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临床收治的股骨头坏死病例应用经微创小切口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股骨头坏死患者54例,均为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髋关节全置换术,观察组采用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比较总有效率、髋关节功能评分、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置换术患者总有效率为96.3%,高于对照组的74.1%;观察组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出血量、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4%,低于对照组的2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头坏死应用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方案治疗,可增强临床效果和手术质量,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且有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曹勇 《中国卫生产业》2013,(27):162-163
目的分析和研究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我们选取2010年5月—2012年5月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86例,按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即: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对照组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将其治疗效果、术中患者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费用、住院时间等项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患者出血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住院费用、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全髋关节置换术应用于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中,效果比较明显,能够快速恢复老年患者伤前的活动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机率,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股骨头坏死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优质护理服务实施效果.方法:收取60例股骨头坏死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使用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服务,将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股骨头坏死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给予股骨头坏死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有效减少髋关节脱位、压疮、便秘等并发症发生,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2013年收入我院的13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1、3、6个月的Harris全髋关节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均逐步恢复.观察组Harris全髋关节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临床效果好,患者术后恢复速度快,并且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组织损伤及早期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试验组行直接前入路手术,对照组行后外侧入路手术。比较两组的围术期指标、髋关节功能、治疗安全性。结果试验组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多于对照组,切口长度与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试验组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后外侧入路、直接前入路具有相似的治疗安全性,但后者对软组织的损伤较小,髋关节功能改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及股骨头置换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选取信丰县人民医院2011-07/2013-07住院部48例行全髋关节及股骨头置换术的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予以全髋关节及股骨头置换术后并发症预防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的护理方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4.17%)明显低于对照组(2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607 8,P〈0.05)。结论对行全髋关节及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术后给予积极的并发症预防护理措施,不仅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还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方案治疗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方案治疗手术疗效。方法选择吉林市龙潭人民医院2015年2月-2017年7月收治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行半髋关节置换术,对两组手术情况、髋关节功能评分等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完成手术用时均多于对照组,但完全负重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髋关节功能评分及假体髋臼前倾角、外展角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0.0%,低于对照组的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相较半髋关节置换术,可加快康复进程,促使髋关节功能恢复,且具更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将本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60例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观察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两组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观察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67%)明显优于对照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能够有效治疗股骨颈骨折,不仅有利于快速恢复髋关节功能,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安全性高,可作为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一线方案。  相似文献   

9.
《临床医学工程》2017,(7):929-930
目的探讨后外侧小切口微创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72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后外侧小切口微创人工股骨头置换术,32例)和对照组(传统人工股骨头置换术,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和髋关节功能。结果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外侧小切口微创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可减少患者的手术创伤,促进术后愈合和髋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66例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实验组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比两组住院时间、费用、疼痛评分和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3个月和术后1年的Harri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24h、72hVAS评分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并发症数量明显较对照组少,差异显著(P<0.05)。结论:创伤性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中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能够满足患者治疗需求。  相似文献   

11.
杨希亮 《现代保健》2013,(22):125-127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hip arthroplasty,THA)与股骨近端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2月-2012年2月收治住院的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200例,随机分为THA组100例与PFNA组100例。THA组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PFNA组采用股骨近端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如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X线透视次数、下床活动时间、并发症、住院天数等,采用MedliD’Aubigne评分方法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HA组术中出血量较PFN组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HA组患者术中X线透视次数、平均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较PFNA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HA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比PFNA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重要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曾宪娟  陈洁  伍凤  熊敏 《职业与健康》2013,(21):2886-2888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应用护理临床路径护理后的患肢功能康复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将68例行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试验组则按照事先拟定好的护理临床路径来实施各项护理和相关内容宣教。术后2周统计、比对2组并发症及术后6个月应用Harris功能评分标准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分,比较2组之间的功能康复效果。结果术后2周试验组并发症低于对照组(X^2=7.950,P〈0.01),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等级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170,v=3,P〉0.05)。试验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2.711和t=6.941,均P〈0.01),患者满意度和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肢功能恢复,符合现代护理学的理念,是一种适合推广的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与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140例在本院行股骨颈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全髋关节置换术38例(观察组A)、人工股骨头置换术49例(观察组B),骨折内固定53例(对照组)。比较三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和术后下床锻炼时间,随访并采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评价疗效。结果:两观察组术后下床锻炼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观察组的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观察组Harris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费用明显低于两观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和骨折内固定术均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手术方式,应根据患者状况、骨折类型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和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股骨颈骨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全髋关节置换术组和骨折内固定术组,比较患者住院情况以及术后功能康复情况。结果全髋关节置换术组患者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骨折内固定组,术后下床功能锻炼时间明显早于骨折内固定组,而手术时间、功能评价和平均住院时间两组差异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可减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下地时间,值得临床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中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和骨折内固定术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8年于本院治疗的88例中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均44例。对照组接受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接受THA治疗。观察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Harris评分和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305.71±50.24)mL,多于对照组的(112.54±29.68)mL;手术时间(82.10±10.19)min,长于对照组的(60.89±8.51)min;Harris评分(82.45±4.16)分,高于对照组的(73.53±3.97)分;住院时间(15.29±2.17)d,短于对照组的(22.16±3.74)d;并发症发生率(4.55%)低于对照组(18.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接受THA治疗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确切且并发症少,利于缩短住院时间,但也存在损伤较大弊端。  相似文献   

16.
李培峰  张颖 《中国校医》2019,33(10):757-759
目的 探究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在股骨头坏死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本院9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行传统股骨头置换术的45例患者列入A组,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45例患者列入B组,对比2组Harri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经治疗后,B组Harri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股骨头坏死的治疗中能够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症状、促进其功能恢复,因此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李培峰  张颖 《中国校医》2019,33(10):757-759
目的 探究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在股骨头坏死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本院9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行传统股骨头置换术的45例患者列入A组,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45例患者列入B组,对比2组Harri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经治疗后,B组Harri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股骨头坏死的治疗中能够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症状、促进其功能恢复,因此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不同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老年髋臼骨折患者出血量及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1例髂腹股沟入路的患者为对照组,33例改良Stoppa入路的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Stoppa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髋臼骨折患者,术中出血量少,手术耗时短,利于提升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且未增加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小切口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和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及术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5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小切口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股骨近端重建钉内固定术治疗,小切口组使用小切口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并对两组患者VAS评分、Harri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小切口组治疗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90.67%,(χ2=8.917,P=0.012)。小切口组手术时间为(42.29±5.46 )min、术中出血量为(87.49±9.9)mL、下床活动时间为(5.74±1.01)d、住院时间为(10.17±2.25)d,均少于对照组的(61.09±8.43)min、(153.82±16.82)mL、(10.34±2.14)d、(17.58±3.38)d,(t=18.53、33.64、19.24、18.07,P值均<0.01)。两组患者术前VAS评分和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后小切口组VAS评分为(2.42±0.74),低于对照组的(4.68±0.98),Harris评分为(86.34±12.11),高于对照组的(78.51±10.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小切口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14.67%,(χ2=5.042,P=0.025)。结论 小切口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显著,可明显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改善髋关节功能,且并发症较少,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