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雅楠 《国外医学(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分册)》2010,29(4):277-280
胚胎毒性体外试验已广泛应用于胚胎生殖发育毒物筛选和致畸机制研究等方面,现已有三十余种不同类型的毒性测试方法。欧洲替代方法研究中心推荐的有效性较高的3个胚胎毒性体外筛选试验,即体外全胚胎培养试验、胚胎细胞微团培养试验和胚胎干细胞试验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就以上试验的研究方法、应用价值及研究进展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利用胚胎干细胞试验、大鼠植入后全胚胎培养试验和微团培养试验评价栀子黄色素的胚胎发育毒性.方法 分别检测栀子黄色素对小鼠胚胎干细胞ES-D3及胚胎成纤维细胞BALB/3T3增殖的影响,并检测栀子黄色素对ES-D3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能力的影响;分离孕9.5 d大鼠胚胎进行全胚胎培养,测量胚胎生长指标,并根据Brown... 相似文献
3.
金属致畸的体外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用大鼠胚胎神经细胞微团培养法,研究了镉、铬、铝、铅、镍、钡、锆、钯八种金属化合物的体外致畸作用,的提出了金属化合物的体外细胞致畸结果判断材料。结果表明,八种金属化合物都有较明显的细胞毒性,都能抑制胚胎神经细胞分化。镉、铬、铝、铅、镍五种化合物对神经细胞的半数分化抑制浓度(ICd50)均小于1μg/ml,半数存活抑制浓度(ICv50)与ICd50比值(V/D)均大于6.0,判断为体外细胞致畸试验阳性 相似文献
4.
乙醇对小鼠胚胎脑发育毒性的体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乙醇的脑发育毒性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植入后全胚胎培养(whole embryo culture,WEC)和微团培养技术。 结果 全胚胎培养结果显示 ,随着乙醇浓度的增加(1.0 0 ,2 .0 0 ,4.0 0 g/ L) ,胚胎脑畸形率明显上升 ,呈剂量反应关系 ,最常见的脑畸形为脑神经管未闭。中脑细胞微团培养结果表明 ,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 ,不同浓度乙醇 (1.0 0~ 16.0 0 g/ L )对中脑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呈剂量反应关系 ,ID5 0 (50 %细胞分化抑制浓度 )、IP5 0 (50 %细胞增殖抑制浓度 )分别为 8.89g/ L和 12 .2 1g/ L。 结论 乙醇抑制胚胎脑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可能是器官形成期乙醇脑发育毒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铝对大鼠胚胎生长发育毒性的体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铝盐的发育毒性及机理。方法:妊娠9.5d大鼠胚胎于体外培养系统中给予不同剂量的硫酸铝,培养48h后,观察胚胎生长发育和器官形态分化状态。结果:随着铝剂量的增加,反映胚胎生长发育和器官分化的各项指标呈现出下降趋势,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其中,卵黄囊及血管网发育分化、心脏发育及体翻转等指标对铝的作用较敏感,铝剂量为1.2μg/ml时与对照比较已有显性差异(P<0.05)。大于或等于3.0μg/ml时对各项指标的影响更为显(P<0.05或P<0.01),同时胚胎畸形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主要表面为神经管 闭合不全、脑发育不良和体翻转不全。结论:Al2(SO4)3有一定的胚胎毒性和致畸性。 相似文献
6.
二硫化碳发育毒性的体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应用大鼠全胚胎培养方法 检测了二硫化碳(CS_2)的发育毒性。孕鼠于妊娠7、8两天经呼吸道吸入浓度为100mg/m~3的CS_2,每天染毒4小时。取染毒孕鼠9.5天胚胎,于正常大鼠血清中培养44小时。结果表明,染毒组胚胎卵黄囊直径、颅臀长、头长、胚胎蛋白含量、体节数、鳃弓及前肢芽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CS_2能引起胚胎发育迟缓,具有发育毒性,与体内致畸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7.
提高动物胚胎体外培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卫 《国外医学:计划生育分册》1997,16(3):144-149
哺乳动物受精胚的体外培养是人工辅助妊娠工程的关键环节之一,长期以来,有关学者不断致力于改进该项技术,试图达到理想的培养效果。本文从对简单培养液的改良、建立各种联合培养体系两个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皮肤光毒性体外替代试验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颖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5,6(1):79-80,F003
皮肤光素性(phototoxicity)是指皮肤首次接触一些化学物质后暴露于光线下产生的毒性反应,或全身接触某种化学物后诱发的类似于皮肤的刺激反应.目前国内外用于化学物皮肤光毒性安全性评价的试验主要有人体斑贴试验、动物皮肤光照实验(豚鼠、兔及大鼠等)和体外试验. 相似文献
9.
胚胎着床体外培养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真 《国外医学(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分册)》1998,(2)
胚胎着床是妊娠成功的关键,对其机理及调控的研究是开展助孕与避孕技术的基础,而建立胚胎着床的体外培养模型是研究着床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必不可少的工具。用于着床模型的胚胎成份主要有体内或体外受精的围着床胚胎及分离纯化的滋养细胞,母体成份有子宫、子宫内膜、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基质/蜕膜细胞、细胞外基质等。理想的着床模型应尽量与在体情况相似,同时又能人工控制、监测各项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体外胚胎干细胞神经发育毒性评价模型,并对其有效性进行验证。方法胚胎干细胞(ES)体外悬滴、悬浮培养后,经5×10-7mol/L视黄酸诱导培养分化获得神经细胞,利用RT-PCR方法分析不同浓度青霉素G、苯妥英钠(DPH)和氟尿嘧啶(5-FU)对ES细胞定向分化为特异表达巢蛋白基因的神经细胞的影响,计算其对ES细胞神经定向分化能力的抑制作用。同时应用MTT法测定5-FU、DPH和青霉素G对ES和BALB/c细胞活性的抑制作用,结合分化抑制作用结果评价受试物的发育毒性。结果青霉素G、苯妥英钠和氟尿嘧啶的ID50D3巢蛋白分别为0.017、49.4和1139μg/ml,其发育毒性的判定依次无、弱和强。结论建立的胚胎干细胞神经发育毒性评价模型能够正确判定氟尿嘧啶、苯妥英钠和青霉素G的神经发育毒性。 相似文献
11.
砷对大鼠肢芽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进一步阐明三氧化二砷的发育毒性,本研究应用Flint等人建立的胚胎肢芽细胞微团培养法,探讨了不同浓度砷对体外培养的SD大鼠胚胎肢芽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砷对大鼠肢芽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均有抑制作用,呈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砷对肢芽细胞的50%增殖抑制浓度(IP50)和50%分化抑制浓度(ID50)分别为0.70mg/L和0.21mg/L;IP50/ID50值为3.3,揭示砷对大鼠肢芽细胞分化的影响要远大于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根据Renault等人推荐的体外致畸判断标准,砷属于强致畸物。实验结果提示砷对大鼠肢芽细胞分化的抑制作用可能并非其细胞毒性作用所致,这是砷致畸作用的重要基础之一。此外还初步探讨了大鼠肢芽细胞异常分化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日本血吸虫尾蚴细胞培养技术,分析培养细胞的形态特征与抗原性。方法采用改良RPMI-1640培养基对日本血吸虫尾蚴细胞作体外培养,观察培养细胞的生长特性和一般形态,取培养3周的细胞作HE染色和超微结构观察,并用SDS—PAGE、Western blot技术、免疫荧光和凝集试验检测其抗原性。结果在培养早期,细胞呈半悬浮状并向培养瓶中心聚集生长,观察到细胞分裂增殖现象,随着’培养时间延长,细胞生长繁殖速度渐渐减慢,培养至8周,多数细胞死亡。培养3周的细胞,大小不均,呈多形性,大部分细胞呈高核质比率,仅少数细胞胞浆较丰富。电镜观察培养细胞表面呈现特殊结构。SDS—PAGE和Immuno blot分析表明:尾蚴细胞与尾蚴虫体的蛋白带谱大体相似,感染兔血清对尾蚴虫体和尾蚴培养细胞抗原分子识别的条带略有不同。用尾蚴培养细胞与感染兔血清作凝集试验和免疫荧光检测,二者均可出现特异性结合。结论日本血吸虫尾蚴细胞在体外出现有限增殖,该细胞在血吸虫病的免疫诊断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随着各种新、老化学物质健康风险评价的需求急剧增长,基于动物实验的测试方法难以满足当前健康风险评价的需求,迫切需要研发新型的、高通量、灵敏的毒性测试方法,整合基于体外替代模型的高通量筛选技术、计算方法和信息技术的毒性测试策略。其中,高内涵筛选(HCS)利用自动化显微镜和图像分析平台,以可视化和定量的方式对体外模型进行多参...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大鼠肢芽细胞微团培养技术快速评价饮用水中有机物的致畸性,并比较氯化消毒过程对致畸作用的影响。方法XAD-4树脂富集、浓缩饮用水中有机物,连续5 d微团培养d13大鼠肢芽细胞,根据半数分化抑制浓度(ID50)和半数增殖抑制浓度(IP50)及IP50/ID50比值判定有机浓集物的致畸性。结果在较低剂量范围内,管网末梢水中有机物对大鼠肢芽细胞的分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ID50分别为363.1 ml/ml(-S9)和5.67 ml/ml( S9);IP50分别为1355.2 ml/ml(-S9)和1264.5 ml/ml( S9),IP50/ID50=3.7(-S9);IP50/ID50=223( S9),显示该组分特异性抑制肢芽细胞的分化,经代谢转化后其ID50降低达63倍;原水中有机浓集物的ID50分别为1.17 ml/ml(-S9)和0.387 ml/ml( S9);IP50分别为15.8 ml/ml(-S9)和41.1 ml/ml( S9);IP50/ID50=13.5(-S9);IP50/ID50=106.2( S9),代谢活化增加该组分的抑制分化作用。结论管网末梢水及原水中有机浓集物属特异性细胞分化抑制物,具有潜在的直接和间接致畸性,为潜在的强致畸原,显示多种致畸机制。氯化消毒过程可能增加饮用水中有机物的间接致畸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小鼠胚胎干细胞检测生物珊瑚人工骨材料的细胞生物相容性。方法小鼠胚胎干细胞与生物珊瑚骨支架材料混合体外培养为实验组,设单纯小鼠胚胎干细胞培养为对照组,分别于第2、4、6、8天进行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特异性胚胎抗原-1检测及电镜扫描观察。采用SPSS13.0对所得数据行t检验。结果 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结果显示,实验组在培养2d、4d时,与对照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6d及8d时实验组MTT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特异性胚胎抗原-1检测及电镜扫描证实小鼠胚胎干细胞对生物珊瑚人工骨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粘附性,在其三维微孔隙内能较快增殖。结论体外小鼠胚胎干细胞检测试验证实珊瑚人工骨具有良好的细胞生物相容性,具备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良好特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四氯化碳(CCl4)对大鼠胚胎脊髓神经元生长发育的毒性作用,并探讨其中的机制.方法采用大鼠胚胎脊髓神经元体外培养技术,研究不同浓度的CCl4(0.01~100.0 mg/L)对细胞分化和增殖的影响,并利用图像分析细胞形态的变化、硫代巴比妥酸测定丙二醛(MDA)和溴化四氮唑噻蓝分析蛋白总量.结果10.0~100.0 mg/L CCl4组随浓度的增加细胞数和集落形成率明显下降,细胞内MDA含量增加,蛋白质相对含量降低,并显示剂量效应关系.结论CCl4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胚胎脊髓神经元分化和增殖的抑制作用,可能与其诱导蛋白质合成和脂质过氧化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7.
18.
Male reproductive toxicity involves a broad range of targets and mechanisms such as direct effects on the seminiferous epithelium and/or on Leydig and Sertoli cells supporting spermatogenesis, epididymal sperm maturation as well as endocrine disruption. Direct effects on spermatogenesis may be adequately revealed through both reproduction and repeated-dose toxicity studies; however, more research is needed on early markers of effect and on long-term sequelae of short-term exposures. Endocrine-related mechanisms are particularly relevant to subtle, but persistent effects on reproductive development due to altered early programming; the two-generation study is the test of choice, whereas targeted studies on the prepubertal phase are also desirable. Studies using in vitro methods as well as toxicogenomics are increasing; although gaps exist and much validation work is needed, in perspective, such approaches may be important in order to select compound, understand mechanisms, as well identify biomarkers of potential use also in human studies.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对人颗粒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取卵时的颗粒细胞作体外培养,在有或无尿促性腺激素(hMG)作用下,以不同浓度的基因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rhIGF-Ⅱ)作用于颗粒细胞,48h后收集培养液测定雌二醇(E2)、孕酮(P),观察rhIGF-Ⅱ对体外培养的颗粒细胞分泌E2、P的影响。结果:在无hMG作用下,rhIGF-Ⅱ能够刺激颗粒细胞分泌E2增加(P<0.05);加入hMG后,rhIGF-Ⅱ与hMG协同作用能够显著增加颗粒细胞分泌E2的量(P<0.05);但不论有无hMG,rhIGF-Ⅱ对P分泌的影响均不明显(P>0.05)。结论:IGF-Ⅱ可单独或协同hMG刺激颗粒细胞甾体激素的分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