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前后角膜非球面特点及其对术后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对本中心接受LASIK患者26例50眼进行随访研究,检测指标包括OrbscanⅡz角膜地形图(提供角膜非球面因子Q值)、波前像差、对比敏感度(contrast-sensitivity function,CSF)、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最佳矫正球镜度;分析时段为术前及术后3月,分析手术前后角膜非球面因子Q值分布,Q值与高阶像差以及高阶像差与对比敏感度的关系。【结果】术前Q值为-0.17±0.11;术后Q值为0.84±0.41,两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术前Q值与术前球差成负相关(P=0.000,r=-0.578),与高阶像差成正相关(P=0.047,r=-0.333)。手术前后Q值改变与球差改变成负相关(P=0.000,r=-0.588),与高阶像差改变成正相关(P=0.001,r=0.566)。术后3月无眩光、低、中、高度眩光对比敏感度均较术前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阶像差改变与术后无眩光各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6.3,4.0,2.5,1.6,1.0,0.7(cycles per degree,cpd)成负相关(P〈0.05);高阶像差改变 与低、中、高度眩光对比敏感度中高频空间频率6.3,4.0,2.5,1.6cpd成负相关(P〈0.05),与低频空间频率(1.0,0.cpd)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近视性LASIK使角膜由伸长型(长椭球体)椭球体演变为扁平型椭球体(扁椭球体),并影响术后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3.
Pallikaris等(1990)将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与原位角膜磨镶术联合起来用于近视的矫治,即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exdmer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矫治屈光不正的方法,而其中lasik手术又因设计合理,对角膜组织解剖结构破坏少,手术效果更加准确,视力恢复更加迅速等优点很快成为屈光手术的主流。随着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深入,人们对lasik手术有了许多新的认识。本文就LASIK手术的研究新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前后角膜非球面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前后角膜非球面特点及其对术后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对本中心接受LASIK患者26例50眼进行随访研究,检测指标包括OrbscanⅡz角膜地形图(提供角膜非球面因子Q值)、波前像差、对比敏感度(contrast-sensitivity function,CSF)、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最佳矫正球镜度;分析时段为术前及术后3月,分析手术前后角膜非球面因子Q值分布,Q值与高阶像差以及高阶像差与对比敏感度的关系。【结果】术前Q值为-0.17±0.11;术后Q值为0.84±0.41,两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术前Q值与术前球差成负相关(P=0.000,r=-0.578),与高阶像差成正相关(P=0.047,r=-0.333)。手术前后Q值改变与球差改变成负相关(P=0.000,r=-0.588),与高阶像差改变成正相关(P=0.001,r=0.566)。术后3月无眩光、低、中、高度眩光对比敏感度均较术前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阶像差改变与术后无眩光各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6.3,4.0,2.5,1.6,1.0,0.7(cycles per degree,cpd)成负相关(P〈0.05);高阶像差改变 与低、中、高度眩光对比敏感度中高频空间频率6.3,4.0,2.5,1.6cpd成负相关(P〈0.05),与低频空间频率(1.0,0.cpd)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近视性LASIK使角膜由伸长型(长椭球体)椭球体演变为扁平型椭球体(扁椭球体),并影响术后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5.
卢海燕 《广西医学》2006,28(1):141-143
我院在2001年8月至2004年8月行LASIK治疗屈光不正2 176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将手术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excimer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方法23例(41眼)高度近视,平均屈光度为-14.74±3.72D,采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随访观察3个月以上。结果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有明显提高,裸眼视力达术前矫正视力者为39.2%。术后1个月及3个月裸眼视力达术前矫正视力者分别为58.54%、53.66%,术后3个月41.46%为正视眼,≤±1.0D为65.85%,≤±2.0D为77.27%。结论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眼的近期疗效满意,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屈光不正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给予屈光不正行准分子激光角膜磨镶术患者充分术前准备,术后做好眼部护理及指导。结果患者随访视力1~2年≥1.0者占96.5%。结论术前认真检查、术中密切配合、术后科学指导有助于提高LASIK治疗屈光不正的成功率,并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加快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8.
LASIK作为一种新型的屈光矫正手术近些年来已在国内开展 ,它与传统的屈光手术比较 ,具有预测性好、精密度高、稳定性强、治疗范围广等特点。为了帮助患者安全渡过手术期 ,减少术后并发症 ,恢复较好的矫正视力 ,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现将护理配合措施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 4 4例 ,男 30例 ,女 14例 ,年龄 18~ 36a ,平均 2 2a ,眼表麻下行LASIK。术后定期复查 3个月以上。视力恢复达 1.2以上者 10例次 (2 0只眼 ) ,1.0以上者 2 1例次 (42只眼 ) ,视力恢复达 0 .8以上者 9例次 (18只眼 )。无 1例发生感染。无 1…  相似文献   

9.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屈光稳定性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屈光稳定性和屈光回退的原因。方法将426例(847眼)近视患者按屈光度数分为A组455眼(-1.00--6.00D)、B组254眼(-6.25-10.00 D)和C组138眼(-10.25-18.00 D),行LASIK矫正近视,随访8年,对术前、术后视力、屈光度数、角膜厚度和角膜激光切削区范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8年三组屈光度数分别为(-0.47±0.27)D、(-0.86±0.64)D、(-1.24±1.15)D;平均裸眼视力为(1.07±0.15)、(1.01±0.23)、(0.83±0.37);屈光回退〉-0.5 D患者为10.76%、14.96%和38.41%。术前角膜校薄、术中激光切削直径较小、术中切削深度越深、术后曲率与预期相差越大者术后易出现屈光回退。结论LASIK可有效治疗-1.00--18.00 D的近视,高度近视、角膜厚度偏薄和激光切削直径较小、切削深度深者,术后易出现屈光度数回退。  相似文献   

10.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是治疗屈光不正的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其优点是手术安全,预测性强;治疗过程短,痛苦小;术后视力恢复快,目前已被越来越多的病人认可。现将我院LASIK治疗病人的心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接受LASIK治疗病人2 700例中,随访超过5年,资料较完整者220例(416只眼),男102例(191只眼),女118例(225只眼);年龄18~45岁,平均(23±8)岁。术前等值球镜屈光度数-1.00~-6.00 D[平均(-3.87±1.25)D]304只眼,术后随诊,裸眼视力≥0.8者289只眼(95.0%),≥1.0者279只眼(91.7%);屈光度数-6.25~-12.00 D[平均(-7.8…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后角膜后表面的改变 ,分析角膜后表面变化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 5 3例 96只眼施行LASIK手术 ,术前与术后 1个月使用裂隙扫描角膜地形图系统检测角膜后表面的高度及屈光度差异 ,分析角膜后表面前凸量与术前等效球镜度数、角膜中央厚度、术前眼压、激光切削量、切削百分比等因素的关系。结果 LASIK术后 ,角膜后表面平均前凸量为 (33 4± 2 4 4 ) μm ,平均屈光度变化量为 (- 0 6 7±0 4 2 )D ,术前后的变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与前凸量相关的可解释变量为术前角膜厚度 (偏回归系数b =- 0 341,P<0 0 1)、切削比 (b =15 4 77,P <0 0 1)、术前眼压 (b=2 0 31,P <0 0 5 )。结论 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普遍存在轻微的前凸 ,角膜较薄、眼压较高及切削比较大的受试眼术后角膜后表面前凸程度更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对视网膜厚度的影响.方法 分别于术前以及术后1 d、1周、4周,采用视网膜厚度分析仪对接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的40例患者的视网膜厚度进行测量.结果 和术前比较,术后1 d视网膜厚度明显增加,术后约1周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对术后早期视网膜厚度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眼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眼压的变化及非接触式眼压计(noncontacttonometry,NCT)用于激量LASIK术后眼压的可靠性。方法:采用非接触式眼压计测量眼压,对LASIK术前、术后随访1月以上27例51只眼患者眼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平均眼压为1673±238mmHg,术后1月的平均眼压为1078±291mmHg,明显低于术前,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LASIK术后NCT测量眼压低于术前。非接触式眼压计用于LASIK术后监测眼压有一定的优越性,但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 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行 L ASIK手术的 2 5例 4 8只眼按屈光度 (等值球镜 ,下同 )分为 A组 (屈光度为 - 6.0 0~ - 9.75 D)和 B组 (屈光度为 -10 .0~ - 2 0 .0 D) ,术后进行半年的随访观察。结果 术后 6个月裸眼视力≥ 0 .5和≥ 0 .8者 ,A组分别为 10 0 %、94 .73 % ;B组为 90 .4 7%、63 .15 %。术后 1、3、6个月时 2组角膜地形图前表面曲率各自无统计学差异 ( P>0 .0 5 )。术前屈光度高则手术预测性下降。结论 L ASIK手术治疗高度近视范围广 ,稳定性、安全性良好 ,术后视力恢复快 ,并发症少 ,尚需进一步观察其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形成原因和预防处理措施。方法应用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500例980眼,术中均使用博士伦自动板层角膜刀制作角膜瓣,对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和预防措施进行分析,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术后并发症有角膜层间异物残留、眩光、屈光度欠矫或过矫、视疲劳、不完全角膜瓣、角膜瓣皱褶、沙漠综合征、角膜上皮内生和植入、高眼压症等。结论 LASIK术后可以出现一些并发症,但发生率很低,熟练所用设备操作,提高手术技巧是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 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 方法 将 46例 90眼屈光度 >- 6 .0 D患者分两组 : 组 - 6 .2 5~ - 10 .0 D,6 3眼 ; 组≥ - 10 .2 5 D,2 7眼。L ASIK术后随访时间 1年以上 ,对术后视力、屈光度和并发症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 术后 1年时两组术后裸眼视力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率为 组 93.7% , 组 88.9% ;屈光度等值球镜预测率在± 1.0 D以内的 , 组为 95 .2 % , 组为 88.9% ;未出现影响视力的严重并发症。 结论  L ASIK手术是治疗高度近视的理想手术 ,稳定性、预测性好 ,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早期圆锥角膜共焦显微镜的影像特征,评价共焦显微镜(confocal microscopv)对早期圆锥角膜(keratoconus)的临床检查意义和诊断价值。方法 对Orbscan角膜地形图检查诊断为早期圆锥角膜的患者18例(19只眼)进行共焦显微镜检查,同时对正常人14例(28只眼)进行共焦显微镜检查,比较两组之间共焦显微镜形态学特征、角膜基质、内皮细胞的密度以及角膜厚度的差异。结果 共焦显微镜下,早期圆锥角膜患者18例(19只眼),有8例(9只眼)的角膜组织结构出现变化,表现为后基质层出现微小皱折,上皮层、前基质层及内皮层未发现异常改变。与正常组比较,早期圆锥角膜的角膜中央厚度轻度变薄(P=0.000),角膜基质、内皮细胞密度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共焦显微镜可活体检查早期圆锥角膜组织结构和细胞的病理改变,为早期圆锥角膜的诊断及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8.
LASIK术后角膜地形图形态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63例124只眼LASIK术后角膜地形图的形态特征。方法:选择LASIK术后角膜地形图资料完整的患者63例124只眼,分析术后3个月及6个月时的角膜地形图变化。结果:术后角膜地形图以平滑型居多,6个月时为72.6%;在近视高度组,角膜地形图形态不同,而其最佳矫正视力无显著性差异(P>0.05);偏心切削在1.0mm以内对最佳矫正视力无明显影响。结论:LASIK手术后角膜切削形态较规则,疗效可靠、稳定性好。激光切削偏离中心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