mmol/L的40只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OD)、SalB高剂量组(SalBH)、SalB中剂昔组(SalBM)与洛伐他汀组(LVT).SalBH灌服SalB 160 mg·kg-1·d-1,SalBM灌服SalB 80mg·kg-1·d-1,LVT灌服洛伐他汀2.3mg·kg-1·d-1,MOD灌服等量蒸馏水,灌胃8周.实验期满后,取小鼠血样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空腹血糖水平;取主动脉,制备石蜡或冰冻切片,分别行HE、免疫组化或苏丹Ⅲ染色,图像分析系统测量PA、血管横截面积(CVA)、AGEs和RAGE平均光密度值.结果:SalBM、SalBH及LVT组较MOD组PA/CVA明显降低(P<0.01);SalBH组和LVT组的PA/CVA均低于SalBM组(P<0.05).与MOD组比较,SalBM、SalBH和LVT组的AGEs平均光密度值明显降低(P<0.01);LVT组和SalBM组的AGEs平均光密度值均低于SMBH组(P<0.05).结论:SalB能够减少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PA,该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斑块内AGEs的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曹慧敏  孔亮  隋国媛  吴瑾  贾连群 《中国药房》2023,(19):2316-2322
目的 探讨苓桂术甘汤(LGZG)通过调控自噬增强多柔比星(DOX)的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相关肝细胞癌(NAFLD-HCC)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C57BL/6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NAFLD-HCC组、LGZG组、DOX组、DOX+LGZG组,每组10只。采用腹腔注射二乙基亚硝胺溶液(50 mg/kg)和喂养高脂饲料相结合的方法建立NAFLD-HCC小鼠模型;空白组小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给予普通饲料喂养。建模后,各给药组分别灌胃LGZG水提液(20 g/kg)和/或腹腔注射DOX溶液(8 mg/kg),空白组、NAFLD-HCC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4周。在模型建立及药物干预期间,监测小鼠的一般情况。药物干预结束后,检测小鼠体重、肝重及肝脏系数;观察小鼠肝脏组织病理形态和纤维化程度;检测小鼠血脂水平[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水平],血清中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含量,肝脏组织中增殖标志物Ki-67、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的表达水平,以及...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Wnt/β-catenin信号途径探讨丹酚酸B(salvianolic acid B,Sal B)对高糖诱导心肌成纤维细胞(car-diac fibroblasts,CFs)增殖及转分化的影响。方法SD大鼠乳鼠CFs,高糖诱导,CCK-8检测不同浓度葡萄糖诱导CFs增殖的浓度及时间效应;加Sal B(12.5、25、50μmol·L^-1)预处理CFs,确定Sal B最佳给药浓度。天狼猩红染色观察胶原纤维沉积;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检测α-SM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GSK 3β、β-catenin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25 mmol·L^-1高糖刺激CFs24 h明显促进CFs增殖及转分化(P<0.01),增加胶原纤维沉积,α-SMA、β-catenin、p-GSK 3β表达增加;与高糖组比较,经Sal B(25μmol·L^-1)及XAV939(1μmol·L^-1)预处理后,CFs增殖明显抑制(P<0.01),胶原纤维沉积减少,α-SMA、β-catenin、p-GSK 3β表达降低(P<0.01)。结论Sal B可抑制高糖诱导CFs增殖及转分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2.
银杏内酯B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银杏内酯B(ginkgolide B,GB)对ApoE基因敲除(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 12只8周龄C57BL/6J小鼠为正常组,24只8周龄♂ApoE-/-小鼠为阳性模型组以及药物组;药物组每天给予GB 0.6 mg灌胃。8周后处死小鼠,用病理学方法观察小鼠动脉斑块、脂质沉积以及巨噬细胞表达。用ELISA方法测定血浆RAN-TES含量。结果电镜结果显示模型组动脉斑块较大,血管内膜损伤明显,而GB组小鼠动脉内表面损伤明显减轻,斑块较小。HE染色显示了同样的结果,模型组斑块较大,GB组斑块较小。血浆RANTES测定正常组为123.81 ng.L-1,模型组为359.16 ng.L-1,GB组为193.36 ng.L-1,各组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GB能有效地减轻ApoE-/-小鼠的动脉粥样硬化损伤,并降低血浆RANTES含量,其药理学机制可能与抑制血小板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动脉粥样硬化高脂饲料对小鼠体重、血糖血脂水平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作用,并且明确禁食时间对血脂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对10周龄雄性ApoE基因敲除(ApoE-/-)小鼠分别给予高脂饲料及普通饲料,4个月后观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对10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分别给予普通饲料4周、普通饲料2周+高脂饲料...  相似文献   

14.
丹酚酸B (Salvianolic acid B, Sal B)是一种多酚类抗氧化剂,已被证明在多种疾病中具有抗脂质积累、抗炎和清除氧自由基的活性。我们旨在研究Sal B是否可以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的疾病进展并探索其可能的机制。通过油酸诱导Hep G2细胞建立NAFLD模型组细胞,SalB干预模型细胞建立治疗组细胞,进行生化分析及油红O染色检测各组细胞内脂质含量,通过免疫荧光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oxygen species, ROS)含量;试剂盒及酶标仪定量细胞内脂氧化物丙二醛(Malonydialdehyde, MDA)的含量;通过蛋白质印迹分析、RT-q PCR和免疫沉淀(Immunoprecipitation, IP)检测参与氧化应激的信号通路蛋白,包括SIRT3、SOD2和FOXO1通路蛋白。研究发现,油酸(Oleicacid,OA)可以诱导细胞内脂质、过氧化物及脂氧化物的积累,降低SIRT3的表达,并促进FOXO1乙酰化。然而Sal B治疗后显著扭转了这些趋势。进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丹酚酸A(Sal A)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氧化应激性损伤H9c2心肌细胞增殖、凋亡,以及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起始因子4E结合蛋白(4EBP1)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用LPS诱导制备H9c2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性损伤模型,分别用含Sal A 5,10和20 mg·L^-1的DMEM培养基培养细胞24 h,加LPS 1 mg·L^-1继续孵育24 h。用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染色观察H9c2心肌细胞存活;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9c2心肌细胞凋亡和线粒体膜电位;用试剂盒检测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Western印迹法检测胱天蛋白酶3、胱天蛋白酶9、存活蛋白、Bax/Bcl-2,AKT、磷酸化AKT(p-AKT)、mTOR、p-mTOR、4EBP1和p-4EBP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细胞对照组比较,模型组EdU红色标记的细胞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Sal A 5,10和20 mg·L^-1处理组EdU红色标记的细胞增多(P<0.05)。Sal A能降低培养液中LDH活性及细胞内MDA和GSH含量,增加胞内SOD活性(P<0.05),减少心肌细胞的凋亡率(P<0.05),降低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下降速度(P<0.05)。Sal A 10和20 mg·L^-1处理后,活化胱天蛋白酶3、活化胱天蛋白酶9和Bax/Bcl-2蛋白水平显著下调(P<0.05),存活蛋白水平显著上调(P<0.05);与细胞对照组比较,模型组AKT/mTOR/4EBP1磷酸化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Sal A 10和20 mg·L^-1组AKT和mTOR磷酸化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Sal A通过激活AKT/mTOR/4EBP1通路、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并降低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下降速度,减缓了LPS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表明Sal A对LPS造成的氧化应激损伤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小檗碱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肝脏脂肪沉积的改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喂养8周的方法建立NAFLD大鼠模型。将成功建立的NAFL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18)、阳性对照组(n=18)及实验组(n=18)。另选择18只未加任何干预的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大鼠灌胃10 mg·kg-1·d-1罗格列酮,实验组灌胃162 mg·kg-1·d-1小檗碱,对照组与模型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连续干预4周。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血清游离脂肪酸(FFA)含量;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油红O染色观察大鼠肝脏病理学变化和脂肪沉积情况;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肝X受体α(LXRα)、脂肪酸合成酶(FAS)蛋白表达。结果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实验组大鼠血清ALT水平分别为(45.68±5.64),(71.61±5.25),(54.78±3.82),(63.37±5.16)U·L-1;AST水平分别为(216.24±55.28),(336.56±73.12),(252.42±33.56),(286.48±48.59)U·L-1;TC水平分别为(1.32±0.31),(4.05±1.12),(1.81±0.67),(2.63±0.94)mmol·L-1;TG水平分别为(0.28±0.14),(0.81±0.18),(0.47±0.15),(0.63±0.17)mmol·L-1;FFA水平分别为(227.45±48.16),(446.56±53.72),(271.37±28.87),(319.36±55.64)μmoL·L-1;大鼠肝组织中LXRα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2±0.11,1.21±0.13,0.41±0.09,0.96±0.04;FAS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8±0.09,1.28±0.11,0.45±0.08,0.93±0.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小檗碱可改善NAFLD大鼠脂质代谢和肝功能,减轻肝脏组织病变程度,减少脂肪沉积,抑制LXRα/FAS信号通路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阿卡波糖、二甲双胍、吡格列酮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肝脏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色素P4502E1(CYP2E1)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普通饲料喂养)、非酒精性脂肪肝组(高脂饮食喂养)、阿卡波糖干预组[高脂饮食喂养加阿卡波糖100 mg/(kg.d)灌胃]、二甲双胍干预组[高脂饮食喂养加二甲双胍500 mg/kg.d)灌胃]、吡格列酮干预组[高脂饮食喂养加吡格列酮15 mg/(kg.d)灌胃]。饲养12周末处死大鼠,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以及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含量,测量空腹血糖(FBG)及胰岛素(FINS)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形态学的变化;Real time 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中TNF-α及CYP2E1 mRNA及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3种药物干预组均可降低ALT,AST,ALP活性(P<0.05),减少TC,TG,FFA含量(P<0.05),改善大鼠肝脏病理形态学改变,降低肝脏中TNF-α及CYP2E1 mRNA及蛋白的表达(P<0.01)。二甲双胍、吡格列酮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阿卡波糖组的作用明显低于前两者(P<0.01)。结论阿卡波糖、二甲双胍、吡格列酮均可减少TNF-α及CYP2E1的表达,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病理变化,其中二甲双胍、吡格列酮作用相似,阿卡波糖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18.
脂肪酶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苹  何佳  邝辉  刘尧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1,28(13):1301-1303
目的 研究脂肪酶对高脂饲料诱导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防治作用。方法 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和脂肪酶高、中、低剂量组。模型组和脂肪酶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以形成NAFLD模型,脂肪酶组同时灌胃给予脂肪酶。12周后处死大鼠,检测血清TG,TC,HDL-C含量并计算TC/HDL-C值,同时对肝组织进行HE染色。结果 脂肪酶能有效降低大鼠体重和肝重指数,明显降低模型组大鼠血清TG,TC含量及肝内脂肪沉积,改善肝细胞的脂肪性病变,但对HDL-C含量无明显影响。结论 脂肪酶能有效防治大鼠NAFL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