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真菌性鼻-鼻窦炎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翔 《医学综述》2009,15(17):2696-2698
目的提高对真菌性鼻-鼻窦炎的诊治水平。方法31例患者术前均行CT检查;全部病例均行手术治疗;对于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行鼻窦清理术;对于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除手术治疗外,给予抗真菌治疗。结果全部病例术后均经病理检查确诊,随访6个月至3年无复发。结论本病需病检确诊;CT对并发骨质破坏者及鼻窦恶性肿瘤有诊断价值;上颌窦根治术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回顾56例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资料,以提高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56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全部行鼻窦CT检查,并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均为单侧鼻窦发病,其中病变局限于上颌窦39例,累及筛窦17例,累及蝶窦6例。15例窦腔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吸收和破坏。术后随访6个月~3年,无复发。结论:CT影像学技术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手术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真菌性副鼻窦炎的临床表现和CT征象,探讨真菌性副鼻窦炎CT特征性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25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真菌性副鼻窦炎的临床资料,分析其CT表现。结果:25例临床症状以鼻塞、头痛为主,其次是脓鼻涕、回吸性血涕以及嗅觉异常。CT表现为单侧或双侧、单个或多个副鼻窦腔内不均匀的软组织密度影,窦腔缩小、闭塞消失。其中19例窦腔内可见斑块、斑点状及条状钙化影;上颌窦开口扩大13例;上颌窦壁骨质吸收变薄4例。结论:真菌性副鼻窦炎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症状及CT检查,CT检查可以良好地显示病变密度、范围和副鼻窦解剖结构,病变内出现钙化影是诊断真菌性副鼻窦炎的可靠依据。CT检查是本病首选且有效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4.
徐晖  刘鹏 《医学综述》2014,(13):2414-2416
真菌球型鼻窦炎是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一种,多见于免疫状态正常者,为真菌性鼻窦炎最常见的类型,多发病于一侧上颌窦。鼻腔、鼻窦局部阻塞是真菌球型鼻窦炎发病的主要原因,CT鼻窦扫描检查是目前较为准确的检查方法,确诊依靠病理检查,功能性鼻窦手术是治疗该病的首选方式。该文介绍真菌球型鼻窦炎的发病、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真菌性副鼻窦炎的临床表现和CT征象,探讨CT在真菌性副鼻窦炎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2例经手术治疗后病理证实的真菌性副鼻窦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病例以回缩性涕血或脓血涕为主要症状。CT显示病变的鼻窦腔内不均匀的密度增高影,其中7例在上颌窦腔内可见斑块、斑点状钙化影;5例伴有上颌窦壁骨质增生硬化;2例伴有上颌窦内侧壁骨质吸收变薄。手术发现累及的鼻窦腔内有大量的污秽坏死组织或充满炎性息肉状物。病理检验示坏死组织中有成团的真菌菌丝。结论真菌性副鼻窦炎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确诊有赖于病理。CT在显示副鼻窦解剖结构和诊断真菌性副鼻窦炎方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胡建妙 《医学研究杂志》2007,36(11):119-120
目的探讨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3例真菌性鼻窦炎的CT表现。结果真菌性鼻窦炎发生于上颌窦15例,蝶窦5例,筛窦3例。CT表现为①所有受累鼻窦均显示窦腔内密度增高;②窦腔内可见团块状或斑点样钙化影19例;③窦腔高密度混浊影中有气泡16例;④上颌窦骨质吸收、破坏12例,窦壁骨质膨胀或变薄6例。结论真菌性鼻窦炎具有CT特征表现,如病变鼻窦内团块状高密度影、斑点样钙化影或气泡影,病变常膨入附近鼻窦或鼻腔,鼻窦骨壁可伴有压迫性破坏或吸收等。其中以鼻窦病变内钙化斑最具特异性。CT扫描结合鼻内镜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真菌性鼻窦炎的诊断及鼻内镜手术治疗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真菌性鼻窦炎的诊断及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12例真菌性鼻窦炎的诊断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病人术前鼻窦CT检查皆发现上颌窦不均匀密度增高,有明显钙化影,7例上颌窦内侧壁部分骨质破坏吸收。12例病人均治愈。结论术前鼻窦CT检查对真菌性鼻窦炎的诊断有重要价值,鼻内镜手术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真菌性鼻窦炎的CT特点及诊断要点,为该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经病理检查诊断为真菌性鼻窦炎的37例患者的鼻窦CT表现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7例病变鼻窦腔内均有局灶性点状或者絮状类似金属异物的高密度影像(金属影),3例伴有上颌窦内侧骨壁部分吸收。结论:鼻窦腔内见均匀的密度增高影伴类金属密度的颗粒状或絮状高密度影是真菌性鼻窦炎的特征性CT表现,鼻窦CT检查是诊断真菌性鼻窦炎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儿童慢性鼻窦炎CT扫描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鼻窦CT扫描对诊治儿童鼻窦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 86例 (162侧 )鼻窦炎患儿于治疗前后均行CT扫描 ,治疗为鼻窦负压交替治疗及上颌窦穿刺冲洗 ,切除邻近病灶器官。结果 :儿童鼻窦炎多为上颌窦炎症 (63 /86) ,部分累及筛窦、额窦 ,全组鼻窦炎少见。结论 :冠位CT能准确显示窦口鼻道复合体 ,轴位CT显示窦腔内病变 ,冠位、轴位同时检查对鼻窦炎诊治有显著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CT检查在真菌性鼻窦炎术前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43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回顾性分析其CT检查结果 .结果31例获得明确诊断,诊断准确率为72.1%,10例患者误诊为慢性鼻窦炎或慢性上颌窦炎伴鼻息肉,2例患者误诊为鼻窦占位性病变.患者CT表现为上颌窦内壁发生吸收受损、上颌窦骨壁有增生硬化、筛顶骨壁吸收受损等骨质变化,同时病变窦腔发生明显变化.结论 CT可对病变范围、鼻窦解剖结构予以显示,在真菌性鼻窦炎诊断中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8例真菌性鼻窦炎的CT诊断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真菌性鼻窦炎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真菌性鼻窦炎CT表现。结果真菌性鼻窦炎主要CT表现有:①病变鼻窦多为单窦,以上颌窦多见,少数可为双侧多窦。②病变鼻窦多表现为密度不均匀性增高的软组织影,向鼻腔膨出,少数密度均匀。③病灶中多数存在高密度钙化点或斑。④病变窦壁可有骨质增生、破坏。结论真菌性鼻窦炎CT具有特征性表现,CT可准确显示病变累及的范围,对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探讨真菌性鼻窦炎的CT特征性表现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经病理证实的真菌性鼻窦炎的CT表现。结果 真菌性鼻窦炎主要CT表现有:病变为单侧性;病变主要位于上颌窦、蝶窦,累及同侧鼻腔和鼻窦;病变窦腔密度增高,不均匀,内有小团块、沙砾状、短条状钙化样密度区;可有骨质破坏。结论 真菌性鼻窦炎CT表现具有特异性,CT是诊断该病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析CT检查在真菌性鼻窦炎术前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本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所收治的52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临床表现、CT改变、术中所见予以记录,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和对比。结果经CT诊断,47例为鼻窦炎症,其中37例均于术前即确诊为真菌性鼻窦炎,诊断准确率为71.15%,其余10例表现为慢性上颌窦炎,同时合并鼻息肉,或者单纯慢性鼻窦炎,鼻窦占位性病变共5例。结论真菌性鼻窦炎的CT表现典型征象为窦腔内存在斑块状钙化软组织填充,虽然病理学检查真菌性鼻窦炎准确性高,但是术前诊断中CT诊断仍然具有较高参考价值,能够显示鼻窦解剖结构和病变范围,可为手术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真菌性鼻窦炎的CT表现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军 《华夏医学》2010,23(2):178-181
目的:探讨真菌性鼻窦炎的CT特征性表现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病理证实的真菌性鼻窦炎的CT表现。结果:真菌性鼻窦炎主要CT表现有:病变为单侧性,病变主要位于上颌窦、蝶窦,累及同侧鼻腔和鼻窦,病变窦腔密度增高,不均匀,内有小团块、沙砾状、短条状钙化样密度区,可有骨质破坏。结论:真菌性鼻窦炎CT表现具有特异性,CT是诊断该病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鼻窦内窥镜治疗真菌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为真菌性鼻窦炎(FS)的36例患者的临床表现、鼻窦CT病变特征,以及鼻窦内窥镜下鼻窦开放的治疗效果。结果鼻窦CT扫描显示36例患者窦腔内均有病灶,且术后全部病例的病变组织中均能找到霉菌菌丝或孢子,临床分型均属非侵袭性FS。术后随访0.5~2a,治愈34例(94.4%),显效2例(5.6%)。结论鼻窦内窥镜手术是治疗真菌性鼻-鼻窦炎的首选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6.
纪东 《实用全科医学》2007,5(5):415-416
目的探讨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的主要临床特征及治疗原则。方法总结我院1998-2005年收治的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2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鼻窦CT扫描具有特征性,21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均治愈。结论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主要临床特征是①单个侧鼻窦受累,尤其是上颌窦;②单侧头痛、鼻塞、脓血涕或鼻腔干酪样物;③CT扫描常见鼻腔鼻窦有软组织块影或钙化斑;④鼻腔鼻窦有阻塞因素存在。手术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程国印 《中国医疗前沿》2010,5(22):54-54,48
目的探讨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月真菌性鼻窦炎患者39例,分析以上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本组患者均在局麻下实施手术,鼻内镜下采用Messerklinger术式。结果本组39例患者均治愈出院。行定期随诊,随诊时间为0.5~2年,随诊中患者中鼻道、上颌窦口通畅,鼻腔粘膜恢复正常,窦腔中均未发现真菌团块,亦无异常分泌物;患者临床症状均消失,没有复发病例。结论采用鼻窦CT检查和鼻内窥镜检查有助于鼻窦炎诊断,但确诊需要病理组织学检查;鼻内窥镜下行病灶清除术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8.
王强  李平 《微创医学》2003,22(5):654-655
目的探讨真菌性副鼻窦炎的CT表现特征.方法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0例真菌性副鼻窦炎的CT表现.结果受累副鼻窦共20个,上颌窦17个(85%),筛窦2个(10%),蝶窦1个(5%).CT表现为窦腔内均见有不同程度的结节状、团块软组织密度影;14例(70%)在浑浊的窦腔内见斑点状高密度影或钙化灶;12例(60%)窦壁骨质增生硬化;1例(5%)上颌窦内壁骨质破坏.结论CT是诊断真菌性副鼻窦炎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王强  李平 《医学文选》2003,22(5):654-655
目的 探讨真菌性副鼻窦炎的CT表现特征。方法 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0例真菌性副鼻窦炎的CT表现。结果 受累副鼻窦共20个,上颌窦17个(85%),筛窦2个(10%),蝶窦1个(5%)。CT表现为:窦腔内均见有不同程度的结节状、团块软组织密度影;14例(70%)在浑浊的窦腔内见斑点状高密度影或钙化灶;12例(60%)窦壁骨质增生硬化;1例(5%)上颌窦内壁骨质破坏。结论 CT是诊断真菌性副鼻窦炎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毛霉菌性鼻窦炎临床病理组织学观察——附1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毛霉菌性鼻窦炎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特点,探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双侧上颌窦、右侧蝶窦毛霉菌感染病例的临床表现、组织形态、组织化学染色特点及治疗和预后等进行观察并复习文献。结果:CT示双侧上颌窦、右侧蝶窦粘膜增厚并见软组织样密度影,骨质未见破坏,术中鼻窦内见黑色坏死物。术后病理证实为毛霉菌性鼻窦炎,其特点是在坏死组织中除见大量毛霉菌菌丝和孢子外,尚观察到极为罕见、酷似菊花团样的孢子囊。结论:毛霉菌感染是真菌性鼻窦炎较少见的机会性致病菌,确诊主要依据组织病理学检查,鼻窦清创术加全身广谱抗真菌药物治疗有效,但有潜在侵袭性,故应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