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水飞蓟宾对自由脂肪酸(FFA)诱导肝细胞炎症因子分泌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是否通过调节腺苷单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实现。方法将HepG2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水飞蓟宾组。水飞蓟宾组(80和160μmol·L-1)预孵育HepG2细胞4h后,用500μmol·L-1的FFA处理HepG2细胞24h。Real-time PCR和Elisa法测定炎症因子IL-1β和TNF-α的mRNA及蛋白表达,油红O染色检测脂质生成情况,Western Blot测定AMPK和p-AMPK的蛋白相对表达量。用AMPK抑制剂或水飞蓟宾孵育细胞后用FFA处理,Elisa法测定炎症因子的生成情况。结果水飞蓟宾组可降低FFA诱导炎症因子生成增加,降低肝细胞中脂质含量的积累。Western Blot测定结果发现,水飞蓟宾可增加AMPK的磷酸化,AMPK抑制剂可逆转水飞蓟宾对炎症因子生成的抑制作用。结论水飞蓟宾组可通过AMPK信号通路抑制FFA诱导肝细胞炎症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丹皮酚基于JAK2/STAT3信号通路改善急性酒精刺激所致小鼠肝脏炎症和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水飞蓟宾组(36.8 mg·kg-1)、丹皮酚低、中、高(120、240、480 mg·kg-1)剂量组,造模组小鼠自由饮用Lieber-DeCarli酒精液体饲料,造模第二日起灌胃给药,连续10 d。测定小鼠血脂、肝功能、炎症因子以及氧化应激水平;利用HE、油红O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肝脏病理形态变化,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法检测丹皮酚对小鼠肝组织JAK2/STAT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中、高剂量丹皮酚明显降低酒精诱导的肝损伤小鼠的血脂、肝功能、氧化应激水平,降低IL-6、IL-1β、TNF-α表达,且明显改善肝脏的病理状态。中、高剂量丹皮酚组小鼠肝脏组织p-JAK2、p-STAT3蛋白表达水平降低,SOCS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结论 丹皮酚可明显减轻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肝脏炎症和氧化应激损伤,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JAK2/STAT3信号通路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Compound K(CK)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改善作用及其与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及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1)信号转导通路的关系。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C57BL/6J雄性小鼠9周,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动物模型;9周后随机分为5组,正常饲料组(RD),高脂饲料组(HFD),给药组(HFD+CK 3,9,27 mg·kg-1),每天灌胃给药1次,每周测2次体质量,连续11周。实验结束后,分别称量小鼠体质量和肝质量;检测三酰甘油(TG)、胆固醇(cholesterol)、非游离脂肪酸(NEFA)、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AMPK和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的磷酸化表达,PCR法检测脂肪合成转录因子SREBP1及其靶基因(FAS、SCD1)的基因表达。结果:治疗11周后,与RD组比较, HFD组小鼠肝质量及肝质量与体质量的比值显著增加(P<0.001,P<0.05),HE染色显示HFD组较RD组肝细胞明显增大且伴有大泡性脂肪变,说明高脂饲料诱导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的建立。与HFD组比较,给药组小鼠体质量、肝质量显著降低(P<0.05),血脂(TG、CHO、NEFA)和肝功(sAST和sALT)指标也显著降低(P<0.05,P<0.01,P<0.001);HE染色也说明给药组能够明显改善肝脏病理状态,从而改善肝细胞脂肪变性;Western blot结果显示HFD组较RD组,AMPK和ACC磷酸化均被抑制,给药组较HFD组,AMPK和ACC均被磷酸化,且随药物浓度的增加,磷酸化越明显;PCR法结果显示HFD较RD组,脂肪合成转录因子SREBP1及其靶基因表达显著增强,而在给药组上述基因表达均显著被抑制。结论:CK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具有改善作用,其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激活AMPK和ACC的磷酸化、抑制脂肪合成转录因子SREBP1及其靶基因的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嘌呤生物碱1,3,7,9-四甲基尿酸(theacrine)对高脂饮食小鼠肝脏甘油三酯蓄积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C57BL/6J小鼠高脂喂养17周诱导单纯性脂肪肝模型,连续6周给予theacrine后,分别对肝组织切片进行HE和苏丹IV染色,测定肝脏中甘油三酯(TG)水平,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中SirT3蛋白表达、AMPK及ACC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应用compound C抑制HepG2细胞中AMPK磷酸化,检测theacrine干预后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Theacrine能减少高脂饮食小鼠肝脏中TG水平,改善肝脏脂肪变性状态,增加肝脏中SirT3蛋白表达及AMPK和ACC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抑制细胞内AMPK的磷酸化后,theacrine仍能激活SirT3,但抑制了ACC的磷酸化作用。结论 Theacrine对SirT3的激活不依赖于AMPK的激活,而对ACC的磷酸化依赖于AMPK的激活。其改善高脂饮食小鼠肝脏脂肪化的作用可能与激活SirT3/AMPK/ACC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丹皮酚对体外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炎性因子分泌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星形胶质细胞;实验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2.5、5、10μmol·L-1丹皮酚组,0.5 mg·L-1脂多糖(LPS)诱导炎症反应。采用ELISA法测定培养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IκBα蛋白表达和磷酸化水平及胞核NF-κB(p6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星形胶质细胞上清液中IL-1β、IL-6和TNF-α水平显著增加(P<0.01),胞浆IκBα蛋白表达受抑(P<0.01),IκBα蛋白磷酸化和胞核NF-κB(p65)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0.01);5、10μmol·L-1丹皮酚能减少LPS活化的星形胶质细胞上清液中IL-1β、IL-6和TNF-α水平(P<0.05或P<0.01),增加胞浆IκBα蛋白表达(P<0.05或P<0.01),抑制LPS上调的IκBα蛋白磷酸化和胞核NF-κB(p65)蛋白表达水平(P<0.05或P<0.01)。结论丹皮酚能抑制LPS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炎性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分泌,IκBα/NF-κB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丹皮酚对星形胶质细胞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益肾排毒丸(YSPDW)对db/db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脂代谢通路的影响机制。方法:C57BL/6小鼠作为空白对照组、8周龄的db/db小鼠分为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模型组、益肾排毒丸治疗组和二甲双胍阳性对照组。给药8周后检测小鼠肝脏系数、随机血糖、肝功能(丙氨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肝脏脂质(TC、TG)、肝脏抗氧化因子(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肝脏炎性因子(TNF-α、IL-6、IL-1β、MCP-1)等指标的变化。HE和PAS染色评估小鼠肝脏形态变化、脂肪变性和糖原沉积。Western blot检测脂代谢AMPK/ACC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益肾排毒丸给药组和二甲双胍组小鼠随机血糖和肝脏系数显著降低。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显示益肾排毒丸可显著降低NAFLD模型小鼠血清AST、ALT、TC、TG水平和肝组织TC、TG、MDA水平,升高HDL-C含量,发挥肝保护作用;ELISA结果表明益肾排毒丸能明显升高NAFLD小鼠肝组织GSH-Px、GSH和SOD活性,显著降低肝脏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IL-1β和MCP-1的水平,表明益肾排毒丸可增加机体抗氧化能力,抑制炎症因子释放。HE和PAS结果显示益肾排毒丸可明显减轻肝组织脂肪变性和炎症细胞浸润,改善肝细胞的结构和形态完整。Western blot结果表明,益肾排毒丸能激活AMPK/ACC信号通路,显著增加模型小鼠肝脏p-AMPK和p-ACC蛋白表达。结论:益肾排毒丸可能通过促进AMPK/ACC信号通路来改善肝脏氧化应激、炎性反应,减少脂质合成,从而改善NAFLD的肝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牛樟叶总多糖对大鼠慢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与机制。方法 60只雄性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10.944 mg/kg)组及牛樟叶总多糖高、中、低剂量(50.0、37.5、25.0 mg/kg)组。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蒸馏水,其余各组给予不同剂量药物。给药0.5 h后,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ig体积分数为56%红星二锅头,共给药8周。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肝组织形态及结构的变化,测定各组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氨酸基转移酶(ALT)、谷氨酸基转移酶(AST)、三酰甘油(TG)及肝组织匀浆液中IL-1β、IL-6、TNF-α、谷胱甘肽(GSH)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大鼠肝脏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α(p-AMPKα)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测定肝组织SIRT1、AMPKα、p-AMPKα、甾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水平。结果 病理切片结果表明,牛樟叶总多糖能改善大鼠肝组织病理变化。与模型组相比,牛樟叶总多糖各剂量组IL-1β、IL-6、TNF-α、TG、ALT、AST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GSH水平明显升高(P<0.05)。牛樟叶总多糖可提高SIRT1表达及AMPKα的磷酸化水平。结论 牛樟叶总多糖对慢性酒精性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应激、抑制炎症反应、调节SIRT1/AMPK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水飞蓟宾联合柴胡舒肝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分别给予水飞蓟宾(单独用药组)、水飞蓟宾联合柴胡舒肝丸(联合用药组)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的TC、TG、LDL、ALT、AST、γ-GT、TNF-α水平.另选30例健康成年人(健康对照组),检测其血清TNF-α水平作为参考.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TC、TG、LDL、ALT、AST、γ-GT水平均明显降低,联合用药组明显低于单独用药组(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的TNF-α水平明显增高,经治疗后两组的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单独用药组总有效率为81.0%,联合治疗组为93.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水飞蓟宾联合柴胡舒肝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效果显著,患者的TNF-α明显增高,TNF-α可能参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丹皮酚对急性哮喘小鼠模型气道炎症以及对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表达的影响。方法 BALB/c小鼠48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丹皮酚组、布地奈德组,每组12只。卵蛋白致敏,气道激发,丹皮酚组给予丹皮酚100 mg/kg灌胃,1次/d,末次激发24 h后,检测各组小鼠气道反应性。HE染色观察气道炎症变化;采用ELISA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IL-4、IL-13和血清总IgE的表达,real-time PCR观察TSLP的表达,Western-blot观察TSLP蛋白表达。结果哮喘组小鼠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明显加重,丹皮酚能够显著抑制慢性哮喘小鼠模型的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哮喘BALF中Th2细胞因子IL-4、IL-13和血清总IgE含量显著降低。丹皮酚治疗后哮喘小鼠肺组织高表达的TSLP的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降低。结论丹皮酚能够抑制哮喘小鼠模型的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TSLP的的表达而实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丹皮酚对白细胞介素(IL)-1β诱导人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HFLS-RA)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HFLS-RA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10 μg/L IL-1β组及0.1、1、10、100 μmol/L丹皮酚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验(ELISA)法检测HFLS-RA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6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空白对照组、10 μg/L IL-1β组及10 μmol/L丹皮酚组HFLS-RA中核因子(NF)-κB p65细胞核移位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空白对照组,10 μg/L IL-1β组,0.1、1、10 μmol/L丹皮酚组及阴性对照组(仅10 μmol/L丹皮酚处理)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MMP-3和Toll样受体-4(TLR4)蛋白表达。将24只雄性DBA/1小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CIA组和治疗组,对小鼠进行四肢累计评分,HE染色观察关节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法检测滑膜组织中TNF-α、IL-1β水平。结果 丹皮酚对IL-1β诱导HFLS-RA细胞增殖无明显抑制作用。与空白对照组相比,10 μg/L IL-1β组TNF-α、IL-6、NF-κB p65核移位、MMP-1、MMP-3和TLR4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而经丹皮酚干预后可逆转这些改变(P<0.05)。与CIA组相比,治疗组小鼠四肢累计评分明显下降(P<0.05);HE染色结果示丹皮酚治疗48 d时踝关节病理变化有所改善,其中炎性细胞明显下降,软骨破坏减轻。治疗组小鼠滑膜组织中TNF-α、IL-1β水平低于CIA组。结论 丹皮酚具有减轻IL-1β诱导HFLS-RA炎性因子表达和缓解CIA小鼠关节炎症状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NF-κB p65通路,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中南药学》2014,(9):867-870
目的观察胡芦巴乙醇提取物对大鼠酒精性脂肪肝(AFL)的治疗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和酒精灌胃结合的方法建立SD大鼠AFL模型,用蒸馏水做空白对照,水飞蓟宾胶囊做阳性对照,给予胡芦巴乙醇提取物。给药4周后处死大鼠,制备血清。测定并比较各组间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总胆红素(TBili);比较各组间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TL)水平差异;酶联免疫(ELISA)法测定并比较各组间肿瘤坏死因子(TNF-α)、脂联素(ADP)及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水平。结果胡芦巴乙醇提取物能显著降低AFL大鼠血清TG、TC、LDL-C水平(P<0.01),显著降低AFL大鼠AST(中剂量P<0.01)、ALT(小剂量P<0.05,中、大剂量P<0.01)水平及血清TNF-α水平(P<0.01),升高血清ADP(P<0.01)、AMPK水平(大剂量组P<0.01)。结论胡芦巴乙醇提取物具有降低血脂、降酶保肝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研究丹皮酚对TNF-α诱导的真皮成纤维细胞MMP-9 mRNA及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丹皮酚抗皮肤炎症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RT-PCR法考察正常人真皮成纤维细胞中MMP-9 mRNA表达情况以及丹皮酚对TNF-α诱导的真皮成纤维细胞MMP-9 mRNA表达的影响。采用ELISA法测定丹皮酚对TNF-α诱导的真皮成纤维细胞表达IL-1β、IL-6及IL-8的影响。结果MMP-9在正常真皮成纤维细胞上表达极弱,TNF-α可以诱导MMP-9 mRNA的表达,丹皮酚可以抑制TNF-α诱导引起的MMP-9 mRNA表达的上调。成纤维细胞可分泌少量的IL-1β、IL-6及IL-8,TNF-α可以明显增加成纤维细胞IL-1β和IL-8的分泌量,丹皮酚可以抑制TNF-α诱导的IL-1β和IL-8的产生,但对IL-6的分泌无影响。结论丹皮酚可以抑制TNF-α诱导真皮成纤维细胞引起的MMP-9 mRNA及炎症因子IL-1β和IL-8表达水平的上调。  相似文献   

13.
李聪丽 《北方药学》2018,15(7):85-86
目的:研究水飞蓟宾与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联合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肝功能及血脂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NAFLD患者9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予以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治疗,观察组予以水飞蓟宾+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治疗,统计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肝功能[谷草转氨酶(AST)、 谷丙转氨酶(ALT)]及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指标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0%(42/48),高于对照组的68.75%(3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37,P=0.026);治疗后观察组AST、ALT、TC、TG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飞蓟宾与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联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可降低血脂水平,改善肝功能,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枸杞多糖(LBP)对动脉粥样硬化(AS)小鼠体内脂联素(APN)表达的调控及其调脂抗炎作用机制。方法 普通饲料喂养的C57BL/6J小鼠为对照组,采用高胆固醇饲料喂养ApoE-/-小鼠成功建立AS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和3个LBP组(高、中、低剂量分别为100、50、25 mg/kg)。继续喂养4周后,取主动脉血和组织,分别检测血脂、炎症因子、内皮素-1(ET-1)、APN及其受体(AdipoR1)、AMPK通路相关指标的表达;3T3-L1前脂肪细胞经诱导分化后分为对照组、LBP组和LBP+BML-275组,检测各组中三酰甘油(TG)、炎症因子、APN、AdipoR1、AMPK通路相关指标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出现典型的AS病理变化,TG、总胆固醇(TC)、一氧化氮(NO)、ET-1、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APN和AdipoR1、PPARα、AMPKα、p-AMPKα蛋白表达和酰基辅酶A氧化酶(ACO)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LBP组中AS病理变化得到明显改善,TG、TC、NO、ET-1、IL-6和TNF-α的水平降低,HDL-C、APN和AdipoR1、PPAR-α、AMPKα、p-AMPKα蛋白及ACO mRNA表达升高,并且这些变化呈剂量相关性。3T3-L1脂肪细胞中,与对照组比较,LBP组的APN、AdipoR1、PPARα、AMPKα、p-AMPKα和ACO的表达均明显升高,TG、IL-6和TNF-α的水平明显降低;与LBP组比较,LBP+BML-275组TG、IL-6和TNF-α水平明显升高。结论 LBP通过上调APN和AdipoR1表达,激活APN/AMPK通路,发挥调脂抗炎作用,从而减缓小鼠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艾司洛尔对缺氧复氧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初步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心肌细胞(H9c2),并建立缺氧/复氧(I/R)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H/R组和艾司洛尔低、中、高剂量(0.2、5.0、25.0μmol/L)组;噻唑蓝(MTT)法检测各组H9c2细胞存活率变化情况;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啶(AnnexinV-FITC/PI)法检测各组H9c2细胞凋亡情况;蛋白印迹分析法检测各组H9c2细胞Bcl-2相关X蛋白(Bax)、半胱天冬氨酸酶-3(Caspase-3)、Bcl-2蛋白及腺苷单磷酸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磷酸化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法检测各组H9c2细胞AMPK、GSK-3βmRNA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R组H9c2细胞存活率、Bcl-2蛋白表达水平、AMPK、GSK-3β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Bax、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H/R组相比,艾司洛尔低、中、高剂量组H9c2细胞存活率、Bcl-2蛋白表达水平、AMPK、GSK-3β蛋白磷酸化水平依次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H9c2细胞Bax、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依次降低(P<0.05),均呈剂量依赖性。结论艾司洛尔能够抑制I/R诱导下心肌细胞的凋亡,可能与激活AMPK/GSK-3β磷酸化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6.
大黄具有泻下、降脂和减肥等作用,但其降脂药效物质及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文探讨大黄的主要活性成分大黄酚(chrysophanol)对人肝癌细胞株(human liver carcinoma Huh-7 cells,Huh-7)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binding proteins,SREBPs)表达及脂质代谢的影响。以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检测大黄酚对SREBP的转录抑制作用;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和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测定试剂盒检测细胞内TC、TG水平;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SREBP及靶基因m RNA的表达;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存活率。结果显示,经大黄酚(40μmol·L-1)干预16 h后,使细胞内TC、TG水平显著减少;大黄酚可以抑制SREBP转录,并呈现出一定的浓度依赖性;能显著下调SREBP及靶基因的表达;大黄酚对细胞活力无明显影响。结果提示,大黄酚可能通过下调肝细胞SREBP及靶基因的表达,从而降低细胞内TC、TG的含量,减轻肝细胞脂肪变性,起到改善脂质代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冰岛刺参岩藻聚糖硫酸酯(fucoidan from the sea cucumber Cucumaria frondosa, Cf-FUC)对胰岛素抵抗小鼠炎症反应的改善作用。方法 以高脂高糖饲料饲喂法建立胰岛素抵抗小鼠模型。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Cf-FUC组。正常对照组饲喂标准饲料,其它组饲喂高脂饲料。阳性对照组、Cf-FUC组分别在饲料中添加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 RSG, 1 mg?kg?1?d?1)、Cf-FUC (80 mg?kg?1?d?1)。各组小鼠自由摄食摄水19周。实验结束后,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IP-1、IL-1β、IL-6和IL-10表达水平,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小鼠脂肪组织炎症细胞因子基因mRNA表达水平,Western方法检测JNK1、IKKβ磷酸化蛋白水平及细胞核和细胞质中NFκB蛋白表达量。结果Cf-FUC可显著降低胰岛素抵抗小鼠血清TNF-α、MIP-1、IL-1β和IL-6浓度,增加IL-10浓度;抑制小鼠脂肪组织TNF-α、MIP-1、IL-1β和IL-6基因mRNA表达,促进IL-10基因mRNA表达;抑制JNK1和IKKβ的磷酸化,增加细胞质中NFκB蛋白表达量,减少细胞核中NFκB蛋白表达量。结论Cf-FUC能通过抑制JNK和IKKβ/NFκB信号通路抑制促炎症因子分泌,增加抑炎症因子分泌,改善胰岛素抵抗小鼠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FTY-720对博来霉素诱导的小鼠肺纤维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无特定病原体级健康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博来霉素组、生理盐水+FTY-720对照组、博来霉素+FTY-720组,每组各5只,在7天、14天处死小鼠,共8组。应用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肺组织炎症及肺纤维化情况;通过瑞士-吉姆萨染色计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BCA法测定BALF蛋白含量;ELISA方法检测BALF上清液中炎症因子IL-1β、TNF-α的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组织中COL1A1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方法检测TGF-β1、p-P38 MAPK和NF-κB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FTY-720显著降低BLM诱导增加的小鼠肺组织细胞外胶原沉积;减少小鼠肺组织BALF中IL-1β和TNF-α表达水平,和蛋白质含量、细胞数;FTY-720抑制TGF-β1活性与P38 MAPK的磷酸化,进而抑制NF-κB的表达与活化。结论FTY-720通过抑制TGF-β1/P38 MAPK/NF-κB信号通路,进而抑制博来霉素诱导小鼠的肺纤维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大剂量五味子配伍甘草后对肝细胞脂质堆积的干预作用,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 SD大鼠给予五味子(SF,五味子生药量为3.9 g·kg-1的醇提物)、五味子-甘草(SG,1∶1,1∶1.5,3.9 g·kg-1),1次/d,连续给药7 d后制备含药血清。基于L02细胞,分对照组(C)、SF、SG(1∶1)和(1∶1.5)组,作用48 h后,检测LDH释放量、细胞内TG、TC含量;RT-PCR法检测PPAR-α、PPAR-γ、Fabp1/2、SREBP1c、ACCα、FAS的mRNA表达。结果与C组比,SF升高TG、TC含量,降低PPAR-α、PPAR-γ的mRNA表达,升高SREBP1c、ACCα的mRNA表达;与SF比,SG(1∶1)降低TG、TC含量,降低Fabp1/2、FAS的mRNA表达,升高SREBP1c的mRNA表达;SG(1∶1.5)仅降低TC含量,升高PPAR-γ、SREBP1c的mRNA表达,降低Fabp1/2、FAS的mRNA表达。结论五味子含药血清可显著升高肝细胞中TG、TC含量,配伍甘草可降低其升高的TG、TC含量,降低脂质堆积,其机制可能与调控PPAR-α、PPAR-γ、Fabp1/2、SREBP1c、ACCα、FAS基因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脂、载脂蛋白及炎症因子的水平变化,为老年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进一步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作为观察组对象,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的健康老年人60名作为对照组对象,所有受试对象隔夜禁食12h后采集2组对象的空腹静脉血,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apoA1)、载脂蛋白B(apoB)、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比较2组对象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的TC、TG、LDL-C、apo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apoA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IL-6、TNF-α、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存在血脂紊乱以及载脂蛋白B与炎症因子水平异常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