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 毫秒
1.
黄芪山药粥黄芪30克,山药60克(研粉)。将黄芪煮汁300毫升,去渣,加入山药粉搅拌成粥。每日一至二次。适于糖尿病日久,脾肾虚弱者。参芪排骨汤黄芪15克,党参15克,猪排骨黄芪为豆科植物黄芪或内蒙黄芪的根。含有多种氨基酸、苦味素、胆碱、甜菜碱、叶酸、蔗糖、葡萄糖醛酸、粘液质等成分。性味甘,微温。生用,具有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的功效,适用于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等症。炙用,具有补中益气的功效,适应于内伤劳倦、脾虚泄泻、脱肛、气虚、血脱、崩漏、气衰血虚等症。药膳食法:蒸鸡、煮汤、煮粥等。每次用…  相似文献   

2.
伤寒杆菌性脑膜炎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男 ,3 5岁 ,入院前 2 5d初为低热、疲乏无力、淡漠、嗜睡、食欲不振、头疼、呕吐。两周后头痛加重 ,颈项疼痛不适活动受限 ,呕吐呈喷射性。出现耳鸣 ,曾发现腹部有红色斑丘疹 ,持续 1.5d即消失。语无伦次 ,四肢间断颤抖 ,不自主的哭喊。在当地用青霉素、氨苄西林、红霉素、病毒唑均无效。于 1998年 10月 7日住院。既往无伤寒、结核病史。体检 :体温 40 .1°C ,脉搏 10 6次 /min ,呼吸 2 1次 /min ,血压 16/ 10kPa( 12 0 / 76mmHg)。神志模糊、精神不振 ,语言不清楚、反应迟钝、定向力计算力差。全身皮肤无出血点、瘀斑、皮疹。眼球…  相似文献   

3.
患儿,女,3岁。1999年1月17日来站就诊。患儿半年多来时有腹痛,癖好食墙泥土、咬衣角,消瘦。证见发黄稀疏,面色萎黄,有白色斑点,身体消瘦,肚腹胀大硬实,烦躁不宁,舌淡苔白,脉细。大便化验有蛔虫卵,诊为蛔疳。先用乌梅丸加减。乌梅10克,使君子、槟榔、川楝皮、酒大黄各5克,木香、花椒、黄连、生甘草各3克。服2剂后腹痛消失,排出蛔虫10数条。继用肥儿丸加减:党参、使君子、焦山楂、鸡内金、陈皮各5克,白术、山药、茯苓各10克,莲子肉、当归、  相似文献   

4.
甘露消毒丹出自于《温热经纬》 ,又名普济解毒丹 ,由滑石、茵陈、黄芩、石菖蒲、木通、川贝、射干、连翘、薄荷、白蔻、藿香组成。该方化浊利湿、清热解毒 ,余用之治疗各种杂病收到满意效果。1 病毒性心肌炎  李某 ,男 ,2 8岁 ,干部 ,1998年 5月 2 6日就诊。患者五一节去外旅游后发热、咽痛、咳嗽 ,经对症治疗症状消失。 5月 17日心悸胸闷 ,心电图检查 :ST段降低 ,T波倒置 ;血清学检查 :CPK、GOT、LDH增高。症见 :心悸、气短胸闷 ,形体胖大 ,舌质略红 ,苔黄厚 ,脉沉滑数。中医诊断心悸 ,属湿热中阻、心神不宁。治则 :清热除…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58岁。1984年2月底不明原因左肩、肘部麻木、疼痛,呈进行性增重。3月初,疼痛呈发作性,发作时肌肉似撕裂样。后疼痛发展到两腕、前胸、后背及左下肢。剧痛每次持续约10分钟,每日发作数次。5月3日双下肢瘫痪。5月14日入我院诊治。检查:体温37.5℃,脉搏、血压正常。巩膜及皮肤无黄染,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心肺正常,肝脾未扪及。双下肢全瘫,四肢躯干痛觉消失或减退,双侧巴氏征( )。血、粪、尿常规正常,血沉32mm/1小时,80mm/2小时,肝功能、白/球比值、γ-转酞酶、甲胎蛋白、硷磷酶、蛋白电泳、出疑血时间、二氧化碳结合力、血电解质、尿素氮、心电图、  相似文献   

6.
作者报告了本科1963年2月至5月的三个月中,采用针灸治疗聋哑患者120例。经初临床观察,疗效尚称满意。本组病例在治疗前,均经西医大夫检查,以确诊耳膜无有病变及声带发育是否正常后,并分组进行治疗。治疗方法: 处方:第一次——听会、医风、合谷。第二次——听宫、医风、外关、后谿。第三次——耳门、医风、哑门、风池、合谷、大椎、太冲。第四次——听会、哑门、风池、廉泉、天突、外关。第五次——听宫、百会、医风、通里、太溪、足三里、合谷、三阴交。第六次——耳门、风池、哑门、廉泉、天突、曲池、外关、风府。作者认为,听会、听宫、耳门、医风、哑门、风府、百会、风池、廉泉等穴,是针刺治疗聋哑的主穴;合谷、外关、通里、太谿、天突、天容等穴,是针刺聋哑的辅助穴;足三里、曲池、肝俞、肾俞等穴,是针刺聋哑之备穴。当患者听力恢复正常,即可停止三阳经的穴位,而应取哑门、廉泉、天突之治疗哑的  相似文献   

7.
例1:女,63岁,因高热、尿频、尿急、尿痛于1994年5月12日收治入院。中段尿培养出聚团肠杆菌。药敏试验提示对呋喃妥因、新霉素、痢特灵、万古霉素敏感,对青、链、红霉素耐药。共治疗7天,病愈出院。 例2:女,61岁,因尿频、尿急、尿灼热痛于1995年3月2日就诊。中段尿培养出聚团肠杆菌。药敏试验提示对痢特灵、呋喃妥因、丁胺卡那霉素敏感,对先锋霉素中敏,对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磺胺药耐药。经对症治疗后痊愈。  相似文献   

8.
程启明 《山东医药》2009,49(1):75-75
患者男,54岁,教师。因咽痛约10h入院。自诉夜间因家中来客人吸烟,闻烟味后感觉咽痛,无咳嗽、头痛、头晕、鼻塞、发热,亦无恶心、胸痛、胸闷、腹痛及其他不适。既往体健,否认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有饮酒、吸烟史,现已经戒烟5a。查体:咽稍红,扁桃体不大。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平稳,心、肺、腹部及神经系统未发现阳性体征。询问病史,患者否认以前有类似发作。行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胸导联V1-V5 ST段弓背抬高,考虑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9.
例1:女性,35岁。因上呼吸道感染,给予静滴红霉素(0.6g。每日2次)治疗。用药第6天时,出现双手、腕、肘、肩、踝、膝等关节剧痛,轻度红肿,有碍活动,生活不能自理。检查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肝功、血尿酸,抗“O”、尿常规以及心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性,50岁。因发作性右侧腹痛2年于1991年8月27日入我院内科。患者2年前开始每天下半夜至早上起床前出现右侧腹痛,向同侧腰部放射,疼痛剧烈时难忍,大汗淋漓,用一般的止痛剂无效,强忍起床活动疼痛稍可缓解,无发热、恶心、呕吐、咳嗽、尿频、尿急、尿痛、血尿等症状,饮食及大便正常。B 超检查肝、胆、脾、胰、肾、输尿管、X 线胸腹平片、脑电图及血液化验等未发现异常。拟诊腹痛型癫痫、胆绞痛、肾绞痛、急性阑尾炎、肠道易激综合征、神经官能症等。长期中西药治疗不愈。既往健康。体查无阳性体征,常规化验及腰椎正侧位片无异常。住院观察一周,每天清晨均有疼痛发作,  相似文献   

11.
临床资料 患者,刃性,76岁。因口干、多饮、多尿、乏力等入院。肢体软弱尢力,以双下肢为甚,伴吞咽困难,无咳嗽、咳痰、胸闷、胸痛,尤恶心呕吐、腹胀、腹泻,无尿频、尿急、尿痛等。体格检查:神志清楚,被动卧位,  相似文献   

12.
1 智识防知己知彼,学习了解普及“非典”知识,知晓“非典”来龙去脉,知本质,不盲目无知,自检、自诊、自查,主动自觉学些疫病常识,掌握规律,不致被动,不糊涂,心明眼亮,不上当受骗。这是智识防法。可以产生精神力量。 2掌握消毒具体方法、防疫技巧原则不蛮干、不笨干、讲科学、讲技术、讲窍门、学会渔、作到四勤三好、科学饮食、科学用膳、正规用口罩,这是技巧防法。 3饮食增免疫适当进补,食养胜于药养。自找一些食物疗法的书籍、报章、食谱、食治、食防、食保、食养的食饵验方、成方自养。这就是饮食防病法。如多吃一些西红柿、  相似文献   

13.
病历摘要患者女 ,4 8岁 ,农民。因发热、皮疹 ,关节痛、腹胀18个月 ,于 1999年 7月 7日入院。 18个月前患者无诱因出现发热 ,体温 39~ 4 1.5℃ ,呈弛张热型。发热时伴寒颤、咽痛 ,全身肌肉酸痛 ,双膝、踝、腕关节肿痛 ,颈部、前胸、双下肢出现粟粒大小斑丘疹 ,在当地医院用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 ,间断用激素治疗症状减轻 ,但停药后复发 ,并逐渐出现腹胀、厌食、消瘦。病后无盗汗、口腔溃疡、光过敏、脱发、咳嗽、咳痰和腹痛。既往身体健康 ,家族中无类似病史。查体 ,体温 4 1.5℃ ,脉搏 10 8次 / min,呼吸 2 0次 / min,血压 17/ 10 k Pa。慢…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58岁。8天前感头昏,视物旋转、复视,恶心呕吐,起坐时向右后倾倒。发病2天后出现右面部麻木抽搐,口角歪斜,言语含糊不清,吞咽呛咳,口渴,于1990年5月23日入院。 体检:肥胖,蹒跚步态,发声呈腭音。心、肺、肝、脾无异常。额部无汗,右侧额纹消失,眼睑不能闭合,眼球活动,对光、角膜反射及双侧眼底均正常。鼻唇沟消失,口角向左偏。面部痛、触觉减退。软腭提举及咽反射均差。上、下肢肌张力及腱反射减弱,肌力Ⅳ~ 。轮替、指-指、指-鼻、跟-膝-胫试验不准。实验室检查:血、尿、粪常规及血脂、  相似文献   

15.
石膏亦称细理石、肌石、冰石、玉灵石、白虎等,其性辛甘、寒,入肺、胃经。清热解表,解肌发汗。多用于肺、胃大热,壮热烦渴,温病斑疹,实热之症。对于气虚病人,佐以扶正药物,如参、芪、知母、山药等,尽可用之。此皆系生石膏之功,非煅石膏之能。生者内服能散,煅者则敛只作外用,决不可用于内服。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性,75岁。因发憋、气短10天,心悸3天入院。临床诊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冠心病。住院期间发现如下心电图表现。图1示Ⅱ导联连续记录。图中P波按顺序出现,P—P间距0.92~0.96s,P2、4、6、8、10、12之后无QRS波;R1、3、5、7、9、11呈R型,时限0.06s,R—R间距1.92s,频率31次/分,为交接性心动过缓。R2、4、6、8、10、12。呈QS型及rS型(R2、8),时限0.11s。提前出现,其前无P波,与前R波偶联问期相等;全图P波与QRS波无关。  相似文献   

17.
牛带绦虫(Taenia Saginata Goeze,1782)又称肥胖绦虫、牛肉绦虫、无钩绦虫,国内、外历史悠久。我国散发分布在内蒙、新疆、西藏、云南、四川、广西、贵州、台湾等少数民族地区。安徽从未发现过,我们发现1例,特予报道。患者刘××,男,20岁,汉族,中国科技大学学生。1989年因肛门痒、腹痛,慢性腹泻,在当地医院就诊,口服蛔虫丹、肠虫清,  相似文献   

18.
王××,女,18岁,未婚,门诊号76194,于1963年8月17日就诊。患者三年来即经行腹泄,少腹胀满,泻物完谷不化,日约三十余次。经期正常,色黑有块,量中等,经尽泄泻即自止。检查:精神倦怠,面色淡黄,目下浮肿如卧蚕。舌质淡,苔白薄。脉象虚迟。此系脾虚多湿所致之经行泄泻病。因月经将临,治宜健脾燥湿,升清降浊为宜。方药:台参四钱、云苔五钱、白朮三钱、扁豆五钱、陈皮二钱、山药五钱、莲肉三钱,砂仁一钱五分、苡米五钱、桔梗八分、白芍五钱、甘草二钱,煎服四剂。二诊:服药后,当月经行大便正常,少腹胀满疼痛减轻,食欲亦佳。惟有心悸,继投予归脾丸50粒。五个月后随访,药后经行5次,大便均正常,而且经期、色、质、量等,均恢复正常。治疗本病应脉证相参,分清寒热虚实,辨证施治。方中参、苔、朮、砂、陈、草,可健脾理气;山、莲、苡、扁,能健脾化湿;桔梗有升清降浊,以达恢复脾土的健运功能。但是根据病机与五行生克的  相似文献   

19.
赵淑文医师:暴发性痢疾,为急性痢疾伴有严重的毒血症者。临床表现为恶寒、高烧、呕吐、腹泻、迅速丧失水分,以致虚脱和死亡。亦有在腹泻前意识模糊、昏睡、甚至痉挛。1927年Wiseman氏报告一例宋氏菌所致之暴发性痢疾,发病12小时后死亡,尸检仅有消化道充血,这可能因细菌在胃中未破胃酸消灭。相反,肠道症状重者,中毒症状多较轻。此病在小儿多见,表现为高热、惊厥、精神障碍或昏迷,成人常为虚脱,血压下降,意识模糊。症状:潜伏期1—7天,多数为24小时至48小时,发病急骤,突然发冷、寒战、高烧、头痛、呕吐、衰竭、或出现严重的中枢神经中毒症状,如意识模糊、昏睡不醒、痉挛、昏迷、虚脱,同时有腹疼、腹泻,  相似文献   

20.
病历摘要:男性,71岁。1975年发现肝大、肝功异常,HBsAg阳性,甲胎蛋白(AFP)阴性,诊断为慢活肝。3年后确诊为肝炎后肝硬化,B超肝脏未见占位性病变,AFP阴性,肝功波动,长期服用护肝药物。因纳差、乏力、上腹饱胀、肝区隐痛、皮肤黄染、体重减轻、恶心、呕吐、腹水、少尿2月余,于1985午2月24日入院。体检:体温36℃,血压130/80mmHg。慢性病容,消瘦,神志清楚。皮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