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女性乳房具有泌乳和体现女性美双重功能,随着我国乳腺癌发病率的逐年增加,接受乳房切除的患者越来越多,乳房切除不仅造成身体可见部分的缺失,影响体态而且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心理压力。解决乳房缺损造成的形体残缺和心理创伤,已成为临床医生及患者越来越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右江医学》2017,(4):471-474
目的探讨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一期乳房再造术中应用背阔肌肌皮瓣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单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观察组术后行一期背阔肌肌皮瓣乳房再造术。评估观察组乳房美容效果,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乳房美容优良率为95.56%,对照组患侧乳房完全缺失。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一期乳房再造术中应用背阔肌肌皮瓣安全可行,操作相对简单,乳房美容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3.
背阔肌肌皮瓣临床应用(附七例报告)于敬东周芳汤建平(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南京210029)关键词背阔肌肌皮瓣;烧伤;乳房再造我院从1985—1995年以来利用带蒂背阔肌肌皮瓣行一期乳房再造5例,运用游离背阔肌肌皮瓣修复颅骨外板缺损及左足跟...  相似文献   

4.
艾日岱 《中外医疗》2012,31(32):30-31
目的对背阔肌肌皮瓣乳房再造术治疗乳腺分叶状肿瘤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观察。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期间该院收治的患乳腺分叶状肿瘤的患者22例,随机分为两组,照组和改良组,每组各11例患者。对对照组中的患者进行背阔肌肌皮瓣乳房再造术治疗,而对改良组中的患者进行改良背阔肌肌皮瓣乳房再造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在对乳腺分叶状肿瘤患者进行背阔肌肌皮瓣乳房再造术后,患者的治疗效果都较好,患者对手术的满意程度都相对较好。而对照组中对手术满意的患者有8例,占72.73%,比较满意的患者有2例,占18.18%;而改良组中对手术的满意的患者有9例,占81.82%,比较满意(P〈0.05),相对于对照组,改良组中患者对手术的满意程度相对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乳腺分叶状肿瘤患者进行背阔肌肌皮瓣乳房再造术治疗,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且在其基础上将背阔肌肌皮瓣乳房再造术进行改良,能够使患者对手术治疗效果更为满意,有一定的积极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潘健云  邓容洁 《海南医学》2011,22(2):139-141
目的探讨斜方肌带血管蒂肌皮瓣组织转移舌再造术的护理要点。方法总结13例舌癌根治术的同时需采用斜方肌带血管蒂肌皮瓣组织转移舌再造术患者的护理观察重点,包括充分的术前准备、心理护理,手术后体位护理、再造舌的观察护理以及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再造舌体功能训练。结果 13例患者术后均无皮瓣下血肿、无伤口感染及呼吸道感染并发症,再造舌成活,舌运动及语言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根据斜方肌带血管蒂肌皮瓣的特点和舌再造术的要求做好相应的术前准备,严密观察肌皮瓣血运、重视术后体位护理、预防手术并发症发生是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背阔肌肌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8.
应用背阔肌肌皮瓣转移加假体植入术再造乳房已是经典的术式.随着乳房检查技术的改进,乳房癌早期诊断率的提高以及乳房癌根治术式的改进,患侧乳房所切除的组织也大为减少.手术造成乳房局部缺损畸形,大多可应用背阔肌肌皮瓣转移术修复.但个别乳房全切除的患者仍然要再造乳房,同时还需修复腋前及锁骨下的凹陷畸形,如果完全用自身组织来修复,病人的体形状况就无法满足手术的需要,且对修复手术所造成的创伤,病人也难以接受;但应用乳房假体植入,不仅使重建乳房的术式简化,而且修复所需的组织量也大为减少,可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9.
应用背阔肌肌皮瓣转移加假体植入术再造乳房已是经典的术式,随着乳房检查技术的改进,乳房癌早期诊断率的提高以及乳房癌根治术式的改进,患侧乳房所切除的组织也大为减少,手术造成乳房局部缺损畸形,大多可应用背阔肌肌皮瓣转移术修复,但个别乳房全切除的患者仍然要再造乳房,同时还需修复腋前及锁骨下的凹陷畸形,如果完全用自身组织来修复,  相似文献   

10.
背阔肌肌皮瓣乳房重建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阔肌肌皮瓣乳房重建术为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的常用方法之一。在确认胸背动脉存在之后可选用此术式。当肌皮瓣较小时可同时植物乳房假体。本术式具有操作简单和皮瓣转移容易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皮肤的恶性肿瘤切除范围常需要距其边缘2cm以上,切除后所遗留的组织缺损面积大,对较大的恶性肿瘤更是如此。而背阔肌肌皮瓣具有面积大、身体转移幅度大的特点,是修复较大缺损的良好供区。我院自1993年以来,采用背阔肌肌皮瓣修复巨大恶性肿瘤所致的组织缺损3例...  相似文献   

12.
13.
<正>乳腺癌错过早期治疗机会致肿瘤逐渐增大侵袭胸壁或乳腺癌复发胸壁转移,治疗上可行连同胸壁组织的广泛切除并一期给予皮瓣修复术,术后5年生存率达43%~57%[1]。背阔肌肌皮瓣的供血来自胸背动脉[2],以胸背动脉为蒂的背阔肌肌皮瓣,切取面积大,转移覆盖范围广,临近乳房,是胸壁缺损的优良供区。现就我科成功应用该皮瓣1例的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4.
背阔肌肌皮瓣在乳房修复和重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背阔肌肌皮瓣在乳腺癌术后Ⅰ期乳房修复和重建的研究,探讨适合中国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乳房再造方式.方法20例患者采用背阔肌肌皮瓣带蒂转移乳房再造;11例联合假体置入乳房再造.结果再造手术均取得成功,患者满意度高,可接受度100%.结论乳腺癌术后Ⅰ期背阔肌肌皮瓣乳房再造能同时满足肿瘤治疗和形体美容的要求,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背阔肌肌皮瓣再造对中国女性适用性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游离皮瓣移植是修复皮肤软组织大面积缺损及创面瘢痕挛缩的有效方法之一。血管危象是游离皮瓣失败的主要原因( 1) 。我科在患者术前术后进行了认真的查房 ,周密的评估、诊断与相应的护理措施 ,确保了患儿皮瓣移植成功。1 临床资料自 1 997~ 1 999年 ,共有 5例患儿行背阔肌皮瓣移植修复大面积创面 ,年龄 6~ 1 0岁 ,2例因车祸致左下肢大面积软组织撕裂伤 ,骨外露 ,膝关节僵直。 3例因车祸致右前臂软组织撕脱伤 ,腕关节僵直 ,手指活动受限。2 术前护理选择特护病房 ,手术前一天病室进行空气熏蒸消毒。做好家属及患儿的心理护理 ,消除其焦虑…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扩大背阔肌肌皮瓣在乳腺癌即刻乳房再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4年12月至2006年8月宣武医院应用扩大背阔肌肌皮瓣行乳腺癌术后即刻乳房再造病例的临床资料,并对手术技巧、并发症及再造乳房形态和病人的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14例乳腺癌患者接受了扩大背阔肌肌皮瓣乳房再造,患者平均年龄43岁(24~51岁),Ⅰ期乳腺癌3例,Ⅱa期7例,Ⅱb期3例,Ⅲa期1例。手术后皮瓣全部存活;无伤口感染;供区血肿5例(35.7%),除1例需手术处理外,其他患者均经穿刺抽液治愈。背部局部伤口裂开1例,经换药伤口愈合。3例患者接受了放射治疗未发现不良后果。随访3~24月,患者对再造乳房形态非常满意9例,满意4例,一般1例,无不满意患者。结论乳腺癌术后扩大背阔肌肌皮瓣即刻乳房再造是一种较为简便、并发症少、效果良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背阔肌血供十分丰富,血管蒂长,取材范围大,较易操作。本院于1982年11月~1991年9月采用背阔肌肌瓣游离移植治疗大面积皮肤缺损23例。皮瓣移植术后护理是皮瓣移植术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现将我们的临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23例,男性16例,女性7例,年龄8~31岁,平均19岁。上肢皮肤缺损8例,下肢皮肤缺损15例。移植肌皮瓣最大34cm×48cm,最小13cm×7.5cm,与胸背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背阔肌肌皮瓣移植修复足跟底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吻合血管的背阔肌肌皮瓣移植修复足跟底部软组织缺损8例。其中包括小儿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3例;足跟后侧合并小腿后内侧皮肤、腓肠肌及跟腱不同程度缺损3例;足跟合并足底、足背和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2例。皮瓣切取面积为21cm×(12—33)cm×24cm。结果所有皮瓣全部成活,经2—5年随访,足部功能恢复,皮肤无破损。结论背阔肌肌皮瓣部位隐蔽,血供丰富,切取范围大,耐磨损,抗感染力强,血管口径大,是修复复杂足跟底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带蒂背阔肌肌皮瓣在头颈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修复应用.方法:对我科2001年3月~2007年8月采用带蒂背阔肌肌皮瓣修补治疗6例头颈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行分析.结果:6例患者术后背阔肌肌皮瓣均存活,患者的修复部位外形和功能得到明显的改善.结论:带蒂背阔肌肌皮瓣血管蒂位置恒定,存活率高,可提供较大的供区面积,适用于头颈部大面积的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