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保留脾脏的胰体尾部良性病变切除术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 2月至 2 0 0 2年 12月 ,我院对胰体尾部良性病变施行切除脾动静脉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 8例。8例病人中 ,男 5例 ,女 3例。年龄 18~ 6 2岁 ,平均 4 0岁。术前CT检查均提示胰体尾良性病变 ,术中、术后病理证实其中胰腺囊腺瘤 2例 ,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 1例 ,胰腺假性囊肿 3例 ,胰体尾外伤 2例。术前B超及CT检查脾脏正常 ,均行切除脾动静脉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手术方法 :充分切开胃结肠韧带进入小网膜腔 ,置入S拉钩向上牵开胃壁 ,使胰体尾和脾门完全显露。控查肿瘤 ,并取少许组织送快速病理检查 ,如为良性肿瘤 ,则准备行保留…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胰体尾(保脾)切除术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 探讨在腹腔镜下,对远端胰腺肿瘤患,施行胰体及胰尾部分切除手术的同时,保留脾脏的可能性。方法 在腹腔镜下,仔细分离胰体及胰尾部位与脾脏相关的血管,在原位保留与脾脏相连的胃短血管,为保留脾脏及完成胰腺体部及尾的切除创造条件。结果 本组11例中,除l例因胰腺癌灶的局部侵蚀,病变较重,无法分离脾门区血管,另l例因肥胖而被迫中转开腹手术外,其余9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了胰腺的部分切除及保留脾脏的手术,随访平均30个月,情况良好。结论 位于胰腺体部或尾部的良性肿瘤患,有选择地在腹腔镜条件下进行胰腺体尾部的部分切除手术并保留脾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治疗胰腺囊性疾病6例报告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总结腹腔镜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的临床经验与手术技巧。方法自2003年11月至2006年7月,我们对6例胰腺囊性疾病患者施行保留脾血管的腹腔镜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结果本组6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其中1例合并右肾上腺肿瘤切除,1例合并子宫肌瘤切除、左卵巢畸胎瘤切除,1例合并子宫肌瘤切除,1例合并胆囊切除。手术时间140~265min,出血350~600ml。术后住院时间4—9d,无胰漏发生。随访1—31个月,症状消失,未见复发。病理诊断:潴留性囊肿2例,浆液性囊腺瘤2例,黏液性囊腺瘤2例。结论对于胰体尾部良性病变,应首选保留脾血管的腹腔镜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施行保留脾血管的腹腔镜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曹洪良  汤晓东 《腹部外科》2002,15(6):371-372
1998年 8月以来 ,我们根据病情 ,对需要引流的 12 0例腹部手术患者 ,在腹腔内并置 2根硅胶引流管 ,分别外接负压球及引流袋 ,利用主动及被动引流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 :本组 12 0例 ,男 76例 ,女 4 4例 ,年龄 14~ 76岁。其中坏疽性胆囊炎手术切除 2 6例 ,肝叶切除 6例 ,胰十二指肠切除 2例 ,坏死性胰腺炎胰包膜切开引流 6例 ,胃大部切除十二指肠残端瘘 1例 ,全胃联合脾胰体尾切除 2例 ,全胃切除 6例 ,门脉高压脾切除断流术 12例 ,外伤性脾破裂脾切除 4例 ,脾巨大肿瘤切除术 2例 ,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 6例…  相似文献   

5.
<正>胰腺体尾部与脾脏及脾血管毗邻关系密切,当胰体尾部发生病变或损伤时,如果无条件单纯摘除病变,一般均行胰体尾加脾脏切除,手术操作容易,且并发症少,手术近期效果好。但是健康脾脏的切除也不可避免导致患者抗感染、抗肿瘤等免疫功能的减退。我院共施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18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2004年1月~2014年12月施行保留脾脏的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 1994年 10月至 2 0 0 1年 5月共收治胰体尾部良性病变 10例 ,成功地施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部切除术 8例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本组 10例患者中男 4例 ,女 6例 ;年龄 2 6~45岁 ,平均 34 6岁。其中胰腺囊腺瘤 3例 ,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 2例 (肿瘤直径约 3cm、6cm) ,功能性胰岛素瘤 1例 (肿瘤直径 2 5cm) ,胰体尾部假性囊肿 3例 (囊肿直径约 6 5cm、8cm、12cm) ,单纯胰腺外伤 1例 ,为Ⅲ型损伤。胰腺挫伤位于胰体尾部 ,面积约 3 5cm× 3cm ,主胰管挫裂伤并有胰液外溢 ,周围组织坏死。2 .手术方法 :本组有 …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以及并发症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5例资料,其中保留脾脏血管的开腹保脾胰体尾切除3例,切断(或切除)脾脏血管的保脾胰体尾切除术1例,腔镜下保脾胰体尾部切除术1例。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均未发生胰瘘、脾梗死、脾脓肿及脾出血等。随访3~6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胰体尾部良性肿瘤,应首选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方法,手术安全,效果好,且避免了脾脏的不必要切除。  相似文献   

8.
胰体尾部良性疾病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95~1999年,对胰体尾部良性病变施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9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9例病人中,男6例,女3例,年龄25~54岁,平均38岁。其中胰腺囊腺瘤3例,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3例,多发性胰岛素瘤1例,胰腺假性囊肿1例,胰体尾外伤1例。3例行保留脾动、静脉的保脾术,6例为切除脾动、静脉的保脾术。  手术方法:上腹正中切口,必要时移向脐左或脐右,打开胃结肠韧带,在胃网膜左右动脉交界处切断,从弓内游离胃大弯,保留2~3条胃短血管,充分显露胰体尾和脾门。探查肿瘤,并取少许组织送快速病理,如为良性肿瘤,则准备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总结2006年2月—2010年8月1 6例胰体尾部良性和交界性病变实行了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15例为保留脾脏血管胰体尾切除,1例为切断脾血管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结果术后发生胰瘘9例,切口感染1例,腹腔出血3例(其中1例为胰瘘后发生出血),胸腔积液2例。9例胰瘘者,8例经非手术治疗,3~7周痊愈,1例并发出血后行数字减影脾动脉栓塞止血,第17周痊愈。另2例腹腔出血者,1例经非手术治疗治愈,1例二次手术,见脾静脉分支出血,结扎止血。全组无死亡病例。结论胰体尾部良性和交界性肿瘤,可首先选择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手术安全,疗效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保留脾脏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的临床经验与手术技巧。方法自2003年11月至2008年2月,我们对8例胰体尾部良性占位病变患者施行保留脾脏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结果本组8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其中1例合并胆囊切除,1例合并右肾上腺肿瘤切除,1例合并子宫肌瘤挖出、左卵巢畸胎瘤挖出,1例合并子宫肌瘤挖出。本组手术时间120—290min,出血量150—600ml。术后住院时间3~9d,无胰漏发生。术后病理诊断:潴留性囊肿2例,浆液性囊腺瘤1例,黏液性囊腺瘤2例,上皮性囊肿2例,先天性囊肿1例。随访9~60个月,症状消失,未见复发。结论对于胰体尾部良性病变,可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部切除,对拥有丰富高级腹腔镜手术经验的术者,开展保留脾脏的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脾破裂保留脾脏手术方式选择。通过对27例脾破裂保留脾脏手术的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病例行脾修补术14例,脾部分切除术8例,全脾切除体脾移植术5例,均痊愈。结论:脾破裂保留脾脏手术应先保命,后保脾。保留脾脏手术应根据损伤程度,合并伤情况,手术者的经验和条件,合理选择脾修补、部分切除、自体脾移植术,各种方式应灵活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分析收治的7例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6例有慢性胰腺炎病史,其中4例合并假性囊肿,1例为胰体尾部癌。术前肝功能检查均正常。5例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胃镜检查发现胃底静脉曲张。
结果:7例均行手术治疗,单纯脾切除2例,胰周坏死组织清除+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1例,胰尾囊肿切除+脾切除术1例,假性囊肿内引流+脾切除术2例,胰体尾切除+脾切除术1例。术后随访胃底静脉曲张消失,均未再发生出血。
结论: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手术治疗效果令人满意,对有症状的患者,在治疗胰腺疾病的同时应附加脾切除术。

  相似文献   

13.
我院外科在1985~1990年共施行脾脏手术122例,发生医源性并发症10例,发生率达8.2%。为引起临床医师尤其是基层医务人员对脾脏手术的重视,提高脾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本文结合典型病例,对有关牌手术医源性并发症进行分析讨论如下。 病例介绍 例1:男,38岁。因门脉高压症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术中损伤胰尾致胰漏。手术后第2日自左膈下引流管每日引流乳白色混浊液体约300~500ml,淀粉酶值2200单位。经外引流处理,术后死亡。 例2:男,6岁。因外伤性脾破裂行脾大部分切除术,术中胃大弯损伤穿孔。患者于术后第4天进食时突  相似文献   

14.
胰腺体尾部肿瘤的术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胰腺体尾部肿瘤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25例胰腺体尾部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25例中男16例,女9例。上腹饱胀不适及腰背部疼痛为最主要的症状。25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行胰体尾+脾+胃部分切除1例,胰体尾切除+脾切除9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3例,胰腺节段切除3例,肿物局部切除1例,其余行肿瘤活检术。结论对胰腺体尾部肿瘤,应采取个体化的手术方式。恶性肿瘤强调根治性,良性肿瘤则应强调保护周围脏器和胰腺功能。  相似文献   

15.
我院自1995年至1999年,有9例胰体尾部良性病变施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男6例,女3例;年龄25~54岁,平均38岁.其中,胰腺囊腺瘤3例,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3例,多发性胰岛素瘤1例,胰腺假性囊肿1例,胰体尾外伤1例.3例行保留脾动、静脉的保脾术,6例为切除脾动、静脉的保脾术. 手术方法:上腹正中切口,必要时拐向脐左或脐右,打开胃结肠韧带,在胃网膜左右动脉交界处切断,从弓内游离胃大弯,保留2~3条胃短血管,充分显露胰体尾和脾门.探查肿瘤,并取少许组织送快速病理,如为良性肿瘤,则准备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如肿瘤位于胰体部,首先探查肠系膜上静脉及门静脉,在肿瘤右侧切断胰体,胰头侧残端套索缝合包埋,胰体侧缝扎牵引.游离脾动、静脉,将两血管从肿瘤上分离,如分离顺利行保留脾动、静脉的保脾术.如不能将其分离则在胃短血管右侧胃网膜左动脉右侧切断脾动、静脉,保留血管弓,以保证脾脏的血供.如肿瘤位于胰尾部,切开胰体、尾部上下腹膜,游离胰尾部,将脾血管在脾门处上下游离,游离成功则行保留脾动、静脉的保脾术,否则同上方法行切断脾动静脉的保脾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治疗胰腺体尾部断裂伤的临床可行性和效果.方法 对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2008年3月-2012年11月实施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治疗胰腺断裂伤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结果 18例患者均能顺利施行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手术时间152 ~188 min,平均172 min;术中出血量155 ~356 mL,平均191 mL;住院时间为13~19 d,平均15 d.无术后大出血、胰漏、腹腔感染等严重术后并发症.结论 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治疗胰腺体尾部断裂伤减少了“无辜性脾切除”,是一种保全脏器功能效果较好、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保留脾脏的重要意义已得到关注,但很少报道胰体尾部病变施行保留脾脏型远端胰切除术,这一操作也未普遍进行,作者介绍这一手术保留牌动脉和脾静脉的技术和指征。5例位于主动脉左侧的胰腺良性病变施行脾脏保留型远端胰切除术,其中内分泌肿瘤2例、囊性病变2例和慢性胰腺炎1例。作左肋缘下切口,必要时,辅加上腹和右肋缘下切口。切开胃结肠网膜以充分显示胰尾和牌门。随后切除脾肾韧带,提起脾脏。分离胰体尾部腹膜,这部分胰腺自后腹膜游离,由此可以看到胰腺的背部。翻起胰尾,显露其后方的脾静脉,它位于菲薄结缔组织膜之内,在牌静脉上…  相似文献   

18.
纪柏  王广义  王英超  张威  刘亚辉 《腹腔镜外科杂志》2012,17(2):139+142-139,142
<正>胰体尾+脾切除术一直是治疗胰体尾病变的经典术式,由于脾脏与胰腺关系紧密,操作时易受损伤。因此,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难度较大[1]。保留脾脏的腹腔镜胰体尾部多发肿瘤切除国内罕见,尚未见报道。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肝胆外科为1例胰体尾多发胰岛细胞瘤患者成功地施行了保留脾脏的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患者男,35岁,因患有阵发性意识障碍1年入院。患者每次发作均以"低血糖"治疗。1周前来我院内分泌科就诊,诊断为胰岛细胞瘤,遂转入手术治疗。查体:腹部无  相似文献   

19.
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倍受人们的关注.本文就胰体尾切除术中脾脏是保留还是切除、切除脾动静脉的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是否安全、胰体尾部恶性肿瘤是否适宜保脾及腹腔镜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脾损伤后保脾手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自 1 994年开始开展了脾损伤后的保留脾脏手术 ,共进行 2 0例。全部取得成功 ,随访效果良好。1 临床资料2 0例全为脾脏损伤 ,其中男 1 4例 ,女 6例。年龄 8~ 5 0岁 ,平均 36岁 ,其中 2例合并有肝脏的浅裂伤。所选病例为术中无明显休克或生命体征经输血、补液等治疗后保持平稳者。手术距受伤时间 1~2 4 h,平均 8h,施行手术 :脾修补 6例 ,脾部分切除 7例。全脾切除后自体脾组织移植 7例。所有手术均采用气管插管全麻。术后随访 1 4例 ,时间最长 2年。主要指标 :免疫球蛋白测定 ,脾脏 B超 ,CT以及身体状况评价 ,评价内容 :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