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棉质粘贴伤口敷料用于夏季锁骨下静脉置管穿刺点换药的效果。[方法]将120例行锁骨下静脉置管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穿刺点采用棉质粘贴伤口敷料换药,对照组穿刺点采用透明敷料换药,比较两组穿刺点局部感染、敷料下汗液聚积、额外换药及脱管情况。[结果]观察组采用棉质粘贴伤口敷料换药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夏季采用棉质粘贴伤口敷料进行锁骨下静脉置管换药较透明敷料换药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比较两种敷料在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后使用效果。[方法]将148例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后病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使用3M伤口敷料和3M透明敷料,观察两组更换敷料间隔时间、穿刺点周围红肿等情况。[结果]实验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穿刺点周围皮肤红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3M伤口敷料更换间隔时间长,固定性好,伤口感染率低。 相似文献
4.
5.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在肿瘤科是一种常见的深静脉穿刺置管术,规范换药直接关系到置管使用寿命的长短,我们常用江西医用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3 L粘贴手术巾换药(6 cm×7 cm)。1换药方法2006年前我们使用,贴膜竖贴于穿刺部位,再用2条胶布固定外置导管见图1,这样固定贴膜易因牵拉而卷边,需再次换药,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另因颈部皮肤较薄、较敏感,多用的2条胶布去除时患者会感觉疼痛。2006年1月后我们统一了换药方法,如图2,它简单、省时省力。2优点U型固定美观,不易脱开;少贴胶布减少患者的疼痛,减少护理工作量;人性化的设计使患者更舒适;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6.
7.
静脉穿刺技术是临床护理工作频率较高的操作,对于静脉留置针的固定有多种方式,要做到固定稳妥,则要求技巧性高和恰当的固定用物。我院手术室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发现,将手术粘贴伤口敷料用于固定静脉留置针,效果良好。1方法一次性粘贴伤口敷料长15cm、宽9cm,揭开敷料表层防粘纸,以穿刺点为中心,将敷料覆盖穿刺点和针翼,粘贴时不能绷得过紧,要随针翼及尾塑型固定。2优点2.1柔软、舒适、透气,避免患者的汗液降低其粘性。2.2安全,此粘贴伤口敷料为一次性无菌物品,可避免穿刺点感染。2.3固定牢固,病人采取任何体位都能因塑型固定而无忧。手术粘贴伤… 相似文献
8.
32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1995年至1996年收治的32例急性重症胰腺炎病人,因病情需要监护中心静脉压而进行了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本文通过对这32例病人的观察护理,指出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穿刺方法,护理及中心静脉压的测量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置管后不同换药方法与伤口感染率、置管时间的关系。方法 对60例中心静脉置管采用两种不同换药方法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不同换药方法对置管伤口局部感染率及置管时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改进后的换药方法能够降低感染率,延长置管时间。 相似文献
10.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并发症的分析及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密切观察680例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后病人并发症的发生并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有效的防治方法。结果其中173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25.44%,包括气胸、误穿动脉、血肿、感染、穿刺点组织液漏出、心律失常、导管堵塞、易位输液等。结论操作者要熟悉解剖结构,技术熟练,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无菌技术,掌握穿刺白复道应症和禁忌症,熟悉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一般不会造成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1.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作为一种新型临床静脉输液技术,因其具有维护简单、留置时间长的优点,广泛应用于化疗、长时间间歇式输液或连续输液的治疗.但在临床应用中出现了各种并发症,穿刺点出血、渗血是常见的并发症.以往的PICC导管置管后的第1个24 h即给予换药,但由于病人凝血功能的不同,且第1天需要功能锻炼强度不同,晚期肿瘤病人血小板及凝血因子减少,导致24 h换药后常常出血.我科对2008年10月-2009年5月留置PICC导管的病人在穿刺时予无菌纱布及透明敷贴压迫覆盖,而不用其他止血措施,48 h后给予常规换药,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是目前评价糖代谢状况的金标准,同时也是评估B细胞功能的常用方法[1]。因该项检查抽取静脉血次数较多,且步骤较普通检查繁琐,病人对其认识欠缺,医护人员需对病人进行反复解释,才能取得其配合,完成检查。我科医护人员总结原有经验及教训,针对病人实际,制作了OGTT检查前教育卡片并用于实践中,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寻找好的治疗感染伤口的换药方法。[方法]将60例感染伤口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病人均先用3%过氧化氢和生理盐水彻底清洗伤口后,对照组用0.1%依沙吖啶纱布湿敷;观察组用庆大霉素、维生素C直接涂在创面上,并用红外线照射20min~30min后,再外敷湿润烧伤膏。[结果]观察组的换药次数和愈合天数比对照组要少,治愈率和有效率比对照组高。[结论]采用庆大霉素、维生素C、湿润烧伤膏辅以红外线照射治疗感染伤口,可缩短伤口愈合时间,提高换药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寻找好的治疗感染伤口的换药方法。[方法]将60例感染伤口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病人均先用3%过氧化氢和生理盐水彻底清洗伤口后,对照组用0.1%依沙吖啶纱布湿敷;观察组用庆大霉素、维生素C直接涂在创面上,并用红外线照射20min~30min后,再外敷湿润烧伤膏。[结果]观察组的换药次数和愈合天数比对照组要少,治愈率和有效率比对照组高。[结论]采用庆大霉素、维生素C、湿润烧伤膏辅以红外线照射治疗感染伤口,可缩短伤口愈合时间.提高换药效果。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探讨碘伏纱布换药法预防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疗效。方法将80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研究组常规消毒后用10%的碘伏纱布湿敷置管口,再用无菌棉质纱布覆盖置管口;对照组常规消毒后直接用无菌纱布覆盖置管口。结果研究组导管留置天数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感染发生率及局部皮肤阳性反应率显著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碘伏纱布湿敷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口可以降低导管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