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siRNA下调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2(ribonucleotide reductase M2,RRM2) 基因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体外增殖、迁移和体内成瘤的影响。方法: 实时定量荧光PCR (real-time PCR) 及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人乳腺癌细胞MCF-7和人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中RRM2 mRNA及蛋白的表达;用合成的siRNA-RRM2不同时点和不同剂量转染MCF-7细胞,用real-time PCR检测对RRM2基因的沉默效率;用CCK-8方法检测细胞增殖;用Transwell细胞迁移系统检测siRNA-RRM2对MCF-7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裸鼠移植瘤实验检测siRNA-RRM2沉默MCF-7细胞的RRM2基因后对肿瘤生长的影响。结果: MCF-7细胞RRM2 mRNA和蛋白比MCF-10A细胞高表达;用siRNA-RRM2转染MCF-7乳腺癌细胞能时间及剂量依赖性下调RRM2基因表达;CCK-8方法结果显示下调RRM2基因会时间及剂量依赖性抑制MCF-7细胞增殖,而人正常乳腺上皮细胞增殖没有显著变化;Transwell细胞迁移系统检测显示下调RRM2基因显著抑制了MCF-7细胞的迁移能力;转染siRNA-RRM2下调RRM2基因能显著抑制裸鼠移植瘤的生长。结论: RRM2的过表达与人乳腺癌细胞的高增殖和迁移能力有关,抑制RRM2的功能是治疗乳腺癌的一个潜在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复制缺陷型腺病毒Ad(E1-).s T治疗小鼠乳腺癌移植瘤的作用,探讨Ad(E1-).sT的免疫激活效应。方法指数生长期的小鼠乳腺癌细胞4T1按2×10~6细胞/100μl PBS皮下荷瘤4~6周龄的BALB/c小鼠,建立具有完全免疫系统的乳腺癌移植瘤模型。荷瘤后第7天,将成瘤小鼠分为Buffer治疗组、Ad(E1-).Null治疗组和Ad(E1-).s T治疗组,分别瘤内给予PBS、Ad(E1-).Null和Ad(E1-).s T(2.5×10~(10) VPs/小鼠)进行治疗;第10天,重复治疗一次。于第7、12、15、19天,分别测定肿瘤体积,绘制肿瘤生长曲线,于第12、18天,内眦静脉取血,检测小鼠血象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型;于第19天处死小鼠,剥离肿瘤,测定肿瘤重量,并分离脾脏细胞,测定树突状细胞(DCs)的比例和数量。结果 Ad(E1-).s T治疗能够有效抑制乳腺癌移植瘤的生长,抑制肿瘤重量的增加。在机制上,Ad(E1-).s T能够调节小鼠外周血的血象,抑制淋巴细胞、粒细胞和中间细胞的增长;同时,Ad(E1-).s T能够促进T淋巴细胞的成熟和分化,降低未成熟淋巴细胞的比例,促进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的增殖。此外,Ad(E1-).s T还增强小鼠脾脏DCs的扩增与成熟。结论 Ad(E1-).s T可通过调节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抑制乳腺癌移植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携带甲胎蛋白(AFP)启动子的酵母菌胞嘧啶脱氨酶/胸苷激酶(yCDglyTK)双自杀基因体内外靶向性杀伤肝癌细胞的效果和机制。方法: 构建携带AFP启动子的yCD/TK双自杀基因表达质粒。通过阳离子脂质体将携带AFP启动子的yCD/TK双自杀基因转染HepG2和SMMC7721细胞,用MTT法测定不同浓度氟胞嘧啶(5-FC)、更昔洛韦(GCV)及联合治疗的杀伤作用,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建立裸鼠肝癌皮下种植瘤模型,观察自杀基因体内杀瘤效果以及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 成功构建的携带AFP启动子的yCD/TK双自杀基因靶向性地在AFP阳性的HepG2细胞上表达,而AFP阴性的SMMC7721细胞无表达,GCV、5-FC及两者联合可有效抑制HepG2细胞生长,随药物浓度的增高而杀伤作用增强,药物间抑瘤效果比较是GCV+5-FC>5-FC>GCV,而SMMC7721细胞的生长未受影响。体内实验可见GCV、5-FC及两药联合对转染后的HepG2细胞种植瘤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并检测到明显的细胞凋亡,而对SMMC7721细胞种植瘤的生长无影响,种植瘤内极少凋亡细胞。结论: 携带AFP启动子的yCD/TK双自杀基因能有效地靶向性地杀伤AFP阳性的肝癌细胞,细胞凋亡可能是其杀伤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背景:随着基因工程以及肿瘤生物分子学等新兴学科的发展壮大,基因治疗肿瘤成为一种新的治疗模式。 目的:探讨KDR基因沉默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能力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方法:设计针对KDR基因的小分子干扰RNA(siRNA)序列,转染人乳腺癌MCF-7细胞,应用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沉默KDR基因后MCF-7细胞KDR mRNA及蛋白的表达;应用流式细胞仪、CCK-8 增殖实验、小室侵袭实验检测沉默KDR基因后乳腺癌MCF-7细胞的细胞周期、增殖能力、侵袭能力的变化。 结果与结论:KDR基因沉默48 h后,乳腺癌MCF-7细胞KDR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降低;乳腺癌MCF-7细胞停滞在G0/G1周期,S期的细胞数目减低,细胞增殖得到显著抑制,穿过滤膜的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上述结果表明沉默KDR基因后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侵袭能力得到明显抑制,说明KDR基因沉默可能成为新的有效治疗乳腺癌的靶点。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LIN28B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肿瘤干细胞的干性状态维持的作用机制.方法 在MCF-7细胞中瞬时过表达LIN28B,用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干性相关基因SOX2、NAONG、c-Myc和OCT4的表达;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4high/CD24low细胞亚群的比例;利用体外成球培养检测肿瘤干细胞自我更新的能力,通过RNA第二代测序技术检测在LIN28B过表达后MCF-7细胞中miRNAs的表达差异,通过转染差异表达的miRNA,检测其对MCF-7细胞肿瘤干细胞比例和体外成球能力的影响.结果 转染p-CMV6-LIN28B后能明显提高LIN28B的mRNA和蛋白水平(P<0.001);过表达LIN28B后MCF-7细胞中SOX2、NANOG和OCT4在RNA和蛋白水平表达都明显增高(P <0.05);CD44high/CD24low细胞比例由1.71%上升至11.60% (P <0.05);体外成球培养发现成球细胞数量明显增多(P<0.01);通过RNA测序发现有16个miRNAs在LIN28B过表达后差异表达倍数在2倍以上且P<0.05,LIN28B过表达后miR-92b-5p表达显著上调(P<0.01);转染miR-92b-5p mimic后MCF-7细胞的CD44high/CD24low细胞比例由1.14%上升至3.59% (P <0.05),体外成球能力明显增强(P<0.01).结论 LIN28B能维持MCF-7肿瘤干细胞的干性状态,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miRNAs的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黄连素联合腺病毒介导的胞嘧啶脱氨酶自杀基因(Ad-CD)对直肠癌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用重组腺病毒介导外源CD基因转染到人直肠癌细胞株HR-8348,检测病毒的转导效率和CD基因表达.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黄连素联合Ad-CD基因对HR-8348细胞存活率及体外旁观者效应的影响.结果:在250μg/ml 5-氟胞嘧啶(5-FC)浓度下,0 1、 0 3、 3 0、 30 0μmol/L浓度的黄连素联合5-FC对直肠癌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27 7%、 42 4%、 52 3%、 56 3%.3 0μmol/L浓度的黄连素可作为参考用药浓度.在转染和未转染CD基因的HR-8348混合体系中,黄连素联合CD/5-FC对直肠癌细胞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结论:黄连素可以增强自杀基因系统对直肠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可作为一种增效剂应用于直肠癌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干扰RNA抑制人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凋亡与侵袭的影响。方法应用化学合成小干扰RNA技术沉默人乳腺癌MCF-7细胞中RUNX2基因的表达,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实验验证基因沉默效率。应用MTT方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的变化,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变化。结果设计的siRNA能够明显抑制人乳腺癌MCF-7细胞RUNX2的表达。RUNX2基因沉默后,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能力降低,细胞凋亡率明显提高,侵袭能力显著降低(P<0.01)。结论RUNX2基因是治疗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阿魏酸是否可调控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长非编码RNA(lncRNAs)的表达水平及对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方法用0,1、2. 5、5、7. 5或10 mmol/L阿魏酸处理24 h后,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n=3);软琼脂成瘤实验检测细胞体外成瘤能力; 0或2. 5 mmol/L阿魏酸处理24 h后,划痕实验及Transwell穿膜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n=3);基因干扰和过表达技术检测雌激素受体α(ERα)是否参与阿魏酸对乳腺癌细胞的调控;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MALAT-1 mRNA表达。结果相比于对照组,阿魏酸呈浓度依赖性增加MCF-7细胞活力、增殖、成瘤、迁移和侵袭能力(P0. 05)。干扰ERα减弱阿魏酸对MCF-7细胞生理过程的调控;过表达ERα增强阿魏酸对MB231细胞的调控。同时发现阿魏酸通过ERα调控MALAT-1的表达。结论阿魏酸通过MCF-7中ERα的介导,调控了MALAT-1的表达与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WNT5B在人正常乳腺上皮细胞和乳腺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及过表达WNT5B后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活力及凋亡的影响,探讨WNT5B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正常乳腺上皮细胞和乳腺癌细胞中WNT5B的mRNA表达水平,将WNT5B的表达载体pc DNA3.1/WNT5B和空白对照载体pc DNA3.1分别瞬时转染人乳腺癌MCF-7细胞,通过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在mRNA和蛋白水平验证WNT5B的表达效率;并通过CCK-8的方法检测WNT5B过表达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活力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过表达WNT5B对MCF-7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比例的影响。结果:与正常乳腺上皮细胞相比,WNT5B在乳腺癌细胞中低表达;在乳腺癌细胞MCF-7中转染WNT5B表达质粒后,WNT5B表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WNT5B后,MCF7细胞的活力明显降低,处于S期细胞的量明显增加,G1和G2/M期细胞明显减少,且细胞凋亡比例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结论:WNT5B在乳腺癌细胞中低表达,过表达WNT5B可使人乳腺癌细胞MCF-7阻滞在S期,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野生型P53(WTP53)基因联合双自杀基因CD、TK对P53突变的SW 480结肠癌细胞的体外生长抑制作用、旁观者效应以及联合基因应用的效果。方法将P53的表达载体pCMV-P53转染SW 480细胞;用含有CD、TK双自杀基因的反转录病毒感染SW 480,得到稳定转染的阳性克隆。RT-PCR鉴定目的基因的表达。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等方法观察不同混合条件下WTP53、TK、CD系统的联合应用效应和药物相互作用指数。结果SW 480/P53细胞倍增时间明显延长。SW 480/TK-CD细胞对前体药物丙氧鸟苷(GCV)、5-氟胞嘧啶(5-FC)呈剂量依赖性的细胞生长抑制作用。SW 480/P53和SW 480/TK-CD混合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旁观者效应和药物相互作用最显著。结论WTP53基因和TK/GCV、CD/5-FC系统对人结肠癌细胞SW 480均具有生长抑制和旁观者效应,联合应用细胞毒性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