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8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植骨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16例进行分析,1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全部接受经椎弓根植骨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伤锥进行X线片拍摄,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者伤椎前缘高度以及相邻椎体上下中板角度变化.探讨胸腰椎骨折中经椎弓根植骨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后患者伤椎前缘高度以及相邻椎体上下中板角度出现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伤椎前缘高度以及相邻椎体上下中板角度改善效果明显.16例患者内固定均取得成功。结论经椎弓根植骨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治疗方法能够避免行腰椎骨折患者治疗中脊柱骨折复位的丢失和内固定不成功,可以在胸腰椎骨折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后路经伤椎短节段固定并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7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后路经伤椎短节段固定植骨融合手术治疗。术后平均24个月(15~32个月)按ODI评分评估患者临床症状及功能改善情况,通过影像学检查观察患者椎体前缘高度恢复,后凸角改善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术后平均24个月随访,ASIA评分,A级0例,B级2例,C级5例D级8例,E级22例。平均恢复1-2级,无一例患者神经障碍加重。末次随访时ODI为7~11分,平均(8.9±2.6)分,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根据SUK法,植骨融合率为100%。本组病例无感染、血肿、神经功能损伤及内固定器械断裂松动脱落等并发症。结论后路经伤椎短节段植骨融合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神经功能恢复良好,能够合理地矫正后凸畸形,可以达到坚强骨性融合,并可以减少长期卧床导致的并发症,临床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分析经伤椎与跨伤椎固定术对胸腰椎骨折患者的远期疗效,为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64例胸腰椎单一体爆裂性骨折患者分为跨伤椎固定(对照组)和经伤椎固定(观察组)2组,比较2组术前及术后后凸Cobb’s角、椎体矢状面指数、椎体前缘高度等指标的变化及随访1 a丢失情况,统计Denis疼痛评分和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评定。结果 :2组治疗后后凸Cobb’s角、椎体矢状面指数、椎体前缘高度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1 a丢失量少于对照组,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enis疼痛评分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随访1 a 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评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固定术可有效改善患者骨折远期固定和复位状况,明显减少远期随访丢失量,改善患者的疼痛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伤椎经椎弓根一侧置钉一侧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5月~2009年5月,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结合伤椎一侧置钉一侧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34例,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及随访均行x线及CT检查,测量并比较椎管容积率、Cobb角、伤椎楔变角、伤椎前后缘高度比、上下间隙角的变化,同时观察植骨融合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25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椎体楔变角、上下间隙角、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均明显改善,内固定未见松脱断裂,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神经功能较术前有1~2级恢复。术后随访测量以上结果与术后即刻相比仅少许丢失。结论采用伤椎一侧置钉复位内固定结合一侧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可有效地防止内固定失败以及脊柱骨折复位丢失和后凸畸形,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跨伤椎钉棒固定术与经伤椎钉棒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5月于我院进行跨伤椎钉棒固定术治疗的41例胸腰段脊椎骨折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8月-2018年2月于我院进行经伤椎钉棒固定术治疗的52例胸腰段脊椎骨折患者为观察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比较胸腰段脊柱后突Cobb's角度数、椎管狭窄率,比较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生存质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卧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P0. 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增加,椎管狭窄率以及脊柱后突Cobb's角度数均降低(P0. 05),但观察组的以上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同时两组患者GQOL-74生存质量各项评分均显著提高(P0. 05),但观察组的以上生存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老年胸腰段脊椎骨折患者给予经伤椎钉棒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跨伤椎钉棒固定术,不仅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胸腰脊椎功能以及生活质量,而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骨水泥灌注伤椎成形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的同时,经伤椎椎弓根注入磷酸钙骨水泥.结果 60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切口无感染,脊髓神经症状无恶化.随访12~67个月,除3例神经功能A级症状无改善外.其余均有1~3级的恢复.术后3个月腰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2~5分,术后x线摄片显示后凸Cobb角0°~13°,椎体前缘高度恢复至92%~100%,平均96.5%.随访12个月后X线摄片显示后凸Cobb角0°~15°,动力位X线片显示同定段无异常活动,未发现椎弓根钉松动、断裂,椎体高度较术后平均恢复0.5%,12个月后的Frankel分级较术前平均上升2级.结论 椎弓根系统对胸腰椎骨折具有良好的复位和固定作用,经椎弓根注入磷酸钙骨水泥能即时增加椎体的骨容量和脊椎前柱的抗压稳定性.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骨水泥灌注伤椎成形是胸腰椎骨折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伤椎置钉治疗对胸腰椎骨折患者影像学指标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 8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开放伤椎置钉治疗,观察组实施微创经皮伤椎置钉治疗,比较两组的影像学指标(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相对高度、椎间隙高度)及疼痛程度(VAS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后凸Cobb角显著小于对照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的椎体前缘相对高度、椎间隙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经皮伤椎置钉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胸腰椎骨折患者的影像学指标,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与保守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观察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影响分析.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设计,将2017年6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50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设为对照组,将同时间段50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设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方法,实验组实施椎体后凸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术治疗脊椎骨折的效果及对脊髓功能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50例脊椎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术,25例)和B组(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2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及脊髓神经功能。结果A组的手术时间长于B组,术中出血量高于B组(P均<0.05)。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两组的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两组的Cobb角低于术前,伤椎前缘高度比高于术前(P均<0.05);A组的Cobb角低于B组(P<0.05)。A组的脊髓功能严重程度低于B组(P<0.05)。结论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术治疗脊椎骨折可提高患者的脊髓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短节段通用脊柱系统内固定加伤椎内植骨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5月-2011年10月我院收治的25例胸腰椎不稳定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例胸腰椎不稳定骨折患者骨折复位均良好,术后椎体平均高度、Cobb’s角神经功能、神经功能都恢复良好。结论短节段通用脊柱系统内固定加伤椎内植骨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及K形钢板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并截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2001-06/2006-06采用前路减压植骨及K形钢板内固定术治疗4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手术优缺点、适应证、手术入路及内固定的选择。结果随访8~48个月,平均19个月。术后伤椎高度恢复90%者34例,恢复80%者12例,K形钢板无断裂和松动现象。术后脊髓神经功能能按Frankel分级,除A级8例未能恢复外,其余恢复1~3级。结论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是集直视下直接减压、复位、矫正畸形、植骨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一次完成的有效方法。K形钢板是治疗胸腰椎骨折较理想的内固定系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对2006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0日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156例为实验组,给予后路内固定融合术;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82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前路内固定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及楔变指数。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椎体前后缘高度及后凸Cobb角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对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采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提高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对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陶文武 《现代保健》2012,(10):114-115
目的:探讨经侧前方入路一期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胸腰椎结核患者严格正规抗痨治疗4周,患者中毒症状改善后,行前路病灶清除一期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术后常规抗痨治疗9~12月,观察术后症状改善、神经损害恢复、脊柱后凸矫正、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0~48个月,平均31.2个月。术后全身症状及局部疼痛消失;神经症状有不同程度恢复,后突畸形明显矫正,植骨融合时间3~6个月,平均4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明显内固定松动,未见结核复发。结论:对胸腰椎结核患者行前路病灶清除一期椎间植骨内固定治疗可明显缓解患者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有效矫正脊柱后凸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获得良好的骨性融合,达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讨论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样本数量为72例,研究对象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的患者,研究时间段为2017年2月—2018年5月,对本次选择的研究对象治疗情况进行分析,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使用常规手术治疗方式的患者设定为对照组,将使用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的患者设定为试验组,每组样本数均为36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数据统计和分析后,结果显示试验组的治疗有效比例相对于对照组明显较高,且统计学显示(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的患者在就医时,通过后路手术内固定术干预方式,可使其临床效果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5.
陈达智 《医疗保健器具》2011,18(8):1256-1257
目的探讨后路侧前方减压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12例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经后路单侧行椎体次全切除、脊髓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复查X线及CT片,评估骨折复位、减压及骨融合情况。结果术后获得随访6~24个月,平均12.5个月。X线片和CT显示植骨完全融合。骨折椎椎体高度由术前压缩至平均33.7%恢复至术后平均89.0%;节段性椎体后凸畸形角度由术前平均后凸20.3°,矫正至术后平均8.8°;椎管容积由术前的平均压迫51.4%恢复至术后椎管压迫完全解除。结论后路侧前方减压椎体重建短节段固定治疗重度胸腰椎爆裂骨折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减压彻底等优点,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不稳定性骨盆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82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模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GQOL-74评分评价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3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59%(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等GQOL-74项目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不稳定性骨盆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患者行综合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廖瑛扬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8):1620-1621
目的观察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32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患者给予颈椎前路和后路入路联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评价手术前后脊髓损伤程度、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32例患者治疗后Franke1分级平均提高1~2级,D~E级所占比例为62.5%,显著高于治疗前的水平(34.4%),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SIA评分为(79.48±17.61)分,显著高于治疗前的评分,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的椎体复位、颈椎生理曲度恢复、椎间高度恢复均效果理想,随访未出现并发症。结论颈椎前后联合内固定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临床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量化评估策略下的疼痛护理干预对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患者意愿分为两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量化评估策略下的疼痛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疼痛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术后疼痛认知水平、遵医行为。结果观察组患者对了解镇痛药物不良反应、了解术后常用镇痛方法、主动要求镇痛的认知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对镇痛药物延迟手术部位愈合、术后使用镇痛药物会成瘾、忍无可忍才用药的认知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遵医行为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量化评估策略下的疼痛护理干预可改善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术后疼痛认知,提高其遵医行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交锁髓内钉与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股骨干粉碎性骨折患者,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成髓内钉组和钢板组各40例。髓内钉组采取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钢板组采取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髓内钉组患者的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2.50%,显著高于钢板组的7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髓内钉组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21.89±7.64) d,显著短于钢板组的(155.26±9.67)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优于加压钢板内固定,其在膝关节功能恢复、术后骨折愈合速度方面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采用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对脊柱骨折患者脊髓神经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7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n=38)与观察组(n=38)。对照组采用前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脊髓神经功能、Cobb’s角与VA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观察组的ASIA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Cobb’s角与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2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68%(P<0.05)。结论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前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脊髓神经功能,降低Cobb’s角,减轻疼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